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大公因数》教学案例
阿荣旗音河小学 何晓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下)第79—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和反馈交流,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沟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能初步应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初步应用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么?
(板书16和12)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找出16和12的因数的?
导入:同学们刚才做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因数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引出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例1情境图:张叔叔家的储藏室正准备铺地砖,遇到了问题,你们能帮他么?
看了这段话,你明白张叔叔的要求了么?
大家想给他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大家的选择到底符不符合要求呢?我们动手试一下。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动手操作。
让每组的组长汇报操作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3种不同边长方砖铺地的过程。
问:如果要使铺地的砖块数最少,应选择哪种?为什么?
观察:地砖的边长(1、2、4)跟储藏室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结:1、2、4既是16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是12和16所有因数的相交的过程。
问:两个圈相交的部分的数字表示什么?给它起个名字吧,最大的那个我们叫它什么呢?
出示80页“做一做”练习。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三. 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出示例2: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方法。
小结:其实这几种方法都是用列举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找。
问: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理念: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观察、发现、设问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求索方法。通过说思考过程、师生讨论,让学生的推理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增添活力。)
四、 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课件出示练习
问:通过练习,你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规律(1)和规律(2)。
(设计理念: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注重认知结构的深化和发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