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湘西天罗山古城堡建筑与文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99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西天罗山古城堡建筑与文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湘西天罗山古城堡建筑与文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湘西天罗山古城堡建筑与文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24余勇1李振圻2张福鹏3(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研究生)(2 中国人民解放军 32391 部队 工程师)(3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博士研究生)摘要 天罗山古城堡位于湖南省张家界永定区,始建于清雍正时期,是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影响下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防卫性构筑物典例。古城堡现存“外围城墙”和“堡内建筑”两部分,其整体风貌保存良好。论文通过实地勘查测绘,对古城堡城墙以及堡内建筑物进行研究,从构筑材料、墙体砌筑工艺、建筑形制、功能系统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实物遗存和史料文献信息对古城堡城墙和堡内建筑物进行复原设计,挖掘古城堡的历史与文

2、化内涵,突出其重要的文物价值,为后续修缮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出铺垫。ABSTRACT:.Tianluo.Mountain.Ancient.Castle.is.located.in.Yongding.District,.Zhangjiajie,.Hunan.Province.It.was.built.in.the.Yongzheng.period.of.the.Qing.Dynasty.and.is.a.typical.military.defensive.structure.in.the.ethnic.minority.areas.of.western.Hunan.influenced.by

3、.the.Qing.Dynastys“Gai.Tu.Gui.Liu”policy.The.ancient.castle.consists.of.two.parts:.the“outer.city.wall”and.the“inner.castle.buildings”and.its.overall.appearance.is.well-preserved.This.paper.conducts.field.surveys.and.mapping.to.study.the.city.wall.and.buildings.within.the.castle,bs.through.the.const

4、ruction.materials,.wall.masonry.techniques,.architectural.forms,.functional.systems,.and.other.aspects.Ibines.physical.remains.and.historical.literature.to.reconstruct.and.design.the.city.wall.and.buildings.within.the.castle,.excavate.the.historical.and.cultural.connotations.of.the.ancient.castle,.h

5、ighlight.its.significant.cultural.and.historical.value,.and.lay.a.foundation.for.subsequent.repair,.protection,.and.research.work.关键词 古城堡;军事防卫;材料;工艺;形制;价值KEY WORDS:Ancient.Castle;Military.Defense;Materials;Techniques;Architectural.Form;Value湘西天罗山古城堡建筑与文化研究Research on the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of

6、Tianluoshan Ancient Castle in Western Hunan1 古城堡概况天罗山古城堡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双溪桥乡徐树坡村,始建于清雍正时期,文物本体包括外围墙垣及堡内建筑群。古城堡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居住空间,是清代“改土归流”政策衍生的重要遗存;由于年代比较久远,后历经多次改扩建,部分历史信息已复杂难辨。本文通过对古城堡遗存的选址、形制、材料、工艺做法等的梳理,剖析了文物建筑的历史人文环境,以便进一步挖掘充实其文物价值,为保护修缮工作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图 1)。天罗山双溪桥乡古为辰州府,治平乡1。古辰州,为今湖南省怀化市北部地区,于隋开皇九年(589

7、年)始置,治所位于今怀化沅陵县;在炀帝大业二年(606 年)改州为郡,辰州复为沅陵郡。隋书 地理志载:“沅陵郡多杂蛮左,其僻处山者,则语言不通,嗜好居处全异”2,故废“沅陵郡”置“辰州”以处蛮。宋置“辰州卢溪郡”军事管治沅陵。元改为“辰州路”,治沅陵。明洪武设“辰州卫”。清雍正年间,随诸“土司”一并“改土归流”,图 1:天罗山古城堡风貌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辰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1736年)改称“辰沅永靖兵备道”3。中华民国元年(1912 年),沅陵县被废除,改设辰州府;后经“府”“道”、“处”“公署”等改制,于 1949 年 9 月 18 日,沅陵县城被解放。据李氏族谱 记载,古

8、城堡于清雍正元年(1723 年),由李氏先辈李必棚始建。李必棚被诰封“忠义大夫”,其墓碑刻:“必鹏字南甫合永、桑、庸、慈、桃、沅五邑文探,拥址千顷,阡陌云连,举火万家”4。古城堡自建成以来,一直由李氏后人居住,抗日战争时期,该址荒废。土地改革时期,古城堡内的房产被当地政府划分给十余户百姓,房屋布局自此发生较大改动。文化大革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25图 2:天罗山古城堡总平面图图 5:城墙剖面构造图图 3:古城堡城墙外立面图示图 4:古城堡城墙内立面图示表 1 天罗山古城堡的城墙尺度分段统计表来源等级/位置高(m)底宽(m)顶宽(m)清防守集成大城11.2/12.8/164.8/

9、12.8/165.6/6.4/8次城8/9.64.8/12.8/164/4.8小城6.46.43.2天罗山古城堡测绘A 段7.32.81.3B 段6.22.61.7C 段5.72.91.7D 段5.22.51.6E 段4.82.62.3F 段9.22.72.1堡背坐东北,面朝西南,占地4800m2有余;外围墙平面形似一块玉璜,基地西南角呈“”形缺口,其余外壁围合成半弧形,最大进深 57m、面阔 100m。堡内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建筑群通进深约 28m,通面阔 56m,占地 690m2;总平面呈现两个“L”形纵向组合而成的“F”型布局,并且有数个小单体散置于围墙内。2 古城堡城墙古城堡外墙保存基

10、本完整,轮廓清晰(图 3、4)。墙垣周长约300m,依山就势而砌,墙基最低砌筑点与最高砌筑点的垂直高差达22m,并由城墙内侧随城垣走势分段砌出的石阶层层衔接;墙垣基底面的平均厚度为 2.5m,墙垣上箭道宽 1-2m,能同时容纳两列人来回穿行(图 5)。其尺度比清防守集成中所规定的小城级别略低,但城墙较高,呈“瘦高”形制(表 1);墙体从下及上,分为石材墙垣和青砖墙身两部分(图 6、7)。古城堡墙垣是用齐整的青石块料,通过“横砌”或“密集竖命时期,古城堡内的建筑被拆损严重。目前,所住居民大部分迁出,仅有一户朱姓三兄弟人家生活在内;兄弟三人分家后,各自又将古城堡内的建筑进行多次改造。2011年,天

11、罗山古城堡被公布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罗山古城堡由外围墙垣及堡内建筑群两部分组成(图 2)。古城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26图 12:1#主体建筑正立面图图 13:1#主体建筑构架剖面图图 6:城墙现状“C 段”外立面 图 7:城墙现状“A 段”外立面 图8:“横砌”墙“2#”主体建筑外挡土墙图 9:“竖砌”城墙“D 段”外立面 图 10:城墙内侧“B段 C 段”图 11:空斗墙 院内山墙 碱用青砖卧砌,上部用 35mm 厚的片形砖砌成空斗墙,内实土碴。山墙用砖规格及砌筑手法,与古城堡外围墙身上的掩体封火山墙的做法一致,可基本认定二者为同一时期的建构。与两幢主体建

12、筑分别垂直并列着两排横屋,为后期改建单体,吊脚楼山面屋檐下均使用了土家族传统民居常用的“上弓”形额枋构件以及檐口翘角处的“大刀挑”,造型生动飘逸,独具民族特色(图 13-16)。两座横屋与主体建筑组合形成“复合”型平面,形成土家族民居的常见平面形式,包括两个连续的小院西北角“”形院落兼具围合与发散的空间形态,东南角院落类似“三合水”的内向型围合。土家族民居中这种无明确轴线和固定方位,譬如牲口圈、杂物等功能用房的布置;以及置于主体建筑一侧,不刻意追求对称的吊脚楼5,有别于汉族民居中对于封建伦理色彩和建筑形制布局的严苛要求(图 17-19)。城堡内其余几处附属房屋,目前均已坍塌、但留下可辨墙基,能

13、大致确定其方位和平面形制。基地西南角贴近“”型城墙的一侧,有两处仍在使用的干栏式畜栏(图 2:3#、4#),畜栏下设开放式粪池;城堡内另有两处废弃畜栏遗址(图 2:1#、2#),均位于主体建筑入口的位置,将畜栏放置在主体建筑前的做法是土家族民居的布局特点6。3.2 原构布局推演勘测显示,北侧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状及其居住功能;南侧主体建筑除封火山墙,建筑整体向外(西)平移 1.9m,并加建两幢吊脚楼横屋。残留地基、散落砖墙、木构遗砌”,并采用“干砌法”层层叠压,墙芯用块石、边角碎料及少量地面杂土填充垒实(图8-10)。从垮塌墙段的部位观察,墙垣内部未使用夯土内芯,在砌石之间,也不见任何的浆砌痕迹

14、;墙体贴近外侧的封火墙为掩体墙形式,起到掩体和防火的双重作用,以青砖砌出“迭落式”的马头墙样式,每段墙身长 8m 左右,用薄片砖叠涩墙帽,墙脊轻巧微翘,墙高 1.9m,厚 0.35m,采用 260 150 30(mm)、260 150 60(mm)两种规格的青砖,采用“空斗”砌筑并在中间填泥的砌筑方法(图 11)。3 古城堡内建筑3.1 现存房屋构造古城堡内现存的两幢主体房屋,呈“一”字连接排开,房屋为典型的穿斗木构,两侧山墙均不承重,只起围护、防火功用(图12)。其中,两栋房屋共用一面马头墙,自然分隔为左右两个住房单元,封火山墙的下图 15:2#主体建筑构架剖面图图 16:1#附属建筑正立面

15、图图 14:2#主体建筑正立面图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27图 20:“穿墙水眼”图 21:建筑平面复原设计图 22:城墙复原设计“A 段-F 段”外立面 图 17:1#附属建筑构架剖面图图 18:2#附属建筑正立面图图 19:2#附属建筑构架剖面图迹显示:位于北侧主体建筑的西北端约 5m处,应建有两座砖木横屋,中间设有长条形天井,两栋房屋呈对称布局;同时,在该地基上原存在一个平面呈“L”形布局的小型庭院,目前尚存石台明、硬山式屋架痕迹、通向外墙的石台阶以及原构筑物坡屋面与外墙交接的穿墙水眼等重要证据;与北侧主体建筑相对应的墙院踏步石阶已经重砌,并完全改变了原有的登临方向。原石坎

16、的上皮,目前仍保留有大段青砖砌筑泥浆的痕迹,可推测原有一段青砖围墙,并且通过测量显示城堡内保存有共计 102m 长的内院围墙墙基,构成双重的围合效果,凸显建筑极强的防御性格。“黑房”位于 4#附属建筑所在的庭院内,其基址目前尚覆盖于晚期填土之下,建筑构造不详,亟待进行专项考古发掘工作。据当地老人描述:黑房为无窗小型砖墙建筑,用于关押犯人,解放后被拆毁。“烤烟房”为 20 世纪90 年代在原构筑物墙基的基础上改建,3m 见方,其所处位置靠近城墙一侧,具有向外远眺的良好监视效果,推测此处为原哨楼的旧址。历来对古城堡建筑的社会背景功能性质缺少权威的科学记录与分析,现有的档案材料也缺少这方面的基本认定

17、。根据推演得证:原主体建筑使用砖木结构,青砖封火山墙维护;原构附属建筑采用小型天井庭院及“L”型房屋布局,局部使用“穿墙水眼”这类为解决屋面水穿过外墙的特殊构造(图 20),对原城堡建筑平面等进行了初步复原设计(图21)。遗存下来的部分木构件残损严重,文物安全问题受到极大的威胁;堡内其余建筑均经过多次地改扩建,从布局、数量都发生过极大的改变;后期修缮工作中进一步甄别原构与新建部分显得尤为重要。4 古城堡历史与文化古城堡建筑大量出现封火墙,天井小院,与山区苗族民居、土家族民居的普通形式区别较大,而与土家族汉化较早的上层贵族的住房类似7,同时“黑屋”的存在显示了古城堡显著的官用办公功能特点,印证了

18、古城堡主人是当地有地位的上层贵族、行政管理者,或是“改土归流”后,逐步融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主体建筑“火塘间”的使用是“汉、土”居民生活习惯交融和民族仪式延续的符号体现。天罗山古城堡的城墙形制,未见城门楼、马面、战楼,也不用雉堞,不同于湘西地区在明清时期广设的“卫所”围墙形制(图22)。墙体上现保留下了 8 个内宽外窄的方形瞭望口(射击孔)(图 23),射击孔偏小,并不适合弓弩发挥作用,而更适合火铳的使用。在本地的史料记载中,苗族、土家族在清代雍正之后,有大量使用火铳的记录8。古城堡地理上远离尘嚣,也并未扼守于重要的交通咽喉要道上,应只是一座具有掩体防御功能的堡垒,仅是一个被动式防御据点。历

19、史上,天罗山区曾是土家族及苗族的杂居地带,为辰州蛮(土家族)苗(红苗)社会矛盾冲突的最北地段,同时也是湘西地区汉人与少数民族直接冲突的重点地区之一。Culture Theory文化理论128图 23:城墙射击孔“C 段”城墙 从清顺治二年(1645 年)至康熙二年(1663年)间,有大量关于李自成余部在此地活动以及清军在此地反复进剿的历史记载9。同时,各种相关“大顺军”余部在此活动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从明季南略等一批明代正史、野史的记载中,也确有大量南明残余政权与大顺军余部联合抗清的活动记载。湘西土司改土归流的大规模实施是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 年),官方修筑为数甚多的“碉楼、哨卡、汛

20、堡、屯堡”,为达到管控苗民,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管理的国家目的。历史上在沅陵修筑了大批军事性防卫建构筑物10,天罗山古城堡应属这批“碉楼、哨卡、汛堡、屯堡”的早期形式。根据史料记载,本地即使到了乾嘉时期,由于社会贫富分化,土地兼并严重,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加剧,社会矛盾一直尖锐。史载:“且方民弱苗强也,乃日招流亡,附郭棲之,團其丁壮而碉其要害哨台以守望,炮台以堵敌,堡以聚家室,碉卡以守以战,以遏出、以截归”;在城堡的具体修建过程中:“凡修此数者,近石以石,远石以土,外石中土,留孔以枪,掘濠以防”;城堡的功能也作尽述:“碉卡汛堡有三利:矢不入、火不焚、盗不逾;有三便,组聚故心固,扼要

21、故数敷,犄角故势强”11。这些史料所描述的社会形势,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湘西境内几成常态。天罗山山区地处沅陵、桃源、慈利、永定四县交界地,处于山峰叠嶂之中,交通及不便,是封建国家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之一,建堡自卫不仅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体现,也可能是本地“蛮夷”上层阶级的自保手段。徐树坡村古城堡,应当是嘉庆时期“碉、卡、屯、堡”的早期形式。5 古城堡文物价值5.1 历史价值古城堡的建造,处于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时期,作为其历史信息的载体,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古城堡建造形制、功能设置的全面解析与复原,是研究清代湘西最后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土司残余向中央集权制转化的重要例证。

22、由于天罗山是古辰州沅陵治湘西苗疆的最北界,不但是苗(红苗)蛮(土家族)冲突、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犬牙交错的地带,同时,又在清初李自成余部及南明残余势力活动的影响下添加了其社会历史背景的复杂性。5.2 艺术价值从建筑技艺的角度来看,徐树坡村古城堡墙垣不同于省内其他州县城池的修建方法,而是城墙砌筑技术与传统封火墙建造技术的一次完美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艺术观赏性。古城堡城墙上青石墙台的砌筑水平,是湘西地区发达的石保坎砌筑技术中的上品,是传统的“干砌”、垒石工艺的又一次升华。5.3 科学价值堡内原有的建筑群,具有汉族、土家族等建筑符号的特征;又体现了从低级别的官用设施,逐步向纯粹土家族民居演变的

23、过程痕迹。古城堡从选址、布局、环境、结构、用材诸方面,充分运用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并使古城堡建筑的各种功能需求达到完备。因此,对丰富湘西少数民族建筑类型及特色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5.4 社会价值因其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古城堡为文化核心,流传着不少历史人文故事;又因其所处地势凶险、山林神秘,与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地下溶洞黄龙洞等相互呼应。在进行必要的修缮、保护管理工作后可成为文化旅游业的重要发展对象,从而达到文物的“活化利用”。通过对古城堡建筑形制、建筑用材、城墙砌筑工艺及其古城堡功能的梳理和研究,证明了天罗山古城堡作为一种融合了多种文化特质的文物遗存,是当

24、时“改土归流”时代背景下湖南地区军事防卫构筑物的早期“堡”形,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意义。图片来源图 1-图 23:作者自摄、自绘表 1:参见方湘隆,“南长城”沿线军事聚落防御性研究,第 43 页注释1).相关信息内容见张家界永定区文物局所提供的“四有资料”。参考文献1.符晓鸣.天罗山与大顺国关系的初步探讨 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118-120.2.民国 吴双佩,民国 陈整修,民国 舒立淇溆浦县志卷十一典礼制 M.民国十年活字3.清 守中等修.清 许光曙篡.沅陵县志卷一沿革 M.清光绪二十八年補版重印本.4.贵术中.李自成与天罗山 J.民族论坛,2010

25、(12):18-19.5.陆元鼎,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 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1:913.6.刘颖.土家传统民居装饰语言研究 D.武汉理工大学,2013.7.周婷.湘西土家族建筑演变的适应性机制研究 D.清华大学,2014.8.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11.9.徐磊.晚清治疆研究(1864-1884)D.陕西师范大学,2016.10.张应强.通道与走廊:“湖南苗疆”的开发与人群互动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3):30-35.11.清 魏源撰.聖武记續四部叢刊史部雑史卷七雍正西南夷改流记上 M.古微堂刊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