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44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第3 9卷 第6期V o l.3 9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 OUR NA LO FCHE N G DU NO RMA LUN I V E R S I T Y2 0 2 3年6月J u n.2 0 2 3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姚东杰a,于海波b,彭 佳c(东北师范大学a.物理学院;b.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c.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 3 0 0 2 4)*摘 要:采用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 0 1 8年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 0 1 52 0 2 0年)实施评估报告的调查数据,分析选拔渠道、学校办学品质

2、和职业心理特征等因素对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同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形成过程中工作压力对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不同选拔渠道的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学校的生源质量、工作氛围、管理制度和周边环境均显著负向影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乡村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和不公平感显著正向影响其职业倦怠;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对工作的满意度及主观社会地位显著负向影响其职业倦怠;职业认同能够缓冲工作压力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职业倦怠的J D-R模型,可通过优化选拔渠道、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保障教师心理健康等途径为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防范提供依

3、据。关键词:职业倦怠;青年教师;乡村教师;职业认同;职业心理特征;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d o i:1 0.3 9 6 9/j.i s s n.2 0 9 5-5 6 4 2.2 0 2 3.0 6.0 0 7中图分类号:G 4 5 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0 9 5-5 6 4 2(2 0 2 3)0 6-0 0 5 4-1 0一、问题的提出就中小学教师而言,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的一种应激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1。职业倦怠不仅会降低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工作热情,还会导致教师出现易怒、失眠、记忆力减退和食欲不振等问题,

4、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品质2。作为乡村教师队伍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群体,乡村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乡村振兴及乡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然而,职业倦怠问题却导致乡村青年教师人才不断流失。有研究指出,由于工作压力大、职业晋升空间小、工资待遇不佳,乡村青年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复杂的心理矛盾,职业倦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巨大3。因此,如何降低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成为当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乡村青年教师群体,从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入手,试图寻求一条降低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路径,以期为推动乡村青年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我国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5、,原因之一在于师资紧缺。为了增加教师资源,教育部门拓展了多种教师选拔渠道,包括公开招考教师、代课教师转正、定向培养教师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及公费(免费)师范生计划等,以期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研究发现,通过不同选拔渠道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其留任意愿存在显著差异,45*收稿日期:2 0 2 2-1 0-1 8 修回日期:2 0 2 3-0 1-0 6 基金项目:2 0 2 1年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课题(2 0 2 1 0 3 0 0 6 B Z P K 0 1)作者简介:姚东杰(2 0 0 1),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师教育;于海波(1

6、9 7 3),男,黑龙江七台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师教育;彭 佳(1 9 9 3),女,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师教育。第3 9卷(总第3 6 4期)姚东杰,等: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且存在城乡异质性4。特岗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水平较低,但情感衰竭指数较高,他们的职业倦怠会受到自身家庭与学校位置关系、地域融入情况等因素的影响5。梳理发现,职业倦怠是导致乡村教师离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通过不同选拔渠道的乡村青年教师,他们的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依据社会生态理论,学校作

7、为中观组织层,教师身处其中会受到学校组织情境与办学品质的影响。学校办学品质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涉及到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如教育管理、课程教学和教师培养等。李学容指出,领导方式的不当会直接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6。除领导管理方式外,生源质量也会间接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生源质量差的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基础差、叛逆心理和自主意识强等现象7,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的难度,使教师容易出现忐忑、失望和沮丧的心理,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H2:学校办学品质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有关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教师职业心理特征对职业

8、倦怠的影响同样是研究者重点讨论的话题。有研究者对7 5 1位乡村教师展开调查,发现乡村中小学教师职责边界模糊,除了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大量非教学性质的工作,如准备大量行政监督与检查的迎检材料、参加教育扶贫、教育宣传和街道社区事务等,导致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心理负荷不断增加8。工作压力是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造成他们情感衰竭的直接原因9。不公平感、教学效能感低和工作满意度低也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之一,其中,不公平感正向影响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负向影响职业倦怠1 0。可见,教师的职业心理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3:职业心理特征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

9、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通过同一选拔渠道、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组织情境的老师仍会呈现不同的工作状态与绩效水平。职业心理特征作为教师个人微观因素,在社会生态对教师身心塑造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从职业认同和工作压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自我)与环境(教师职业)持续作用的结果1 1。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自身对乡村教师这份职业所体现的价值的认可。职业认同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教师个体在与教师职业、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建构出的,它可以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资源存在于教师心理中,能缓解教师由于过高的工作压力和降低工作要求所带来的心理损耗,使

10、他们更积极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挑战和困难。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被证明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风险性因素1 2。H a c k m a n和O l d m a n在1 9 7 6年提出的工作要求-工作资源模型(以下简称J D-R模型)中,指出了工作资源和工作要求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即工作资源可能会缓解工作要求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本文结合教师职业认同和工作资源可能会缓解工作要求对职业倦怠影响的结论,提出假设H4:职业认同在工作压力与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之间起缓冲调节作用。基于上述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文献梳理发现,教师职业倦怠受到选拔渠道、中观学校办学品质及微观职业心理等多层因素的影响,是各个影响

11、因素跨层次相互作用博弈的结果。综上,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如何,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受哪些因素影响,其中哪些因素影响较大,职业认同在工作压力影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中是否能起到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以期为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参考。二、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年龄在2 03 5岁之间的乡村青年教师设置为研究对象。所用数据来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 0 1 8年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 0 1 52 0 2 0年)实施评估报告的调查数据,涵盖我国东、中、西部共计1 8

12、省份3 5县的义务教育阶段乡村中小学,包括乡村小学、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等8种学校类型。共回收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有效问卷55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1 54 6 5份。其中,来自乡村小学、乡镇小学和县城小学的青年教师占比分别为2 7.8%,1 6.7%和2.3%,教学点的青年教师占比为7.7%,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青年教师占比为2 3.8%,其余三类占比为2 1.7%;男性乡村青年教师占比为2 6.1%,女性乡村青年教师占比为7 3.9%;小学乡村青年教师占比为6 5.5%,初中乡村青年教师占比为3 4.5%;在小学乡村青年教师群体中,拥有三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占比为6 4.8%

13、,在初中乡村青年教师群体中,拥有三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占比为8 1.9%。(二)变量与测量1.因变量因变量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Y)。本研究采用M a s l a c h编定的 职业倦怠量表(MB I)1 3,包括9道题,均采用L i k e r t 6点量表计分形式,分别为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不同意)、4(一般同意)、5(同意)、6(完全同意),得分越高代表教师职业倦怠感越强。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系数为0.9 0 8,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的KMO值为0.9 2 4,B a r t l e t ts球形检验中P0.0 0 1,表明该量表能准确测出乡村青年教师的

14、职业倦怠程度。2.自变量在前文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实际调研数据,选取选拔渠道(X1)、学校办学品质(X2)、教师职业心理特征(X3)三个层次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将教师个人特征设置为控制变量。(1)选拔渠道选拔渠道为分类变量,包括本校在编教师、代课和临聘教师、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教师、特岗计划教师及公费师范生。其中,将本校在编教师作为对照组,并进行虚拟化处理。(2)学校办学品质学校办学品质包括生源质量、课程与教学、工作氛围、学校管理制度和学校周边环境等五个维度。其中生源质量涉及的题目包括“大多数学生彬彬有礼,对学校教职工很尊敬”等5道题;课程与教学涉及的题目包括“

15、我们愿意在学校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等4道题;工作氛围涉及的题目包括“教师之间有良好的沟通”等6道题;学校管理制度涉及的题目包括“教师经常被邀请参与决策”等4道题;学校周边环境涉及的题目包括“我认为工作所在地的教育水平高”等5道题。五个维度的C r o n b a c h s系数均在0.7 40.8 9之间,探索性因子分析的KMO值均在0.7 10.8 4之间,B a r t l e t t s球形检验中P0.0 0 1。(3)职业心理特征教师职业心理特征共包括工作压力、职业认同、不公平感、工作满意度、教学效能感、主观社会地位(现在)及主观社会地位(未来)等七个维度。其中,工作压力主要参考C o

16、 p p e r和M a r s h a l l对于工作压力源的界定1 4,结合教师工作岗位特征,设置“对学生的安全责任”等1 1道题;职业认同涉及的题目包括“我能找到与现在相同待遇或更高待遇的工作”等1 0道题;不公平感主要考察教师的自身收入、职称晋升、培训机会及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计11 0分,得分越高代表教师的不公平感越强;教师工作满意度参照H a c k m a n和O l d h a m开发的 工作满意度测量问卷,结合乡村青年教师群体特征进行改编1 5,问卷题目包括“我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感到满意”等6道题;教学效能感主要考察教师面对“帮助学生建立做好功课信心、让学生重视学习、管理教室里

17、学生捣乱行为、让学生遵守纪律”等1 2种教学情境时,评估自身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任务,包括“您能在多大程度上让学生建立做好功课的信心”等1 2道题。这四个维度的C r o n b a c h s系数均在0.7 30.9 6之间,探索性因子分析的KMO值均在0.7 40.9 5之间,B a r t l e t t s球形检验中P0.0 0 1。主观社会地位(现在)指教师对自己现在社会地位的认知;主观社会地位(未来)指教师对三年后自身社会地位的预期,计11 0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师主观认为的自身社会地位越高。各变量的赋值规则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65第3 9卷(总第3 6 4期)姚东杰,等

18、: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表1 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变量的赋值规则及描述性统计变量取值赋值规则平均值标准差Y: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L i k e r t 6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6表示完全同意3.4 61.1 7控制变量性别男生=0,女生=10.7 40.4 4教育背景非师范毕业=0,师范毕业=10.7 90.4 1任教学段小学=0,初中=10.3 50.4 8X1:选拔渠道(以本校在编教师为对照组)代课和临聘教师否=0,是=10.0 40.2 1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教师否=0,是=10.0 10.1 2特岗计划教师否=0,是=10.1

19、60.3 6公费师范生否=0,是=10.0 10.0 7X2:学校办学品质生源质量L i k e r 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3.4 90.7 6课程与教学L i k e r 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3.6 30.6 7工作氛围L i k e r 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3.6 40.6 6学校管理制度L i k e r 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3.3 00.8 5学校周边环境L i k e r 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2.7 60.8 4X3:教师职业心理特征工作压力以19计分,1表

20、示没有压力,9表示有极大的压力6.2 21.4 9职业认同L i k e r 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3.5 20.5 6不公平感以11 0计分,1表示没有感觉不公平,1 0表示感觉非常不公平5.7 72.6 1工作满意度L i k e r t 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3.2 10.7 1教学效能感以19计分,1表示完全没有,9表示程度非常大6.7 61.2 5主观社会地位(现在)社会地位由低到高计11 0分3.6 61.9 0主观社会地位(未来)社会地位由低到高计11 0分5.4 52.3 2(三)统计模型和研究方法采用S P S S2 6.0软件对数

21、据进行处理,通过描述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乡村青年教师不同群体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三个回归模型,以考察各个因素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模型反映了选拔来源的影响;模型反映了学校办学品质的影响;模型反映了教师职业心理特征变量的影响,数学模型为:y=b0+b1x1+b2x2+bkxk(1)其中xi表示影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第i个解释变量;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bi为回归系数,表明该变量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其中,各解释变量的V I F值均小于5,即解释变量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同时,采用分层回归方程和B o o t s t r a p法利用S P S S2 6

22、.0软件中的P r o c e s s插件对职业认同在工作压力影响教师职业倦怠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75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三、研究结果为了更全面地描述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对样本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以期呈现不同性别、任教学段和教育背景的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同时,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一)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差异分析根据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分布现状可知,不同群体的教师,其职业倦怠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在接受调查的乡村青年教师样本中,男性教师占比为2 6.1%,女性教师占比为7 3.

23、9%,男女教师的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要显著高于女性教师。此外,相较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乡村青年教师,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职业倦怠更高,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性别和教育背景,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在任教学段上的差异最为显著。其中,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要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具体差异如表2所示。表2 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不同群体职业倦怠现状与差异控制变量取值职业倦怠平均值标准偏差t性别男3.5 51.1 7女3.4 21.1 76.0 6 2*教育背景非师范专业毕业3.3 91.1 8师范专业毕业3.4 81.1 7-3.7 6 5*任教学段小学3.3 81.1 8

24、初中3.6 01.1 5-1 0.8 3 0*注:*代表P0.0 5;*代表P0.0 1;*代表P0.0 0 1。下同。(二)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逐层回归分析了选拔渠道、学校办学品质和职业心理特征对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将教师的个人特征作为控制变量,总共得到了三个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加入选拔渠道变量后,模型的解释率增加了0.9%;加入学校办学品质相关变量后,模型的解释率增加了1 8.1%;加入职业心理特征相关变量后,模型的解释率增加了2 7.5%;最终该模型的解释率为4 7.4%,具体分析如表3所示。表3 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25、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取值模型t模型t模型t控制变量性别-0.0 3 4-4.1 9 5*-0.0 2 7-3.6 5 7*0.0 0 71.1 9 0教育背景0.0 11.2 1 80.0 1 62.2 5 3*0.0 0 50.7 6 9任教学段0.0 7 69.4 2 2*0.0 2 73.6 2 5*0.0 1 82.9 3 5*选拔渠道代课和临聘-0.0 8 7-1 0.7 0 3*-0.0 4 6-6.1 6 3*-0.0 1 7-2.8 5 7*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0.0 1 82.2 6 9*0.0 2 23.0 8 8*0.0 0 91.5 4 9特岗计划-0.0 4 8-

26、5.9 4 1*-0.0 3 9-5.3 0 7*-0.0 0 9-1.5 6 8公费师范生-0.0 0 1-0.1 7 6-0.0 1 2-1.6 5 7-0.0 0 2-0.3 7 485第3 9卷(总第3 6 4期)姚东杰,等: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续表3)变量取值模型t模型t模型t学校办学品质生源质量-0.1 0 8-1 0.8 4 9*0.0 2 83.3 4 8*课程与教学-0.0 2 0-1.9 3 30.0 0 20.2 7 2工作氛围-0.1 9 4-2 0.2 5 5*-0.1 1 7-1 4.6 7 8*学校管理制度-0.1 3 0-1 3.5

27、7 0*0.0 1 21.5 2 4学校周边环境-0.1 1 9-1 3.7 9 7*-0.0 4 5-6.3 7 5*职业心理特征工作压力0.3 1 44 5.9 6 3*职业认同-0.2 3 9-2 8.1 5 9*不公平感0.1 6 52 2.3 5 7*工作满意度-0.0 9 9-1 1.6 4 1*教学效能感0.0 1 31.9 5 7主观社会地位(现在)-0.0 7 2-9.0 9 0*主观社会地位(将来)-0.0 1 8-2.3 6 4*R20.0 1 90.2 0 00.4 7 5调整后R20.0 1 90.1 9 90.4 7 41.选拔渠道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影响

28、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教育背景和任教学段,不考虑学校办学品质和教师职业心理特征的情况下,选拔渠道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性影响。在通过不同选拔渠道任教的乡村青年教师中,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比本校在编教师高;代课和临聘教师、特岗计划教师比本校在编教师的职业倦怠低;公费师范生与本校在编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看,选拔渠道为特岗计划或代课和临聘的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要显著低于本校在编教师与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教师。综上所述,H1得到验证。2.学校办学品质各维度不同程度地影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除了课程与教学外,学校办学品质的各变量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均有显著

29、影响,且都是负向影响。其中,工作氛围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最强,学校管理制度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最弱。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学校办学品质相关变量后,相较单一的选拔渠道变量结果,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增强了。同时还发现,将学校办学品质变量投入回归模型后,代课和临聘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减弱了。综上所述,H2得到验证。数据表明,不仅学校内部因素,如教师间的工作氛围、学校管理制度等会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外部因素,如学校周边环境亦会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即当乡村青年教师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满意度上升时,其职业倦怠感会显著降低。3.乡村青年教师的职

30、业心理特征对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影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心理特征能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其中,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的是工作压力。当工作压力增大时,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也随之增强。另外,职业认同和不公平感也会显著影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其中,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之间是显著负相关;不公平感和职业倦怠之间是显著正相关。同时,乡村青年教师对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观感受也会显著负向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但是相比于工作压力、职业认同与不公平感等心理变量,乡村青年教师主观的社会地位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较弱。综上所述,H3成立。95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回归结果显示,将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心理

31、特征变量投入回归模型后,学校办学品质的很多相关变量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效益降低,甚至消失。如加入职业心理特征变量后,工作氛围、学校周边环境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减弱;学校管理制度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变得不显著;生源质量与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变成了显著正相关关系。(三)职业认同在工作压力影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性别、学历和任教学段同样会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并不是本研究的重点,因此将其作为控制变量。由于自变量和调节变量都是连续变量,因此需要先对自变量(工作压力)和调节变量(职业认同)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以减少多重共线性,

32、增强模型收敛性,然后利用回归方程对职业认同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乡村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认同及二者交互项对职业倦怠的回归系数均极其显著,说明职业认同在工作压力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 职业认同在工作压力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影响中的调节模型检验(n=1 54 6 5)结果变量预测变量 拟合指标 系数显著性 R2FBt职业倦怠性别-0.0 0 6-0.9 1 0教育背景0.0 0 40.7 2 8任教学段0.0 2 23.5 3 8*工作压力0.4 0 96 4.2 3 7*职业认同-0.4 0 0-6 2.4 8 4*工作压力职业认同-0.0 4

33、 5-7.2 5 5*0.4 1 518 3 1.0 7 6*为更清楚地揭示调节效应的实质,可以通过简单斜率检验来考察职业认同的调节效应(见图1)。以乡村青年教师职业认同上下1个标准差为界限,将教师样本分为高职业认同组和低职业认同组。B o o t s t r a p置信区间检验结果表明,9 5%的置信区间内不包括0(见表5),即无论是在高职业认同组或低职业认同组,职业倦怠都会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表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低职业认同组的职业倦怠明显高于高职业认同组的职业倦怠;职业认同负向调节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的正向关系,当职业认同感增强时,斜率变小,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变弱,即职业认同能缓

34、冲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综上所述,H4得到验证。图1 职业认同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注:图表纵坐标为职业倦怠变量,单位为“分”,赋值规则见表1。06第3 9卷(总第3 6 4期)姚东杰,等: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表5 职业认同在不同水平上的调节效应分解职业认同效应B o o tS EB o o tL L C IB o o tU L C I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作用M-S D-0.5 5 930.3 5 280.0 0 690.3 3 940.3 6 63M00.3 2 090.0 0 500.3 1 110.3 3 07M+S D0.5 5 920

35、.2 8 900.0 0 640.2 7 640.3 0 17四、研究结论和讨论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受选拔渠道、学校办学品质和职业心理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职业认同在工作压力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中起一定的缓冲调节作用。(一)关注乡村流动性青年教师群体,预防职业倦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受到选拔渠道的影响,其原因可以从教师个体和工作环境两个层面来分析。相比于代课临聘、特岗计划和本校在编的乡村青年教师,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的乡村青年教师属于乡村学校中流动性较强的教师群体,他们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容易出现生活和教学方面的

36、不适应问题。由于乡村学校在地域及生源上的特殊性,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也是他们生活上的陪伴者。这种家庭化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随时进行“家长”和“教师”身份间的转换,容易导致刚刚完成甚至还未完成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化的乡村青年教师陷入角色认知困惑。另外,相当一部分的轮岗交流教师在经济收入、社会保险福利和流入学校硬件支持方面未达到预期。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压力阻碍了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的青年教师适应和融入乡村生活,使这一部分乡村青年教师逐渐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多关注乡村流动性较大的青年教师群体,在课程教学、资源、专业发展和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及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对主动申请去艰苦边远地

37、区轮岗或支教的乡村青年教师,学校要加大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力度。另外,参与流动的青年教师本身在入职之前,也要对入职学校的基本情况有清楚的认识,避免入职后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对在校师范生而言,要认真做好职业规划,若有志参与乡村教育建设,应提前了解乡村教师选拔的各种渠道,并做好相应职前准备。(二)重视乡村青年教师的工作氛围,缓解职业倦怠社会生态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人塑造的重要性,个体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一方面,学校作为中观组织层,同时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对塑造教师身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作为中观组织层的学校,其环境并不单一。教师不仅需要与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长时间相处,还需要跟学生

38、家长、学校管理层甚至是社会各界人员交往。可见,学校的工作氛围对长期身处其中的教师来说十分关键。从情感归属的角度来看,对刚参加工作的乡村青年教师而言,获得归属感是抑制其产生职业倦怠的关键。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教学环境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投入,从而降低职业倦怠。资源保存理论认为,当个体失去特定的资源导致资源和需求失衡,使得工作需求无法被充分满足或无法得到预期回报时,个体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仅有助于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及时获取帮助,从而产生“主动求发展”的工作态度,而且能避免教师消耗过多的心理资源,有助于维持教师的内部资源和外部需求的平衡,起到缓解职业倦怠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对外部客观环境难

39、以吸引和挽留优秀青年教师的乡村学校而言,学校内部人为建构的组织环境或许能成为缓解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方法之一,即可以通过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来缓解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促进乡村青年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提高。为此,首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各乡村学校生源质量的均衡,重视乡村高质量生源流失问题;其次,县级、乡镇政府及其村委会要合理规划学校周边交通、提升学校所在地周边的娱乐、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维护学校周边卫生整洁等;最后,各乡村学校要弱化以教学成绩为中心的考核标准,从本质上解决教师间的孤立和不良竞争问题,建立合作共生的工作氛围,同时制定人性化、公平、公正、公开且完善的学校管理制

40、度。16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年6月(三)保持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状态,对抗职业倦怠对身处乡村的青年教师来说,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能够坚持扎根乡村教育的关键。因此,保持乡村青年教师群体良好的职业心理健康状态对降低其职业倦怠十分重要。相比外部支持变量,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往往直接影响着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程度。从职业倦怠的本质来看,教师职业倦怠感是个体心理层面产生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更需要从心理角度干预和解决。这意味着,相较于政策保障、学校支持等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如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等更要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相对于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而言,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活跃、不稳定,自我实现

41、和工作压力之间的矛盾、职业期待和现实工作环境之间的差距、新的教育理念和传统观念之间的碰撞都有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为解决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要从心理层面入手,对症下药,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和不公平感,增强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和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让乡村青年教师群体保持健康的职业心理状态。在具体实践上,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教师个体层面,乡村青年教师要学会合理排解和调节消极情绪,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工作,遇到问题学会变通、进行换位思考,强大自己的内心,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另一方面,在学校组织层面,学校应尽快解决乡村青年教师“双肩挑”问题,降低教师工作强度,将重点

42、放在鼓励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交流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另外,部分乡村青年教师以往的教育经历和生活环境都是在城镇,因此,他们在乡村从教后会存在较大的落差感和出现不适应等问题1 6。学校在职后培养中要关注这一问题,并为教师配备相应设施,丰富乡村青年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避免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对有志服务乡村的大学生群体,在大学学习期间,可以多尝试参加乡村支教活动,不仅能切实了解乡村教育的现状和需求,更能为以后扎根乡村教育做好准备。(四)实现乡村青年教师职业认同,降低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通过基于职业倦怠的J D-R模型,发现职业认同能缓冲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负向影响。该结论证

43、明了在乡村青年教师群体的工作场域中,J D-R模型中的工作资源和工作要求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实存在,并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职业倦怠的J D-R模型。职业认同感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资源存在于教师心理中,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内部动机,增大教师的工作投入,进而缓解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负向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就意味着教师自身的价值取向与教师的职业价值导向愈加趋于一致。职业认同感越高的教师,越关注教育内在的“意义”,他们对工作环境、教学条件和福利待遇等外部因素的敏感程度相对降低,因为工作压力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就越低。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政策制度层面

44、,可以确保同一地区城乡教师在社会地位、发展机会与经济待遇等方面的平衡,提高对乡村教师的认可;在职前教师培养层面,师范院校要改进并完善教师培养模式,结合乡村工作的社会环境,培养具有乡村特色的教师;在师范生个体层面,尤其是出身于乡村的在校师范生,要改变“努力走出乡村”的心态,重塑主人翁意识,培养自身的乡土情怀,用教育“反哺家乡”;在乡村青年教师个人层面,要深入了解当地乡土人情和文化,打破自身与乡村的隔阂,积极担当专业性和公共性兼具的新乡贤角色。本文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尽管样本数据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1 8省3 5县的乡村中小学,但仍存在样本类别不均衡问题。另外,样本选取为乡村中小学青

45、年教师,虽然研究范围更加聚焦,但也导致所得结论的适用范围受限。从研究方法角度看,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只是得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缺乏更加深入、真实的调查,相关数据难以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观点。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采用动态追踪的调查方式,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呈现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变化过程。参考文献:1 陈丽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深圳市等中学教师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8(6):7 6-8 0.2 胡洪强,刘丽书,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5(

46、3):2 3 3-2 3 7.26第3 9卷(总第3 6 4期)姚东杰,等:义务教育阶段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3 柯佳洋.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社会工作介入:基于汕头市N县1 2例深度访谈J.南方论刊,2 0 1 9(3):7 8-8 2.4 张莹,陆莎,李廷洲.选拔方式、学校保留策略对城乡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基于我国中西部5省1 67 8 7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 0 2 1,2 0(2):9 0-9 7.5 傅王倩,姚岩.特岗教师的地域融入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基于全国1 3省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报,2 0 1 8,1 4(2):8 9-9

47、6.6 李学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 0 0 4(1 6):4 8-4 9.7 王相顺,王向阳.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改善对策J.教育与职业,2 0 2 0(3):9 1-9 4.8 任娇旸,万华,徐国飞.“双减”政策下乡村教师工作负担的生成机制和治理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2,3 8(5):8-1 5.9 孙夏兰.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 0 1 1(1):1 1 7-1 1 8.1 0 安晓敏,佟艳杰.工作压力对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教师低个人成就感的中介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 0 2 0(1):6 6-

48、7 2.1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 0 0 8:7.1 2 王钢,苏志强,张大均.幼儿教师胜任力和职业压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 0 1 7,3 3(5):6 2 2-6 3 0.1 3 MA S L A CHC,S CHA F E L IW B,L E T E R MP.J o bb u r n o u tJ.A n n u a lR e v i e wo fP s y c h o l o g y,2 0 0 1(5 2):3 9 7-4 2 2.1 4 C OO P E RCL,MA R S HA L LJ.U n d

49、 e r s t a n d i n gE x e c u t i v eS t r e s sM.L o n d o n:P a l g r a v eM a c m i l l a n,1 9 7 8:1 1.1 5 HA C KMANJR,O L DHAMGR.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j o bd i a g n o s t i c s u r v e yJ.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P s y c h o l o g y,1 9 7 5(2):1 5 9-1 7 0.1 6 肖菊梅,王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流

50、失问题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1,3 7(3):5 9-6 4.I n f l u e n c eF a c t o r so f J o bB u r n o u tA m o n gR u r a lY o u n gT e a c h e r sa tC o m p u l s o r yE d u c a t i o nS t a g e T h eM o d e r a t i n gR o l e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d e n t i t yY A OD o n g j i ea Y U H a i b ob P ENGJ i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