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模式探析—...惠州学院“IT文化节”为例_马思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424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模式探析—...惠州学院“IT文化节”为例_马思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模式探析—...惠州学院“IT文化节”为例_马思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模式探析—...惠州学院“IT文化节”为例_马思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 育 观 察JIAOYU GUANCHA2023 年 6 月第 12 卷 第 16 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模式探析 以惠州学院“IT 文化节”为例马思梦(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惠州,516007)摘要校园文化品牌作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之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化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有效提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效果,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品牌项目“IT 文化节”将专业特色、校企合作融入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工作,具

2、有以下特点: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探索校政行企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专业特色为基石,开拓实践育人思路;规范长效管理机制,增强品牌发展的动力。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育人模式;“IT 文化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23)16-0017-04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深入推进文化育人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它始终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之中。1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共同发展,对于落实

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价值意蕴(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高校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一种多渠道的综合性探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共同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呆板,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等内容

4、,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促进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充实精神境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而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二)提升高校整体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建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融合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可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奠定基础。其提升高校整体文化建设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品牌作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教育教学固定设施,也含有校风校训特定内涵,是学校精神、物质、制度等要素共同作用的体现。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建设过程可引领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5、成才,彰显自身的品牌价值,构建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为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能有效提高综合竞争力、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具有一定特色、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是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方法。主要以学生社团、经典文化活动、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可加强与企业、政府、社会的协同联动,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推动科研项目、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的发展,提升社会公众对高校的满意度。三是校园文化品牌服务于师生成长,有助于增强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促进教育改革。(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对校园原有文化的凝71收稿

6、日期2023-03-31作者简介马思梦,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DOI:10.16070/45-1388/g4s.2023.16.005炼和提升的过程,贯穿日常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它可以将先进的理论思想和最新研究成果植入文化活动,并在高校校园中传播,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而且可以让更多的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3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首先,应坚持德育先行,营造良好的校风、院风、班风,通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学生提

7、供良好的成长平台。优秀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道德素质、行为规范,具有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其次,校园文化品牌创建依托专业特色和地方特点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和企业实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IT 文化节”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积极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

8、色和学生发展需求,多年来开展“IT 文化节”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思政、第二课堂等工作中的育人要素。该校园文化品牌以学科知识培养为主,以开展 IT 相关的系列活动为手段,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形成“IT+校企合作”的文化育人模式。(一)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每生一赛,以赛促学”,提倡每名在校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际动手能力,是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亮点特色之一。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教育工作,坚持把学科竞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提高学科竞赛教育质量,学院专门

9、成立了学科竞赛委员会,由学院各专业的骨干教师、辅导员组成,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IT 文化节”依托学院所开设的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在校内广泛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每年举办承接常规性的校赛、省赛、国赛等竞赛项目 30 余项,如惠州学院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院通过推荐教育部认定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不断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融入第二课堂实践操作,着力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驱动力,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育人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二)探

10、索校政行企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学院近年来积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TCL 科技集团、科大讯飞等一批著名的科技企业及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在专业学科建设、科研项目攻关、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同频共振、密切交流、互动合作。目前,华为 ICT 学院挂牌成立,在广州、深圳和惠州建立了 20 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创办了“华为创新班”“九联科技人才特色班”,与公安、网信办、企业单位、应急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惠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学院加强校企合作,连续两年举办“IT 人才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论坛,邀请了与计算机学科发展相关的 40 余家校政行企的单位代表参加,就协同

11、育人、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讨论;举办“玉琢讲堂”“IT 沙龙”等系列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了“华为开发专家李传钊讲述鸿蒙OpenHarmony 在生活中的应用”“CCF 服务计算走进惠州学院 服务计算与隐私保护”“浅谈网络空间安全的职业规划”等主题学术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前沿文化,开阔视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将自身的努力和未来科技方向发展紧密联系起来。“IT 文化节”在开展学科竞赛的同时,针对企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提前做好实习就业工作,通过项目制的合作方式,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如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学院组建学科竞赛“九联智行团队”并为学生设置专项奖金,积

12、极引进企业参与“IT 文化节”活动,旨在架起学生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桥梁。(三)以专业特色为基石,开拓实践育人思路学院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各类专业知识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例如:IT 锐拓联盟(学生学科竞赛联盟协会)主要针对算法类竞赛进行强化训练和指导,以组队练习、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等方式组织开展新生算法大赛、ACM 寒暑假集训活动、华为创新实战营实践活动,提供多元的交流平台,加强同年级、跨年级、跨学院、校内校外学生在技术、工作、考研、竞赛等方面的交流;惠州学院网络安全志愿者服务队以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为主,主要为惠州市的网

13、络安全、国家安全教育活动服务,包括各社区、工厂、中小学电信诈骗防范和网络安全意识宣传,配合惠州市委网81信办做好网络安全大检查,惠州市及各县区政府、各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等;惠州学院红帽先锋网安协会旨在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创新理念,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学科竞赛、实战演练、社会实践,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战能力的红帽先锋队员,为网络安全领域发展作出贡献。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和承接“IT 文化节”系列相关活动,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工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IT文化节”还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立

14、足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特长与爱好,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尽早确立职业目标。(四)规范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品牌发展的动力“IT 文化节”活动通过系统管理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管理运作机制。首先,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该品牌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将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给予经费支持。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综合应用、解决关键问题、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学院推动“IT 文化节”活动有序开展。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成立了以学院总支书记和院长为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系部主任和全体辅导员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制订工作方案,统筹协调该项目

15、工作,动员学院全体教师和社会、企业、政府资源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成长成才。“IT 文化节”的各个子活动均实行项目负责制,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职能分工。例如:IT 系列技能竞赛类由各专业教研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申报,由学科竞赛委员会和辅导员负责指导活动的开展;素质拓展能力类活动由学院学工办教师主要牵头,专业教师参与策划、指导,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专业社团、学习互助社等学生组织具体落实相关工作。这一机制可提高活动的专业性,促进学生组织建设,增强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形成全员育人的管理运作机制。“IT 文化节”活动面向全体在校生,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官方网站、微信、易班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扩大

16、活动的影响力,营造浓厚的线上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了 IT 文化。同时,学院建成创新创业中心、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参赛提供线下的平台支持。三、“IT 文化节”育人模型的实践成效“IT 文化节”系列活动以“三全育人”一体化为指引,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探索出一条教师尽力、学生出力、服务助力、管理用力的育人新路,实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学科、教学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良好格局。(一)资源整合,强化“三全育人”一体化学院自上而下重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党政领导班子积极推动“IT 文化节”品牌活动,并指定专人分管负责。在活动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

17、健全学校统一领导、教职工全员参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人人承担育人任务、时时蕴含育人理念”4的全员育人格局;有效加强专任教师、班主任、学工教师、学生等主体之间以及教学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通过协调联动凝聚育人的主体合力,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IT 文化节”活动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主线,将立德树人贯穿全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在学科竞赛中,不仅看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注重的是学生学术品德、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勇担时代责任,在服务中提高综合素质,锤炼拼搏进取的品格。“IT 文化节”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实践拓展平台,是学院落实立德

18、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实践的重要举措,是第二课堂进行“技术育人、文化育人、思想育人”的有效探索。(二)融入教学,深化学科建设内涵发展“IT 文化节”品牌活动自举办以来,在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师的通力配合下,学院学生奋力拼搏,在全国和省级多项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据统计,近三年来,学院参加校级及以上各类竞赛的获奖总量达 1269 人次,其中,国家级获奖 372 人次,省部级获奖 739 人次,市级获奖 22 人次。这不仅是学生竞赛能力的体现,更深层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育人实效。学科竞赛是解决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方法之一,学校建立了“课证结合”“课内外联动”等多形态的竞赛训练模

19、式,将竞赛项目、科技项目和教学有机结合。同时,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科竞赛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科竞赛的题目和主题,引出计算机领域创新和应用的话题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加深对课程中专业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以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例,教师采用混合教学法,通过项目制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得到实战经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参加竞赛打下基础。这一融合探索成效显著,促进了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使“教”与“学”相得益彰,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三)就业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IT 文化节”品牌活动涵盖“学科竞赛”“企业文化进校园”“IT

20、 学术前沿报告”“创新创业教育实(下转第 47 页)91(3):215-219.4 崔晓婕,董姝含,赵林燕,等.18 所医药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11):140-142.5 MPA 培养单位EB/OL.(2021-12-30)2022-11-10.http:/ 赵云.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归属学院的发展战略:基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6):444-449.7 单菲菲.新形势下推动 MPA 案例教学的挑战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1):17-21.(上接第 19 页)践”“素质拓展能力提升”五大类。各类

21、活动的开展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现阶段 IT 行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策划活动方案,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上下功夫,如举办实习就业、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和企业进校园宣讲会,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促进学生的职业化发展。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积极参加“IT 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强化了自身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使自己更加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IT 文化节”品牌活动把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和课外科技实践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凝聚着学院教师团队和辅导员的无私奉献,是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师生

22、互动、合作进取,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就业率在 96%以上,毕业生满意度和专业对口率在 90%以上。在“IT 文化节”品牌活动的助推下,学院越来越多学生入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知名企业,从“好就业”逐步实现“就好业”。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高校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对提升校园文化凝聚力与感染力以及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5新时期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要注重与思政教育形成有效互动,顺应时代发展,把握学生成长特点,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育人模式,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扩大校园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如此可逐步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育人综合效果。参考文献:1 侯长林.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3.2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14-10-21)2023-02-10.http:/ 王超.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究J.吉林教育,2018(Z1):62-63.4 黄巧玲.“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观察,2021(10):46-49.5 陈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现状与对策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6):28-29.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