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土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25178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土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土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土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土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土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市涪陵区国土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一五”规划一、“十五”国土资源管理主要成果 (一)土地资源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6个,开发整理土地近1000公顷,新增耕地500多公顷,核定现有基本农田近10万公顷,补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0多公顷。通过采取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等措施,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规模,在国家紧缩“地根”的情况下,用活用足土地政策,累计上报审批新征土地180余宗,近700公顷,保证了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需求。(二)土地市场整治效果明显。通过连续深入开

2、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土地市场逐步规范,促进了财政增收和城市建设。共清理闲置土地200余宗、230公顷;查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1700多件;确立了国有土地储备制度,实现了政府对国有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共计储备土地1000多亩,为我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1.2亿元;建立了土地交易市场,结束了我区土地交易有市无场的历史,共计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58宗,面积70多公顷,成交价近2.5亿元,经营性土地招拍挂率达100%。五年累计为财政直接收取土地出让金8000多万元,累计返还、减免出让金7.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移民搬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三)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严格执行国家征地

3、补偿安置政策,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实行征用土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和征地补偿登记制度,确保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根据土地管理和形势发展的需要,顺时应势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应付征地补偿费兑现率达100%,被征地农民利益得到了切实保障,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四)地灾防治工作取得实效。编制了涪陵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02015),完成了涪陵区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制订了涪陵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运行机制。全区共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1099处,区级地灾防治直接投入540多万元,治理危岩20处,搬迁避让群众931户、3447人,有效保障

4、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全面完成,通过国家终验,三期地灾项目顺利启动,两期项目共争取到近2.5个亿投资。(五)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修编、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及边缘80平方公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矿权使用费100多万元,关闭整合的各类矿山企业120个,确定保留的矿山企业117个,办发土地使用证近8万个,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万余个,保障了土地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二、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多样,适宜开发的选择性广,但资源利用不充分;骨干产业与资源优

5、势基本吻合,有利于资源的深度开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经营粗放,单位产出率低;矿产及能源相对贫乏,对外依存度较大。(二)工业资源:本区建材资源丰富,而周边地区能源、化工和轻金属资源丰富,地域组合配套优势突出,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有利于食品轻纺工业的发展;优势资源与支柱行业基本吻合,有利于资源的深度加工及增值;资源利用统一开发规划不到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较为突出;工业发展速度快,门类较齐全,二元结构明显。(三)社会经济资源:人口及劳动力数量较大,素质较低,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较轻;有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教育市场潜力仍较大;涪陵虽处长、乌江

6、汇合口,但由于现代化交通建设,涪陵距离重庆主城区较近,涪陵传统的地域商业中心和物质集散地地位受到一定冲击;区内旅游资源不丰富,吸引力不强,但可借交通之利使外地资源为本区旅游业所用;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但普遍规模较小,多数缺乏产业支撑。(四)生态环境: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污染较严重,城区环境噪声太重;森林植被覆盖率增加,但林种、龄组结构单一,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低;水土流失仍较严重,生态退耕任务仍较重;水利、矿产等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五)生产力布局:原生产力布局设想是以三峡工程建设为契机,长江沿岸开发为重点,沿乌江、319国道和南(川)涪陵路为轴线,采取组团式与点轴式相结合的布局模式

7、,促进长江上游产业密集带的形成和区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经济一体化方向转变,逐步缩小区际间的差异。这种设想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根据全区新的发展战略,对生产力总体布局进行调整是必要的。三、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编制的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资源作用至关紧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国土资源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编制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要按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涪陵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针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提出涪陵区

8、规划期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发挥国土资源在我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调控和保障作用,为实现我区“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针对我区国土资源管理中具有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为重点,提出我区规划战略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紧密结合涪陵区实际,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障全区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9、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三)编制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国土资源严格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提高资源的持续保障能力;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期发展,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经济与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行业管理制度创新和基础业务建设,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坚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树立行业管理部门形象;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社会稳定;坚持发挥国土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国土管理事业健康发展。(四)总体目标1国土开发总体战略: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三峡

10、库区投资环境改善带来的有利发展机遇,利用好区位优势,立足优势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基础,改造提高工业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努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强涪陵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2生产力总体布局:(1)战略定位:依据涪陵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市级规划战略,战略定位是积极分担重庆上游经济中心的部分功能,充分发挥主城带动库区的传承扩能功能作用,努力建成工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性大城市。通过未来五至十五年努力,将涪陵建设成重庆市新兴工业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交通副枢纽,中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教育文化医疗服务中心,即“两基地,一枢纽,两中心”。(2)根据全区社

11、会经济发展目标与产业规划,全区产业空间布局分为城区外产业布局和城区产业布局。城区产业布局一览表第 二 产 业第 三 产 业李渡片区(含周边地域)机械装备、高新技术(临空港产业)、生物制药、轻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榨菜加工生态产业基地)房地产、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南岸浦片区(覆盖龙桥镇范围)化工(循环经济园)、临港工业、电力能源物流、仓储江南片区医药(医药生态园)、食品饮料和都市工业房地产、物流、商贸、金融、教育、科技、信息等都市服务业江东片区纺织服装、建材、食品,轻工业为主物流、商贸、旅游江北片区现代生态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房地产、旅游、休闲、度假、会务展示黄旗港区临港工业物流产业城

12、区外产业布局一览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清溪镇、韩家沱综合组团榨菜、蚕桑、水果、畜牧及特色农产品机械装备、材料工业物流、商贸龙潭、珍溪等农业镇榨菜、蚕桑、水果和畜牧,积极引进适合现代生活节奏的新品种现有主导农产品的深加工,适当发展轻工业商贸、物流白涛镇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化工、农产品深加工、材料工业物流、旅游和商贸蔺市镇、镇安镇特色农产品修船、造船商贸、物流南沱镇特色农产品核电、建材、机械商贸、物流3土地利用目标(见“四”)4土地、矿产市场建设目标:一是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严格按国家规定依法供地,不断扩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比例,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尽可能采取拍卖方式供地

13、,激活土地市场交易,为城乡建设广开渠道。二是要逐步建立矿产勘查和开发市场,建立矿产勘查激励机制和矿产开发市场化机制,实现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依法、有偿使用,并逐步实现采矿权的公开拍卖。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状:全区幅员面积294146公顷,其中耕地117596公顷(基本农田98979公顷),园地5723公顷,林地102111公顷,城镇村庄工矿用地13020公顷,交通用地2691公顷,水域18777公顷,未利用土地34228公顷。2存在的主要问题(1)耕地减少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日趋突出。近几年随着退耕还林项目的大量实施和各项建设征占用部分耕地,我区耕地面积从199

14、6年的123714公顷锐减到现在的117596公顷。相反,我区人口逐年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2)本区大部分土地已利用,但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仅为0.42。(3)建设用地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现实与发展的需要。(4)未利用土地资源虽有一定规模,但是开发难度逐渐增大。由于未利用土地的区位及利用条件差,不可能大规模开发为建设用地。经评价,可开发为耕地仅有1482公顷,可开发为林地和园地的分别为6185公顷和1697公顷。(二)规划目标(详见涪陵区土地利用指标表)1耕地控制目标:115950公顷,基本农田97258公顷。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新增建设用地7987公顷,

15、其中占用农用地1692公顷。3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目标:增加耕地1252公顷,增加园地856公顷,增加林地2275公顷。(详见涪陵区“十一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表)涪陵区土地利用指标表土地总面积:294146 单位:公顷地 类1996年现状值20055年现状值原规划2010年值1010年调整值备 注面积占幅员%面积占幅员%面积占幅员%面积占幅员%耕 地12371442.0611759639.9811782840.0611595039.42园 地62942.1457231.9571792.4485802.92林 地9774333.2310211134.7110412235.4010538635.83

16、牧 草 地00003470.123600.12城镇村庄工矿用地105033.57130204.43135334.60188986.42交通用地22400.7626910.9126930.9148001.63水 域139824.75187776.38187766.38188806.422005年现状值含三峡库区规划淹没区未利用土地3967013.493422811.642966810.09212927.24说明:表中数值因不同年份上报统计口径不同而有差异。涪陵区“十一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表单位:公顷、万元项目名称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总投资总批建时 间合计整理开发复垦合计整理开发复垦同乐乡寿坝片区

17、6.290.825.474.590.104.4924.272006年大木乡落东坝122.142.579.638.4233.325.1260.362006年大木乡宣王沱126.955.371.3748.4143.135.28347.582006年堡子镇泡桐21.918.13.814.4114.380.0361.172006年青羊镇群英13.0713.0710.2310.2356.592006年青羊镇平一10.539.11.437.47.30.140.312006年涪陵区移土培肥工程(二期)316.172007年山窝、卷洞乡片区970106.0864.0136.652777.152007年致韩镇片

18、区943.99943.9965.982540.182007年义和镇片区927.60927.6047.752304.052007年罗云乡片区600.108.40518.7068.241720.832008年增福乡片区680.2012.60667.6051.501858.442008年新妙镇、两汇乡片区962.0612.41949.6553.252656.82009年江北街道片区667.50667.522.721798.322009年4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本项目标有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并报市政府批准后确定。(三)实施规划的措施1规划的实施纳入法制轨道。涪陵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

19、准实施的,也是指导全区土地利用、保护、整治、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必须依法严格执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应抓紧编制,报重庆市政府批准后实施。2从行政和组织上保证规划的实施。一是将涪陵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察各级政府和部门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二是国土部门是实施该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规划执行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定期向区人民政府和社会报告或公布实施情况;三是将规划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保障规划的依法实施。3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凡土地

20、出让、划拨、开发、改变用途、建设项目选址、审批用地都要以规划为依据。4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市场。在坚持集中统管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土地交易市场,发挥土地资产的最佳效益,让市场调节来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依法合理利用。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矿产资源形势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建国以来,共有四川省地质局107队、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7队等七个地质勘查部门,先后对本地区区域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石油天然气、煤炭、建筑材料类矿产、矿泉水等开展过不同规模和精度的调查评价与勘测研究工作。初步查明区内矿产地65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及矿点56处。(详见涪陵区主要矿产

21、资源储量表)涪陵区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名称资源储量单位储量(可采量)基础储量资源量煤千吨2905473.1530711石灰岩万吨1001213941.143300砂岩万吨2295688667泥岩万吨125513215791铁万吨2249铝土矿万吨204方解石万吨150硫铁矿万吨260陶瓷用粘土万吨225金(砂金)万吨含钾岩石万吨砖瓦用页岩万立方米5700矿泉水立方米/日1010地热立方米/日2000建筑用砂万吨2512矿产资源特点一是本区矿产均为沉积矿产,分布较集中;二是储存条件较好,易于开发利用;三是建材类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三是矿产常以共生状态产出,有利综合利用。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2、现状全区已开发利用矿产仅6种,共有矿山108个(不含天然气)。其中煤矿16个,水泥用灰岩矿19个,建筑石料用灰岩29个、砂岩矿15个,砖瓦用页岩矿28个,硫铁矿1个,全年共生产各类固体矿石481.6万吨。矿业及其加工业总产值157672.9万元。矿产品出口额1280万元。4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勘查资金投入少,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低,后备资源储量少,尚未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等级低,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低;二是矿井数量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开采规模小,矿井井下和地质设施简陋,开采技术落后,工效低;三是多数矿井单一开采,未考虑共生矿产回收和综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四是矿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和装

23、备落后,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差;五是矿山管理水平低,安全隐患多,事故率高;六是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较大,复垦和污染物处理均未达标。(二)矿产资源需求与可供性分析(详见涪陵区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预测表)涪陵区主要产品产量、需求量预测表矿产品名称计量单位规划基期(2003年)规划目标期(2010年)产 量消费量预测产量预测需求量煤万吨46.5130130230石油万吨012018水泥用灰岩万吨248.5248.5430430建筑石料用灰岩万吨173173350350砖瓦用页岩万吨30304545建筑用砂万立方米10101010除附表所列矿产供需预测情况外,到2010年:建峰化工总厂、中国

24、化工涪陵分公司等化工企业将形成年产65万吨合成氨,60万元吨磷酸一胺,30万元吨磷酸二胺,硫酸120万吨,碳酸氢胺8万号的生产能力,氮肥、磷肥及复合肥总量达200万吨/年以上;所需天然气、磷矿、硫铁矿、钾矿等全部需境外供应;冶金工业形成 10万吨/年电解铝,1万吨电解锰的生产能力,同时发展铝锭、铝材、铝锰、铝镁等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所需金属矿产品全需境外供应;建材工业将生产建筑陶瓷总量1600万立方米/年,微晶砖40万元立方米/年,所需原材料矿产全需境外供应。(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矿产资源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和有

25、效保护,矿山资源开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产业良性发展。重点加强区内煤、石灰岩、砖瓦用页岩、砂岩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2010年目标(1)初步改变原基础地质工作薄弱的局面。完成全区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完成乌江流域涪陵段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和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研究;完成本区矿产资源分布图件;对丛林含钾岩石、焦石龙塘矿泉水、焦石白涛硫铁矿、山窝白涛优质水泥用灰岩、白涛龙塘铝土矿、响水洞石膏矿资源调查评价;建立全区矿产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信息系统。(2)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源市场以及矿业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商业性勘查机制基本建立。争取发现13个煤、矿泉水、含

26、钾岩石、硫铁矿、铝土矿、石膏矿等中小型矿产地,35个大中型石灰岩、砂岩矿床,23处勘查基地。增加煤、石灰岩、矿岩等矿产的储采比,提高煤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可供性。(3)矿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效果。勘查、采、选、冶、加工工艺和技术有较大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执法监督得到加强,滥采乱挖、大矿小采、采富弃贫等破坏性开采现象基本消除;矿山开采规模与储量规模基本适应,基本形成涪东、涪中、涪西北三个矿业经济区及化工、化肥,建材,有色冶金三个生产基地。(4)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控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基本建立;长江

27、、乌江两岸及涪蒿路沿线生态环境和恢复治理取得较好效果;矿山地质灾害、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矿山安全监督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基本建立;初步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履约金制度。(5)全区矿业及其加工业总产值111亿,年产煤炭130万吨,水泥用灰岩43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350万吨,砖瓦用页岩45万吨,建筑石料用砂岩10万立方米,水泥250万吨,化肥400万吨,墙体砖3亿块,建筑陶瓷1600万立方米,电解铝10万吨、电解锰1万吨、硅锰2万吨。(6)矿山“三同时”执行率100%;“三废”治理率达80%以上;土地复垦率80%以上;生态环境治理率50%;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40%;重大矿山地质

28、灾害治理率8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60%。32020年目标(1)基础地质工作全面加强。矿产资源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已掌握,全区矿产资源分布图件和矿产资源状况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新发现一批矿产资源基地;全区矿产资源的可供性进一步提高;全区化工、化肥、建材等行业的原材料供应得到改善。(2)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矿业对外开放已正常运转,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根本好转。矿山生产技术条件和安全条件大为改善,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有新的突破,矿产品附加值有较大提高,矿产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29、。(4)全区矿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各矿业经济区和矿产品深加工基地有较大发展;新的矿种被开采利用,新的矿产品深加工基地建立。(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江三峡库区及乌江两岸矿山生态环境良好;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状况得到控制;区内初步建成绿色生态型矿业体系。(6)生产矿山“三废”治理率、土地复垦率、生态环境治理率和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2010年有较大提高。(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按有关规定,结合区内矿产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划分矿产资源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区和开采区,保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理布局。2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30、融资体制,扩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增加投入,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后备储量。3加强矿业行政管理职能,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力度,使探矿权、采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遵守本规划,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4推进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严格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重点建设矿业权有形市场,采用挂牌、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争方式,引导矿业权的合理流转;禁止矿业权的非法出让。5研究和推广先进的采、选、冶及矿产品深加工技术,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通

31、过科技进步,提高矿产开采和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究和开发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降低矿产资源的耗竭速度。加快现有矿山开采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全面提高现有企业的综合素质。重视矿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矿业管理水平。6加大矿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区外、国外投资者投资勘查开发利用本区矿产资源,大力拓宽矿产品供给渠道,加强同周边矿产资源丰富的县、市、区的经济合作,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7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本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意识,提高矿业权人及广大公众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性,增进公众对规划的参与和监督意识。

32、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地质灾害概述1地质灾害概况区内大部分地质地形起伏明显,岩层产状变化大,构造岩性中等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地形变化大。区内碎屑岩多以软硬相间的砂岩、泥岩、页岩为主,软弱的泥岩夹层构成岩体底部不稳定的结构面;而砂岩受构造裂隙,卸荷裂隙的切割,降低了岩体的稳定性;而区内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人类不良工程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日益突出,出现大量不合理切坡和建筑,弃土、弃渣不合理堆放,植被破坏、土地流失严重,岸坡稳定与库岸再造问题突出,在暴雨季节,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区2005年地质灾害总共1099处,较大地质灾害点424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点118处。2地质灾

33、害类型划分全区地质灾害划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及地面塌陷五种,都属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在424处地质灾害点中,滑坡357处,占84.2%,是全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崩塌30处,占7.1%;泥石流10处,占2.4%;潜在不稳定斜坡18处,占4. 2%;地面塌陷9处,占2.1%。3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1)在时间分布上以510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达86.3%,并具有与大雨、暴雨同期略为滞后的特点。(2)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具有呈条带状展布的特点,多集中于140500米高程的区间,其形成多与受江河冲刷侵蚀、构造迹线、地层走向及道路密切相关,也是地表水、地下水经流排泄活动最强烈带和人类工程活动

34、密集区。(3)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群发性和伴生性。4地质灾害评价(1)采用多因素参数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其结果为:稳定性差48处,稳定性较差331处,稳定性较好45处。(2)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水文条件的改变对剪出口高程高于175米以上的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而对库岸灾害堆积处于淹没或半淹没状态的,由于库区回水,地下水位升高,灾害体部分或全部泡水,抗剪强度随之降低,从而影响地质灾害的稳定性。(3)本区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乌江沿岸的城区附近,目前稳定性均较差,加上各种工程开挖形成的高边坡,坡脚切割形成的斜坡变形,在久雨或暴雨的触发下,常易形成崩塌、滑坡,严重影响

35、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易致使交通中断,且严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5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1)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布于江东街道与长江、乌江的沿江带,面积约为5. 0平方公里,有地质灾害点26处,这些地质灾害点分布欠稳定,危险性大,稳定性差,对规划和建设影响较大,是难于治理的不良地质体。(2)地质灾害易发区:A、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分布面积117平方公里,分布于两汇乡、石沱镇一带,乌江入长江的入口两岸一带、乌江旁的白涛地区,有地质灾害点82处,该区域人类活动强烈,地表水系分布较广,植被覆盖差,土地流失严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地形切割强烈,地质灾害发生率高,且难治理,危险性大,危害严重;B、地质

36、灾害中易发区面积518平方公里,分布于沿长江、乌江两岸及石沱镇、两汇乡外围一带,有地质灾害点136处,该区域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表水系分布较广,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较发育,危险性中等,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中等;C、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1500平方公里,分布于丰盛场背斜、梓里背斜、菁口背斜、方斗山背斜的低山区及天台、南沱一带,该区域地形较平坦,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地质灾害分布较少,而且危险性小,危害程度较轻。(3)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分布于龙潭、青羊一线,珍溪、百胜一线以及焦石、山窝一带,面积806平方公里,该区地貌以丘陵或浅丘平坝为主,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环境改变小,地质灾害少

37、,危险性小。(二)地质灾害防止规划1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涪陵区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分布较广,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可能在全区每个点上同时展开,应根据各灾害的危险程度,危险性大小等因素,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进行治理。依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尽快制定涪陵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并付之实施;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及监督管理体系,对地质环境勘察、监测、保护、利用和治理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得到加强,地质环境管理职能全面到位;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重大地质灾害点基本得到整治,重点矿山地质环

38、境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地区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明显降低。经济效益上,区内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减少10%;社会效益上,全区重大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明显减少,区内群众安居乐业;环境效益上,地质环境开发与保护健康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丰收。到2010年,防治灾害点90处;到2015年,防治灾害点93处。2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害程度,结合全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考虑财政状况及当前技术的可行性,分轻、重、缓、急,将我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1)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乌江沿岸一带地区

39、,面积641平方公里,区内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稳定性差,危险性大。共有地质灾害点242处,其中小型地质灾害点83处,中型地质灾害点132处,大型地质灾害点27处。已治理和正在治理的地质灾害点118处,2006年至2010年规划治理64处,2011年至2015年规划治理60处。(2)次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堡子、酒店、太和一带以及重要交通干线及较发达的乡镇地区,面积7231平方公里,区内发育地质灾害点98处,其中小型地质灾害点31处,中型地质灾害点59处,大型地质灾害点8处。已治理和正在治理的地质灾害点39处,2006年至2010年治理地质灾害点26处,2011年至2015年治理地质灾害点33处。

40、(3)一般防治区:重点防治区和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为一般防治区,面积1609平方公里。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防治方案总体部署及主要任务首先应建立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对地质灾害尤其是危害大、稳定性差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其演变动态。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由区地质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与区属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排危巡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确定各灾害点受灾居民的躲避方向、警戒范围、警戒信号,落实责任人员;其次根据地质灾害危害对象的不同以及危害程度、诱发差异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具体如下:A、危及城镇、工矿、重要交通设施的地质灾害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危害性大,造成后果严重,应结合城乡发展规划及工农业布局

41、规划和已有建、构筑物的情况,以工程治理措施为主,并与土地整治开发充分结合,作好防灾预案。B、危及水利工程或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此类地质灾害要么危及水利工程安全,要么危及水利工程灌区的饮水、灌溉和泉井、地下水枯竭,应与水利工程的修复、加固及农田改造结合,以相关的工程治理措施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生物措施和农田改造措施。C、危及农村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具有危及农村居民点和农田的双重危害,如居民点人数少,人员搬迁费用远低于灾害治理费用,防治上应以避让为主,作好人员搬迁规划,并作好人员疏散预案;如居民点人数较多,危害严重,防治时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并辅以相应生物措施,对危险区内的人

42、员实施必要的避让措施,同时作好防灾预案。D、只危及农田的地质灾害防治:此类地质灾害危害性不大,其防治以避让为主,并结合生物措施改良土地性能,保持水土,部分农田可改为旱地。(2)防治方案及经费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分别采取搬迁避让、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生物防治四个方案,或采取综合治理方法,每处灾害点用多种方案。全区较大的地质灾害点424处,列入三峡库区二期工程治理的有18处,列入三峡库区三期工程治理的38处,共投入治理经费约27000万元,其余的为区规划治理的地质灾害点共258处。我区规划所涉及费用23800万元,其中采用避让搬迁方案148处,费用5360万元;采取生物与监测方案120处,费用723

43、0万元;采用以工程治理为主的方案90处,费用11240万元。A、20032005年,目前已完成治理或正在实施治理地质灾害176处,费用9840万元。其中采取工程治理方案为主的地质灾害点28处,费用4480万元;采取搬迁避让方案措施的地质灾害点148处,费用5360万元。B、20062010年,防治地质灾害95处,费用7960万元。其中采用生物与监测治理方案的48处,费用2930万元;采用工程方案治理为主的47处,费用5030万元。C、20112015年,防治地质灾害87处,费用6000万元。其中采用生物措施与监测方案治理的72处,费用4300万元;采用以工程治理为主的地灾点15处,费用1700

44、万元。(三)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措施1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区级和乡镇、街道级地质环境行政管理机构,协助政府搞好全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2)履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制,加强地质灾害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防灾意识。(3)建立涪陵区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健全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统一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危及社会经济建设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应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对该区已出现险情和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应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分析灾害发生原因及其发展趋势,为下一步防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做好区、乡(镇)、街道防灾预案,落实疏散灾民的撤离路线,以防

45、患于未然。(5)编制好年度防治计划。(6)加强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资金保障措施(1)区及乡(镇)、街道分级负责筹集和承担资金。区政府从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有关乡(镇)、街道也应安排相应专项资金。区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较大地质灾害防治。根据灾害点危及对象的不同,应由相应的对象负责,对危及道路的地质灾害点,应由交通部门负责,危及工厂、企业的灾害点应由工厂、企业负责,危及公益性及民宅的灾害点,应由政府部门负责。(2)以优惠价格出租(售)灾害地块,吸引开发商出资治理灾害。(3)谁诱发谁出钱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原则,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4)积极争取市政府及国家补助资金,促进地质灾害治理。3技术性措施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专业性技术队伍,培养专业人材,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为地质灾害治理实施工程和生物措施提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