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和实践要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67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和实践要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和实践要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和实践要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0茂州社院學部2023年第2 期No.22023(Serial No.81)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2023年第2 期(总第8 1 期)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和实践要求史兰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世界观、无产阶级追求人类解放的价值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继承了“大一统”思想、和合文化、民本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2、践中不断发展,构建了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要求。关键词:新时代;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2-3 5 6 2(2 0 2 3)0 2-0 0 5 0-0 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丰富的哲学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中提出了系统的实践要求。深入分析并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

3、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强大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思维,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一世界观基础: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对做好统战工作规律性认识收稿日期:2 0 2 3-0 1-1 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别委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和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HK-D-G-2020-34)。作者简介:史兰,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

4、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北京,102488。51茂州院學郭2023年第2 期的深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体现和运用。列宁曾说:“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策略的基本任务的。”1)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一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方法论,正是来源于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础。统一战线思想是无产阶级策略和战略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共产党人如何制定无产阶级策略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世界的客观基础和发展阶段来考虑社会相互关系的作用,这一基本方法蕴含着马克思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包括物质的第一性原理,以及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等重要

5、判断。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3 】人作为同时以个体与群体方式存在的现实存在物,不仅是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展现,也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关系并在世界中见证自身的实践过程。在这一意义上,人的本质是实践性的,并且不是单纯个体属性,而是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说,“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4 马克思通过分析人的社会属性,揭示出人作为“类存在物”,这其中包含统一性和多样性的丰富内涵。社会发展因其总体趋

6、势和规律展现出统一性,而不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实际环境和条件以及人的行为实践都会显出多样性。关于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问题,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体”理念。马克思认为,原始的“自然共同体”以部落为纽带,“虚幻共同体”是以物的依赖性为纽带。只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才是“真正的共同体”。统一战线是不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并形成团结合作向着共同目标奋斗的真实政治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中有着充分的运用和发展,形成了两岸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价观其础无立阶级追求人米解放(

7、二)价值观基础:无产阶级追求人类解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把统一战线作为意义极为重大的战略部署,这根本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决定的。统一战线的概念是恩格斯在1 8 4 0 年的唯物论和虔诚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的。他指出,为了与宗教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必须结成“统一战线”。古往今来的阶级社会中,统治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也会运用同盟、联盟、联合等策略,但往往是为了暂时的目标而临时形成的,并且为了实现这样的政治目标,

8、会使用各种手段,体现为明显的谋略性质。一旦达成目标,联盟可能转化为你死我活的争斗。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宏伟目标而构建的,与其他联盟思想具有本质不同。马克思指出,为了摆脱无产阶级受压迫受奴役的现状,必须联合各个政党、派别、团体,最终达到本阶级的统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耳熟能详的宣言具有深刻的统一战线思想。统一战线思想与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理想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只有深刻理解无产阶级自身解放这一价值追求,才能从根本上把握统一战线思想的价值取向。共产党宣言1 8 8 8 年英文版序言中写到,宣言的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

9、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5 统一战线思想具有深刻的变革现实的实践纬度、浓厚的时代意蕴和解放全人类的价值指向。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目标。统一战线思想正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价值理想的重要支撑。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根本上是为了保护无产阶级自身的利益,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无产阶级必须联合成为统一战线。如果这一斗争不能形成全体无产阶级的联合,而仅局限于一事一地,也是不能够成功的。正如列宁所说,“工人阶级必须懂52该州社院學郝2023年第2 期得,这个伟大的斗争使他们担负起了

10、伟大的任务,如果他们不把全体人民从专制制度下解放出来,他们就不能解放自己。”6 建立政治联盟或联合,实现团结,是国际政治的常见做法,但是团结与联合的目的存在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历史的、辩证的分析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解放全人类解放其自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外侨胞的统战工作,并不会在国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或干涉别国内政,而完全是在尊重各种文明基础上,团结广大华侨华人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做法。中国的统战工作,目标高远光明、堂堂正正,而绝非被一些充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的敌对势力所诬称的“

11、渗透”。(三)方法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做好这项工作,要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不断增进共识,真正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统一战线的工作主题就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分析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包括各种社会阶层、党派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指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7 统一战线作为一种政治关系体系或政治实体,每一种政治力量都同其他政治力量之间构成矛盾,形成复杂的矛盾系统。“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

12、化过程中的有机体”。【8 统一战线这一社会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有其自身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9 矛盾运动的基本关系就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只有正确把握政治关系中的同与异,才能把握统一战线思想的关键内容。而政治关系的同与异由各政治群体、组织自身的政治目标、政治和经济利益所决定。政治关系的背后是社会关系。我们通过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统一战线这一特殊领域,通过研究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揭示其发展规律。(四)历史观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动力统战工作解决的

13、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统一战线工作视为“最大的政治”,把统一战线放到更高战略地位。这一历史定位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础。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根本上体现在对“现实的人”的发现,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现实的人”出发,人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现实的人”以社会关系为条件,具有交往纬度。“现实的人”不是孤立于社会关系的自然存在,而是从自然到自觉的实践性的存在。“现实的人”与社会在实践的通道中相互确证。人类活动具有目的性,在实践中形成人类历史,体现为类存在物,具有类本质的规定。统一战线正是交往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关系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本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14、关系和人类的实践活动,而非任何精神存在。他否定了“神”或“物”创造历史,排斥了“神”以及其他精神实体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同时排斥了社会历史是产生于人之外的其他力量的自我演化的机械论。从“现实的人”出发研究历史,必然要坚持群众史观,旧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1 0 1 正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群众作用的重要性,才能产生统一战线团结联合等理论的基础。只有重视普通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这些被剥削的群体才能因为团结起来,而产生强大的力量和政治属性,最终对历史发展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恩

15、格斯说过:“工人才创造一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的这些思想,指出社会历史事业的真正参与者是人民群众。决定历史进步的既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神学。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53该州社院郭2023年第2 期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 2 1 统一战线工作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关注如何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合文化、信义理念等对统一战线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其提供

16、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国大地生根。追求“大一统”的社会理想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大一统”历史传统。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正是在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实现的。追求大一统的观念,也在思想家的推崇和历史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深化。远古部落时代,诗经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表述,从地理方位和君主统治的角度,描绘了天下一统的理想景象。后来诸多思想家不断传承和补充,形成了更加充分的关于国家统一的政治诉求。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汉儒董仲舒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唐人颜师古注:“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随着儒家发展,“大

17、一统”理念逐渐发展成为政治统一的象征。无论是孔子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主张“天下恶乎定定乎一”,还是苟子讴歌向往“四海之内若一家”,都强调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即“天下若一”,统一于“受命而王”的天子。纵观中国历史,虽然分分合合,经历了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艰难曲折,但是追求统一、反对分裂、天下一统的观念源远流长,始终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大一统”意识和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各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意识,贯穿于社会发展进程,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蕴含着“大一统”思想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大一统”的观念在统一战线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

18、同的体现,正是因为“大一统”观念形成的民族意识,才使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如今,“大一统”观念已经成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民族意识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谈论中华民族的灿烂古代文明时,专门提到了“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大一统”观念既是中华民族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历史绵延不断的发展动力,成为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文化内涵。(二)民本思想的道德追求中国自古就有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传统,这与统战工作强调的“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相契合。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最早可溯源至周朝的“敬德保民”,发展至春秋时期的“重民轻神”“恤民为德”,直到被儒家继承并发扬光大,形成了“以民为

19、本”的政治主张,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孔子提出“以政为德”和“仁爱”的观点,就是强调爱民对社稷的重要意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尽心下中有“民贵君轻”,苟子王制中记载“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西汉新书大政提出“民者,万世之本”,“民为邦本”成为儒家宣扬的重要政治理念。民本思想虽然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它启示我们,要关注百姓疾苦,团结人民力量,集中广大人民的智慧共同推动国家建设统一战线思想以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理念,形成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

20、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这就是统一战线对治国理政凝聚人心力量的重要作用体现。(三)“和合”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又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和谐”“和睦”奎”“和平”等多维度的思想境界,成为中华民族非常鲜明的精神特质。“和合”文化的本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阶级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等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要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特征,达到形成合力的效果。由此看来,“和合”理念与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以及“求同存异”的原则,在逻辑上都是一致的。“和合”文化表达了中国人追求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诉求。中国最早的哲

21、学著作周易,就54该州社院學郝2023年第2 期是从和谐平衡的系统角度理解世界。儒释道对“和合”的理念也均有论述。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和日常”,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吕氏春秋“天地和合,生之大经”,墨家“兼相爱,交相利”,这些都是古代哲人用“和合”观念表达他们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认知,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包容一切、求同存异的伟大智慧。“和而不同”体现了古人理解同与异辩证关系的智慧,首先就是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和”并不是要求统一和意志,而是承认事物多样性的存在。“和而不同”经过历代发展演变和传承,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古老智

22、慧,并被历代为政者作为政治智慧的追求境界。统一战线是“和”的概念、“和而不同”哲学思想的实践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 0 2 2 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旨在实现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内含了以“和”达“合”的实践途径与价值追求。(四)“先义后利”的传统伦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教化,体现在义利关系上,集中表现为“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舍身取义”等观念。论语阳货提出“君子义以为上”,号召人们更多追求社会公利;论语述而有云,“不义

23、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里仁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把对待义利关系的态度作为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孟子更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观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既强调先义后利,又注重义利平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这种传统道德被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始终注重从全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追求道义和正义,追求不同群体的利益调和,追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性质定位、主题

24、、原则、根本保障等方面阐明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要求。(一)性质定位:“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在革命、建设和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变化,但始终都是党的重要法宝。早在1 9 3 9 年,毛泽东就明确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称为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主要的法宝”,并把统一战线放在“三大法宝”之首1 3 。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源于其政治性的本质。统一战线服务于政党理念和政治意图。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统一战线为这一伟大事业凝聚人心和力量,因而是最大的政治。特别是当前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功能定位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核心关键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提出,“统一战线

25、是凝聚人心的、聚力量的强大法定。”“统一战线是强大法宝”这一概念被纳人治国理政的基本逻辑,成为“最大的政治”。深人分析统一战线的功能定位,可以看到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作用更加重要,地位更加凸显。要实现统一战线“最大的政治”的目标,就要把握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找到最广泛的共识,在任何工作中都应具备统一战线的观念和意识,以“最大的政治”的自觉主动做好统战工作。(二)本质要求: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同时,提出从四个关系中做好团结联合的工作。一是把握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固守圆心”决定了统

26、一战线的政治方向,也奠定了实现团结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增进彼此的认同理解,筑牢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石。二是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统一战线做的人的工作,必然要耐心细致,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避免做表面文章。三是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原则性的方针政策,要善于用灵活的对策举措来贯彻落实,注重工作方式方法,才能解决各种复杂敏感问题。四是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当前,55该州社院學報2023年第2 期责任编辑:张颖统一战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复杂,一些反华势力企图利用我民族、宗教、新疆、西藏以及香港、台湾等统战领域工作,炮制虚假信息,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团结和斗争是始终存在于统战工作

27、中的。毛泽东多次强调,“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统一战线要深刻把握这一团结与斗争的辩论关系,以大团结、真团结为目标,团结一切力量,同国内外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坚决斗争,才能在斗争中赢得主动,在斗争中实现共赢,才能真正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坚持团结和斗争两手抓,既不能一味讲团结放弃斗争,也不能片面讲斗争忽视团结,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以斗争求团结,努力形成心齐事顺的真团结。(三)工作方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统一战线是不同政治力量基于一定共同利益结合而成的政治共同体,内部存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特殊关系和矛盾。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一次把正确处理一致性和

28、多样性的关系明确为统一战线的工作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求同存异”是“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关键。把握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一方面要保障同盟者之间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同盟者的“多样性”。具体而言,要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承认同盟者合理的政治诉求,保障同盟者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权利和平等权利;要求同存异,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问题;要求同化异,通过深人细致的工作,主动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使利益主体的分歧达到化解;要求同求异,鼓励不同阶层、党派、群体发挥自身特色,解决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服务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自身优势(四)根本保证:坚持中国

29、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由统一战线的政治属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在统一战线居于主导地位,决定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作用,决定着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阶级、政党或民族等集团必然具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进而能够带领、引导和鼓舞同盟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统一战线作为政治联盟,具有特定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目标。毛泽东曾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 4 政治领导主要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领导,要坚持宏观指导原则、

30、民主监督原则、政治协商原则,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推动形成全党重视、政府支持、有关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也就是“大统战”格局,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列宁列宁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3444.2712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5 0 1,6 0 4,2 8 7.35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1,2 5 7.4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2:3 2 4.6列宁列宁全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49-350.8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1 0-1 3.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3 0 1.10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1 4.1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1 0 3 1.1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3:2 1.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4 4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