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59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8总第3 4 8 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3)第3 6 卷第14 期新时代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研究王艳芳(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试图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国际友人时出现了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主要是由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缺失严重而导致的。在找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输入失衡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文化生态平衡的教学条件、提高师生双方的中国文化素养及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测评机制等途径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力度,不仅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

2、传播。【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 0 9 6-7 11X(202314-0168-04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14.061本刊网址http:/引言自2 0 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进人新时代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使得我国已然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较强话语权的国家。与此同时,历史悠长,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为促进“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进程,国家需要作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当代大学生具备坚定的爱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的跨文化

3、交际能力,进而承担起将中国文化进行有效国际传播的任务。英语语言是国际性思想文化交流的通用媒介,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且受众面广的人文性课程,其最终的教学目的应是让学生在掌握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2 0 2 0 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因此,加大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力度迫在眉睫。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状况及成因大学英语课程是各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通识必修课,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因此,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教育作用的大学英语在进

4、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需进行文化教学。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价值并未得到突显,甚至受到否定,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重语法、轻人文”的现象,即偏重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英语课程所承载的文化学习。在本就边缘化且课时有限的文化学习环节,“单向的输人与学习西方文化,对隐形”中国文化置若罔闻”的教学实践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主要表现为:在要求自身英语基础本就不扎实的中国大学生向外国友人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时或去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以中国文化知识为主要考查对象的段落翻译时,很多学生却因在中国文化学习上的自以为是或浅尝止致使自身缺乏相应的

5、中国文化知识,而不能用贴切、正确的英语输出自己的民族文化。现将主要原因总结如下:)课程设置及教材中的文化生态失衡长期以来,英美国家的文化霸权地位使得我国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环节文化生态失衡严重,即文化教学只是一味地单向输入与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而对中国文化的输人与学习则少之又少。这种文化生态失衡主要归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大高校面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类必修课程,开设的文化类选修课多为与说英语国家的文化相关,如英美文化、文学赏析、英美国家概况等,很少或几乎没有中国文化或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类的课程;另一方面,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多选取的是反映英美国家的习俗、物质及制

6、度等文化内容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几乎没有对中国特色文化进行介绍的素材,教材内容的文化生态失衡使得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无视变得理直气壮。(二)师生“教”与“学”重心的偏移在目前大多数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愈发严重的功利性倾向致使师生“教”与“学”的重心发生了偏移。虽然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进行了多次改革,也将口试以考生自愿参加的形式加人到对非英语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核行列中来,但是,我国选拔人才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以笔试为主的应试方式,唯分是举。长期以来,这种“重应试、轻能力”的应试理念,使学生中形成了“为了考试,特别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学习”的认知误区,而英语老师们则不辞辛劳

7、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而将教学重心放在实用性很强的词汇与语法的讲授上,这种“应试+证书”的功利导向使得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却完全忽略甚至否定了大学英语的人文主义教育,特别是学生中国文化素养的培养。即使教师有时候会对教学内容中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风俗及信仰等人文知识进行“蜻蜓点水”收稿日期:2 0 2 2-8-2 4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2 2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外语课程思政 的生态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 0 2 2 SJYB2353);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

8、中的文化翻译能力培养探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G2019B58);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艳芳(19 8 0 一),女,山东德州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169Jul.(lasthalf)2023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2023年7 月(下)Vol.36.No.1en.No.34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总第3 4 8 期第3 6 卷第14 期似的讲解,但却完全不会对隐含或相应的中国文化进行输人。)教师的

9、中国文化传承能力尚待提升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很高,但中国文化素养欠佳:一方面是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平等的文化意识”使其在文化教学过程中将精力放在了本就涉及微乎其微的中国文化的文章本身提及的“显性”英美文化点上,不会给学生输入与文章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隐形”中国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很多英语教师对本身业已储备的中国文化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同时由于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而觉得没必要对自身进行中国文化输人,因此,在要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输人时会显得有心无力。(四)学生在思想上对中国文化的不重视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患有

10、“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在思想上对中国文化知识学习的不重视。他们认为,上英语课就应该学习英语,没必要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此外,学生觉得作为中国人的自己没有必要刻意去学习中国文化,故平时也不会去接触中国文化相关的资料二、新时代背景下加大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分析)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跨文化交流是一项两种文化相互碰撞与交流的活动,任意一方文化的缺席都会阻碍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然而在肩负着提高学生有效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英语教师只注重英美国家文化的输人而无视中国文化输的文化生态失衡现象不仅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也使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输出的使命感严

11、重受挫。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深人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中在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更要不遗余力地宣扬和传播中国文化。作为各高校培养高水平英语人才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课程,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以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外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辨别中外文化异同的能力和有效进行跨文化对话的能力。因此,在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重任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输人较高比例的中国文化是缓解“中国文化失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必要举措。(二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经途径在文化已然是国际交流和文

12、化对外传播重要媒介的新时代背景下,深人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良好中国形象的维护,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话语权的增强,也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在多元文化体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将中国文化进行对外传播的义务与责任。然而,肩负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重任主力军的大学生在日前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中接触到的中国文化内容微乎其微,而不能准确地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的交际失误现象不胜枚举,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进程。在此情形下,只有加大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输人比例,培养起具有中国情怀的高水平

13、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才能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促进新文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中浮出水面的中国新文科主张立足新时代,多元发展文科教育,培养爱中国、知中国、能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时代新人,因此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人文素养,还应在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中国国情的熟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应试教育及功利主义倾向使得大学英语课堂上只注重英语语言与文化单方面的输人与学习,却不见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子。这不仅使得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失去了用武之地,更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应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要求,大学英语

1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人中国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中国国情,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文化自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即学生用英语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的能力。这不仅是新文科建设的时代使命,也是高校立足中国国情,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经之路。(四)进行大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在当前使各类非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多管齐下以形成具有更强育人合力的“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已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要落实的重要教育理念。中国文化是思政元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大学英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切人点,有机融合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大学英语在“大思政”背景下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

15、举措。2020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再次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设置,与此同时,要求将思政理念有机融合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内的各门课程内容之中。中国文化作为英语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切入点,也是大学英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早在2 0 17 年,教育部就提出了将中国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人至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区的要求。2020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再次明确规定外语课程要服务于中国文化及其对外传播。上述种种均对大学英语深人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加鲜明与具体的要求。因此,生活在“大思政”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不仅要开阔自己的国

16、际视野,能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同时也肩负着将中国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国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将内容多样性、文化内涵深刻的中国文化科学、有效的融人大学英语课程中去进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输出与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这样一来,大学英语不仅充分发挥了它的育人功能,其“课程思政”目标也随之达成,还能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大学英语中加玉化输入的建议大学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和深人了解中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输入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力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心,还有利于学生综

17、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创造进行文化生平衡教学的条件文化生态学是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文化教育170总第3 4 8 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3)第3 6 卷第14 期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可为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遵循这一理念,在文化多元性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创造进行文化生态平衡教学的条件才能确保文化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促进英语语言教学的长足发展。首先改革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构建有利于进行文化生态平衡教学的大学英语选修课体系,开设趣味性和知识性高度结合的中国文化主题教育课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的中国文化知识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已了解到的

18、西方文化形成交融之势,实现课堂文化内容输人层面的平衡;开设诸如中国文化英语教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训练类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用英语来表达和输出中国文化的能力;增设中西文化对比类课程,以帮助学生通过不同文化的比较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认知、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进而树立平等的文化观;增设既吸纳西方文化又可传播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丰富学生应对跨文化语境的实战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选用中国文化含量较高的英语教学资料。教学资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凭借,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中国文化知识在教学资料中的占比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中国文化

19、传承度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接收度。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缺失严重及中国文化失语等问题,有必要选用中国文化比例较高的大学英语教材及教辅资料,来确保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同时,也能获取到相应的中国文化知识;选用自主整合与编写的既符合本校学生学情又能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英文版中国文化系列教辅资料,在激发起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与吸收更多的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英文表达资料,进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选用既注重文化内容多样化又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文化知识实践环节的教辅资料,让学生在真实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教师传承中国文化的业务水平在

20、国际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与重要的今天,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的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故他们既要有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还要熟知中国的本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强调加大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输人力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以良好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较高的文化判断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文化观,积极指导学生将中国文化知识融入进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去,帮助学生在领略到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基础上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同时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传承力;其次,增加自身中国文化知识储备,优化自身文化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等方

21、式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引领学生学习与掌握中国文化的业务水平;再次,汲取积极、先进的西方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加强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训练,夯实自身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学校为英语教师提供的诸如系统化的传统文化培训、出国访学、进修等机会参与各种中西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提升自身中国文化的传承能力。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由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可知,只要给学习者提供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因此,要对肩负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重任的大学生进行大量有效的中国文化“输人”方能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中国文化素养。笔者认

22、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首先大学生要思想上重视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起学习英语为中国服务的理念及平等的文化观,认识到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中的重要性,重视汉语语言与中国文化的学习与掌握,积极、主动地通过教材、课堂、网络、课外书籍等方式和途径“大量输人”中国文化知识;其次,积极参加创设的中国文化相关的实际交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文化,进而促使学生自愿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去内化中国文化;再次,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监督,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提供或推荐的各种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资料,提高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四)增加课程测评体系中的中国文化考查指标测试与评价不仅是检验师生“教”与

23、“学”的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和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也在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内容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日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加人的以中国文化为考查内容的段落翻译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中国文化学习,但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与测试体系几乎未见中国文化学习方面的踪迹,即当前的测评体系并未与日常的英语教学联系在一起。根据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测评机制,那些掌握了中国文化知识的学生不会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认可或激励,长此以往,激励措施的缺失会使其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在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测评体系中增加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考查指标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教

24、师可加强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管理,及时做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引导,监督及跟踪测评等工作,并将学生在课堂口头陈述、英汉互译、写作、情景模拟对话、小组讨论等环节中在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方面的表现情况纳人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中;同时,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专门的形成性测试对学生的中国文化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并以合理的比例将成绩纳入总评成绩;除了已有的段落翻译外,在传统的终结性测评,如期末考试中加大其他形式的中国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考查比重,以引起师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重视,进而促进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教与学。结语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夯实的英语基本功,还应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才能肩负起对外传播中

25、国文化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育在文化教学环节解决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一边倒”的问题,加大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输人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2 0.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 0 0 0-10-19.3 Krashen,I.The Input Hypothesis M.London:Long-man,1985.17110d上接第16 7 页)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

26、ional College2023年7 月(下)Jul.(last half)2023Vol.36.No.13tenNo.34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总第3 4 8 期第3 6 卷第14 期A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Inpu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WANG Yan-fang(Taizhou Institute of Sci.&Tech.,NJUST,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Abstract:In the new e

27、ra,there exists a serious phenomenon of“Chinese cultural aphasia among the Chinese collegestudents when they try to introduce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in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hich is mainly due to a serious lack of Chinese culture in c

28、ollege English.Based on theanalysis towards the causes for the imbala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inpu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 ourcountry,such pieces of advice as creating the teaching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balance of cultural ecology,enhancingChinese cultural literacy of both teach

29、ers and students,and perfecting the evaluation and testing system of college Englishare put forward to increase the input of Chinese culture,which can further contribute to bo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goals of college English and the international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e.Key words:new

30、 era;Chinese culture;college English;culture transmission(责任编辑:范新菊)(四)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不仅有利于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还可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此环节中,需要英语专业教师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知识点,合理布置课后家庭作业,作业难度分为简单、中等、难度3 个层次。作业任务所涉及的能力层次应分为知道、理解与应用3 个层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情况,注意由浅人深、梯度递进,逐渐增加作

31、业难度,除了要让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作业,还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学习能力。同时,还可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为学生分享一些英语报刊、读物、杂志、美剧及经典影片,要求学生摘抄课外读物中的经典段落,按照自已的理解和想法写作一篇小短文。并将完成的作业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其他学生观看和点评。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增强其语法运用能力。结语总而言之,现阶段,大学生在英语语法能力上的表现,与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深化学生语言技能,将任务教学法深人到英语教学实践中,通过实施不同难度的任务弥补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距,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面对以往英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法应用

32、现状,为全面提高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质量,本文展开具体的探索,遵循英语语法任务设计的原则,将课堂教学分为不同阶段,在预习环节设计和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探索。在课堂中采用拓展式和重建式任务,促进任务的落实,结合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在课后实施拓展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从而真正地发挥任务教学的作用,全面提升语法教学有效性。参考文献:1 席磊.简析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J.海外英语,2 0 2 0(8):10 0-10 1.2常赛男.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 0 2 1.3梁荣

33、学.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 0 17(14):10 2-10 3.4 王晓丹.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 0 16.Research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ask-based Teaching MetlYUAN Ting-ting(Yanche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Yancheng Jiangsu 2240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34、 solve the shortcomings of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the past,the field of education advocates theuse of task-driven method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and rapid transfer of language knowledge.In this context,in orderto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35、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iscussthe definition of“task”in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indispensable key elements in teaching practice.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it actively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grammar teaching andputs forward specific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ollege English coursesand promote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education.Key words: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college English;grammar teaching(责任编辑:桂杉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