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通用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单选题 1、如图甲所示,用体重计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测量者先静止站在体重计上,然后完成下蹲动作。该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A测量者经历了加速、减速、再加速、再减速四个阶段 B测量者在12时间内表现为失重 C测量者在3时刻速度最小 D测量者在4时刻加速度最小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体重计示数与受支持力大小相等,由图乙可知,支持力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故先失重后超重,即经历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故 A 错误;B由图乙可知,测量者在1 2时间内表现为失重,因为支持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故 B 正确;2 C由图乙可知,测量者在3时刻之前,合力一直向下,向下加速,3时刻速度最大,故 C 错误;D由图乙可知,测量者在4时刻合力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最大,故 D 错误。故选 B。2、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5kg,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1kg 的木块,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m和小车的加速度aM,g=10m/s2,可能正确的有()Aam=2m/s2,aM=1m/s2Bam=1m/s2,aM=2m/s2 Cam=2m/s2,aM=4m/s2Dam=3m/s2,aM=5m/s2 答案:C 解析:当小车与木块间的静摩擦力满足 =2N 二者共同运动,且加速度相等,当小车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不变,则木块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当二者之间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木块的加速度最大,有 max=2m/s2 此时 =(+)max=12N 当 12N 此时可能有 m=2m/s2,M=4m/s2 故选 C。3、如图所示,a、b、c 三个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2m、m,物块 a、b 通过水平轻绳相连后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 c 放在 b 上。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 b 上,使三个物块一起水平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 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2mg B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34 C物块c受到的摩擦力小于14 D剪断轻绳后,物块 c 相对 b 未发生滑动,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4 答案:C 解析:A对三者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4=4 解得 4 =4 再对 c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4 对 a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对 b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地 =2 解得 地=3 A 错误;Ba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 =解得 =14 B 错误;C对 c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4 故物块c受到的摩擦力小于14,C 正确;D剪断轻绳后,绳子的拉力瞬间消失,由于物块 c 相对 b 未发生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3=3 5 物块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 D 错误。故选 C。4、如图所示,在一光滑球面上有质量不计的力传感器通过轻绳连接在甲、乙两物体之间,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均为 2kg,无初速度释放后某一瞬间位于图中位置,不计一切摩擦,g取 10m/s2,则此时传感器的示数为()A20NB15N C10ND5N 答案:B 解析:对甲、乙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绳上的加速度 乙 甲sin30=(乙甲)对乙有 乙 =乙 联立解得 =15N 故选 B。6 5、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50kg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10m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所受阻力为=150N,g取10m/s2,运动员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若运动员滑到底端后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地面上继续滑行,他还能前进多少距离?(不考虑空气阻力)()A20 mB30 mC50 mD60 m 答案:A 解析: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sin30 =1 根据题意可知,下滑的位移为 1=sin30 设运动员滑到底端时,速度为,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 2=211 运动员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 2=222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2=20m 7 故 BCD 错误 A 正确。故选 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