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研究——以沂水县某三村为例_杨金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964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研究——以沂水县某三村为例_杨金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研究——以沂水县某三村为例_杨金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研究——以沂水县某三村为例_杨金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劳动力转移-261-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农村女性的发展契机,农村女性劳动力已经占据农村50%的劳动力市场,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乡村振兴为大背景,深入农村,实地考察了农村女性的就业现状,从农村女性、农村企业和农村居委会三方面的维度探究其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面临的诸多困境。重点从农村女性就业转向农村企业的发展,转变就业策略。思考符合农村女性时代特点的就业模式,通过特殊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达到提升农村女性就业质量的目的,进而充分发挥农村女性的劳动主体地位,利用好农村丰富的女性人力资源,全面提升广大农村女性的就业质量,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农村女性就业现状分析在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汇聚,有的村落商品批发及物流业迅速发展,有的村落手工业发展较好,大量农村女性加入就业、创业大军。各村委、镇政府也纷纷出台一系列乡村振兴的“乡村发展模式”,以引导农村女性就业、创业。就总体来看,目前某三村农村女性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共同特点。1.1 就业欲望强烈就目前农村女性而言,农业生产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劳动方式,农业收入也不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她们普遍有强烈的就业欲望,渴望走出家庭,走进企业,在农业生产外发展新的成长模式,以非农业领域的就业增加自身的收入水平,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

3、知识素养,从而提升个人的价值。梦想着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意识和技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职业,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1.2 就业顾虑较多由于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农村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等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农村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瞻前顾后的现象,她们普遍倾向于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下午时间可以接送孩子,甚至可以将孩子带到工厂等到下班时一起回家。农村女性对配偶具有依附性和依赖感,独立性相对城市女性差 1,对就业的顾虑较多。1.3 职业领域以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在对某三村15名女性就业情况的调查中显示,她们的就业范围大多局限在操作相对简单、时间相对

4、自由的手工加工领域。如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主要是农副食品)、织布厂这三个领域,其他行业也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的工作。我国农村女性大多担负着操持家务、育儿和赡养老人的工作,她们暂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家庭劳作模式。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手工工业等相对传统的领域对于农村女性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也是最先进入的行业。这些工作一方面来源于日常生活,相对熟悉;另一方面工艺简单,工作流程明晰,容易上手;工作时间不受坐班制限制,能够充乡村振兴背景下 农村女性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沂水县某三村为例杨金丽1,姚文英1,宋丙涛2(1.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威海264504;2.威海南海新区管委,山东威海264402)摘

5、要 从农村女性、农村企业和农村居委会三方面的维度出发,利用实地调研、个案访谈、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现状,探究了新时代农村女性就业质量的制约因素,探寻了新时代农村女性就业质量提升的新路径。分析认为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广开设农村女性职业大讲堂;建立女性权益保护制度;深化推广师徒制方法和建立农村企业弹性工作制度等措施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女性的劳动主体地位,利用好农村丰富的女性人力资源,全面提升广大农村女性的就业质量,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农村女性;乡村振兴;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沂水县 中图

6、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3-21 作者简介 杨金丽(1984),女,山东临沂人,讲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杨金丽,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劳动力转移-262-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分照顾工作与家庭,做到家庭生产两不误 2。1.4 就业状况两极分化严重在对某三村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女性就业呈现出年龄和就业方式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对于出生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女性来说,他们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受教育水平较低,也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经历,对农业以外的产业了解

7、得比较少,农业以外的职业技能相对比较低,且有相当一部分承担起了照顾孙辈的责任,使得这部分人不能或者不完全能够从家庭中脱离出来,投入到非农工作中。另一方面,有过多年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村女性更加倾向于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也具有更加强烈的工作欲望。这部分女性对农村以外的世界有更多了解,对非农产业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她们相对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认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女性在村里创业,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祖辈的生存之路。另一部分没有外出打工经历或者外出经历比较单一的农村女性,她们的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对于非农产业的认识也不足,在选择从业领域方面往往倾向于技术含量低、工序简单的手工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

8、。1.5 女性劳动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由于农村的特殊性,农村企业大多与农业、农民有关,农村企业管理者在招聘中大多倾向于本村或者邻村距离较近的员工,然而,目前农村男性劳动力普遍外流,女性劳动力逐渐成为农村企业的主力军,从年轻女性到中年女性,再到中老年女性,在闲暇时投身到非农产业工作,投身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潮中。2 农村女性就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1 农村女性自身因素第一,受教育水平。从某三村的情况来看,她们大多数受教育水平不高,绝大多数是小学水平(含部分未结业),占比67%;有部分初中学历(含部分未结业),占比20%;中专及高中人数很少,仅占13%。受到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

9、,甚至有一部分未受过学校教育,存在文盲现象。这就造成她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工序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较难适应。第二,思想观念。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但是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3,其对父兄和配偶也依然存有较强的依赖性,独立自主的职业意识相对较低。在某三村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女性依然认为,男性是家中的劳动主力,男性工作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她们利用空闲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但主要是以家庭事务为主,虽然有些女性羡慕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朋友,但是,其自身由于孩子、老人照看问题,依然会选择性地去上班。第三,职业素质。由于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加上从事非农业领域的工作较少,使得农村女性在职业

10、素质方面存在缺陷,很难胜任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其工作范围局限在手工加工工业、副食品加工工业、服务以及制造业等领域。对于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女性,如中专、初中学历的女性,她们会选择一些技术含量相对稍高,更能体现学历水平的职业,如收银员、会计等岗位。2.2 农村传统思想因素在我国,虽然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但是农村固有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不能被新思想、新观念完全替代。在我国传统的家庭分工中,女性自然而然要承担家务、相夫教子,她们在家庭中要做好贤妻良母的角色,既要做好繁琐的家务劳动又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农村男性认为,女性就应该首先把家庭、丈夫与子

11、女打理好,工作无所谓。即便女性参加了工作,只要家庭、子女任何一方出现不顺意的情况,都是女性的错,除非女性能够同时兼顾家庭与工作。2.3 政策、法规和就业体系的不够健全某三村对女性就业问题相对比较重视,大力鼓励女性走出家庭,从事非农产业,也建有适合农村女性就业的工业企业,如服装厂、织布厂、副食加工厂、超市等,为本村女性就业提供了很多岗位。但是在女性权益保护方面,缺少健全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女性就业保障制度没有形成体系,对于女性就业的维护依然主要依靠村里的“熟人”体系维持。此外,对于农村女性开展的相关教育培训较少,她们较难获取相关的职业培训信息。由于资金问题,对于农村女性的培训大都集中在小学、合作

12、社,农村女性参与度低且培训质量也不高。这一系列的问题造成农村女性无法接触到比较好的招聘信息,即使偶有接触,由于自身职业技能的原因而无法胜任。3 农村女性就业质量的提升路径研究当前,我国农村不断推出加快乡村振兴的各种政策,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农村就业、创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吸引农村女性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让农村女性“走出来、干得住”“干得好”是乡村振兴中女性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创新农村女性就业、创业机制,优化内外部环境,使新时期的农村女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劳动力转移-263-提升农村女性就业,需要农村女性本人、农村企业管理者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面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拥有

13、共同的倾向,才能够制订出符合农村女性就业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农村女性就业和创业问题,充分发挥农村女性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农村女性主力军的能效。3.1 创新培训方式,开设农村女性职业大讲堂与当地职业院校合作,由村委牵头,组织职业院校专业人员和村内具有各方面手艺的人为农村企业管理者和农村女性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如花饽饽发面技巧培训、大麻花制作方法培训、璇饼(当地的一种面食)烤制技巧培训、电动缝纫机使用方法培训、清洁护理小知识课堂、婴幼儿护理知识小课堂、计算机技能、财务知识的培训等,提高农村女性的职业技术和素质水平。同时,知识和技能是农村女性就业和创业的关键,也是其成功就业和创业的基础

14、,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它是农村女性就业和创业的前提条件。正是由于她们拥有了知识和技能,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打开就业和创业的新门路,并借助这一资本不断地积累新的社会资本,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访谈过程中,这些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女性表现出对就业和创业群体的赞扬和较强的认同,而这种认同是基于群体成员在非农产业长期生活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所从事工种的重要性,尤其是其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3.2 完善农村女性权益保护机制农村企业和村委会建立女性权益保护制度,维护女性权益、促进女性发展。首先,帮助农村女性树立法律意识,让她们学法、懂法,遇到问题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我国的宪

15、法婚姻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都从不同的章节对妇女给予了保护。建立以村干部、村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4。不断增强农村女性的法律意识,形成一个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和谐的环境氛围。其次,要摒弃“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等传统意识。在农村进行新思想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村居民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正如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确保法律文本与实践同步 5,切实保护农村女性的各项权益不被侵害。3.

16、3 企业在工作中更多地使用师徒制方法,以老带新,全面提升新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农村企业内部实行学徒制工作模式,新员工在入职后,作为实习生进入企业由专门的师傅带领,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由师傅带领其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职业知识的培养。学徒式工作模式可以让农村女性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与同事的交流,不断反复练习技能,巩固和更新理论知识。在访谈过程中选取了一些比较适合此种模式的企业,且运行效果较好。姚某经营的服装加工厂,主要经营各类服装的加工与制作,聘请的员工多为村内已婚已育女性或中老年女性,她们在电动缝纫机的使用、花边的制作等工序中遵循着师徒制的模式,使得企业内部新老人员能够较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快速提

17、升了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李某经营的木材加工厂,主要经营胶合板加工销售,公司以生产加工的模式经营,加工方式为OEM加工,加工工艺为其他建材加工工艺,服务领域为建筑材料,员工人数201300人,主要聘请周围村庄的村民,其中女性村民占据大部分。公司内部无论男女职工一直延续师徒制工作方式,从木头的切割、拼版、修补,到涂胶、组胚、预压,再到裁边、砍光、检验、包装入库,新员工进入都先由师傅带领,将流程教予新人,促进新员工能够快速地掌握技术技能,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师徒制传承“以老带新”“传授技术”“传承道德”“传扬文化”6,能够让新来的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让新来的员工及时跟上团队的步伐

18、,构建企业的团队梯队。3.4 创新设立弹性工作时间通常来讲弹性工作时间,是指让员工自己决定上下班时间,企业只规定员工一个星期或者有一个月的工作时间或工作量,对其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不做强制性要求。弹性工作时间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自主的安排工作以外自己的事务,能够更好地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满足员工工作以外的其他需求,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 7,培养员工的纪律观念,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农村企业的弹性工作制度,主要是为女性员工预留出接送孩子的时间,此时间不作为工作时间计算。农村企业大多实行计件工资,所以,农村女性一天的工作多劳多得,在通常情况下,其接完孩子可以返回继续工作或者留在家中陪伴

19、孩子,企业可以不对其做硬性要求,但是在企业需要赶工期,缺人手的时候,企业也可要求农村女性将下午接送孩子的时间补齐,以保确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下转第282页)杨金丽,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科教论坛-282-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1 期(总第 559 期)体,多角度,多角色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完善对教师课程思政落实效果的质量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学生评价其从会计实务课程当中所学习到的思政知识,以及老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会计实务课程学生课堂表现,对思政类知识吸收掌握效果;学校通过督导听课,学院综合评价,以及学生参与与该课程相

20、关的竞赛来判断会计实务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幅度;企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来评价该毕业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以及账务处理水平,进而反馈给学校来评价课程思政起到的后续效果。5 结语通过将“三农”文化融入职业本科会计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当中,有助于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价值引领相结合,建立职业认同,增强职业自豪感,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提供新视野;有助于提升职业本科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有助于优化学校人才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会计产业和农业产业的新农业会计人才,为会计行业和农业行业持续提供人力资源,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 魏 越.会计职业道德浅述J

21、.环球市场,2019(4):84.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3 金 芬.公允价值广泛应用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会计师,2013(17):7-8.(上接第263页)此外,还可以为年龄尚小、家中无人看护的孩子建立企业内部的儿童之家,为孩子在企业提供固定的场所,供孩子放学后完成作业或者看书、玩耍,等到下班时与女职工一起回家。此种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农村女性的劳动主体地位,带动农村企业管理者充分利用了农村丰富的女性人力资源,全面提升了广大农村女性的就业质量,对农村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农村女性就业、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整个

22、社会的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陈凯琪.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现状和就业对策研究以娄底市为例J.乡村科技,2019(20):37-38.2 农业致富顾问.“无围墙工厂”成为中国农村女性就业大舞台J.打工者之家,2012(11):32.3 石潇纯,陈 慧.新生代农村女性就业困境调查分析以阮江师四季红镇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5):23-27.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N.新华社,2021-02-23.5 吴 蓉.特色小镇建设中城郊农村女性就业保障探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8):131-136.6

23、 彭志新,陈万军.贵州省高职院校教师“师徒制”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消费导刊,2019(47):122.7 张 勇.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归属感的增加J.魅力中国,2020(21):338-339.(上接第275页)究,提出更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方法,写出更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指导,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意见。参考文献1 姚永龙.农业职业教育结构问题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2 杨建国,鞠 萍.十九大后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与进路研判基于CNKI中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分析J.地方治理研究,2019(2):53-69.3 张成涛,张秋凤.乡

24、村振兴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79-85.4 刘 畅.农业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评农业职业教育结构问题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38(8):32.5 YIN L L.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heilongjiang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2020,4(5):5.6 ZHANG X

25、L.A study 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fun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J.Lifelong Education,2019,8(2):9-10.7 张 阳,李玲玉,张力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职教通讯,2021(4):74-83.8 杨德兴,杨悦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助力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12):65-68.9 马建富.乡村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变革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10 范鹏丽,祁占勇.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职教通讯,2021(7):82-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