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27318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2011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无锡市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2011年1月14日无锡市惠山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无锡市惠山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认真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制定的无锡市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同意纲要提出的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决定批准这个纲要。目 录序 言. 1第一章 “十一五”建设发展的总体回顾. 1一、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1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3三、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4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5五、生态建设

2、成效显著. 6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7第二章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8一、全球将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期. 8二、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发展的主题. 8三、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带来新机遇. 8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影响. 9第三章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战略定位. 10(一)发展定位. 10(二)发展策略. 11三、发展目标. 11(一)总体发展目标. 11(二)主要发展指标. 12第四章 “十二五”时期发展重点. 14一、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一)发展目标. 14(二)重点任务. 141、健全就业服务保障

3、体系. 14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43、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154、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55、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166、健全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167、健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 17二、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17(一)优先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基地. 171、发展目标. 172、重点任务. 17(二)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 191、发展目标. 192、重点任务. 20(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特色农业基地. 211、发展目标. 212、重点任务. 21三、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内生增长体系. 22(一)发展目标. 221、科技创新. 2

4、22、人才建设. 23(二)重点任务. 231、加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232、加快培育自主创新型龙头企业. 233、加强营造良好自主创新环境. 234、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品牌战略. 245、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4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4(一)加快推进“双置换”工程. 24(二)实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畅通工程. 25(三)实施现代“人水和谐”的水利建设. 25(四)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26五、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功能. 26(一)惠山新城无锡市城市副中心. 26(二)洛社新城镇无锡市西部卫星城. 26(三)前洲-玉祁组团无锡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6

5、(四)阳山镇长三角桃源风情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 27(五)钱桥街道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园区. 27六、加大环境资源保护,营造生态宜居惠山. 27(一)削减污染排放总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7(二)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8(三)推广清洁能源生产,推进节能降耗. 28(四)加强生态修复力度,建设绿色宜居家园. 28七、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 29(一)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做强产业规模. 29(二)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29八、继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0九、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31第五章 “十二五”规划的组织

6、实施. 32一、完善实施机制. 32二、完善产业导向. 32三、落实空间约束. 33四、加强规划监督宣传. 33序 言“十二五”时期是惠山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惠山区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惠山区建区十年来改革发展积聚的实力与优势,进一步树立全球化开放视野和经济国际化理念,寻找新路径、确定新标杆,把“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主线,在汽车及零部件、光伏、风能、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生态休闲旅

7、游等领域倍增发展;把“寓强于富、普惠于民”作为根本目的,在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新辉煌。集聚国际一流人才,勇于改革创新,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在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着力把惠山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创新创业阵地、高技能人才集聚地、生态文化休闲地、幸福和谐宜居地,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第一章 “十一五”建设发展的总体回顾“十一五”期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较好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面巩固了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在经济转型、结构

8、调优、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连续多年荣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科学发展百强”,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一、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发展高位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区全面实施“创新发展、人才引领、产业倍增、生态优先、社会和谐”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强区总目标,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201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实现430.7亿元,年均增长13.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9、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166.930。五年里充分发挥江苏省惠山经济开发区后发优势、各街道(镇)产业园区发展基础与特色,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三城八园”发展格局。201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102.69亿元,年均增长2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47.85亿元,年均增长22.9%。“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60亿,年均增长15.6%。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为一体的无锡软件外包园、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和风电科技产业园四大专业园区,以及洛社、前洲、玉祁、堰桥等工业集聚区,产

10、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风电、光伏、物联网、数字信息、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框架,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经济比重超过30%。同时,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闭“五小”和“三高两低”各类污染企业215家,冶金、化工、纺织印染等三大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70.5%降低到2010年的59.3%。都市农业发展迅猛。“十一五”期间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向优势产业、示范基地集约化发展,重点发展万亩水蜜桃、万亩无公害精细蔬菜、万亩优质稻米、万亩特色养殖等优质农产品,蔬菜供应量已占无锡

11、市区地产供应量的60%,基本建成以“阳山水蜜桃”为龙头、结构良好的都市型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倍增发展。“十一五”期间积极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新兴服务业从无到有,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专业检测外包以及动漫网络游戏、现代传媒、演艺培训、广告会展等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以阳山桃博园为核心的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现代物流、商务商贸、大型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达130亿元,年均增长17.5%,占全区GDP比重达到30%,实现了突破性跨越。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区获批外资项目212个,协议

12、注册外资15.75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2亿美元;外资主要投向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行业,新能源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逐年递增。“十一五”期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81.18亿美元,其中出口63.6亿美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设立境外生产基地,其中美国、意大利、荷兰、印尼、越南、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市场。“十一五”期间全区境外投资项目(含增资)累计批准38个,协议投资额3000万美元,经济国际化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区始终把“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知识产权立区”战略摆在经济转型和优化发展的优先位置,以创新发展为主

13、题,以集聚人才资源为核心,在科技投入、创新平台、创新政策、创新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逐步建立了区、街(镇)、企业三级的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R&D投入占GDP比重达2.3%,年递增0.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全区深入开展“双百”竞赛,每年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项目100只,基本形成了光伏、风电、汽车及零部件、金属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在智能传感、物联网智能交通与智能电网、高清数字电视系统示范工程、高清数字电视和三网融合的交通信息智能分组发布系统等新一代信息产业获得了新突破,逐步成为全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爆

14、发力的先导性产业。“十一五”期间全区“三创”载体建成面积累计达100万平方米;集聚各类风险投资及担保机构20余家,管理和募集创投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政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拥有IC设计、风电与机械检测、生物医药、高清家电、物联网传感、动漫影视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10多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拥有权威性的德国TUV检测中心、中国鉴衡认证无锡检测实验室、以及国家级机动车辆、家电效能、机电产品、国家级桥门式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高标准检测机构;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十五”期间的4.5倍、6.8倍和8.9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1.5万人,每万人拥有

15、专业人才数达到2082人,高技能型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全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专业人才1358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7人,领军型海外归国创新创业人才106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省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7人、培育计划12人。三、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抢抓惠山新城建设的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老镇(街)区改造、新城镇区建设,加快推进以惠山新城市为核心的“一城一区三大新市镇”的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步伐。一城惠山新城按照“一流人居环境、大空间规划、大功能配套、大社区管理”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着力营造中央商务区、滨河现代居住社

16、区、堰新路传统生活街区三大功能片区,新城格局已初步形成;一区接城临区的钱桥职教园区建设;三大新市镇以平湖新城为核心的前洲玉祁组团、以洛城为核心的洛社新城和以阳山桃博园为核心的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阳山新城镇。大力实施“双置换”工程,累计完成拆迁619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506万平方米;完成40万平方米老新村改造;建设新农村示范点93个,村庄整治206个。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公、铁、水交通设施得到重大改善,新建改建城区道路348.97公里,其中主干道路85公里,初步完成覆盖全区的五纵五横快速主干路网系统、五大航道治理工程和五大交通道口(枢纽)的建设任务。基本实现“1030”目标。大力发展公

17、共交通,进一步加大城乡公交密度,常规公交路网覆盖到村、社区和部分居民组,真正实现同城同价,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居民交通出行满意率达92.5%,列全市第一。防洪工程、环境水利、农田水利、资源水利建设取得新成就,功能全面提升,全区防洪能力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12只万亩圩的排涝模数为10立方米/秒/万亩,基本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与惠民、富民相结合,统筹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全区居民。城乡社保全面并轨,率先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为98.5%。投入保障资金35亿元,办理历次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11.6万人。义

18、务教育得到高位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教育先进县(市、区)”,被省政府授予“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后获得“省幼儿教育先进县(市、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市、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市、区)”、“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规范化建设取得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全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健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大力推动文化强区建设,

19、区、街道(镇)、村级文体设施100%达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体市场管理迈上新台阶,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2009年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着力增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共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建成了覆盖全区、上下联动的公共服务网络。构建了覆盖海外留学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等各类创(就)业群体的政策制度、培训体系和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障机制。在确保应保尽保的同时,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区城乡低保全面实现并轨,由原每月每人农村260元、城镇

20、350元直接提高到每月每人380元,2010年7月1日起再次提高标准至每月每人420元。新建设施一流、服务先进、拥有650张床位的现代化五保老人颐养院。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网络基本建立。人口计生事业创新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户籍人口)为0.8,计划生育率99%以上,2006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8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未成年人“四心”思想道德建设

21、工作成绩斐然,基础文明工作稳步推进,洛社镇评为无锡市区唯一的“全国文明镇”。法治惠山、平安惠山建设深入推进,全区村民自治模范镇、村达100%。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五、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绿色惠山”建设,积极开展太湖保护区水源治理、生态重建工作,重点开展河道水源净化林、生态护坡及湿地建设、城乡环境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和绿色家园示范镇(村)创建,新增成片造林面积达3.9万亩,森林面积总量10.4万亩,建成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村58个、示范镇(街道)3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13.2%上升到21.1%,建城区绿化覆盖率从2005年的30%上升到

22、46.1%。“十一五”时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均减少4%以上,2009年COD累计削减率为28.1%,SO2累计削减率为28.5%,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预定的削减目标。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建设污水处理厂8家,完成生活污水主、支管网建设760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劣五类水质断面减少27.5%。大力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实施沼气工程、氮磷拦截工程、乡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等建设,以及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和大牲畜撤退等,营造了优美的人居环境。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总体来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二五”及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

23、基础。但是,发展中人才、土地、环境、能源等发展要素制约日益突出,经济社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区域间竞争态势日渐激烈。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制造业存量大、比重高,产业层次低,集约化、高新化程度低,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有待进一步加快。二是环境资源要素制约日趋突出。土地资源尤其是规划建设用地紧缺;部分水域水质超标,环境污染负荷重;单位GDP能耗高、节能减排任务重;资源环境瓶颈有待突破,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三是社会发展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占 GDP比重偏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需完善,民生改善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章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

24、环境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趋势、新特点,对科学谋划惠山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全球将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期目前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增速减缓、结构转型双重特征并存时期,新一轮科技竞争更趋激烈、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将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制造业、区域研发、现代服务业将是下一轮国际资本转移的重点。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实现新跨越。二、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发展的主题“十二五”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经济社

25、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显现,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主要政策导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使百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政府将进一步增加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财力支出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在此背景下,我区应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同时加快实施富民工程,建设幸福富裕和谐新惠山。三、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带来新机遇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基本率先实现现

26、代化。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轨道交通相继建成,跨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等将使产业、人才、基础设施等加快融合对接,为区域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机遇,也使地区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我区应积极依托上海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主动融入长三角,抢抓发展机遇,借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影响“十二五”期间随着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优深入推进,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保持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当的投资增速,并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社会公共服务和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建设用地需求量依然很大,而全区可占用的耕地

27、指标非常小。因此,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并进一步盘活建设用地存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率。全区传统产业比重高,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十二五”时期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再削减 20%、万元 GDP能耗每年下降4-5%的目标难度很大,必须用倒逼机制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切实建立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同时,“十二五”时期全区常住人口将达到70 万,其中户籍人口 42万,人口持续增加对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必须加强人口管理,控制人口总量,面对人口老龄化(60 岁以上比重将达到20%以上

28、),必须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建立科学的养老体系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第三章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无锡“四城建设”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建区十年来积聚的实力与优势,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寻找新路径、确定新标杆,以加快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普惠于民、人才强区、创新驱动、产业提升、城乡一体、生态优先战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9、确保到2015年主要发展指标好于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2010基础上实现翻番,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铸造新辉煌。二、战略定位(一)发展定位“十二五”时期全区紧紧围绕无锡“四城建设”和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奋斗目标,整合发展资源,集聚发展要素,深化发展内涵,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发展水平,力争实现“一率先,三提升,五争创”。一率先:把普惠于民作为经济发展的率先驱动力。三提升:提升新兴产业战略地位,提升科技创新贡献份额,提升现代服务业引领作用。五争创:争创长三角产业升级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城乡一体先行区、生态文化休闲区、幸福和谐宜居区。(二)发展策略普惠于民策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

30、力,不断增加社会建设、公共服务投入,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与GDP增长同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人才强区策略。实施“高素质人才引进”和“人口素质整体提高”并重策略,在深入推进“后530”计划基础上,全面实施“无锡千人计划”,建立与转型、创新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创新驱动策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着力解决技术资本要素缺口问题,促进全区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利用;建立以政府为引领、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提升策略。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

31、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双高驱动”格局,加快培育发展物联网、先进装备制造业、生命科技、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金融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城市综合体(现代服务业)”提到重要战略地位,全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一体策略。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根椐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主导功能,努力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生态优先策略。以区域内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快低碳城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2、三、发展目标(一)总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基础上实现翻番,社会发展指标好于优于无锡市社会发展平均指标,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二)主要发展指标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年平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100亿元,年均增长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新兴战略性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60%。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每万人拥有人才数2175人。累计搬迁村庄1078个;建设安居房14

33、67万平方米;置换社保10.2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0元;常住人口总规模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3.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再削减 20%以上;万元 GDP 能耗削减20%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2;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十二五主要指标体系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指标属性2010年2015年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预期性430.710002人均GDP(常住人口)元预期性7068614000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性30454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预期性4:68:283:66:315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亿元预期性47.8510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4、亿元预期性3206407到位注册外资亿美元预期性22.558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预期性14.518.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预期性314110新兴战略性产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比重%预期性336011R&D支出占GDP比例%预期性2.32.512专利申请数件预期性3000600013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期性5560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期性536015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人预期性2082217517搬迁村庄(“十二五”累计)个预期性101107818建设安居房(“十二五”累计)万平方米预期性207146719置换社保(“十二五”累计)人预期性3.810.2620常住人口规模万人预期

35、性607021人口自然增长率(户籍人口)千分之约束性1500002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预期性145802500025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期性33.526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养老覆盖率%约束性98.510027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万分之预期性757528万元GDP能耗下降(“十二五”累计)%约束性2029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十二五”累计)%约束性2030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约束性46.1483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约束性90953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约束性9092第四章 “十二五”时期发展重点一、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发展目标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

36、享”的方针,把“寓强于富、普惠于民”作为根本目的,不断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将资源配置重点逐步转向为社会,尤其是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区建成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公共产品更加丰富,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和人居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走在无锡市前列。(二)重点任务1、健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就业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广开就业渠道,优先安排残疾人及其它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为零,辖区内登记失地农民就

37、业率达80%,登记失业“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促进就业公平。二是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就业服务资源共享。三是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实施税收、信贷、社保补贴、开业补贴、培训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促进自主创业。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新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四项制度间的转换政策,以及“双置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100%全覆盖。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险

38、合一”的征缴面,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筹措动态增长机制,确保筹资标准和参保、参合居民补助标准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同步提高,确保参保人员均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实现社会保险100%全覆盖。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推进“金保工程”向街道(镇)延伸,形成重心下移、程序规范、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推进就业、社保、监察三位一体的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实现全区“两网化”全覆盖。3、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促进全区各级各类教育高位均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建立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按照城镇规划与人口集聚规模,率先形成区域内高位均衡发展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39、,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参照义务教育模式,全面建立政府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到2015年,率先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无锡职教园。作为无锡市重要的职业教育载体要坚持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强化实践和实训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和职业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无锡及本区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深化教育领域机制创新。树立“教育为先、能力为重、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完善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现代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具有惠山特色的教育

40、发展模式。4、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健全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区人民医院(洛社)、堰桥医院为中心,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鼓励民办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引导和组织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畅通的双向转诊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逐年增加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投入,切实提高重大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居民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建设健康惠山。5、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为主体,其他救助为补

41、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弱势群体保养继续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机制。有效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完善社会救助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民政、残联、财政、教育、卫生、劳动、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救助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社会救助资源分配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网络平台,实行社会救助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覆盖全区、适应发展、具有惠山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做好全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引导社会、企业、民间等组织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建成500床位的钱桥养老院;完善居家养老政府补贴政策,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养

42、老服务网络,实现养老服务由适度普惠型向均等化的历史跨越,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水平。6、健全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优化文体公共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基层文化网络管理,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和场所免费开放,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建居民住宅区的配套公共文化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文化建设占比每年提高0.5-1%。按照区域人口规模、人口密集度、实际空间可利用率,合理确定区域内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划拨用地标准,加强区、街道(镇)、社区(村)的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一体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7、健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建立

43、权责统一、高效运行的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完善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世代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具有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信息管理、行政服务“六位一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有序合理流动,实现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创造全区妇女儿童发展良好环境。二、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一)优先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基地1、发展目标以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为突破,继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服务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市服务业增速,高于全区GDP增速,产

44、业内部的软件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区域性总部型经济等预期增长要高于其它部门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规模,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45%,年均增长达到28%,成为无锡市现代服务业重要基地。2、重点任务大力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区域性总部型经济等新兴高端服务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商务会展与旅游休闲业、区域性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产业;积极提升传统商贸批零售业,加快社区服务业与房地产业发展;形成若干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依托软件外包园、生命科技产业园、无锡职教园、新经济产业园等载体,以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为重

45、点,大力发展总集成和总承包服务、专业检测外包、职能外包业务,开展欧美外包,发展日韩外包,力争总包,拓展分包。*文化创意产业:依托软件外包园、无锡职教园以及社区广场、特色街区等载体,重点发展二维/三维精品原创动画电视及电影、动漫衍生产品设计、网络游戏、现代传媒、演艺培训、广告策划等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建设省级动画基地、创意设计基地,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层次和水平,提高文化产业贡献度。*区域性总部型经济:以引进跨国公司、国内大中企业集团区域性总部型经济为重点,引进总部型商贸、物流企业,引导规模型企业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加快发展位于产业链两端的研发和销售服务业,加快发展区域性总部型经济,形

46、成规模集聚效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依托本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和立体快速互通的交通体系,尤其是区内公、铁、水联运优势,进一步加大力度整合区内物流资源,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物流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等现代物流,构筑“国内外联通、辐射长三角”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第三方物流层次和水平。*区域性金融服务业:以惠山新城为中心,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基础,吸引金融机构沿政和大道聚集,形成集聚程度较高、功能类型较齐全、产业创新较活跃的区域性金融业集聚区,成为无锡市北部的区域性商务中心(CBD)。*商务会展与旅游休闲业:一是大力发展以阳山桃博园为龙头的现代商务会展旅游休闲产业,站在全区的高度整合周边水蜜桃种植区,把阳山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省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平湖城、李家湾、菩提仙境等生态休闲景区,充分发挥礼舍古村的名村效应、冯其庸学术馆等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