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八年级物理上册必考考点训练届八年级物理上册必考考点训练 单选题 1、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AB CD 答案:D 解析:AB由波形图可以看出 AB 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振幅不同,A 的振幅大,响度大,AB 不符合题意;CD由波形图可以看出 CD 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四幅图中相同时间 D 图音叉振动的次数最多,频率最快,D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D。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2、如图所示的温度
2、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2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 32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D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 答案:B 解析: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 不符合题意;B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 10,每一大格分成 10 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 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 0以上,示数为 32,B 符合题意;C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C 不符合题意;D图示中的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液体温度计根据液
3、体的热胀冷缩工作;根据液柱对应的位置,测量温度;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读数。3、如图所示,这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该潜望镜的成像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3 答案:B 解析:因潜望镜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答案是:B。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 45 度角,物体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物体的虚像。4、许多单位安装了图刷脸识别机,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
4、,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面部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虚像 C面部应位于刷脸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 D面部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以内 答案:C 解析:刷脸机镜头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成缩小的实像时,面部位于刷脸机的两倍焦距以外。A、B、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摄像机利用凸透镜成像工作,人在镜头的二倍焦距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5、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开幕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在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4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答案:C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放热,A 不符合题意;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B 不符合题意;C桂花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符合题意;D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6、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6、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B错误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 C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答案:D 解析:A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A 不符合题意;B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不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
7、密造成的,仪器不够精密会导致误差较大,B 不符合题意;5 C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 不符合题意;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估读带来的误差,D 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D。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可以避免。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吸热使菜不被冻坏 B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汽化现象 C夏天在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水蒸发吸热 D舞台上“干冰”制造的“烟雾”,是“冰”升华形成的 答案:C 解析: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会向菜窖内放热,
8、使温度不至于过低而把菜冻坏,A 不符合题意;B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B 不符合题意;C夏天在教室地面洒水降温,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属于蒸发现象,蒸发吸收热量,C 符合题意;D舞台上出现的“烟雾”是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液体缓慢的变为气体是蒸发现象,蒸发吸热;冰是凝固形成的。8、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
9、据图像可以判断()6 A0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1.5m/s B0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0.4m/s C5s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1m/s D2s5s 内,小车运动了 2 米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07s 内,小车运动的路程是 6m,时间是 7s,小车的平均速度 =67 0.857/A 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05s 内,小车运动的路程是 2m,时间是 5s,小车的平均速度 =25=0.4/B 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5s7s 内,小车运动的路程 =6 2=4 时间是 2s,小车的平均速度 =22=1/C 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2s5s 内,小车的路程一直不变,小车静止
10、不动,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根据路程和时间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9、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7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液化形成的 C“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露是汽化形成的 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答案:B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A水蒸气变成雪,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A 不符合题意;B水蒸气变成雾,是气态直接变成液态,液化形成的,B 符合题意;C水蒸气变成露珠,是气态直接变成液态,液化形成的,C 不符合题意;D水蒸气变成霜
11、,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如露、雾;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如霜、雪等。10、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 答案:B 解析:将液态氮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由于水温远高于液态氮的沸点,使液态氮剧烈汽化变成氮气,并从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水放热凝固变为冰,所以会在水面上产生固体,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8 所以答案是:B。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1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
12、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 AB 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 处应是紫光 B只有 AB 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 AB 范围 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将照相底片放到 AB 范围 B 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答案:C 解析:A红光的偏折程度小,A 处是红光,A 不符合题意;BAB 之间是可见光,AB 之外是红外线和紫外线,B 不符合题意;C将温度计放到 AB 范围 A 处的外侧,即红外线区,红外线有热效应,故温度会上升,C 符合题意;D将照相底片放到 AB 范围 B 处的外侧紫外线,底片会感光,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光线经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发生色
13、散现象;红外线有热效应。12、估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 18cmB中学生普通课桌的高度约 40cm C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 150gD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 10m/s 答案:A 9 解析:A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为 15 cm,一支新 2B 铅笔的长度比此略长,约为 18cm,A 符合题意;B中学生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B 不符合题意;C10 个鸡蛋约为 1 斤,即 500 克,故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C 不符合题意;D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4/=4 13.6/1.1/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对生活中常见
14、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13、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B图乙中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将凸透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一半,则光屏上像将是完整的烛焰的像 D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C 解析:图甲中平行主光轴的光经过凸
15、透镜后会会聚到焦点,光屏即为焦点处,所以凸透镜焦距为,故错误;:图乙中,蜡烛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外,所以成倒立缩小实像,故错误;:若将凸透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一半,剩下的还是凸透镜,所以光屏上像将是完整的烛焰的像,只是会聚的光将减少,所10 以像会变暗,故正确;: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故选。刻度尺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图乙的成像情况。特别注意: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后剩下的还是按照凸透镜成像。1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
16、音调太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答案:A 解析:A声速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气体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温度不同,介质的疏密程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A 符合题意;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声音太大,即响度大,B 不符合题意;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 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在空气中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声速只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声速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和温度有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15、如图,关于声的实验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 可
17、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11 C 用转换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 如图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 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出空气的进行,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A 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B 不符合题意;C图中实验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实验方法运用了转换法。C 符合题意;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