收藏 分销(赏)

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76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著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影响张紫薇花语蒙刘爱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北京)摘 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联合影响 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的 年基线数据和 年、年、年随访队列数据对 年基线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风险分布特征进行描述采用 生存分析模型分析抑郁症状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风险对 的单独、独立和联合关联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 例基线抑郁症状检出率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中高风险比例为.平均随访.(.)年中总计观察 人年 例中老年人发生了心血管疾病发病

2、密度为./千人年 调整因素后单独影响中有抑郁症状者的 发生危险高(.:.)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中高风险者的 发生危险高(.:.)独立影响因素中有抑郁症状者 发生危险高(.:.)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中高风险者的 发生危险高(.:.)联合影响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低风险、无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中高风险、抑郁症状合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中高风险人群发生 分别是无抑郁症状且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低风险人群的.、.、.倍(.)结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中高风险人群叠加抑郁症状会加剧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结合实际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生理指标健康管理的同时应重视中老年人群的心理

3、健康干预关键词 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联合影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网络出版时间:网络出版地址:/./.:().:().:.(.)./.(.:.)(.:.).(.:.)(.:.).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人患心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指出中国 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中国 现患人数为.亿其中脑卒中 万冠心病 万 抑郁症状与 事件发生有关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 指出抑郁症状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可预测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在促发心脏事件和猝死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4、 因此针对心血管疾病现状控制病情发展需要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疏导抑郁症状减少未来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众多已有研究显示高龄、吸烟、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与 发生风险存在关联是 发病的传统危险因素 发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年风险(以下简称为“风险”)预测模型是衡量 危险因素聚集的综合指标是适合我国人群疾病特点的心血管病评估工具 有抑郁症状或 中高风险都会增加 的发病风险然而目前缺少抑郁症状合并 中高风险与 发病关联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状、风险等级对 发病的联合影响为 身心健康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以早期预防 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

5、养老追踪调查()中 年基线和 年、年、年随访的 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的队列数据研究项目经北京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号:)所有参与调查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基线未发生心血管疾病结局、基线信息和随访信息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为智力障碍或恶性肿瘤的患者样本量共计 例.变量定义()抑郁症状:问卷采用流调抑郁自评量表简版 项()判定调查人群的抑郁症状共包含 个条目量表总分为 分临界值为 分即得分在 分及以上则判定为抑郁症状()风险:用 风险评估年龄、性别、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 种主要危险因素给予评分将所有评分相加得出总分 根据总分计算相应的绝对危险

6、并进行危险分级 风险 为中高风险 为低风险()结局:根据 随访问卷中的问题如“自上次访问以后是否有医生曾告诉你患有心脏病”和“自上次访问以后是否有医生曾告诉你患有中风”任一问题回答为是即为发生 结局()协变量:将 分为 类./为偏轻、./为正常/./则为糖尿病 问卷中“是否有医生曾经告诉过您有血脂异常”应答为是或者./和(或)甘油三酯()./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或)低密度脂蛋白()./则为血脂异常.统计学分析采用 .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用()描述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抑郁症状与 风险的分布特征 用单因素分析探索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基线抑郁症状、风险与随访 发

7、病之间的相关关系 运用 生存分析以 发病为结局分析抑郁症状和 风险对发生 的单独、独立和联合影响 均为双侧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抑郁症状与 风险的分布特征 例研究对象中共有 例检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年基线数据显示女性、农村、低文化程度、离异/未婚/丧偶、不吸烟、身体残疾、睡眠时间 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不同程度的人群中检出抑郁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基线数据显示 中高风险者为.(/)高龄、女性、城市、低文化程度、离异/未婚/丧偶、睡眠时间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 中高风险比例更高(.)不同吸烟现状和 不同程度的人群中的 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表 基线抑郁症状与 风

8、险的人群分布特征 ()()()()/(.)(.).(.)(.).(.)(.)(.)(.)(.)(.)(.)(.)(.)(.)(.)(.)(.)(.).(.)(.).(.)(.)(.)(.)(.)(.).(.)(.).(.)(.)(.)(.)(.)(.).(.)(.).(.)(.)(.)(.)(.)(.)(.)(.)(.)(.)(.)(.)(.)(.).(.)(.)./(.)(.)(.)(.)(.)(.).(.)(.).(.)(.)(.)(.)(.)(.)(.)(.)(.)(.).(.)(.).(.)(.)(.)(.)/(/)(.)(.).(.)(.).(.)(.)(.)(.)(.)(.)(.)

9、(.)(.)(.)(.)(.)(.)(.).(.)(.).(.)(.)(.)(.)(.)(.).(.)(.).(.)(.)(.)(.)(.)(.).(.)(.).(.)(.)(.)(.)(.)(.).(.)(.).(.)(.)(.)(.).张紫薇等 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影响.抑郁症状、风险与 的关系 例研究对象平均随访.(.)年总计观察人年数为 例中老年人发生 发病密度为./千人年 有无抑郁症状人群的 发病密度分别为./千人年和./千人年见表 有抑郁症状人群的 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 低风险人群的 发病密度为./千人年中高风险人

10、群为./千人年见表 风险不同等级中中高风险人群的 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表 中国中老年人群随访期间的 发病密度 /().(.).(.).(.).(.).图 基线抑郁症状、风险与随访 发生情况 .抑郁症状、风险对 发生的单独、独立、联合影响本研究抑郁症状以无抑郁症状为参照 以低风险为参照调整教育水平、地区、婚姻状况、身体残疾、睡眠时间混杂因素的影响单独影响中调整上述协变量后有抑郁症状者的 发病危险高(.:.)中高风险者的 发病危险高(.:.)独立影响中控制 风险和协变量后抑郁症状者 发病的 为.(:.)控制抑郁症状和协变量后 中高风险者 发病的 为.(:.)见表 联合影响中抑

11、郁症状和 风险对 发生的 生存分析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而将两个因素进行合并分为 组分析联合效应以无抑郁症状且 低风险为参照调整教育水平、地区、婚姻状况、身体残疾、睡眠时间因素后有抑郁症状且 低风险、无抑郁症状且 中高风险、抑郁症状合并 中高风险人群发生 的 分别是无抑郁症状且 低风险人群的.、.、.倍(.)讨论本研究在平均随访.(.)年中 例中老年人发生了 发病密度为./千人年略高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 研究中 岁人群的 发病密度为./千人年略高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人群为 岁以上 日本一项对 至 岁中老年研究显示在中位随访.年中 发病密度为./千人年 伊朗中老年人 发病密度为.

12、/千人年 中国 发病率明显高于日本和伊朗提示中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疾病负担重需要重点关注 的预防与康复护理表 抑郁症状、风险与 发生的 生存分析 ()()().(.).(.).(.).(.).(.).(.).(.).(.).(.).(.).(.).(.).(.).(.).(.).(.).(.).(.).(.).(.).(.).(.).(.).(.).有抑郁症状者 发病风险高(单独:.:.独立:.:.)抑郁症状对 发病有影响 一项包含 万人的随访研究发现抑郁症状评分与 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呈剂量反应关系并独立于各种传统风险因素 另一项研究分析抑郁症状的存在例如睡眠不安

13、和孤独与中国中老年人 风险增加有关 本研究结果也说明抑郁症状与 风险之间的关联不能用综合的年龄、收缩压、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来解释推测二者的关联可能与大脑和神经元功能影响内分泌通路的机制有关本研究通过联合影响分析发现抑郁症状叠加 中高风险会明显增加 发病风险(.:.)已有研究显示抑郁症状与随访发生 结局存在关联关联程度小于血压、血脂和 等传统危险因素 另一项研究显示抑郁症状和 传统危险因素的叠加会放大对 发病率的影响超出单一效应的预期风险本研究结论与之一致传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代谢指标异常对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要大于单纯的抑郁症状对其的影响但是叠加社会心理因素更会加剧中老年人

14、 发病风险联合身心不健康状态更能全面反映 的危险状况因此在 预防中要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生理指标健康管理同时注重减轻抑郁症状通过对身心障碍进行联合治疗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不良结局总之抑郁症状与 中高风险均会增加张紫薇等 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年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影响 事件发生风险 中高风险人群叠加抑郁症状会加剧中老年人 发生的风险 中老年的 风险指标越健康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越低未来疾病负担越少所以要重视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 风险 同时应重视心理健康干预避免叠加抑郁症状后加剧 风险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采取最大化干预达到早预防的目的 传统的 风险评估中缺乏心理健康信息本研究结果揭

15、示的抑郁症状与 发病的关联强调了心理健康因素的重要性为未来 风险评估过程中补充抑郁症状因素提供了数据支持参考文献 .:.():.马丽媛王增武樊静等.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要点解读.中国全科医学():.():.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等.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张曾航郭晓雷殷召雪等.血压在体质指数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间的中介效应.中国公共卫生 ():.():.:.():.李贤赵连成李莹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年发病预测模型的验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收稿)(本文编辑:刘淑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