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砖作业指导书定稿.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57111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0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砖作业指导书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砖作业指导书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SS-ZD 发放编号: 受控状态: 作 业 指 导 书 (砖 检 测) 编 制: 李 美 侠 审 核: 批 准: 徐州市正源水利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1 目 录 1、检测参数 ………………………………………………………………………1 2、适用范围……………………………………………………………………… 1 3、引用标准……………………………………………………………………… 1 4、分类、规格尺寸、等级……………………………………………………… 1 5. 技术指标………………………………………………………………… 5 5.1 烧结普通砖………………………………………………………………… 5 5.2 粉煤灰砖…………………………………………………………………… 8 5.3 烧结多空砖……………………………………………………………… 10 5.4 烧结空心砖…………………………………………………………………12 6. 尺寸偏差 ……………………………………………………………………15 7. 外观质量 ……………………………………………………………………16 8. 抗压强度试验……………………………………………………………… 19 9. 抗折强度试验 ………………………………………………………………22 10.体积密度试验 …………………………………………………………… 24 11.吸水率和饱和系数试验…………………………………………………… 25 12.冻融试验 ……………………………………………………………………26 13.石灰爆裂试验 ………………………………………………………………28 14. 判定规则…………………………………………………………………… 28 砖检测作业指导书 1. 检测参数 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体积密度、石灰爆裂、吸水率、饱和系数、抗冻性。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粉煤灰砖。 3.引用规范 《砌墙砖试验方法》GB/T 2542-2012 《烧结普通砖》GB 5101-2003 《烧结多孔砖和多空砌块》GB 13544-2011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 13545-2014 《粉煤灰砖》JC 239-2001 4. 分类、规格尺寸、等级 4.1 烧结普通砖(GB 5101-2003) 4.1.1 分类 按主要原料分为粘土砖(N)、页岩砖(Y)、煤矸石砖(M)、粉煤灰砖(F)。 4.1.2 规格尺寸 砖的外型为直角六面体,长度、宽度、高度规格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规格尺寸(mm)长度240、宽度115、高度53。常用配砖和装饰砖长度175、宽度115、高度53。 配砖和装饰砖其他规格尺寸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1.3 等级 4.1.3.1 根据抗压强度分为五个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0 4.1.3.2 强度、抗风化性能,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泛霜和石灰爆裂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优等品适用于清水墙和装饰墙,、一等品、合格品可用于混水墙。中等泛霜的砖不能用于潮湿部位。 4.2 粉煤灰砖(JC 239-2001) 4.2.1 分类 砖的颜色分为本砖(N)和彩色(C0) 4.2.2 规格尺寸 砖的外型为直角六面体,长度、宽度、高度规格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规格尺寸(mm)长度240、宽度115、高度53。 4.2.3 等级 4.1.3.1强度分为五个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0。 4.1.3.2 质量等级根据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干燥收缩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合格品(C)三个质量等级。 4.3 烧结多孔砖 (GB 13544-2011) 4.3.1 分类 按主要原料分为粘土空心砖(N)、页岩砖空心(Y)、煤矸石空心砖(M)、粉煤灰空心砖(F)、淤泥空心砖(U)、固体废弃物空心砖(G)。 4.3.2 规格尺寸 多孔砖外型一般为直角六面体,长度、宽度、高度规格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规格尺寸(mm)290、240、190、180、140、115、90。 其他规格尺寸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3.3 等级 4.3.3.1 强度等级 砖强度分为五个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0。 4.3.3.2 密度等级 砖密度分为4个等级:1000、1100、1200、1300。 4.4 烧结空心转(GB 13545-2014) 4.4.1 分类 按主要原料分为黏土空心砖(N)、页岩砖空心砖(Y)、煤矸石空心砖(M)、粉煤灰空心砖(F)、淤泥空心砖(U)、建筑渣土空心砖(Z)、固体废弃物空心砖(G)。 4.4.1 规格尺寸 空心砖外型为直角六面体,砖长度、宽度、高度规格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长度规格尺寸(mm):390、290、240、190、180(175)、140。 宽度规格尺寸(mm):190、180(175)、140、115。 高度规格尺寸(mm):180(175)、140、115、90。 其他规格尺寸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4.2 等级 4.4.2.1 强度等级 砖强度分为五个等级:MU10.0、MU7.5、MU5.0、MU3.5。 4.4.2.2 密度等级 砖密度分为4个等级:800、900、1000、1100。 5. 技术要求 5.1 烧结普通砖(GB 5101-2003) 5.1.1尺寸允许偏差 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要求 表1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毫米 公称尺寸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样本平均偏差 样本极差≤ 样本平均偏差 样本极差≤ 样本平均偏差 样本极差≤ 240 ±2.0 6 ±2.5 7 ±3.0 8 115 ±1.5 5 ±2.0 6 ±2.5 7 53 ±1.5 4 ±1.6 5 ±2.0 6 5.1.2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指标 表2外观质量 单位:毫米 项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两条面高度差 ≤ 2 3 4 弯曲 ≤ 2 3 4 杂质凸出高度 ≤ 2 3 4 缺棱掉角的三个破坏尺寸 不得同时大于 5 20 30 裂纹长度≤ a.大面上宽度方向及其延伸至条面的长度 30 60 80 b. 大面上长度方向及其延伸至顶面的长度或条顶面上水平裂纹的长度 50 80 100 完整面a 不得少于 二条面和二顶面 一条面和一顶面 - 颜色 基本一致 - - 注:为装饰而施加的色差,凹凸纹、拉毛、压花等不算缺陷。 a .凡有下列缺陷之一者,不得称为完整面: a)缺损在条面或顶面上造成的破坏面尺寸同时大于10mm×10mm。 b)条面或顶面上裂纹宽度大于1 mm,其长度超过30 mm。 c)压陷、粘底、焦花在条面上或顶面上的凹陷或凸出超过2 mm,区域尺寸同时大于10mm×10mm。 5.1.3强度等级 强度应符合表3的指标 表3强度等级 单位: MPa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平均值≥ 变异系数δ≤0.21 变异系数δ>0.21 强度标准值≥ 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 MU3O 30.0 22.0 25.0 MU25 25.0 18.0 22.0 MU20 20.0 14.O 16.0 MUl5 15.0 l0.0 12.0 MU10 10.0 6.5 7.5 5.1.4 抗风化性能 抗风化性能应符合表4的指标 表4抗风化性能 砖种类 严重风化区 非严重风化区 5h沸煮吸水率/%≤ 饱和系数≤ 5h沸煮吸水率/%≤ 饱和系数≤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粘土砖 18 20 0.85 0.87 19 20 0.88 0.90 粉煤灰砖 21 23 23 25 页岩砖 16 18 0.74 0.77 18 20 0.78 0.80 煤矸石砖 注:粉煤灰掺入量(体积比)小于30%时,按粘土砖规定判定。 5.1.5 石灰爆裂: 5.1.5.1 优等品: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的爆裂区域。 5.1.5.2 一等品: a)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等于lOmm的爆裂区域,每组砖样不得多于15处。 b)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0mm的爆裂区域。 5.1.5.3 合格品: a)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等于15mm的爆裂区域,每组砖样不得多于15处。其中大于1Omm的不得多于7处。 b)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5mm的爆裂区域。 5.1.6 冻融 冻融试验后,每块砖样不允许出现裂纹、分层、掉皮、缺棱、掉角等冻坏现象;质量损失不得大于2%。 5.1.7 检测数量 检测数量应符合表5 表5检测数量 序号 检测项目 数量(块) 1 尺寸偏差 20 2 外观质量 50 3 强度 10 4 石灰爆裂 5 5 冻融 10(5冻5对比) 6 吸水率和饱和系数 5 5.2粉煤灰砖(JC 239-2001) 5.2.1 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 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表6要求 表6 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 单位:毫米 项 目 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尺寸允许偏差 长 ±2 ±3 ±4 宽 ±2 ±3 ±4 高 ±1 ±2 ±3 对应高度差 ≤ 1 2 3 缺棱掉角的三个破坏尺寸 ≤ 10 15 20 裂纹长度≤ a.大面上宽度方向及其延伸至条面的长度 30 50 70 b. 大其他裂纹 50 70 100 完整面 不得少于 二条面和一顶面或二顶面和一顶面 一条面和一顶面 一条面和一顶面 层裂 不允许 注:在条面或顶面上破坏的两个尺寸同时大于10 mm和20 mm者为非完整面。 5.2.2 强度等级 强度应符合表7的指标 表7强度等级 单位:兆帕 强度等级 抗 压 强 度MPa 抗 折 强 度MPa 平均值≥ 单块值≥ 平均值≥ 单块值≥ MU3O 30.0 24.0 6.2 5.0 MU25 25.0 20.0 5.0 4.0 MU20 20.0 16.O 4.0 3.2 MUl5 15.0 12.0 3.3 2.6 MU10 10.0 8.0 2.5 2.0 5.2.3 抗冻性 抗冻性应符合表8的指标 表8抗冻性 强度等级 抗 压 强 度,MPa 平均值≥ 砖的干质量损失,% 单块值≤ MU3O 24.0 2.0 MU25 20.0 MU20 16.O MUl5 12.0 MU10 8.0 5.2.4 色差:应不显著。 5.2.5 检测数量 表9检测数量 序号 检测项目 数量(块) 1 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各50 2 强度 10 3 冻融 10(5冻5对比) 4 色差 36 5.3烧结多孔砖(GB 13544-2011) 5.3.1 尺寸允许偏差 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要求 表10 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毫米 尺寸 样本平均偏差 样本极差≤ >400 ±3.0 10.0 300~400 ±2.5 9.0 200~300 ±2.5 8.0 100~200 ±2.0 7.0 <100 ±1.5 6.0 5.3.2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1要求 表11外观质量 单位:毫米 项 目 指标 完整面 不得少于 一条面和一顶面 缺棱掉角的三个破坏尺寸 不得同时大于 30 裂纹长度 a.大面(有孔面)上深入孔壁15 mm以上宽度方向及其延伸至条面的长度 不大于 80 b. 大面(有孔面)上深入孔壁15 mm以上长度方向及其延伸至顶面的长度 不大于 100 c.条顶面上水平裂纹的长度 不大于 100 杂质在砖或砌块面上造成的凹凸高度 不大于 5 注:凡有下列缺陷之一者,不得称为完整面: a)缺损在条面或顶面上造成的破坏面尺寸同时大于20mm×30mm。 b)条面或顶面上裂纹宽度大于1 mm,其长度超过70 mm。 c)压陷、粘底、焦花在条面上或顶面上的凹陷或凸出超过2 mm,区域最大投影尺寸同时大于20mm×30mm。 5.3.3 强度等级 强度应符合表12的指标 表12强度等级 单位:兆帕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平均值≥ 强度标准值≥ MU3O 30.0 22.0 MU25 25.0 18.0 MU20 20.0 14.O MUl5 15.0 10.0 MU10 10.0 6.5 5.3.4 密度等级 密度等级应符合表13的指标 表13密度等级 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等级 3块砖干燥表观密度平均值 1000 900~1000 1100 1000~1100 1200 1100~1200 1300 1200~1300 5.3.5抗风化性能 表14抗风化性能 砖种类 严重风化区 非严重风化区 5h沸煮吸水率/%≤ 饱和系数≤ 5h沸煮吸水率/%≤ 饱和系数≤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粘土砖 21 23 0.85 0.87 23 25 0.88 0.90 粉煤灰砖 23 25 30 32 页岩砖 16 18 0.74 0.77 18 20 0.78 0.80 煤矸石砖 19 21 21 23 注:粉煤灰掺入量(质量比)小于30%时,按粘土砖规定判定。 5.3.6 石灰爆裂: 5.3.6.1 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或等于15mm的爆裂区域,每组砖不得多于15处,其中大于1Omm的不得多于7处。 5.3.6.2 不允许出现破坏尺寸大于15mm的爆裂区域。 5.3.7 冻融 15次冻融循环试验后,每块砖不允许出现裂纹、分层、掉皮、缺棱、掉角等冻坏现象。 5.3.8 检测数量 表14检测数量 序号 检测项目 数量(块) 1 尺寸偏差 20 2 外观质量 50 3 强度 10 4 密度 3 5 石灰爆裂 5 6 吸水率和饱和系数 5 7 冻融 10(5冻5对比) 5.4 烧结空心砖(GB/T 13545-2014) 5.4.1尺寸偏差 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5要求 表15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毫米 尺寸 样本平均偏差 样本极差≤ >300 ±3.0 7.0 >200~300 ±2.5 6.0 100~200 ±2.0 5.0 <100 ±1.7 4.0 5.4.2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6要求 表16外观质量 单位:毫米 项目 指标 1.弯曲 不大于 4 2.缺棱掉角的三个破坏尺寸 不得同时大于 30 3.垂直度差 不大于 4 4.未贯穿裂纹长度 a.大面上宽度方向及其延伸至条面的长度 不大于 100 b. 大面上长度方向或条面上水平方向的长度 不大于 120 5.贯穿裂纹长度 a.大面上宽度方向及其延伸至条面的长度 不大于 40 b. 壁、肋沿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其水平方向的长度 不大于 40 6.壁、肋内残缺长度 不大于 40 7.完整面a 不少于 一条面或一大面 a凡有下列缺陷之一者,不得称为完整面: a)缺损在大面、条面上造成的破坏面尺寸同时大于20mm×30mm; b)大面、条面上裂纹宽度大于1 mm,其长度超过70 mm; c)压陷、粘底、焦花在条面上或顶面上的凹陷或凸出超过2 mm,区域尺寸同时大于20mm×30mm。 5.4.3 强度等级 强度应符合表17的指标 表17 强度等级 单位:兆帕 强度等级 抗 压 强 度 /MPa 平均值≥ 变异系数δ≤0.21 强度标准值≥ 变异系数δ>0.21 单块最小值≥ MU1O.0 10.0 7.0 8.0 MU7.5 7.5 5.0 5.8 MU5.0 5.0 3.5 4.0 MU3.5 3.5 2.5 2.8 5.4.4 密度等级 密度应符合表18的指标 表18密度等级 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等级 五块体积密度平均值 800 ≤800 900 801~900 1000 901~1000 1100 1001~1100 5.4.5 抗风化性能 表19抗风化性能 产品类别 项 目 严重风化区 非严重风化区 5h沸煮吸水率%≤ 饱和系数≤ 5h沸煮吸水率%≤ 饱和系数≤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平均值 单块最大值 黏土砖 21 23 0.85 0.87 23 25 0.88 0.90 粉煤灰砖 23 25 30 32 页岩砖 16 18 0.74 0.77 18 20 0.78 0.80 煤矸石砖 19 21 21 23 注 1:粉煤灰掺入量(质量分数)小于30%时,按黏土空心砖规定判定。 2:淤泥、建筑渣土及其他固体废弃物掺入量(质量分数)小于30%时按相应产品类别规定判定。 5.4.6 石灰爆裂: a)最大破坏尺寸大于2mm且小于等于l5mm的爆裂区域,每组砖样不得多于10处。其中大于l0mm的不得多于5处; b)不允许出现最大破坏尺寸大于15mm的爆裂区域。 5.4.7 冻融 冻融循环15次试验后,每块砖不允许出现分层、掉皮、缺棱、掉角等冻坏现象。冻后裂纹长度不大于16中4、5项合格品的规定。 5.4.8 检测数量 表20检测数量 序号 检测项目 数量(块) 1 尺寸偏差 20 2 外观质量 50 3 强度 10 4 密度 5 5 石灰爆裂 5 6 吸水率和饱和系数 5 7 冻融 10(5冻5对比) 6.尺寸测量 6.1量具 砖用卡尺:分度值为0.5mm。砖用卡尺分度值为0.5mm。 6.2 测量方法 6.2.1 长度应在砖的两个大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宽度应在砖的两个大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高度应在两个条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当被测处有有缺损或凸出时,可在其旁边测量,但应选择不利的一侧,精确至0.5mm。 6.2.2 其中每一尺寸测量不足0.5mm按0.5mm计。样本平均偏差是20块试样同一方向40个测量尺寸的算术平均值减去其公称尺寸的差值,样本极差是抽检的20块试样中同一方向40个测量尺寸中最大测量值与最小测量值之差值。(GB 1345-2011、GB/T 13545-2014) 6.3 结果表示 每一方向的尺寸以两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7. 外观质量检查 7.1 量具: 7.1.1 砖用卡尺:分度值为0.5mm; 7.1.2 钢直尺:分度值不应大于1mm。 7.2 缺损测量方法 7.2.1 缺棱掉角在砖上造成的破损程度,以破损部分对长、宽、高三棱边的投影尺寸来度量称为破坏尺寸.如图3所示。 7.2.2 缺损造成的破坏面,系指缺损部分对条、顶面(空心砖为条、大面)的投影面积,如图4所示。空心砖内壁残缺及肋残缺尺寸,以长度方向的投影尺寸来度量。 7.2.3 两个条面的高度差:测量两个条面的高度,以测得的较大值减去较小值作为测量结果(GB 5101-2003)。 7.3 弯曲的测量 7.3.1 弯曲分别在大面和条面上测量,测量时将砖用卡尺的两支脚沿棱边两端放置,择其弯曲最大处将垂直尺推至砖面。但不应将因杂质或碰伤造成的凹处计算在内. 7.3.2 以弯曲中测得的较大者作为测量结果。 7.4 裂纹的检验 7.4.1 裂纹分为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水平方向三种,多孔砖的孔洞与裂纹相通时,则将孔洞包括在裂纹内一并测量。以对被测方向的投影长度表示,如果裂纹从一个面延伸到其他面上时,则累计其延伸的投影长度。如图5所示。 7.4.2 裂纹长度一再三个方向上分别测得的最长裂纹作为测量结果。 7.5 杂质凸出的测量 杂质在砖面上造成的凸出高度,以杂质距砖面的最大距离表示。测量时将砖用卡尺的两支脚置于凸出两边的砖平面上,以垂直尺测量。 7.6 色差检测 20块检测试样装饰面朝上随机分两排并列,在自然光下距离砖样2m处目测,色差基本一致。 7.7 垂直度差(GB/T13545) 砖各面之间构成的夹角不等于90°时应测量垂直度差。直角尺准确度等级为1级。 7.8 结果处理 外观测量结果以mm为单位,不足1mm者,按1mm计。 8.抗压强度试验 8.1仪器设备 8.1.1材料试验机:试验机的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 %,其上、下加压板至少应有一个球饺支座,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应在量程的20 %~80 %之间。 8.1.2钢直尺分度值不大于1mm。 8.1.3振动台、制样模具、搅拌机:应符合GB/T 25044的要求。 8.1.4切割设备。 8.1.5抗压强度试验用净浆材料:应符合GB/T25183的要求。 8.2试样数量 试样数量为10块。 8.3 试样制备 8.3.1 一次成型制样 8.3.1.1一次成型制样适用于采用样品中间部位切割,交错叠加灌浆制成强度试验试样的方式。 8.3.1.2 将试样锯成两个半截砖,两个半截砖用于叠合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100 mm。如果不足100 mm,应另取备用试样补足。 8.3.1.3 将已切割开的半截砖放入室温的净水中浸20 min~30 min后取出,在铁丝网架上滴水20 min~30 min,以断口相反方向装入制样模具中。用插板控制两个半砖间距不应大于5 mm,砖大面与模具间距不应大于3 mm,砖断面、顶面与模具间垫以橡胶垫或其他密封材料,模具内表面涂油或脱膜剂。 8.3.1.4 将净浆材料按照配制要求,置于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8.3.1.5 将装好试样的模具置于振动台上,加入适量搅拌均匀的净浆材料,振动时间为0.5 min~1 min,停止振动,静置至净浆材料达到初凝时间(约15 min~19 min)后拆模。 8.3.2 二次成型制样 8.3.2.1 二次成型制样适用于采用整块样品上下表面灌浆制成强度试验试样的方式。 8.3.2.2 将整块试样放人室温的净水中浸20 min~30 min后取出,在铁丝网架上滴水20 min~30 min。 8.3.2.3 按照净浆材料配制要求,置于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8.3.2.4 模具内表面涂油或脱膜剂,加入适量搅拌均匀的净浆材料,将整块试样一个承压面与净浆接触,装入制样模具中,承压面找平层厚度不应大于3 mm。接通振动台电源,振动0.5 min~l min,停止振动,静置至净浆材料初凝(约15 min~19 min)后拆模。按同样方法完成整块试样另一承压面的找平。 8.3.3 非成型制样 8.3.3.1 非成型制样适用于试样无需进行表面找平处理制样的方式。 8.3.3.2 将试样锯成两个半截砖,两个半截砖用于叠合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100 mm。如果不足100 mm,应另取备用试样补足。 8.3.3.3 两半截砖切断口相反叠放,叠合部分不得小于100 mm,即为抗压强度试样。 8.4 试样养护 8.4.1 一次成型制样、二次成型制样在不低于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4 h。 8.4.2 非成型制样不需养护,试样在干状态直接进行试验。 8.5 试验步骤 8.5.1 测量每个试样连接面或受压面的长、宽尺寸各两个,分别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 mm。 8.5.2 将试样(有孔的面)平放在加压板的中央,垂直于受压面加荷,应均匀平稳,不得发生冲击或振动。加荷速度粉煤灰砖、烧结空心砖以(2~6)kN/s为宜,烧结普通砖(5±0.5)kN/s直至试样破坏为止,记录最大破坏荷载P。 8.5.3强度 每块试样的抗压强度(Rp)按下式计算。 Rp = 式中:Rp ——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P ——最大破坏荷载,单位为牛顿(N); L ——受压面(连接面)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B ——受压面(连接面)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8.5.3.1 试验后按下列式子计算出强度变异系数δ和标准差S。 δ= S = 式中: δ ——砖强度变异系数,精确至0.01; S ——10块试样的抗压强度标准差(MPa),精确至0.01; ——10块试样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0.01; fi ——单块试样抗压强度测定值(MPa),精确至0.01。 8.6结果计算与评定 8.6.1 抗压强度平均值——标准值方法评定 变异系数δ≤0.21时,按标相应表中抗压强度平均值,强度标准值fk 评定砖的强度等级;样本量n (块数)= 10时的强度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fk =-(烧结普通砖1.8、烧结空心砖1.83)s 式中:fk ——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精确至0.01。 S ——10块试样的抗压强度标准差,单位为兆帕(MPa),精确至0.1。 8.6.2抗压强度平均值——最小值方法评定。 变异系数δ> 0.21时,按相应表中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单块最小抗压强度评定砖的强度等级,单块最小值精确至0.1 MPa。 评定:以试样(烧结普通砖、烧结空心砖)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值或单块最小值表示;(烧结多空)以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值表示;(粉煤灰砖)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单块最小值表示。 9.抗折强度试验 9.1仪器设备 同8.1.1、8.1.2 9.2 试样数量 试样数量10块 9.3 试样处理 试样应放在温度(20±5)℃的水中浸泡24h后取出,用湿布拭去表面水分进行抗折强度试验。 9.4 试验步骤 9.4.1测量每个试件的高度和宽度尺寸个两个,分别求出各个方向的平均值,精确至1 mm。 9.4.2 调整抗折夹具下支棍的跨距为砖规格长度减去40 mm.但规格长度为190 mm的砖,其跨距为160 mm. 9.4.3将试样大面平放在支棍上,试样两端面与下支棍的距离应相同,当试样由裂缝或凹陷时,应使有裂缝或凹陷的大面朝下,以(50~150)N/s的速度均匀加荷,直至试样断裂,记录最大破坏荷载。 9.5结果计算 9.5.1每个试件的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Rc= 式中: Rc——试件的抗折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P——破坏荷载,单位为牛顿(N); L——跨距,单位为毫米(mm); B——试件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试件高度,单位为毫米(mm)。 9.6 结果评定 试验结果以试样抗折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单块最小值表示。 10. 体积密度试验 10.1 仪器设备 10.1.1 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 10.1.2 台秤:分度值不应大于5 g。 10.2.3 钢直尺:分度不应大于1 mm。 10.2.4 砖用卡尺:分度值为0.5 mm。 10.2 试样数量 试样数量为5块,所取试样应外观完整。 10.3 试验步骤 10.3.1 清理试样表面,然后将试样置于(105±5)℃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质(在干燥过程中,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2 %,前后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为2 h),称其质量m,并检查外观情况,不得有缺棱、掉角等破损。如有破损,须重新换取备用试样。 10.3.2 按标准规定测量干燥后的试样尺寸各两次,取其平均值计算体积V。 10.4 结果计算与评定 10.4.1 每块试样的体积密度(ρ)按下式计算。 ρ= ×109 式中:ρ——体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m ——试样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V ——试样体积,单位为立方毫米(mm3)。 10.4.2 试验结果以试样体积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11. 吸水率和饱和系数试验 11.1 仪器设备 11.1.1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 11.1.2台秤:分度值不应大于5 g。 11.1.3 蒸煮箱。 11.2 试样数量 吸水率试验为5块,饱和系数试验为5块(所取试样尽可能用整块试样,如需制取应为整块试样的1/2或1/4)。 11.3 试验步骤 11.3.1 清理试样表面,然后置于(105±5)℃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质(在干燥过程中,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2 %,前后两次称量时间间隔为2 h),除去粉尘后,称其干质量m0。 11.3.2 将干燥试样浸入水中24 h,水温10℃~30℃。 11.3.3 取出试样,用湿毛巾拭去表面水分,立即称量。称量时试样表面毛细孔渗出于秤盘中水的质量也应计入吸水质量中,所得质量为浸泡24 h的湿质量m24。 11.3.4 将浸泡24 h后的湿试样侧立放入蒸煮箱的篦子板上,试样间距不得小于10 mm,注入清水,箱内水面应高于试样表面50 mm,加热至沸腾,沸煮5h,饱和系数试验沸煮5 h,停止加热冷却至常温。 11.3.5 按标准规定称量沸煮5h的湿质量m3。饱和系数试验称量沸煮5 h的湿质量m5。 11.4 结果计算 11.4.1 常温水浸泡24 h试样吸水率(W24)按下式计算。 W24 =×100 式中:W24 ——常温水浸泡24 h试样吸水率,%; m0 ——试样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24 ——试样浸水24 h的湿质量,单位为千克(kg)。 11.4.2 试样沸煮5 h吸水率(W3)按下式计算。 W5 =×100 式中:W5——试样沸煮5 h的吸水率,%; m0 ——试样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5 ——试样沸煮5h的湿质量,单位为千克(kg)。 11.4.3 每块试样的饱和系数(K)按下式计算。 K = 式中:K ——试样饱和系数; m24 ——常温水浸泡24 h试样湿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0 ——试样干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5 ——试样沸煮5 h的湿质量,单位为千克(kg)。 11.5 结果评定 11.5.1 吸水率以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11.5.2 饱和系数以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12. 冻融试验 12.1 仪器设备 12.1.1 冷冻室或低温冰箱:最低温度能达到一20℃或一20℃以下。 12.1.2 水槽:保持槽中水温10℃~20℃为宜。 12.1.3 台秤:分度值不大于5g。 12.1.4 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 12.1.5 抗压强度试验设备同6.3。 12.2 试样数量与处理 12.2.1 试验结果以抗压强度表示时,试样数量为10块,5块用于冻融试验,5块用于未冻融强度对比试验。以质量损失率计算,试样数量为5块。 12.2.2 用毛刷清理试样表面,并顺序编号。 12.2.3 将试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