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粮食发展现状统计与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02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粮食发展现状统计与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粮食发展现状统计与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粮食发展现状统计与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发展问题一直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全世界人口之最,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87 hm2,我国用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20%的人口1。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据中商情报网讯统计,2021年粮食进口量累计达到16 454万t,而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8 285.1万t。本研究以2018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为例,通过粮食、谷物、豆类及薯类年产量的统计分析,分析我国粮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我国粮食发展现状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农发展,以小麦、稻米、玉米为主的主粮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农业

2、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粮食安全得到了极大保障2。2019年10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中国的粮食安全 白皮书显示,我国已实现谷物基本自足,自足率超95%。口粮供应并不依赖国际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68 652.8万t,进口仅占2%左右,主要为了品种调剂。我国粮食储备仓房容量6.7亿t,简易仓容量2.4亿t。主要是储藏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占比超过70%。近年来,我国把粮食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专题部署,出台了耕地保护政策、科技支撑政策、土地流转政策、农业保险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极大的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2 2 0 18 2 0

3、2 2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国家“十四五”规划 纲要 中,首次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社会各方面对粮食发展高度重视。2022年,我国粮食实现“十九连丰”,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稻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自给率已经在90%以上32.1我国粮食年产量统计分析对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如图1所示),2018年全年粮食产量 65 789 万 t,2022 年全年粮食产量 68652.8 万吨,五年间粮食增产 2 863.8 万 t,增产 4.3%。2021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68 285.1万t,2022年比2021年增产0.5%。2020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为66

4、949万t,2021 年比 2020 年增产2.0%。2019年全年粮食产量为66 384万t,2020 年比 2019 年增产 0.85%。2019 年比2018年增产0.9%。我国粮食发展现状统计与分析*马燕1,冯文慧1,杜喜梅1,张潇丹2(1.兰州工业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50;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摘要:以2018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为例,通过粮食、谷物、豆类及薯类年产量的统计分析,对当前我国粮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提出了以政策支撑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助推生物育种产业化等建议。关键词

5、:粮食安全;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志码:A71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2023 年(第 52 卷)第 3 期图12018年2022年粮食产量2.2 我国谷物年产量统计分析从图2、图3可知,2018年全年谷物产量61 01

6、9万t,2022 年全年谷物产量 63 324.3 万 t,五年间谷物增产2 305.3万t,增产3.8%。2021年我国全年谷物产量63276.1万t,2022年比2021年增产0.76%。2020年我国全年谷物产量为 61 674 万 t,2021 年比 2020 年增产2.6%。2019年全年谷物产量为61 368万t,2020年比2019年增产0.50%。2019年比2018年增产0.57%。其中,五年间稻谷年产量分别为21 213万t、20 961万t、21 186万t、21 284.3万t、20 849万t,产量几乎没有变动;小麦年产量分别为13 143万t、13 359万t、13

7、 425万t、13 694.6万t、13 772.3万t,增产629.3万t,玉米年产量分别为25 733万t、26 077万t、26 067万t、27 255.2万t、27 720.3万t,增产1 987万t。图22018年2022年谷物产量注:谷物指稻米、小麦、玉米的总量2.3我国豆类年产量统计分析从图4可知,2018年全年豆类产量1 914万t,2022年全年豆类产量2 351万t,五年间豆类增产437万t,增产22.83%。2021年我国全年豆类产量1 965.5万t,2022年比2021年增产0.76%。2020年我国全年豆类产量为61 674万t,2021年比2020年增产2.6%

8、。2019年全年豆类产量为61 368万吨,2020年比2019年增产0.50%。2019年比2018年增产0.57%。图42018年2022年豆类产量2.4我国薯类年产量统计分析从图5可知,2018年全年薯类产量2 856万t,2022年全年豆类产量2 977.4万t,五年间薯类增产121.4万t,增产 4.25%。2021 年我国全年薯类产量 3 043.5 万 t,2022年比2021年减产2.22%。2020年我国全年薯类产量为2 987万t,2021年比2020年增产1.89%。2019年全年薯类产量为 2 883 万 t,2020 年比 2019 年增产3.61%。2019年比20

9、18年增产0.94%。图52018年2022年豆类产量图32018年2022年稻米、小麦、玉米年产量理论研究722023 年(第 52 卷)第 3 期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3当前我国粮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新冠肺炎

10、疫情的影响,2022年我国粮食保障依然稳步提升,储备充足,仍然实现了“十九连丰”。尽管如此,我国粮食安全基础并不稳固,粮食生产增速缓慢,种业创新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不稳定、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3.1我国粮食增速缓慢从图1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我国粮食增产4.3%,而播种面积增加1.1%,每公顷单产量增加3.2%。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加剧,我国耕地面积趋紧,“占优补劣”问题突出4;乡村收入的差距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进城,2021 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贫瘠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化肥、农药的大

11、量施用导致耕地污染和土壤板结,土地资源质量日趋下降。另一方面单产水平进一步突破新技术和新品种难度加大;农业机械化、山地机械化水平短板突出5,北方农村仍然是以亩为单位,梯田式山地占较多,难以实现机械化集中耕种;有限的农业科技水平难以提前预防和处理突发的霜冻、大旱、冰雹等自然灾害3.2 种业创新发展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考察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时明确表态:“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位于农业产业链最上游6。我国是种业大国,但并非是种业强国。目前,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5%,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本土种质资源丰富而创新利用效率不高;产出转化效

12、率不高;种业企业发展速度快而与国际种业企业相比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国际种业已进入“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而我国大部分种子企业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国家进出口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种子进口额达46亿元,而进口的种子一般都是“商业种”,只能一次性使用,无法培育,需要持续进口,而且价格十分昂贵。3.3国际环境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持续增加每一次粮食危机的背后均是多重供给冲击的交织,比如战争导致粮食减产和供应链中断、油价上涨导致的种植成本提升、极端天气造成的粮食减产。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粮食问题愈演愈烈。一方面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国际豆油涨超23%,玉米涨19%,另一方面导致国

13、际粮食供应短缺。原油期货已上涨超40%。印度持续高温、阿富汗洪水、东非40年以来的罕见大旱等因素均可造成粮食不同程度的减产。近年来,在一系列国家粮食安全政策扶持下,国内粮食企业数量增多,但规模相对较小,创新能力不足,粮食产业链不成熟,国际市场竞争力弱,难以形成产业发展。4保障我国粮食发展的对策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要确保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2022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蓬勃发展之年,保障粮食安全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最大底气7,对稳定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时刻紧绷粮食安全之弦,尽最大努力狠抓粮食生产,严守

14、1.2108hm2耕地红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助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粮食安全。4.1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粮食储备前景向好,关键在于我们落实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国家政策持续发力,统筹兼顾稳产保量和增产保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 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 要求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通过健全补贴机制、完善保险政策及改善撂荒地种植条件等方法措施有序推进撂荒地的开发利用8,确保我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15、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真正实现从二元城乡社会经济结构走向一元,大力解决了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问题,同时缓解了城市人口压力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补贴政策,使土地自由流转、劳动力自由流动,收入分配相对均衡,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下乡,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4.2 以健全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住“粮袋子”,鼓起“钱袋理论研究73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

16、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甘肃科技纵横2023 年(第 52 卷)第 3 期子”。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农民种粮有收益国家粮食安全才有保障。要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的机制保障,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业支持体系。一是在价格上,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坚守“谷贱伤农”的底线,稳定农民种粮预期。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要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以政策兜底助力提升农民种粮收

17、益。二是从补贴上稳定稻谷补贴,进一步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制度,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要确保种粮者不亏本。三是从保险上,不断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以及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农业支持政策有时只能起到保本作用,要让农民种粮真正有钱赚,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经营增效。4.3以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到了提质增效及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树立强烈的人才发展意识,发挥人才在推动农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中的驱动力作用。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束缚,多给青年人才

18、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平台,一旦发现人才,能够摒弃陈旧观念,以大局为重,多“搭梯子、压担子”,要用开放的理念大胆使用,委以重任。二是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培养,准确评估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统筹制定农业人才发展规划。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引进“高端、紧缺”人才;通过人才科技下乡等扶持政策,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制定专业化、职业化农民身份标准,培育出新时代职业农民。三是创造良好环境持留住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营造“潜心科研”的人才成长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针对科研成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荣誉褒奖;在科研人员的待遇上,适度建立与岗位职责要求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比如放宽科研人员职称申报的

19、人员数量限制。4.4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助推生物育种产业化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新时期下粮食安全最大的担忧来自于种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生物育种4.0时代的到来使技术领先优势与市场垄断地位结合的特征更加明显,增强科技自主创新意识,当前我国种业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找准种业新的发展方向,通过种业创新的战略发展目标,深入开展种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研究、新方法。同时,在全国上下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各创新主体积极利用农村宽广的土地资源,加速良种的示范推广,尝试建立“实验室+企业+农户”产学研结合的成果转化模式9。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扶持、鼓励骨干种

20、子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意识,率先在有基础、有优势及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内实现生物育种的关键技术突破,重点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选育品种上有新的突破。让企业成为真正的科研创新主体、成果转化的推动器,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种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参考文献:1 王祥.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及其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启示 D.兰州:兰州大学,2023.2 毛长青.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D.吉林:吉林大学,2022.3 朱文冲.农业保险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D.天津:南开大学,2022.4 侯孟阳.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 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5 周兵,田贵康,舒黎辉,等.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弱项分析 J.农业机械,2022(7):336 闫胜利.中国农业补贴的经济效应研究 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1.7 魏后凯,叶兴庆,杜志雄,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权威专家深度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 J.中国农村经济,2022,456(12):2-34.8 郭万明.浅析农村耕地撂荒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措施 J.农家参谋,2021(23):85-86.9 雷潇.湖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策略研究 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20(2):25.理论研究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