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5940650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综合复习综合复习)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填空题 1、灾前准备: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_,牢记地震撤离_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答案:应急救援包 路线 解析:略 2、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_。答案:人口机械增长 解析: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2 小提示: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_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

2、种类型:_::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_: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_: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森林土壤剖面构造:_层、_层、_层、_层、_层、母岩层。耕作土壤剖面构造:_层、_层、_层。答案:矿物质 砂土 壤土 黏土 有机 腐殖质 淋溶 淀积 母质 耕作 犁底 自然 解析:略 4、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_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答案:快速 解析:略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3 材料三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材料四

3、美国人口 3.27 亿(2018 年),占世界人口的 4.3%,但是能源消费却占世界总量的 23%。(1)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于_型,具有_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3)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可知,美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_(较大或较少),会使其人口容量_(减少或增加)。答案:(1)现代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人种复杂多样,典型的移民国家。(3)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多。(4)较大 减少 解析:本题以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美国

4、人均寿命变化示意为背景,并结合美国人口及构成情况、能源消费情况等材料,考查美国人口的变动特点及人口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4 (1)目前,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受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于现代型,即“三低型”,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2)读图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人口具有持续增长的特点,人口总数超过 3 亿,属于世界人口大国;材料二反映了美国人口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和人均寿命高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美国人口构成具有种族复杂,人种多样的特点,属于典型的以移民为主的国家。(3)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多,

5、所以人口的死亡率较高。(4)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 4.3%,但是能源消费却占世界总量的 23%,说明美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较大,人均消费水平过高,会使其人口容量减少。综合题 6、读我国流动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材料二下表为 2014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 2014 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人口流 动地区构成

6、流出 流入 四川 16.8%广东 36.7%安徽 11.3%浙江 9.0%湖南 11.0%上海 7.6%江西 8.6%江苏 6.4%河南 7.4%北京 6.6%湖北 6.3%福建 5.1%其余 38.6%其余 28.6%流动人口城乡村 75.6%22.8%5 乡构成 城市 24.4%77.2%材料三下图为根据 2014 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1)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2)简述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出区和流入区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说出对流入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1)流动人口以农村人

7、口为主;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城市;呈现就近流动趋势;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2)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等。(3)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1)从材料二和材料三 中可得出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从流入省区可知,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从流动的城乡人口比例可知,流动人口以农村人口为主;从材料三可知,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应从流入区与流出区的特点及流入区与流出区的差异来分析。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

8、异大;乡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人口流入地)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优越等。(3)人口流动给流入区带来的积极影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节省了培训的费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提高城6 市化水平等。7、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描述干旱易发区的地理位置。(2)分析干旱易发区旱灾频率较高的自然原因。(3)提出缓解干旱易发区旱灾受灾程度的措施。答案:(1)北半球中纬度;居内陆;陕西省中南部,渭河平原北边,黄土高原南部。(2)该地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遇降水少,蒸发强的年份易发生干旱;该地地表多沟壑,破碎,坡度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偏北风顺地势而下,风力强,加剧了水分蒸发。(3

9、)采取工程措施,如建引水工程、水库或蓄水池等,增加地表水存量;适当开采地下水,补充地表水不足;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提高土壤含水量;调整种植业结构,改良品种,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解析:本大题以我国某几个省区局部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旱灾出现的地区、原因和防治措施,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7 (1)干旱易发区的地理位置应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描述。图中显示,干旱易发区位于 35N,110E 附近(北半球中纬度和东半球);居我国内陆地区,离海洋较远;图中显示,干旱易发区位于陕西省中南部,渭河平原北边,

10、黄土高原南部。(2)干旱易发区旱灾频率较高的自然原因应从降水、蒸发、地形、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为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降水较少的季节和年份易发生旱灾;当地盛行偏北风,风顺地势而下,风力强,加剧了水分蒸发,易发生干旱灾害;图中等高线海拔表明,当地位于黄土高原,该地地表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大,地表不易存留,易流失,容易导致干旱发生;当地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3)缓解干旱易发区旱灾受灾程度的措施主要针对水源问题进行思考作答,而水源问题大多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分析。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

11、,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小提示:中国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有的年份虽在梅雨季节,还会因梅雨期缩短或少雨而形成干旱。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四川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8、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 (1)A 层气温变化的规

12、律是 ,原因是 。(2)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 层,为什么该层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填文字),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 。适合飞机飞行的是 (填文字),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 。(4)当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增多时,C 层中的 (填文字)会被扰乱,影响 通信。答案:(1)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2)B 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3)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航空飞行;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4)C;无线电短波 解析:(1)读图 A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A 层靠近地面,A 为

13、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2)臭氧层位于平流层,B 层为平流层,臭氧层位于图中 B 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3)空气对流显著的是对流层,该层大气下热上冷,热空气上升容易形成对流运动。适合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该层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而是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4)C 层是高层大气,其中的电离层大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所以答案是:(1)1、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2)1、B 层 2、

1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3)1、对流层 2、上部冷下部热 3、航空飞行 4、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4)1、C2、无线电短波【小提示】(1)对流层的特点:9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 6。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层即因此得名。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 1718 千米;中纬地区对流层高度为 10-12 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

15、仅 89 千米,平均高度为 12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2)平流层 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高。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增温。在 2227 千米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以上,臭氧含量逐渐减少,但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随高度迅速增加。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而是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小,到 20003000 千米高空,大气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密度接近,这个高度可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天气稳定少变,有流星、极光等现象出现。在该层大气80500 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但会受到太阳活动(耀斑)的影响而减弱甚至中断。高层大气气温自下而上气温先降后升,主要是高空有氧原子吸收太阳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