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隐秀美学精神在油画中的体现——以江南地域写生为例_夏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73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秀美学精神在油画中的体现——以江南地域写生为例_夏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隐秀美学精神在油画中的体现——以江南地域写生为例_夏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隐秀美学精神在油画中的体现——以江南地域写生为例_夏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05刘勰文心雕龙中论述艺术技巧的篇章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隐秀作为艺术结构的技巧,关涉艺术如何反映生活这一根本问题。“隐”有着审美意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不直接表达审美意象复杂丰富的多义性,即思想感情隐含于表达语言背后;“秀”是指审美意象的鲜明生动、直接可感,即把寄寓思想感情的景象鲜活地展现在观者眼前。“隐秀”二字虽源自文论,但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领域,并且随着时代与文化语境的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革新。笔者试图以传统美学中的隐秀来实践油画创作中“情在词外”和“状溢目前”的诗性表达,努力呈现时空写意与形态写实、精微之笔触与广大之气势相辅相成的隐

2、秀之美。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性精神的地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水乡清丽是江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也是江南,“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的秀丽山水更是江南。但江南具有的远远不止地域意义上的绿水青山,物质文化资源的繁荣、社会文化资源的茂郁以及审美文化资源的丰富,造就了文化地图上永恒的青山绿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江南地域文化式微,许多有价值的建筑、场景、景观正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逝。而这些恰恰是充满感性活力和形式美的精神承载,是江南文化精神形成的物质基础。江南,在绘画领域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笔者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成长在江南,生活在江南,

3、故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文化记忆,尝试以油画写意的手法、隐秀的诗意表达,保护那些具有深厚文化精神的自然、人文景观,汇成一份厚重的文化家书,献给延绵无尽的诗化江南。一、隐美: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关于“隐”,刘勰给出的定义是“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在文学语境中,“情”和“义”是“隐”的内容,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向;“词”与“文”是“隐”的载体,即作品所呈现的语言形式,包括艺术形象。作者的思想情感应存在于复杂、丰富的审美意象之中,需要读者在品读的过程中细细体味,不断琢磨。于绘画而言,“隐”的内容是画家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意识,“隐”的载体主要包括画家的笔触在人、物、山、水、事、景等方面的情景性表达

4、,将内心过程转化为可观、可感、可知的具体作品。笔者的江南地域写生,除了表现传统地域文化中特定的人文景观、存在状况外,还深入公共或家庭室内空间,表现祠堂、茶馆、庙宇、院落、厅堂、厨房等内部空间,深度挖掘江南地域特定景观中的文化传承价值。比如作品温情岁月,取材于2009年夏天的南门忠义街167号,踩在这条青石板路上,仿佛时空切换一般安静适意,远离城市喧嚣。陈旧的沿街住宅,虽如今看似阑珊,但还是能想象出曾经行人如织、商贸兴盛的集市景象。当然,笔者不满足仅仅只画街巷、小桥人家,还会好奇地沿街轻叩门扉,去试图进入,去发现,去表达。这是一个寻常人家,普通的连进门的会客厅也是收纳间,长长的条案上、墙上以及房

5、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家什。徐虹女士曾评论:“看温情岁月中那些悬挂在房梁的竹篮、蒸笼、饭罩等小镇人日常三餐的用具,与其说画家是用笔画就,还不如说她是用心画就。画笔犹如伸展的手,带着体温和触觉,将日常生活演绎得真实而充足,以此传导出一种朴实的生存状态,因无华而实信。仔细看这幅作品,画家着意安排了陪隐秀美学精神在油画中的体现以江南地域写生为例夏静摘要:基于传统美学中的隐秀来实践写意油画创作的诗性表达,呈现江南地域写生的时空写意与形态写实、精微之笔触与广大之气势相辅相成的隐秀之美。关键词:隐秀美学;写意油画创作;江南地域写生67DOI:10.16129/ki.mysdz.2023.05.041【中国

6、美术研究】衬画面底部长条桌上的瓶瓶罐罐,呼应了上方那些竹藤编织的筐篮,而房顶的木板结构对应右边的木门,形成稳定坚固的十字支架在看似轻松不经意间,有严谨、精致的安排,如时间滴答,依画家心律的跳动而流淌”另外,笔者的作品江南老灶头取材于“上马杀贼,下马学佛”的巨赞法师故居中的厨房空间,作品老藤椅来自苏州三山岛上的农家小院,作品随风来自苏州网师园,作品老茶馆取材于绍兴安昌临河老街,作品三姑庙取材于安徽黟县屏山村细说这些人文景观,都来自江南地域丰沛的文化资源:农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山林文化、运河文化等等。这些特定场景记录着诸多过往的故事,承载着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隐”着当下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

7、,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怀,充满魅力和想象,让人感受到千百年来传统江南人家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和生命智慧。同时,笔者还是一个“隐含的读者”,也是人文景观的“隐含的欣赏者和创作者”,通过表现江南传统物质空间里常见的平凡之物,深深地怀念岁月深处特有的良善传统与淳朴个性、清净而自足的生活。二、秀美:卓绝独拔,雕饰天然“秀”是具体且外露的,是对作品外在形式的一种规定。如果说“隐”拥有的是含蓄深沉、委婉隐曲的特征,那么“秀”呈现的则是卓绝独拔、状溢目前的气质。它是作品表现出来的一种超越常规的气象,承担了帮助审美主体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艺术存在的重任,使人产生耳闻目见、亲临其境之感。作品飘摇取材于安昌古镇。

8、笔者第三次驻地安昌写生的季节闷热潮湿,梅雨和台风“梅花”“相爱相杀”,所到之处,行人全无。笔者安抚着画箱在避风口,创作的冲动来自河对面老楼单薄的身躯似乎在抖,连廊瓦上的野草都在飞,挑高张挂的汗衫、衣裙等一并在随风舞动,一辆老旧的自行车斜靠在廊柱上,几乎要随风游离。这些,都体现在画面中,潮湿黏腻的躁动的空气里,线条在交织、在纠结,色彩被淘洗、被冲淡、被疏离,对岸画上一个静坐的男子以定自己的心神。笔者用画面“秀”出了盛夏雨季里焦灼的味道。作品渔歌(图1)取材于苏州太湖边陆巷古镇的临湖岸边。古镇渔民视太湖为天然粮仓,以打鱼为生。画面中,湖山相倚,接天连色,渔人泛舟,近处的纱网层层叠叠,网罗鱼鸭。架起

9、竹竿圈围起晒场,画面的主体即最先映入眼帘的正高高挑起晾晒的半干的鱼,被清理,被切割,被观瞻。下方网中,一只白鹅游游停停,或埋头,或仰天,或静,或动。人、景、物自然而然,有的是天赐禀赋,有的是生存本相。在写生现场,这些景物映入眼帘,弥漫心间,笔者随兴之所至截取眼前物象,跳跃性地将它们安置到画面上,以此为拉开现实距离的方法,形成新鲜而有意味的视觉秩序,耳畔仿佛萦绕着太湖渔歌:“一网金,二网银,三网珠宝四网珍,五网六网眼也花,太湖是只聚宝盆。”表现江南特定空间里物象的存在状态,有在场的自觉表现,分析其动势、角度、分割、形态,厘清构成画面的形式美感诸要素,揣摩光线、色彩、温度、气氛,并感受特定环境里的

10、生命力和其产生的情感共鸣;有“万物静观皆自得”,物象被使用、被经历、被组织,在场景空间里呈现出各自的表情、形态和性格,表达出江南四季的不同味道。陶咏白先生曾经如此评说:“夏静信奉古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图1 渔歌 夏静682023 05的创作过程,执着地在行万里路的写生过程中来实现她的艺术理想。图像或照片只能提供现成的虚拟物象,缺少在场的生命活力。而画家在写生中往往会捕捉到某个实景而一见钟情,有种来电的触动,被一发而不可收的感动、激动的情绪所左右,有一吐为快的强烈的表达欲望,因而写生的过程是因景而动心、因心而造景。画家笔下的景,不是制作,是活生生的言说”三、隐秀之美:意象共生,情景合一刘勰把意象

11、看作“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是情思与形象的交融,认为意象的存在为艺术家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提供了可能。在刘勰看来,文本生产的过程中主体的思维与情感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可能关联久远的社会生活、独特的文化印记,甚至关联人的潜意识。它所关联的内容越丰富,思维活动与情感活动越复杂,文本的创造性就会越突出,越充满活力。为了建构绘画作品隐秀并进、意象共生的艺术表达场域,创作者需寻找独特的方式,开辟全新的视角,使自己的作品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以及情感生活产生呼应,为绘画语言的表达拓展更多的维度,为作品的审美内涵开放更多的层次。作品江上(图2)系列都是来自观察与体悟。笔者生活在长江边,无数次临江

12、寻迹、游走、静观、守望,获得了自由自我的视界。在这里,可看见江边的丛树,小风一吹,绿意就萌发了;一转眼,风的歌声舞动所有的叶子;随即又穿过萧瑟的冬林,江渚遥岑,寒枝落寞,白雪隐约。笔者就像面对一个跟自己一样的生命,它在经历时间,经历笔者对生命的向往和思考。站在山头初春的风里,看着枝枝丫丫、藤藤蔓蔓交错编织成巨大的网,这网好像吸引着笔者,透视着笔者。当迷醉于其构成的形式时,远处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船只,或雄壮神气,或纤巧灵秀,或沮丧落寞,或不堪重负,或志得意满,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或前或后,悠悠然进入视野,一个一个穿越网格,长江成了生命的秀场。因此,笔者用满画面动态奔放的长短笔触,以开放的激情、迸

13、发涌流之势,随着颜料的厚薄起伏铺展开来,如风吹过密集的材质,上下波动。人和景和自我的对话,由线条的敏感、柔韧、坚实、苍茫、飘卷、凝重、轻巧、有润有涩、既具体又抽象来表达,有内在的情绪在发展。正如巴尔蒂斯所说:“物象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东西,一种眼睛所不能见到但可以用精神去感觉到的真实存在。”“隐”是深蔚含蓄,“秀”是韶美英露,自然形成的隐秀相辅相成,具有丰富意蕴。通过写意油画形式,以多元的艺术视角、隐秀的艺术语言来描绘江南胜景,讲述江南故事,塑造江南韵味,专注于江南文化内核,展现江南的清秀之美、含蓄之美、自然之美、融合之美,传达一种境界、一种文化格调以及江南特有的诗性审美精神。参考文献:1刘士林.江南文化资源研究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9.2王双同.文心雕龙“隐秀论”之美J.戏剧之家,2016(20):252-253.3王培娟.刘勰“隐秀”意蕴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7-49.4夏静.且漫 静见:夏静油画作品集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作者简介:夏静,江阴市书画院院长,江阴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写意油画实践、社会美育实践研究。图2 江上 夏静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