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高中地理人口考点突破届高中地理人口考点突破 选择题 1、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下列地区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祁连山地 B.石羊河沿岸地区 C.腾格里沙漠 D.弱水沿岸地区 (2)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水源 B.地形、土壤 C.地形、水源 D.气候、土壤(3)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城区呈长条状,制约其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 B.地形 C.交通 D.科技 答案:B C 2 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1)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考
2、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3)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答】(1)石羊河沿岸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绿洲广布,因此其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弱水沿岸绿洲少,水资源有限,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不及石羊河沿岸地区。故选 B。(2)河西走廊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多祁连山冰雪融水,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自然条件相对较优,因此成为甘肃省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地区。故选 C。(3)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受河谷地形限制,城区呈长条状,地形成为制约其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故选 B。2、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 B.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3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2)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答案:C D【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 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B 错误。农民工回流,使城市人口减少
4、,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 正确。农民工回流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不会导致城市劳动力供应紧张,D 错误。故选 C。(2)由所学知识可知,虽然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4 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A 错误。虽然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B 错误。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不可能日趋恶化,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 错误。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
5、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 正确。故选 D。3、下图示意近十年来西安人口净增长变化和该地净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据图文材料推断,近十年西安()A.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 B.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人口容量变大 D.人口结构趋于年轻 (2)20172018 年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主要原因是()A.户籍制度改革 B.生态环境改善 C.地方政策吸引 D.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D C【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5 (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2
6、)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的原因。【解答】(1)由图可知,西安近十年新增外来人口年龄以 1564 岁为主,占净增人口的 85.2%,可使当地老龄化速度减缓,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结构趋于年轻,D 正确。没有使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A 错误。西安是人口迁入地,户籍人口数量会增加,B 错误。题干中的信息没有体现人口容量的变化,C 错误。故选 D。(2)由图可知,20172018 年人口增速远高于其他年份。结合材料可知,2017 年 3 月西安推出以落户优惠为主的人才政策,引发“抢人大战”,由此可推断此次人口大量涌入是受政策吸引的影响,C 正确。其它选项不是主要原因,A、B、D 错误。故选 C。4、下图
7、为刘小红和史密斯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小题。(1)根据以上资料判断影响刘小红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政治和气候 B.经济和气候 C.经济和矿产 D.交通和水源(2)关于刘小红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了洪洞县的环境承载力 B.改善了柯桥区的环境状况 C.提高了柯桥区的城市化水平 6 D.减少了洪洞县的留守儿童 答案:B 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刘小红为了追寻更好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从山西农村迁往浙江省城镇,成为一名纺织厂职工,影响她迁移的原
8、因是经济因素;史密斯已到退休之年,由于美国东北部气候较为寒冷,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质量,从纽约迁到了气候温暖湿润的美国南部城市休斯敦,影响因素是气候,B 正确;资料中显示的情况与政治因素、矿产开发、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等无关,ACD 错误。故选 B。(2)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使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上升,C 正确;环境状况随着人口的增多可能变差,B错误;环境承载力不会随人口的迁移而改变,A 错误;增加了迁出地留守儿童的数量,D 错误。故选 C。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约 32 人/km,目前已达 13 人/km。有人建议“为促进新疆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
9、限制人口”,但遭到众多反对,反对者主要担心人口的大量增长会加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新疆区域地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 (1)据图推测,新疆各区域中环境承载力较高的是()准噶尔盆地南部 塔里木盆地北部 准噶尔盆地北部 塔里木盆地南部 A.B.C.D.(2)新疆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不包括()A.矿产资源丰富 B.交通比较便利 C.冰雪融水量多 D.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A D【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答】8 (1)由图可知,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塔里木盆地南部分布大面积沙漠
10、,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准噶尔盆地南部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有河流分布,水源较为充足,资源相对丰富,环境承载力较高,正确。故选 A。(2)读图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和塔里木盆地北部矿产资源较丰富,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经济基础较好;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不利于人类生存。ABC都是新疆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D 表述错误。故选 D。6、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德国境内总共生活着 8310 万人,同比下降了 0.05%,这是德国人口自 2011 年以来首度出现下降,
11、是新冠疫情带来的直接结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020 年初春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德国()A.外来移民人数减少 B.死亡人数增多 C.国内人口大量外迁 D.出生人口下降 (2)近些年,德国政府对外国移民持越来越开放的态度,并鼓励移民入籍。该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开发经济落后地区 B.缓解老龄化问题 C.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D.协调国际关系 答案:A 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9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
12、答】(1)疫情带来的全球旅行限制以及疫情下新抵达德国的移民办理登记注册的时间出现滞后造成的移民人数减少是造成德国人口十年来首降的主要原因。A 项正确。故选 A。(2)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需要大量年轻人口迁入以增加劳动力。所以德国采取鼓励外来移民的政策。B项正确。故选 B。7、我国的陆地几何中心位于(10349E,3603N)。下图为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率地区差异导致人口重心变化 B.一直位于陆地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 C.2010 年后,人口重心变化可能导致西部劳动力不足 D.2004-2010 年,人口重心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
13、变化大(2)制作我国人口重心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0 A.GPSB.RSC.GISD.数字地球 答案:B C【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人口重心。(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解答】(1)一直位于陆地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B 对;经济的地区差异缩小导致人口重心变化,A 错;2010 年后,人口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转移,说明中西部地区出现了人口的回流,该变化可能导致东部劳动力不足,C 错;2004-2010 年,人口重心东西方向比南北方向变化大,D 错。故选 B。(2)RS 遥感主要对地理事物进行监测,GPS 主要起定位导
14、航的功能,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GIS 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制作地图需要借助 GIS 技术,C 对。故选 C。8、材料一:为吸引人才实现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越”,自 2017 年开始,由新一线城市发起的“人才争夺战”席卷全国,各地竞相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每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的跨区域流动备受关注。材料二:2021 年 5 月 27 日,黑龙江省发布了全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与 2010 年六普数据11 相比,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 646.39 万,省会哈尔滨减少 63 万,外流人口中高校毕业生比重明显高于流入人口。(1)武汉成为“人才争夺战”发起者的优势条件()A.武汉
15、与一线城市相比,生活成本高,城市性价比高,城市竞争力强 B.武汉比深圳人才需求量大,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 C.武汉兼具城市强经济水平和城市舒适性两个最优点 D.武汉在人才政策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2)2018 年“一流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等级城市间的流动特点()A.新一线城市毕业生同级流动比例最低 B.向最高等级城市流动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中最突出 C.三线城市毕业生以向新一线城市流动特征不明显 D.一线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比例随城市等级降低而增加(3)哈尔滨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采取的最快见效的措施()A.增加教育投入打造教育高地 12 B.减少城市宣传报道,避免人们知道城市人才流失 C.增加就业岗位,增
16、加人才待遇,以稳定居民量 D.合理规划城市,控制城市人口数量 答案:D B 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通常城市等级越高,生活成本也越高,经济也越发达,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越多,故 ABC 错误。(2)该题为读图题,仔细读图即可。(3)题中人才流失主要是毕业学生,而毕业学生需要找工作,故 C 正确。综合题 9、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维多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北部以墨累河、西部以经线和其他州分界,植被覆盖率高达 30%,素有“花园之州”的美称,面积约占全国 3%,而人口却占全国 1/4 以上,首府为墨尔本。材料二澳大利亚及
17、维多利亚州的位置和相关信息图。13 (1)简述维多利亚州成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最高州的原因,并说明近年来该州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2)维多利亚州是澳大利亚传统经济大州,是该国工业化程度最高、农牧业生产最为发达的一个州。试分析其工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3)简析维多利亚州境内的墨累河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向。答案:(1)州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经济水平高。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导致该州人口增长快。(2)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等。(3)调整产业结构,
18、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更新设备,改进工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集约型经济;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长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及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向。(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工农业发展水平和开发历史。由“维多利亚州地处澳大利亚东南部”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气侯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北部有墨累河流经,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因此人口稠密。该地人14 口快速增长主要是机械增长,由于该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吸引人口大量迁入。(2
19、)结合上题分析可得,该州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口密度较大,具有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基础较好,科技水平高;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条件促进了其工农业发展,成为经济大州。(3)从图中可以看出,墨累河流域矿产丰富,但伴随资源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受阻,因此必须综合整冾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具体来说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可以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更新设备,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发展集约型经济,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小提示:10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1: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材料 2: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 合计 13.25 42.68 19.17 9.11 10.32 0.22(1)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属于_因素。15 (2)三亚市流动人口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市的产业结构可能以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3)调查发现三亚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三亚市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是_。主要原因为_。(4)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答案:(1)务工经商;经济(2)文化;劳动力(3)冬季;三亚市纬度低,
21、冬季气温高,是有名的避寒胜地。(4)有利: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不利: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等。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可知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其比重占 51.8%,属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2)由“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可知三亚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其产业结构可能以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3)三亚位
22、于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气候温暖,吸引大批东北人到三亚过冬,所以,冬季是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4)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有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为三亚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市的商业、旅游业和工业发展;增加当地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加重城市负担,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加重教育、医疗负担等。16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 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 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 P7
23、%时为成长型(G);当 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 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14%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 2015 年,江苏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 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 20002010 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1)指出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3)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
24、此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苏北地区 G 型和 A1 型在减少,其中 A1 型减幅显著;A2、A3、S 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 A2 型;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 G 型、A1 型向 A2、A3、S 型转变;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17 (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轻,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龄型人口。(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解析:本题以人口的相关材料及我国江苏的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图为背景,
25、主要考查人口老龄化及其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图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及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材料信息“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 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 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 14%P16%时为老年型后期(A3);当P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并结合材料中的图可看出,从 2000 年到 2010 年,苏北地区 P7%的 G 型和7%P10%的 A1 型在减少,图例为 7%P10%代表的 A1 减少最明显。根据图例及图可看出,苏北地区10%P14%表示的 A2 型和 14%16%S 型表现为增加,其中从图例及图可看出,10%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形成老龄型人口。(3)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养老方面的能力;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比重大,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增加,所以可以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老龄化问题突出,使养老负担重,国家可以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保障居民养老;还可以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使社会上更多人员关心和爱护老人。18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