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动现状研究_赵文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244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动现状研究_赵文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动现状研究_赵文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动现状研究_赵文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9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才是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由于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在各地区“人才争夺战”中,西部地区无疑处于劣势,西部人才“孔雀东南飞”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的人才政策。例如,2020年通过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适应西部地区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1通过支持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建设,从而为西部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该思路有一个前提条件西部地区能留住本

2、地“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就业。但是,在人才自由流动的背景下,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选择西部就业的比例有多大呢?如果比例较大,则验证了以上思路的可行性;如果比例较小,则需对以上思路进行重新评估和矫正。由此,本文的基本问题得以确立:西部地区留住本地“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现状是什么?一、理论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们越发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而人力资本的生产关键在教育,尤其在高等教育。2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等教育中蕴含的仅是潜在的人力资本,对于特定区域,必须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流动,只有增强人才吸引力、减少人才流失、留住人才

3、,才能使本地高等教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动现状研究赵文学,黄兰华【摘 要】借鉴推拉模型构建由“生源地就业”“属地就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三种倾向组成的分析框架,基于西部地区27所“双一流”高校2021届或临近年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进行多角度分析。主要结论为第一,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半数以上选择西部就业;第二,近年来西部地区尤其是成渝地区人才粘滞力有所增强;第三,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倾向于选择西部就业;第四,西部地区在人才环流中仍处于人才净流出状态。【关键词】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流动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

4、码:A 文章编号:1009-0576(2023)03-0009-008作者简介:赵文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黄兰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就业及思想政治教育。DOI:10.20017/ki.1009-0576.2023.03.002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10育中的潜在人力资本成为真正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博格(D.J.Bogue)在1961年世界人口大会上提出的“推拉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劳动力区域流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迁出地同时存在促使劳动力流出的“推力”和阻碍流出的“拉力”,前者

5、如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产业结构落后,后者如安土重迁的情结、饮食习惯、全家团圆的愿望,是否发生迁出,取决于拉力和推力所形成的合力。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他们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就业区域流动的阻碍更小、更容易发生就业区域流动,这为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流出西部地区埋下了伏笔。3一般认为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的三种主要倾向:生源地就业倾向、高校属地就业倾向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倾向。考虑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阶梯状,且西部人才流失的主要目的地是东部,本文以东部和西部两大地区进行理论分析和描述。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图1 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分析框架资

6、料来源:本研究整理生源地就业倾向主要是源于“安土重迁”“落叶归根”“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等情感诉求;属地就业倾向主要是由于长期在高校所在地生活之后,这里成为了学生的“第二故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均已习惯,且在高校所在地附近建立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始积累和人际网络;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倾向则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本、追求更高收益的必然产物。如果三种倾向对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作用大致相当,西部“双一流”高校本地生源和非本地生源比例相近,那么由图1的分析框架可得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西部就业占比约为一半。可见,生源结构是最终影响就业去向的关键因素。另外,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对不同倾向的感知存在差异,研究生相比本

7、科生,可能由于离家时间和在学校所在地生活时间更长,生源地就业倾向减弱而属地就业倾向增强,也可能由于人力资本更高,就业的区域流动性更强。以上分析为本文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思路。二、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本文研究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流动状况,数据来源主要是西部各“双一流”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重点整理、分析报告中的毕业生生源地和就业地相关数据。根据2022年2月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西部地区(西部12省区)共有“双一流”高校28所,其中四川和陕西各有8所,其他省份均有1或2所。本文采集了除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之外的27所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

8、告,约半数高校采集了2021届的最新数据,其余高校利用2020届或其他可采集的最近年份的数据。另外,为了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双一流”高校进行对比,采集了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南大学的相关数据作为各自地区“双一流”高校的代表。由于不同高校及同一所高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11校不同年份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因此在下文的本地就业占比历时性变化和学历层次差异及人才环流分析中仅能以部分高校作为案例展开论述。(二)研究假设基于图1的分析框架,围绕本文的基本问题,提出如下四个研究假设。假设一:由于经济优势的缺失,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明显低于

9、东部。但由于西部“双一流”高校本地生源占比较大,在“生源地就业”+“属地就业”的双重作用下,本地就业占比依然较大;假设二: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西部地区经济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西南地区的成渝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因此西部地区尤其是成渝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呈逐年提升趋势。假设三:将“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来看,一般认为研究生具有更大的人力资本,流动性更强,因此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本地就业占比低于本科生。假设四:从全国各地区人才环流来看,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流入东部双一流高校的西部

10、生源再回到西部就业的占比较小,流入西部双一流高校的东部生源返回东部就业的占比较大,因此西部地区在人才环流中处于人才净流出状态。三、实证分析(一)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的现状分析由表1可得,除部分高校数据缺失,所有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西部地区就业占比均在40%以上,其中仅5所低于50%,有9所西部地区就业占比超过70%,由此可见大部分西部地区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留在了西部就业。划分西北和西南两大区域来看,各高校本区域就业占比与西部就业占比极为接近,表明西北(西南)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很少选择西南(西北)地区就业。进一步缩小范围,发现各高校西部地区就业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在高

11、校所在省份即属地就业占比较高,在24所采集到本省就业占比的西部“双一流”高校中仅2所本省就业占比低于30%,有16所本省就业占比在50%以上。而本省就业占比高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本省生源较多,将本省生源占比和本省就业占比均采集到的17所高校数据做相关分析,两指标相关系数高达0.81,在p=0.01水平上显著。不妨以西南石油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情况对三种倾向的作用进行直观了解,该校省内生源由于“生源地就业+属地就业”的双重作用70%选择省内就业,其余30%的省内生源毕业生主要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倾向”而流出;省外生源有31.71%选择留在四川即“属地就业”,其余68.29%由于“生源地就业倾

12、向”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倾向”而流出。由此可见,前文作出的三种倾向的影响作用大致相当的预设是基本成立的。从各高校的差异来看,有约半数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省就业占比高于本省生源占比,尤其是四川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省就业占比远超本省生源占比,由于仅是比值而非绝对人数的对比,不能就此断定这些高校对于本省份发挥了人才净流入的作用,但也足以说明这些省份及城市(主要是四川成都和陕西西安)对于属地高校毕业生是具有一定的粘滞力的。将各区域高校毕业生本省份生源占比和就业占比进行对比发现,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的高校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12毕业生本省份就业占比远高于本省份生源占比,显示了强大的

13、人才粘滞力,华中地区毕业生本省份就业占比略高于本省份生源占比,东北地区则处于人才净流出状态。仅以表1各高校的相关数据可做如下初步判断:依托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较高,人才吸引力可谓第一阵营;华中和西南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省就业占比略高于本省生源占比,人才吸引力可谓第二阵营;第三阵营是西北和东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人才流失尤为突出。由此,假设一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表1 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省生源与本地就业占比总体情况区域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年份)本省份生源占比本省份就业占比本区域就业占比西部地区就业占比西南地区四

14、川大学202136.46%51.07%59.74%64.44%电子科技大学202133.30%38.67%42.88%45.96%西南交通大学202131.27%39.39%45.57%51.71%西南石油大学202058.10%70.30%成都理工大学202164.63%64.90%69.26%73.76%四川农业大学202170.76%69.41%75.39%78.80%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本科)84.22%82.94%87.68%89.61%西南财经大学202149.00%(西南)49.79%重庆大学202134.20%49.50%(成渝)59.13%西南大学201929.29%56

15、.85%62.48%西藏大学201655.14%92.29%贵州大学201976.82%67.33%72.94%75.39%云南大学202048.24%55.09%62.96%67.21%西北地区西安交通大学202140.91%43.28%46.87%西北工业大学202060.96%68.26%西北大学202061.66%61%68.3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25.81%41.95%42.28%46.86%长安大学202025.91%29.39%32.93%41.93%陕西师范大学202060.20%(西部)63.5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47.60%44.17%兰州大学202042.

16、23%(西北)37.87%55.98%新疆大学201773.76%77.87%79.90%82.05%石河子大学202050.79%58.65%64.71%70.69%宁夏大学201866.39%66.15%72.40%77.84%青海大学202159.20%57.90%78.70%华北内蒙古大学202072.4%本科;81.6%硕士59.90%本科;81.00%硕士华南广西大学202164.54%54.92%华东南京大学202136.47%49.57%华北天津大学202017.70%32.78%华南华南理工大学202043.78%78.33%东北吉林大学202126.33%24.89%华中中

17、南大学202029.08%34.75%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13(二)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的历时分析图2 部分西部双一流高校本地就业占比变化情况备注: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中重庆第一;四川第二且占比较大,故重庆大学以“川渝”表示本地就业;兰州大学仅能采集到西北地区就业占比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表1中我们发现了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西部就业占比大的主要原因是属地就业占比较大,因此图2以6所代表性高校本省份就业占比的变动情况来分析西部地区人才粘滞力的变化。分西北和西南两大区域来看,西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本省份或本区域就业占比高于西北地区,且四川大学、重庆

18、大学本地就业占比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考虑学生生源地结构一般变动较小,因此可以由此判断近些年成渝地区的人才粘滞力有所提升,这与近几年成渝双城都市圈的建设不无关系。西北地区的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本省份就业占比也有所提升,但兰州大学2019-2020年本区域就业占比明显降低,或可以认为西安的人才粘滞力有所提升,而兰州人才粘滞力不足,表现了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发展的差异。6所代表性高校毕业生整体的本地就业占比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成都、西安等传统的大区中心城市人才粘滞力呈增强趋势。由此,假设二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三)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不同学历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分析表2分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学历层

19、次对部分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地生源和本地就业占比情况进行了整理,发现结果与假设三恰恰相反。主要发现可归纳如下几点:第一,研究生本省份就业占比及本区域就业占比均高于本科生,表明研究生并没有因为人力资本更高而更多地选择流出西部地区。第二,研究生本省份或本区域生源占比均超过本科生本省份或本区域生源占比,这是导致研究生本地就业占比高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西南地区本科生本省生源占比与西北地区接近,但研究生本省生源占比明显高于西北地区,而且西南地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本表2 部分西部双一流高校不同学历毕业生本地生源与就业占比情况学校(年份)本科本省份生源本科本省份就业研究生本省份生源研究生本省份

20、就业本科本区域生源本科本区域就业研究生本区域生源研究生本区域就业四川大学202128.61%39.52%46.09%57.45%45.11%48.97%58.90%65.68%电子科技大学202123.41%35.23%41.84%39.41%34.73%41.50%49.95%43.18%西南交通大学202126.65%30.37%40.43%46.68%38.48%36.46%49.11%52.9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23.40%20.54%29.35%41.95%32.21%24.34%34.92%42.28%长安大学202023.61%22.53%30.96%37.30%34.6

21、3%26.81%38.18%40%兰州大学202036.56%44.92%48.53%(硕士)47.94%(硕士)备注:仅少数学校可采集到分本科、研究生两层次的本地生源与就业数据,研究生包含硕士和博士;其中兰州大学的仅公布了百分比,难以合并,考虑博士人数相对较少,本表中以硕士的数据指代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14省份及本区域就业占比均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可见西南地区对毕业生的粘滞力相对更强一些。假设三未得到验证,研究生本地生源和本地就业占比均高于本科生的现象,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第一,西部“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本地生源更倾向于继续在西部高校深造,外地

22、生源流出的较多。第二,对于在西部地区连续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含硕博)学习的学生,无论生源地是否在西部,由于在当地生活时间已经多达七年甚至更久,对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更为习惯,拥有了更多职业发展的原始积累和人际网络,同时由于年龄相对较大,可能在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稳定,面对东部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选择西部就业也无偿不是一个理性而现实的选择。(四)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生源地-就业地”人才环流分析尽管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处于较高水平,且呈现上升趋势,但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的人才粘滞力仍然较弱。在探究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情况的同时,可通过分析各区域双一流高

23、校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的分布情况,对各区域人才流动状况形成更全面的了解。下面图3和图4分别显示了四所西部地区和五所中东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人才环流图”,可对各区域高校毕业生在“生源地-高校-就业地”之间流动的状况及差异建立直观的认识。由图3可得,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在虹吸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程度依次降低;西南地区的高校在虹吸西北、东北和华中地区的生源;西北地区的高校则主要是虹吸东北和华中地区的生源。华东和华北地区对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虹吸作用看似不显著,但考虑到这两区域是我国“双一流”高校最密集的地区,在本地区已有大量人才供给的情况下仍然处于人才净流入状态,可见其强大的人才吸

24、引力;另外,考虑“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深造率较高,必然有大量西部“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进入华北和华东的“双一流”高校深造,而这部分未能体现在图3之中,因此,华北和华东地区对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虹吸作用必然比图3显示出的更为强大。图4重点关注中东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西部生源和西部就业的情况,发现在5所案例高校中,图3 四所西部双一流高校人才环流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图4 五所中东部双一流高校人才环流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年第03期15西北和西南地区均处于人才净流出状态,即前往中东部就读的西部生源有相当部分没有返回西部地区(生源地)就业。这与前文理论分析相一致,因为毕业生

25、就业的三大倾向中,属地就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两大倾向均促使中东部就读的西部生源留在中东部就业,仅生源地就业倾向是将他们“拉回”西部的拉力。同时图4再次印证了前文人才吸引力华南 华东华北的结论,华南地区在所有高校的人才环流中均处于人才净流入状态,而东北地区在所有高校的人才环流中均处于人才净流出状态。通过以上对图3和图4的分析,假设四得到了现实的验证。五、结论与讨论(一)主要结论基于推拉模型构建分析框架,通过对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动的分析,并与中东部部分高校进行对比,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西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选择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较大,大部分高校超过半数毕业生选择了西部就业

26、。“生源地就业+属地就业”的双重倾向叠加是留住大部分本地生源的作用机制,也有少量中东部生源由于“属地就业倾向”选择了西部就业。第二,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选择西部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成渝双城都市圈的发展显著提升了成渝地区的人才粘滞力。第三,西部“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相比本科生更倾向于选择西部就业,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生的本地生源占比高于本科生,另一方面也与研究生在高校所在地生活时间较久更加习惯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在高校属地职业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多,以及年龄偏大更趋向于追求稳定不无关系。第四,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倾向”的广泛存在,相对缺乏经济优势的西部地

27、区在人才环流中处于人才净流出的状态,主要是华南、华东和华北三个区域在虹吸西部地区的人才,既表现为大量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流入三区域就业,也表现为这三区域“双一流”高校中的西部生源毕业后仅少部分会返回西部就业。(二)相关讨论本研究验证了“生源地就业”“属地就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三种就业倾向及其叠加作用对于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的影响,为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得出上述几点结论的基础上,有如下几点思考和讨论:对于区域人才流动,我们应该持有辩证的看法,并非人才流失就完全是“坏的”,人才流入就完全是“好的”。正如已有相关研究所指出的,4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流出造成了人才流失的同时,

28、也缓解了当地严重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毕业生流入补充了东部地区人才存量的同时,增加了本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可见,西部及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才吸引力、缺乏足够的适合的岗位供给,在此背景下合理的人才区域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和个人收益的提升,在产业结构未能完善升级的情况下,如果人才不流动,反而会造成人力资本的严重浪费,我们对此必须建立清醒而广泛的认同。从高等教育规模和水平上看,西部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常见的“加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供给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人才流动状况来看,更重要的不是扩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增量,而是盘活存量,否则必将导致更大规模

29、的人才流失。5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既需要国家的“输血”扶持,更应重视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西部高校只有处理好学校发展和区2023年第03期中国大学生就业16域经济振兴的关系,以贡献求支持,重视与区域产业的密切协作,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加强因地制宜的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利共赢。6从西部地区留才及招才、引才角度看,主要短板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有待于优化升级,可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大学科技园区建设、扶持技术创业等策略,为人才发挥才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提升人才吸引力。虽然经济因素在人才流动中占主导作用,但有研究显示公共服务水平、自然环境、医疗资源等也对

30、毕业生具有重要的吸引力,7因此在经济水平相对滞后短期难以改变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可通过创建更加宜居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充分利用毕业生“属地就业”和“生源地就业”的心理倾向,形成自身独特的人才粘滞力和吸引力。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EB/OL.(2020-05-17)2022-02-17http:/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1-17.3Faggian A,Li Q,Wright R.Graduate migratio

31、n flows in scotlandJ.Fraser of Alexander Economic Commentary,2009,33:35-42.4邓峰,郭建如.人才竞争、跨省流动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毕业生跨省流动的路径、空间分布与就业状况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7):24-33.5邬大光,王怡倩.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若干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8.6包水梅.全面振兴西部高等教育:困境、根源及其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20(12):41-47.7赵晶晶,盛玉雪,蒋承.区域差距、就业选择与人力资本流动基于高校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发展

32、,2016(1):28-37.Can Western China Retain Local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 Graduates?ZHAO Wen-xue,HUANG Lan-hua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the western region can retain the local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 graduates,firstly,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sing the push-pull model for refe

33、rence,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analysis framework composed of three tendencies:employment in the place of origin,employment in the territory and employment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Then,the employment quality reports of graduates from 27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34、 western region in 2021 or other recent years are collected,and the regional flow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is analyzed from multiple angles.Main conclusions:first,more than half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choose western employment.Second,the talent stickiness in

35、 the western region,especially in Chengdu and Chongqing,is increasing.Third,graduate students in Double First-Cla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 more inclined to choose western employment than undergraduates.Fourth,the western region is in a state of net outflow of talents in the circulation of talents.Finally,it puts forward dialectical thinking on talent flow and strategic suggestions on talent retention and introduc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Keywords Western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graduate employment;talent flow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