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全解.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939674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PDF 页数:300 大小:16.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全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全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m实验全解总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 探究实验活动很多,在保证安全和可操作的 前提下,必须达到:科学准确;现象明显!有明显标志的实验1、在新人教版有级物理上即书中包括的实验共 有25个。其中分组实验13个,演示实验12个。2、在新人教版车缓物理襁用中包括的实验共 有24个。其中分组实验14个,演示实验10个。3、在新人教版为先绫物理会密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 31个。其中分组实验16个,演示实验14个,选做1个新课标规定学生必做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机械运动(共3个)I第一节刻度与时间;用刻度尺测量1的测量|长度I-1-分组第一节刻度与时间I用停表测量时的测量 1间分组第四节测量平均速测量物体运动度平均速度分组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 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 和要点:使用刻度尺要“五会”即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认:零刻度是否磨损、分度值(相邻两条刻线 所代表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 确程度)、量程(测量范围)。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斜.:卖萩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能看读记 不会会会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一、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 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二、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C三、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 实验数据并且会归纳判断得出正确的 结论;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c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时应注意:停表的使用与读数: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 间间隔。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 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机械停表的分度值可达0.1秒电子停表的分 度值为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 读数。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机械停表的读数:读数为小盘的分钟读数十大 盘的秒读数。实验三: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关键:让学生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原理是什么?搞清楚实验中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测物理量时所用工具有哪些?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2)注意事项:斜面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过 高会使小车速 度过快,不容易记录时间);要 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要保证 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释放。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根据公式:,二上算出平均速度。将金属片移至M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 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 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要点诠释: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 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小车从斜面 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 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声现象(共6个)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 传播真空罩中的闹钟1 1演示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探究音调与频率的 关系演示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声音的波形 演示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响度与什么因素有 关_演示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声音波形图1演示第三节声的利用发声扬声器的烛烟1演示八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实验关键发声体振动现象的放大(2)具体方法:除了能让学生直接观察、触摸 感受到的一些典型的振动发声的实例以外,采用给音叉叉股悬垂螺钉、乒乓球等轻小物 体,达到伴随铃声或放大振动现象的效果。二、声现象2、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1)实验关键听到声音的效果音能在由空中(2)具体方法: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先 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 密。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音乐随着罩里 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通过音乐声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 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所以本实验主 要是让学生比较听到声音的变化并初步体会理想实验与 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3)注意事项抽气盘的I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的机 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二声现象WWW.a 1-103、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1)实验关键频率高低的比较。(2)具体方法:选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进行比 较;用硬卡片拨动梳子的齿进行比较;用齿 数不同的转轮弹击硬卡片进行比较等等。八声现象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演示实验)(1)实验关键一比较振幅大小。(2)具体方法:利用琴弦(钢尺)的振动展 示振幅比较振幅的大小;利用音叉振动接触 水面,比较溅起的水花,既能认识音叉的振 动发声,又能比较振幅的不同;在扬声器表 面或鼓面上附加轻小物体,效果也很明显。二、声现象5、演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实验关键声能集中定向传播。(2)具体方法: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典型事例很多,如爆竹声对耳膜的影响,爆炸声对窗户玻璃的冲击等。在实验环境中,要设 法把较弱小的声能集中起来,定向对蜡烛烛 焰等产生作用,效果明显。二、声现象6、了解:示波器如何解读示波器显示的图形:、声现象7、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I-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三、物态变化(共3个)第一节温度用温度计测量水的 温度分组1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 度的变化规律分组第三节汽化和液化L_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 变化的特点1_1分组1_1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1)实验关键正确使用温度计(2)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正确使用温度计的三个要 点进行2、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o正确使用温度计: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 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 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 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 度计、秒表、海波、蜡等。【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乂回态变成液态的逑程 凝圆;物质乂液态变成圆态的逑程硫代硫酸钠的婚生与凝固室验温度(熔化硫代硫酸钠凝圉,口【注意事项】L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2.调节实验装置:顺序从下到上。3,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 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4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 用平滑曲线相连。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 实验现象和 记录实验数据.可以通过增加水 的质量、增加海波质 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关键安全,现象,数据,图像,沸点等。(2)具体方法:指导实验器材的组装和加固,观察现象的要点,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正确地实验操作和整理器材的顺序,最后再 指导描绘图像的步骤,分析和总结结论。实验、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方法与步骤:1、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4、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日寸间/min01234 温度/C【注意事项】1、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开始就使用热水或减 少水的质量;2、如果烧杯擦得特别干净或用烧杯中的水曾煮 开过,这时,由于气泡产生条件不足,致使沸 腾时气泡发生不太剧烈。如在水中投入少许碎 瓦粒,则沸腾现象格外醒目。3、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沸点为什么不是100摄氏 度.Fr卜四、光现象(共5个)第一节光的直线 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 羸三音一车靛最 像光在水中的传播演示I-I第四节光的折射I_I第五节光的色散I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i点I-: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I_:光的色散分组分组分组演示实验一用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器材】激光器,香烟,火柴【操作】(1)接通激光器电源,使激光器工作。激光器射用二酒慰吉的室内底气史悬浮的麒少 光束径迹看不太清),/一、板的左面(或右面)墙上打出一个红色的光斑。(2)向激光束经过的空间喷烟,立即显现出一条 鲜艳的红色光束。(3)断开电源,使激光器停止工作。【注意事项】通有意识地把眼睛直接对着激光束观察,以 免损伤眼睛。实验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仪器和器材】光的反射演示器光源【注意事项】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理解反射定律 中线和面的空间关系是一个难点。实验过程 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直观地建 立起光的反射图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改变入射角/,多做几次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3 分析与论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将纸板/V。丽后 或向前折,在纸板上 还能看到 反射光线 吗?光的反射定律N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线分居)实验三探究光路可逆探究: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会怎样出射?你的猜想:进行探究,现象是:结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关键】准确定位像的位置,比大小、比距离,证明是虚像。【仪器和器材】平板玻璃一块,两根相同的蜡烛,木板且中央 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央,木板侧面从中央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实验方法】1、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 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好像也点燃为止。2.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 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 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重合。3.观察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 的连线跟玻璃(镜面)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可得到 物和像距镜面的距离相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器材:薄玻璃板、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一 张、刻度尺、笔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数据记录与分析序号物到镜 的距离/cm像到镜 的距离/cm比较像 与物的 大小位置1位置2位置3你的其 他发现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操作时注意:玻璃板竖立 玻璃板位置只 画一1条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测量距离V组装调整装置描出物、像位)/描出反射面 J坪1步第4步第3步第1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Z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总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 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注意事项】1.为了使全班同学在各自座位上都能看到平板玻璃里的虚像,平板玻璃的高度要比蜡烛高一些,宽度要足够大。2.选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效果较好。因为玻璃厚了,会明显的看到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3.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玻璃如果倾斜或晃动 都会改变虚像的位置,影响实验效果。4.实验时,玻璃后面的背景应暗一些。四、光现象实验五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实验关键显示两种介质中的光路,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四、光现象实验六光的色散(演示实验)(1)实验关键现象明显,七色光的 呈现要清晰。(2)具体方法:将较强的白光投射到三 棱镜的一个侧面,在三棱镜的后方用 干净的光屏承接彩色光带。四、透镜及其应用(共3个)第一节透镜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凸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理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分组实验一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观察实验现象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观察实验现象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佃投影仪成像原理把投影仪上的平面 镜(反光镜)取下,投 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 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 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 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投影仪成像特点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 立的像。2.像距大于物距。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关键准确成像,比较距离和大 小,总结规律。(2)具体方法:指导学生在光具座上规范操 作,仔细观察,收集数据,总结规律。实验步骤:(u)卷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注意:烛焰、透镜、光屏中心要在同一高度2、保持透镜位置不变3、由远及近选取不同的物距,观察物和像的位置和像 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2.实验方案:-L_物裙 1凸透镜 光屏(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实验步骤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 整到同一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 处,使物距2片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 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口像距外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仍使u2仿照步 骤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 和像距几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实验步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使左2斤调整光 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 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口像距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使左2方仿照步 骤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冰口 像距人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使人在光屏上不 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 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2)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U cm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物距/cm像的性质像距 v/cm虚实大小正倒5.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尸时成实像,尸时成虚像。(一倍焦距点分虚实)5.分析与论证(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 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如寸,得到缩小实像;(如寸,得到放大实像。5.分析与论证(2)像的大小:思考:难道实像只有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动画演示:当=片2尸时成等大的实像。二倍焦距点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单位:(像素)准确定位焦距物距像距虚实大小正倒应用实像等大倒立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倒立实像g显示像匚率置火光路图B8分析弯出5.分析与论证(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 的像?尸时成实像,是倒立的;尸时成虚像,是正立的。5.分析与论证物距连续变化时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动画演示当物距“很远”时,相距近似等于焦距。重要应用:远物成像粗测焦距。“傻瓜相机”成像原理。六、质量和密度(共3个)第一节质量用天平测量固体和 液体的质量分组第二节密度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 与体积的关系分组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盐水和小石块 的密度分组实验一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仪器和器材】托盘天平,待测固体和液体。1 IMBIHH【实验方法】对照实物,向学生讲解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横梁、游码、标尺、底座。将游码放至零位,调节平 衡螺母,使指针指在标尺中央。被测物放在左盘上,在右盘里加祛码,当增减最小硅码也不能使天平平衡 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这时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 码所示质量即为物体质量。而门【注意事项】1.天年的构造不是教学的重点,讲构造是为了帮 助学生了解天平的调节和使用的道理,因不要在天平 构造的技术细节上花过多的精力。2.几个需要注意讲清的问题:(1)游码标尺的最大读数和每一格的称量值,游码读 数基准线(一般为游码左侧);(2)天平的维护事项。3.学生使用天平易犯的错误:(1)调水平和调 平衡的顺序颠倒;(2)调水平后的天平随意移动位置;(3)在调平衡时游码未放到零位置;(4)不遵从由 大到小的顺序选用祛码;(5)各组之间互借互换祛码。探究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器材:相同物质一1_1一不同体积木块相同物质 帮MB3 N托盘天平PI MR R R+1不同体积铁块.一实验数据表格质量g体积cm 3质量/体积g/cm3木块1木块2木块3质量g体积cm 3质量/体积g/cm3铝块1铝块2铝块3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质量g体积cm 3质量/体积g/cm3木块1木块2木块33000.5质量g体积cm 3质量/体积g/cm3铝块12.712.7铝块25.422.7铝块38.132.7m/g24016080020 30 v/cm3m/g2401608020 30 v/cm3台折和卷证铝块体积增大2倍,质量也增大2倍.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2倍,木块的质量也增大2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即: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 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是相同的.实验结论实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 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惬定的,系同物 质的质量鸟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 的。因此,送小吃位反般了物质的 一种特犍。实验三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1)实验关键一规范操作,顺序合理,测量准确。(2)具体方法:指导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测量体积和 质量,注意测量的顺序,减小误差,收集 和处理数据。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器材测量液体的密度1.实验讨论:以下方法测量的是那部分盐水的质量?这样测量有什么好处?测量液体的密度2.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 和液体的总质量“总;(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余;(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5)根据密度公式夕=%计算盐水的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3.实验记录表格:杯和液体 的质量加总值杯和剩余 液体的质 量加余/g量筒中液 体的质量 mlg量筒中液 体体积 F7cm3液体的密 度 p/kg*m-3注意:计算过程所用单位和测量结果所用的单位。测量固体的密度1.实验讨论:怎样测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体积?使用量筒,利用排水法测体积。3 o o O1 C08 06 4 2m三三三三二一三三三匕=匕+腺 腺=匕_匕测量固体的密度2.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外;(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 面到达的刻度;(4)根据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3.实验记录表格:石块的质里m/g水的体 积F07cm3石块和水 的总体积 Ktt/cm3石块的体 积F7cm3石块的密 度 p/kg-m-3七、力(共3个)第一节力第三吊薛万第三节重力i力的作用效果!演示1练习使用弹簧秤:分组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1的关系1;分组实验1实验一练习使用弹簧秤【仪器和器材】不同规格和形状的弹簧秤几支O【实验方法】1.2.使用弹簧秤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零刻度 线,并注意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测力时注意使弹簧秤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针不与秤的外壳摩擦。3.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面。【注意事项】拉力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弹簧秤会损坏。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秤的构造指针-面板 _铁杆-吊环弹簧挂钩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3)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 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 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 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严禁倒挂。(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无需估读。(6)记录时,准确值和单位实验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实验关键 寻找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2)注意事项测量重力时,要使测力计保持在竖直方向上静止,才能读数;所测量物体重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量程,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探究重力的太小限什么因魅浅1、猜想:物重跟质量有什么关系?2.设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 同钩码的质量,如右 图所示。510g8 50g CT8 50g50g 50g探空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下端悬挂 一个钩码时,弹簧秤 的指针所在位置.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超美3.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下端悬挂两 个钩码时,弹簧秤的指 针所在位置.050g3Wg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进行实验50g注意观察:弹簧秤下端悬挂 三个钩码时,弹簧秤 的指针所在位置.50g 茯 509 TF实验记录表格“G/N质量m/kg00.490.981.471.96重力G/N00.050.100.150.20、分由与论证重 力与 1.96量 1.47系0.98图a.49结论:物体所受耨量多猫岛撮督留正比5、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oG 一=g 或 G=m gm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g=9.8N/kg的物理意义:g=9.8N/kgo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七、运动和力(共4个)第一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第二节运动和力:蓊三不摩濠为 I-:第三节摩擦力阻力对物体运动 的影响 获三旃箱画 条件丽嬴摩前擦力大小的因素演示;分组实验1-1分组实验实验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仪器和器材】方木块(滑块),长20厘米左右的小木棒,小球,实验小车,宽约为1 0 1 5厘米、长分别为30厘米和60厘米左右且厚度相 同的刨光的木板各一块,毛巾和棉布各一块。【实验方法】一、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1.把滑块放在60厘米长的水平木板上。用木棒推动滑块运动。停止推动,滑块迅速停下。2.用木棒以与步骤1中同样的速度推小球。停止推动,小球还要 向前运动一段距离。3.用木棒敲击滑块,敲击停止,滑块还要运动一段距离。观察重点:三种条件下物体变慢的情况。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初速相同时,在水平面运动的物体受的阻力越小,运 动距离越长1.把30厘米长的木板垫成倾角30左右的斜面,60厘 米长的木板水平放置,两板紧密相接。在水平木板上铺 上毛巾。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O2.在水平板上换铺棉布,重复步骤1。3.取去水平板上的棉布,重复步骤1。观察重点:三次实验中小车都从同一高度滑下,刚滑到水 平板上时快慢一 样;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板上运动 的距离不同。结论和推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如 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 不变,永远运动下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注意事项】1.在实验一中,要抓住三次实验时物体从运动到停下来都经 历了一段时间进行分析,纠正学生的“立即停止”的错觉,才 能建立“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观念,这是本课题的 关键所在。2.在这个课题中,没有必要把实验结论上升到“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高度。让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仅仅是为了进行伽利略的分析推理的需要。3.实验二也可以用J2127型斜槽轨道接一个水平槽来代替,此时用金 属球代替实验小车,实验方法同上。4.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两 方面的内容。上面的实验仅突出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 个方面。在概括出定律之前,应先举简单实例阐明“保持静止”这一个方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 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 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状态.实验器材:斜面、毛巾、棉布、小车木板由于绒布加的游动厚擦系数最大,所以小木块运动的口围吊切,冰血的 淞M摩撩第跤量小,运动的踮点也就最忙.卡mi的帮动库撩而数居于曲 才之间,因北运动的即离也就居于两者之间,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 有毛巾.棉布、木板的平面上,观察小车 前进的距离。(视频)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最大最短2棉布较小较长3光滑木板最小最长4.分析与论证思考:1、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同一小至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2、小车在平面上滑动的路程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何关系?3、小车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运动的车减速并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阻力 的作用。4.分析与论证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 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长。假如平面没有摩擦,物体不受任何阻力,滑块 将一直运动下去.笛卡尔进一步研究得到结论:物体不受 任何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 和方向永远运动下去.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 和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了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二用小车演示二力平衡的条件【器材】小车(两端有拉钩),滑轮2个(附固定铁夹或支架),光滑平板,钩码,彩 色细线。【操作】略【注意事项】(1)平板要光滑,否则,当小车受到不相平衡的二力时,由于摩擦力作用,可能出现静止状态。平板要水平放置,否则,小车受到平衡的二力作用时,由 于重力的分力作用,可能出现运动状态。(2)对于小车及钩码质量、滑轮的高度要选择适当,如果小车太重而钩码 太轻,滑轮高度不够,则小车可能静止;如果小车太轻,钩码太重,滑轮高度 过高,则小车可能被提起。(3)为使效果明显,小车质量不宜太大,钩码质量稍大一些。如果仍不理 想,则可调节滑轮比小车略高几毫米,在细线拉紧小车时可减小小车与木板间 的正压力,以减小车轮和板间的横向滑动摩擦。(4)本节的重点是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可以加深这种认识。但由于 实际中还存在着重力和摩擦力的问题,建议在学完有关内容后再回过头来讨论。探究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二力平衡时,它们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 该有什么关系猜想:物体在两个平衡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设计实验:(一)实验器材:小车、线、定滑轮2、等质量小盘2、祛 码多个。(二)实验方法1、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钩码,木块能否静止?2、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同的钩码,木块能否静止?3、把木块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 上,木块能否静止?重新平衡后,两力的方向有啥特点?(三)记录实验现象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小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大小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不相等 相等 相等分析论证:(1)两边祛码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应静止。(2)两边祛码不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运动(3)两边祛码不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转动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记忆要点:从力的三要素去描述。判断二力平衡的方法:1、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2、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技能】(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知道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将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等于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3)设计实验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中,要解决三个方面的 问题: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何改变物体对接触面压力的大小?如何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实验三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决的方法:在木板上分别放置棉布和毛巾;在木块上加祛码;将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和侧放.在具体操 作时,还要注意变量的控制(4)在此实验中,探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一般教材上的会告诉学生选毛巾和棉布做接触面。其实在做实验中,由于毛巾和棉布的材质都较软,当在木块上 加钩码时,毛巾的绒毛就压扁了,而且加得越多,越不粗糙。学生实验用的弹簧秤一般也不是很高级的,这时,由于实验数 据接近,学生很难得出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结论。改进建议:改用比较粗糙坚硬的百洁布和毛巾来做此实验。德罚我小画陶屐乡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A: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猜想B: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C:可能与接触的面积大小有关猜想D:可能与物体滑动的速度有关设计实验:器材:表面光滑长木板、表面粗糙长木板、木块、弹簧测 力计、祛码。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1、把木块放在光滑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 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光滑木板2、在光滑木块上放祛码,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 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O光滑木板3、把木块放在粗糙木板上,放上木块,用弹簧 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3粗糙木板4、把木块侧面放在光滑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 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光滑木板a.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接触面压力(N)拉力(N)摩擦力(N)木块一-光滑木板Fn二 G木Fi木块一-光滑木板FN=GtK+Gf2b.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压力(N)接触面拉力(N)摩擦力(N)Fn 二 G 木木块-光滑木板FiFn 二 G 木木块粗糙木板f3c.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受力面大小的关系压力(N)接触面接触面大小拉力(N)攀擦力(N)FN=G木木块-光滑木板大FiFN=G木木块侧面一光滑木板小F4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FkF2 F3=F4o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 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受力面的大小无关.物体表面受到 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九、压强(共6个)第一节压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 效果的因素分组实验第二节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存在 一建丕一J第二节液体压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J第三节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一建丕一J第三节大气压强测量大气压强演示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分组实验实验一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关键控制变量,增强对比。(2)具体方法:先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 验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在规范地对比压强小 桌实验,科学合理。让学生知道通过海绵的 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图9一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压力大小受压面积设计方法:A:压力相等时,改变接触面积,观察两次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 B:接触面积相等时,改变压力,观 察两次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从以上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 越明显。从以上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 越明显。实验回顾与赘据分析:甲 乙 丙实验次数压力受力面积压力作用效果1桌子重力桌脚不明显2桌子+祛码重力桌脚明显3桌子+祛码 重力极不明显实验回顾与数据分析:乙丙甲要证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应选 e_要证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应选完、幺上小 (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改,压力的作匕用效果越明显(2)在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 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仪器和器材】微小压强计(J2114型),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J2113型),玻璃容器(量筒、烧坏或玻璃杯),方座支 架(J1102型),水,红水。【注意事项】1、让.生知道观察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是通过微小压强计 中两液面高度差来反映的;2、一定要向学生介绍清楚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每个构件的作 用和用法;3、用橡皮胶管连接压强计和试验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两液 面高度是否相平;4、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如何改变橡皮膜的方向和所处深度 以及液体密度;5、不作实验时,要将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和微小压强计分别 拆开,易碎元件用纸包好,放入包装盒内保存。实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器材:压强计,水,盐水,大烧杯,刻度尺压强计的原理:当探头上 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边高度差表示出压强的 大小,压强越大,液面高 度差越大演示压强计的工作原理U形管10 _=9万在m跟唯,做皮管Eznmi步骤: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看看液体内部是否 存在压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 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 是否相等.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 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换用盐水,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 强是否与密度有关阳管B7KSK刻度E7K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该实验说明什么?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该实验说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 明什么?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该实验说明什么?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度有关,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 等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深度 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实验一探究大气有压强吗?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个 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 大气压强的存在吗?(视频)举例:1.喝汽水比赛。2.注射器是怎么吸入药水的。3.吸墨水是谁的功劳?4.吸盘式挂衣钩为什么不掉下来?实验二探究大气压大不大?最早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一马德堡半球实验(1)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并且大气压很大实验三大气压的产生原因:大气压强:浸在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产生 的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大气压产生的原:空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实验四探究:大气压的测量c真 空1.托里拆利(意大利)实验壬-析:玻璃管内汞柱上方是真空,而管 外汞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 强支持着管内760毫米高的汞柱,760毫米也就是说此时大气压强跟7 6 0毫米 高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大2大2=13.6 X 10 3kg/m3 X 9.8 N/kgX 0.7i)m=1.013X 10 5 Pa 一2.大气乱移制定成谑意的冏败问题: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几种情 况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1、玻璃管选择粗一些或细一些。2、向水银槽再注入水银,使液面上升2cm。3、玻璃管上提或下降1cm。4、玻璃管内不小心进入少量空气。5、玻璃管顶部突然破裂,出现小孔。实验五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十、浮力(共4个)第一节浮力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受 到的浮力演示第一节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 因素有关分组实 验第二节阿基米德 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