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以甘南州三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90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以甘南州三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以甘南州三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以甘南州三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8 卷第3 期(2 0 2 3)敏忠秀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Vol.28 No.3(202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以甘南州三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例敏忠秀,王永强,丁玉梅(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甘肃合作7 4 7 0 0 0)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而“农文旅”产业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乡村业态,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同时也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了方向指引。文章以乡村振兴视域下甘南州三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文旅”产业融合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2、对策及建议,如多产融合,倡导乡村振兴“旅游+”和“+旅游”;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践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农文旅”产业融合共生运营机制;智志双扶,锻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等。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文旅;产业融合;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0 8-9 0 2 0(2 0 2 3)0 3-0 2 8-0 7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基于我国三农发展现状的重大农业农村发展战略,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之举。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指出“以文促旅,以旅兴农,使农业和旅游相得益彰;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

3、,农旅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路,要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附加功能、深挖乡村多元价值。在乡村产业融合中,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增收保障,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文化代表乡村的记忆和符号,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而旅游作为服务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是乡村振兴的载体。案例研究区域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有着丰富的农、林、牧、副、渔及自然、人

4、文资源,在我国黄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及区域社会稳定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故此,该区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构建“农牧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思路对甘南州这样一个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占重要地位、农牧村人口占多数的贫困地区而言,既是中央部署、国家战略,也是乡村发展所需、百姓所盼。产业融合在整合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为农牧民致富和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3 一、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一)区域概况本文调查研究的夏河县香告村、碌曲县尕秀村、临潭县池沟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甘南州文化旅游标杆村,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基本

5、概况见表1。香告村位于夏河县东北部,是内地通往甘南的北大门,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相继实施了民俗特色村寨、生态文明小康村、文化旅游标杆村等项目建设,依托交通、区位、资源三大优势,将藏收稿日期:2 0 2 3-0 3-15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甘南州农文旅融合 发展路径探究”(2 0 2 1A-148);“产业融合视角下甘南州乡村旅游新业态集群发展路径与实践(2 0 2 3 A-155)。作者简介:敏忠秀(19 8 4 一),男,回族,甘肃临潭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规划及乡村旅游。28第2 8 卷第3 期(2 0 2 3)区文化特色、特色农畜产品加

6、工、休闲旅游、生态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休闲旅游度假型”融合发展模式。尕秀村距碌曲县城2 3 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纯牧业村。该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是以藏族为主的高原纯牧业村庄,依托畜牧业、绿色藏餐、新型住宿业、农牧业体验等形成“农牧业观光+体验”的生态旅游藏寨。村名户数/户人数/人香告村305尕秀村392池沟村244(二)研究方法从2 0 2 0 一2 0 2 2 年,笔者作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乡村旅游科技服务团负责人,曾在上述案例村进行过长时间帮扶,并与当地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包队干序号姓名性别年龄1NDZ2DZCD3ZK

7、J4NMCR5ZXY6DJCD7ZM8GY9GBJ10DZC11LMC注:表中序号1 7 为香告村访谈对象,序号8 14 为尕秀村访谈对象,15 19 为池沟村访谈对象,2 0 2 2 为科技、旅游等部门工作人员时,甘南州也是藏汉文化的结合部,是农耕文明与游二、研究区域“农文旅”产业融合优势分析牧文明的交汇区,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一)“农文旅”资源丰富多彩部分,伴随着历史演进和各民族不懈努力,积淀了深以调查区域三个旅游重点村为代表的甘南藏族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独具民族特色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和人文景观数量众的藏传佛教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等对旅游者更多,且具

8、有唯一性、品质高等特点。根据甘南州具强大的吸引力,为甘南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2020年统计年鉴显示,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农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共有7 大类3 3 种15 3 处,目前已经开发和尚未开发发展前景。最后,农牧业是甘南州的基础产业,也但具有利用价值的国家级旅游资源如表3 所示。同是涉藏地区最具基础性、影响最深最广的产业。近29甘高师学报池沟村位于临潭县冶力关镇,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美德农家乐”“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池沟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按照“景村联动、城乡结合、统筹推进”的思路,以产业培育为创新点,以“看得见山,望得

9、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怀逐步发展成为“乡村民风民俗参与型”特色旅游胜地。表1案例村基本概况耕地面积/草场面积/林地面积/公项公公项1414136.88188323.471080233.87男56男24男40男40女45男50女44男31男33女32女46Vol.28 No.3(2023)特色产业480090.36403800394.87271.87部、村委会成员、企业负责人、游客、科技与旅游等政府部门职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见表2,同时利用座谈会、问卷调查、现场观摩等方式对该区域“农文旅”产业融合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表2 深度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身份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村支书12党支部

10、副书记13青稞酒厂厂长14村集体经济负责人15乡村民宿业主16养殖户17游客18包村干部19合作社负责人20乡村民宿业主21服务员22乡村旅游、种植、养殖、青稞酒酿造、啤特果深加工畜牧、绿色藏餐、新型住宿业、农牧业体验、乡村旅游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旅游、研学、花卉、健康疗养身份GSZM女SNJC男ZMJ女WD男MXY女WBT男MT男ZYM女ZWH男SD女WYL女4545554834474437315245藏餐经营户马场经营户养殖户村支书景区管理人员旅游公司负责人大讲堂负责人农家乐经营户旅游局干部科技局干部政府工作人员第2 8 卷第3 期(2 0 2 3)年来,甘南州抢抓政策机遇,发挥资源区域

11、优势,在生态畜牧业、观光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努力培育“牛羊猪鸡果菜拉卜楞寺、郎木寺、冶力关、则岔石林、扎尕那、阿万仓湿地、拉尕山、当周草原、大峪沟、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等景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多儿自然保护区拉卜楞寺、迭部俄界会议遗址、州卫城、磨沟遗址、八角城遗址、然闹遗址、尕路田大房子迭部扎尕那地质公园、临潭冶力关地质公园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送部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舟曲沙滩国家森林公园、大峪国家森林公园、大峪沟国家森林公园藏族民歌、甘南藏族唐卡、南木特藏戏、万人拔河、甘南锅庄舞、砚制作技艺、甘南藏医药、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

12、得尔、龙头琴弹唱、龙神赛会、巴郎鼓舞、多地舞、东山转灯(二)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强(1)乡村振兴战略的深人推进。党的十九大及二十大报告均指出,“三农”问题是国家的根本,关乎国计民生,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时期农村工作重点及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部署,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2)甘南州“一十百千万”工程的持续发力。2015年以来,甘南州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整治城乡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秉持绿色环保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具

13、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地方特点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实现了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连续5 年“井喷式”增长。从2 0 19 年10 月起,甘南州按照“1年取得明显进展、3 年实现重大突破、5 年完成建设任务”的总体目标要求,推进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在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三)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远途旅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为减少疫情对旅游经济造成的影响,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消费者群体均在尝试将旅游目标投放至城市近郊、乡村等地。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各市州乡村旅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暑期乡村旅

14、游游客规模更是不断增长,乡村深度游需求进一步增加。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甘肃经济日报等调查资30敏忠秀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表3 甘南州国家级旅游资源一览表旅游资源名称料显示,2 0 18 年甘肃省乡村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乡村旅游人数达到8 5 2 0 万人次,同比增长2 1.1%,乡村旅游收人高达16 5 亿元,同比增长2 9.4%;2 0 19 年甘肃省乡村旅游人数达1.2 7亿,乡村旅游收入高达3 4 0 亿元;2 0 2 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乡村旅游人次共计8 0 12 万人次,达到2 0 19年同期的6 3%,收入2 3 7.2 亿元,达到

15、2 0 19 年同期的6 9.8%;2 0 2 1年甘肃省乡村旅游人数达1.3 1亿人次,旅游收入约3 9 0 亿元,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103.2%和114.8%,高于国内旅游的整体恢复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状况。三、研究区域“农文旅”产业融合现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贫困问题,特别是为了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中共中央于2 0 15 年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理论。8 随着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甘南州传统农牧业逐步向现代农牧业过渡,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同时,根据甘南州2 0 17 年草畜平衡超载

16、牲畜核减工作安排意见,甘南州连续四年开展了牲畜核减工作,减轻了草场压力,实现了草畜平衡,具体如表4 所示。全州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现代农牧业健康、稳步、有序发展。“积极推动全村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转变,完成了草畜平衡、生态修复和农牧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丰收。”(科技局干部SD)Vol.28 No.3(2023)菌药”等八大特色产业,高标准建设畜禽养殖及果蔬种植示范基地,一大批较有实力的现代新型农牧企业不断涌现,“农字号”品牌知名度不断增加。资源级别及称号国家4 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

17、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 8 卷第3 期(2 0 2 3)名称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青饲料各类性畜数据来源:甘南藏族自治州2 0 19 2 0 2 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二)文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十八大以来,甘南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共生融合发展”产业思路初步成型,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在以“文化+旅游”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用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兑现文化价值,在构建全域共建、共享、共融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方面,探索新路径。9 同时,在州委、州政府“文化撑州”战略的带动下,文化旅游产业不断

18、进发出活力,一大批文化旅游融合品牌逐渐彰显,文化旅游项目和活动异彩纷呈。目前,“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一十百千万”等文化旅游“招牌”初见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纪念馆、乡村记忆馆2 5 个,图书馆9 个,文化馆9 个,数字电影院9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 0 个,非遗保护中心1处,民俗文化非遗展览场所7 个、传习所3 8个,观景台8 2 处,旅游厕所2 8 6 座;文艺创演丰第一产业80706050%:惠4014.583018.7320100注:数据来源于甘南州统计局研究区域内尕秀村根据资源、资金、人员结构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加大扶贫、创业培训力度,

19、大力推动“三变”改革,产业支撑也由原来的纯农牧业逐渐转变为畜产品加工、藏区特色手工业制造、牧家乐、电子商务等方向,探索出一条更具生态、更加合理的产业发展之路2。“2 0 17 年以来,我们以生态旅游第一藏寨的名片,探索出技能培甘高师学报表4 2 0 19 一2 0 2 1年甘南州农作物种植面积、牲畜存栏头数情况一览表单位2019公项69007.01公项38600.19公项24533.46公项5873.36万头、只364.7166.6865.0716.8318.03 18.116.0320152016Vol.28 No.3(2023)增长(%)2020+8.780960.40+1.143580.

20、22-0.230400.15+6.36980.03-15.43351.23富多彩,香巴拉之约盛世锅庄达玛花开格萨尔王等歌舞音乐精品剧目荣获诸多荣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位,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 9 项,州级非遗保护项目19 2 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5 18 项!;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香巴拉旅游艺术节、赛马节、拔河比赛、香巴拉美食文化节等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和旅游业市场人气升,旅游人数及综合收人连续增长。(三)“旅游+“+旅游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甘南州“一十百千万”等工程实施的带动下,甘南州产业结构不断

21、调整,产业融合程度持续加深,旅游文化及现代农牧业融合程度逐步加深,“旅游+”“+旅游”效应逐渐显著,传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的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全州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具体见图1。第二产业第三产业65.9464.9618.1119.5616.9313.7120172018图1十三五期间甘南州三产结构比训+党员带头+群众开办,的经营模式,形成了“旅游+观光+娱乐+餐饮+住宿+购物一体化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开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尕秀村GBJ)(四)农牧民增收渠道多维拓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各项方针政策,甘南州各级政府持续

22、发力,在巩31增长(%)+4.6+2.8+4.8+16.5-4.232019202180793.7445406.8928660.146726.70261.4866.7320.1113.312020增长(%)-0.2+4.2-5.7-3.6-89.7566.58第2 8 卷第3 期(2 0 2 3)固发展农牧等第一产业的同时,多产并举,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多维拓展,收人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分配差距不断缩小。据甘南藏族自治州2 0 2 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甘南州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9元,比2 0 15 年增加3 2 0 1元,增长5 4.0%,年均增

23、长9.0%。案例调研对象尕秀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先后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成电子商务中心,实现了通过线上销售畜产品、藏区特色手工制品的梦想,收入多样化特征显著,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在积极整合五大板块的基础上,依托光伏发电投资6 0 9 万元注册投资公司,建成2 5 4 户3 0 0 0瓦光伏发电设备。通过公司+牧户的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2 8 0 万元,分红资金达到9 0 余万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尕秀村CY)四、研究区域“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农牧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融合模式及功能相对单一受传统观念和开发层次限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4、过程中对“农文旅”产业融合模式重视度还不够,致使乡村产业融合模式及体验功能较为单一,部分只能满足消费者吃住方面的基础需求。“这里风景非常优美,我以前带家人也来过,但这次来之后还是比较遗憾,体验感一般,跟这里的风景不成正比。”(香告村ZM)同时,“农文旅”产业融合缺乏深度规划,农牧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特别是传统农牧业,能源消耗相对较大、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不够长、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竞争软硬实力不明显等短板,也加剧了经营的风险,在带动群众致富方面作用有限。“实力强、带动力大的品牌企业较少,导致当地的农产品品牌效应不够,特色种植基地、各种综合观光旅游区名气不大,号召力不足。”(

25、池沟村WBT)(二)文旅融合层次不高,名片效应不够显著甘南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拥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在案例研究区域内对游客和农牧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0 份,回收8 9 份,有效回收率8 1%。问卷结果显示,13.5%(12 人)的游客和农牧民认为文旅融合程度较高,6 0.7%(5 4 人)的游客和农牧民认为融合程度32敏忠秀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Vol.28 No.3(2023)一般,还有2 5.8%(2 3 人)的游客及农民群众认为融合程度低。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甘南州文旅融合层次低、名片效应

26、不够显著是存在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特色不够明显,底蕴和灵魂的东西不够多,文化表现形式上也较为传统”(香告村ZM);“文化旅游业态较为单一,文旅产业附加值一般,对消费的带动力不强”(政府工作人员WYL);“缺乏主导文化IP,名片效应不足,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池沟村MXY)。(三)产业结构变革和土地流转之间矛盾明显甘南州自然环境优美、乡村资源富集、农牧生态资源充沛,但同时也存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短板。乡村旅游的发展虽然带来了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革,但在发展的同时矛盾凸显,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导致土地利用价值降低,土地流转从政策到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27、流转到土地后,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假借农业生产行非农业建设,让流转而来的土地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通过流转的土地进行同质化种养殖,导致产能大大过剩,以前种植的草莓一斤能卖4 0 元,现在一盆都卖不了4 0 元。(池沟村WD)(四)共生运营机制不够健全近年来,甘南州通过“一十百千万”等工程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及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村镇在运营上依靠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项目、合作社和外界助力的心理普遍存在,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缺乏共生共赢发展理念,“等靠要”思想一定程度上存在。“开始时遍地开

28、花,有信心,干劲足,除了政府投资,村上也愿意投入,但发展了几年后,发现投人和产出没有想象中理想,再加上我们这里也没有太过成熟的产业基础,村民就只能依靠政府,自己想办法、其他多方参与、共商共赢的思路还未形成。”(科技、旅游部门ZWH)以研究区内香告村为例,2 0 15 年以来政府累计投人资金6 4 7 0.2 5万元,建设了旅游标杆村、生态文明小康村、民俗特色村等项目,2 0 2 0 年村民人均收入9 4 17 元,在政府主导下运营模式、分红机制也开始尝试创新。“香告村在各级政府、项目的支持下现在有藏牧家乐6 4 家,养殖专业合作社9 个,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青稞酒厂1个,虽然这几年通过发展乡村

29、旅游、种养殖及农畜产品加工带动了大家增收,但可持续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香告村DZCD)第2 8 卷第3 期(2 0 2 3)(五)管理规范化程度及人员素质还存在差距随着甘南州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及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专业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队伍学历偏低、人才开发工作不平衡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与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相关的专业人员占比较低 13-14。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在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引进的专业人才也存在“留不住”的现象,导致乡村开发及管理依旧存在不够科学、不够规范、资源布局不够合理等现象。“这几年,村子里年轻人出去的也多,好多人都去了南方的电子厂

30、打工,留下来搞旅游的有一半是老年人和家庭主妇,不懂管理也不懂经营,素质方面也是不尽人意。”(尕秀村GY)五、“农文旅”产业融合对策及建议(一)多产融合,倡导乡村振兴“旅游+和“+旅游”首先,乡村要振兴,乡村农牧业必须要姓“农”,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主导,要根据甘南州各市县气候条件、各类资源要素及自然地理环境,努力培育、做强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如“高原耗牛、藏羊”畜产品加工产业、“藏中医药及康养保健”产业、“高原夏菜及绿色山野珍品加工”产业、“牛羊猪鸡果菜菌药”等特色产业群。同时要丰富产业渠道、拓展农牧业附加值,把重点放在农牧产品的加工、农村电子商务以及乡村休闲旅游等上面。其次,要深挖乡村优秀文化,讲

31、好地方文化故事,在甘南民族文化艺术、文化休闲与娱乐、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用品制造服务、电影影视服务等方面做足文章,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文化品牌,多维保护发展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增加文化旅游产品附加值,增强旅游消费带动能力。第三,在横向上应促进农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康养、生态、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农文旅”产业融合及“旅游+”业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价值,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最后,在纵向上应持续打造农牧业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内涵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原来的单纯销售农产品过渡到出让品牌及效应上,不断加强农牧产品的附加值,突出产业效能,形成“+旅游”效应。(二)深化

3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践行生态可持续发展大力化解甘南州乡村振兴中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流转之间的矛盾。首先,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乡村振兴五大核心要求,在甘南州旅游、文化及现代农牧业的基础上继续培育优势产甘肃高师学报业,优化产业布局,精心制定土地流转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规划,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牧民合法权益,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二是坚持环境是底线、绿色发展是出路的理念,在乡村振兴及经济发展的同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持续完善“五无甘南十有家园”绿色发展道路;三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为指导,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态多样性和完整性。

33、(三)构建“农文旅”产业融合共生运营机制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想实现农村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乡村各项资源进行重组优化,构建“农文旅”产业融合共生运营机制,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发展理念。乡村旅游离开了乡村,就没有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乡村振兴并非一个项目的振兴,而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结构应该由“上游企业”“核心企业”“下游企业”“相关配套”“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形成一体化共生运营机制。“上游企业”的功能为产业振兴,挖掘乡村自身特色产业;“核心企业”的功能为游客到乡村后的体验、乡村的主题IP;“下游企业”的功能定位则是乡村提供给游客的个性化、便利

34、化及定制化的服务;而“相关部门”则可以理解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给予农户、乡村经营群体及消费者的售前、售中及售后保障。(四)智志双扶,锻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培养及储备力度。第一,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由基层党员干部及村委会班子成员组成乡村振兴“先锋队”,为乡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其次,举办专业培训班,储备一支有思想、懂技术、会运营、留得下的乡村旅游、宣传、营销、运营等人才队伍,助力乡村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三,加强乡村和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农文旅”产业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第四,充分利用国家各类人才帮扶项目,鼓励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精英下基层,帮扶村产,智志双扶;第五

35、,深挖乡贤资源,汇集乡贤力量,凝聚乡贤智慧,鼓励、引导乡贤及高校毕业生返乡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结语以“农文旅”产业融合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33Vol.28 No.3(2023)第2 8 卷第3 期(2 0 2 3)助力乡村振兴,在开发保护农牧区资源及民俗文化的同时,拓展升级农牧业产业链条,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同时也转变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是甘南州农牧业迭代更新及经济活力增强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投资者、旅游公司、专家学者、合作社及农牧民群众要共同发力,多方联动,抓住“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切人点,建立多维融合模式和路径,打造区域“农文旅”产业融合新IP,健全共生运营机

36、制,形成“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合力,赋能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廖雪阳.文化扶贫下的江西省鄱阳县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 0 2 0.2雷明,王钰晴.交融与共生: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的运营机制与模式一一基于三个典型村庄的田野调查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39(6):20-36.3卜一川.农文旅融合推动云南乡村振兴的研究 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 0 2 1.4豆媛媛.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 0 19.5朱建华.甘南州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甘南州统计局,2 0 2 0.敏忠秀等:乡村

37、振兴视域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报,2 0 2 2-0 5-0 5(3).7张栎.甘肃乡村旅游迎来新风口 N.甘肃经济日报,2 0 2 2-0 3-3 0(1).8张晓颖,王小林.六次产业视角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与发展:兼论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启示 贵州社会科学,2 0 2 3(1):15 2-16 0.9王东.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旅游文创品牌孵化路径分析:以甘南民间手工艺文创产品为例 J.创意设计源,2 0 2 0(4):2 7-3 2.10苗娟娟,刘大力,忠格草.全景甘南全域美丽 N.甘南日报(汉文版),2 0 2 2-0 7-0 6(1).11苏努.非物质文化遗产:奏响文化甘

38、南“交响乐”NJ.甘南日报(汉文版),2 0 2 2-0 9-2 8(1).12拉毛草.党旗映尕秀:记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党支部 EB/OL.(2014-04-25).http:/ J.安徽农业科学,2 0 2 2,5 0(14):12 1-12 5.14把多勋,梁旺兵,王力.多元目标体系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79.Vol.28 No.3(2023)6鲁明“一十百千万”工程助乡村游升级 N.农民日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 In

39、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of Agriculture,Culture and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Revitalization-Three Cases Study of Key Rural Tourism Villages of GannanMIN Zhong-xiu,WANG Yong-qiang,DING Yu-mei(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e,Gansu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Hezuo Gansu 747000)Abstr

40、act:The core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revitalization of industry,talents,culture,ecology and organization.As anew paradigm of rural industry,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Culture and Tourism(ACT)will become a key foundationand poin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also pr

41、ovide direc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nd puts forwardthe following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such as advocating tourism+and+tourism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multi-industry integration;deepening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system to practice

42、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tructingsymbiotic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ACT;and forging a tea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throughknowledge and concept support.Key words:rural vitalization;rural tourism;agriculture;culture and tourism;industry integration;strategy责任编辑:赵云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