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24637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一: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 设计编写要求 (试行) 2007-04-30发布 2007-06-01实施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印制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编委会 项目管理单位: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项目承担单位:湖北省矿业联合会 编委会成员名单: 主 任:胡立山 副 主 任:胡远群 委 员:熊保成 朱曾汉 谭先林 余贵平 王友章 吴礼贵 潘杰锋 柳建桥 薛 明 余 军 李纪平 陈千汉 周建华 项目负责:陈千汉 技术负责:陈千汉 编写人员:陈千汉 周少东 刘仲红 统 编:陈千汉 审 核:胡远群 熊保成 薛 明 参加研究人员:陈裕黔 李 伟 陈 洁 陈 伟 钱红侠 吴金梅 工作人员:谢松茂 目 次 前 言 1 1 适应范围 2 2 设计编制准则 2 3 设计的性质与用途 2 4 设计编制依据 2 5 勘查阶段与勘查周期 2 6 设计编制的基本要求 3 7 设计编写内容 5 8 提交格式要求 6 9 设计审查与批准 6 10 设计的实施与变更 7 11 设计的质量认定 7 12 附录 7 附录A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审查要求 8 A1 勘查设计审查要求 8 1 适用范围 8 2 评审依据 8 3 评审程序与审查形式 8 4 评审工作组织 8 5 评审的主要内容 9 6 审查要求 10 7 设计审查批准 11 8 设计质量的评定 11 A2 设计质量评分表 12 A3 勘查设计专家评审查意见书样式 13 A3.1 封面样式 13 A3.2 勘查区基本情况 14 A3.3 专家评审意见书正文样式 15 A3.4 专家评审意见补充意见样式 18 附录B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 19 B1 设计编写提纲 19 第一章 前言 19 第一节 项目概况 19 第二节 设计编写执行的规范和法规依据 19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0 第二章 地质特征 20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 20 第二节 矿区地质 21 第三节 矿体地质特征 21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 21 第三章 工作部署与勘查工作布置 21 第一节 工作部署 21 第二节 勘探类型、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确定 22 第三节 勘查工作布置 22 第四节 勘查工作量 22 第五节 勘查工程安排 23 第四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23 第一节 测量工作 23 第二节 地质填图 23 第三节 槽探、浅井工作 23 第四节 坑探工程 23 第五节 钻探工程 24 第六节 物化探工程 24 第七节 取样化验工作 24 第八节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24 第九节 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25 第十节 矿床可行性评价 25 第十一节 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25 第十二节 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 26 第五章 劳动定员与概算 26 第一节 劳动定员 26 第二节 概算 26 第六章 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27 第一节 质量保障措施 27 第二节 安全与环保措施 27 第七章 预期提交的地质成果 27 第一节 前期已提交的地质成果 27 第二节 本次勘查拟提交成果 27 附图 28 附件 29 B2 地质勘查设计文本样式 30 B2.1 封面样式 30 B2.2 扉页样式 31 B2.3 承诺函样式 32 附录C 重要规程规范 33 C1 规程规范 33 C2 综合法规、规定 35 前 言 为了适应矿业市场的需要,规范湖北省矿产勘查工作行为,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质量。依据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总则》,在参考原地质部印发的地矿字[1979]855号《固体矿产普查勘探设计编写、审批规定(试行)》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2000年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近年来勘查设计质量情况,编写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简称“要求”)。 本要求包括正文和附录。附录A为设计审查要求,附录B为设计编写提纲,附录C为规范规程。 本要求自印发之日起作为湖北省固体矿产普查和详查设计编写的指南。 本要求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 本要求起草单位:湖北省矿业联合会。 本要求主要起草人:陈千汉、李江洲、刘仲红。 本要求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要求 1 适应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准则和编写技术要求。适用于湖北省境内固体矿产地质普查、详查设计的编写。对于预查和勘探设计的编写,可在本要求的基础上按阶段规定分别作相应的简化和细化。本要求亦可供地下热水和矿泉水编制设计时参考。 2 设计编制准则 2.1 设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准则。设计中所反映前人和前期工作各类资料和成果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和可靠;勘查单位或探矿权人应对所提供资料的可靠性负责。 2.2 设计分阶段编制,循序渐进开展勘查工作的准则。普查工作设计必须在预查工作的基础上,并有相应的预查工作报告(或总结)。详查工作设计必须在普查工作总结(或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设计。 2.3 设计思路清晰,以规程规范为依据,以地质条件为基础,合理确定勘查方法和工程布置,以最小工作量获得最大工作成果的准则。 2.4 设计贯彻综合找矿,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的准则。 2.5 设计中坚持勘查质量与施工安全第一的准则。 3 设计的性质与用途 3.1 经过审查批准后的设计,将作为探矿权人和勘查施工单位开展矿产勘查施工的指导书,是探矿权人进行质量检查的依据,是探矿权人履行勘查法规的承诺。 3.2 根据本要求编制并通过探矿权管理部门审查确认的设计,可作为探矿权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4 设计编制依据 4.1 已有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物化探、遥感以及阶段地质报告和年度勘查工作总结等资料。 4.2 项目任务书或探矿权项目批准文件。 4.3 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有关政策、规定。 4.4 探矿权人提供的其它资料。 5 勘查阶段与勘查周期 5.1 勘查阶段 5.1.1 地质勘查工作按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实施,其中:普查、详查按本要求编制设计,预查和勘探设计的编写可参照本要求适当简化和细化。 5.1.2 小矿和零星分散矿(其规模小于或等于小型矿产上限的1/5-1/10)按照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核查及小矿地质勘查要求》(2005年3月18日)的规定,可不分阶段一次完成评价工作。 5.2 勘查范围经省级探矿权管理部门划定后,不得随意变更,设计安排的探矿工程不得超范围施工。 5.3 普查和详查的设计工作周期一般均不得超过3年;延续的探矿权勘查设计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6 设计编制的基本要求 6.1 收集已有地质矿产资料充分齐全。 6.1.1 区域地质资料、区域成矿地质规律及成矿远景区划资料,包括:1:20万地质矿产调查和地球化学扫面、1:5万重要成矿区带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优势矿产和重要紧缺矿种成矿远景研究和预测资料。 6.1.2 工作区矿产资料,包括矿体特征、矿石成分、矿石类型、矿石质量、矿体顶底板特征及其围岩蚀变等资料。 6.1.3 地理、交通、自然经济等资料。 6.1.4 区域水文气象资料、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 6.1.5 同类矿山矿石的选(冶)资料,详查设计必须收集普查期间对矿床的概略性评价资料。 6.1.6 有偿取得探矿权项目,首次编制设计应搜集探矿权评估报告及主管部门相关备案文件。 6.1.7 探矿权人和设计编写单位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交“设计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6.2 设计依据充分、重点突出。 6.2.1 按照勘查施工的指导书编写,目的任务要明确,工作目的应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工作任务必须结合工作区和工作阶段的客观实际,并符合相应的地质勘查规范要求。 6.2.2 地质依据充分,对矿(床)体的三维特征叙述清晰,矿石的基本特征反映齐全,物化探的解释要恰当;详查设计应较详细地反映矿区水工环地质特征,并说明普查阶段概略性评价结论意见。 6.3 工作布置合理、技术要求明确 6.3.1 工作布置合理、层次分明,手段选择得当,工作方法具体,技术要求明确,所编制的设计可操作性强。 工作部署是指开展不同层次的勘查工作如何部署,它不等于工作布置。如:面上工作如何开展,点上工作又是作何安排;工作布置是指单项勘查工作如何摆布,它不是时间安排;工作方法是指单项勘查工作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地质填图有:正测、草测和修测等,山地工程中的坑探是小圆井还是浅井、平硐、竖井或斜井;技术要求是指开展某一项工作的质量技术指标,也是开展此项工作的精度要求,如地质测量中定点的方法和点位误差要求,点位误差一般在图上的误差小于1mm。又如机械岩心钻探中的六大指标要求及设备类型等。 6.3.2 工作量的总体安排和分年度安排要合理,面积性的工作一般与矿权面积一致(大比例尺的地质测量和物化探工作可根据情况小于探矿权面积),矿权面积较小的水文地质测量面积根据地表水体分布实际情况可大于矿权面积。单工程深度安排不能大于有关规范要求,如:槽探深度应小于3m,小圆井深度不超过5m,浅井的深度不超过20m, 斜井的坡度不大于28度,深度不超过300m。 6.3.3 费用预算有依据,单位费用取费合理,并分年度预算;劳动组织、质量、安全等方面措施得当。 采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6年9月编制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试行)编制预算。 6.4 设计附图齐全规范,整齐美观,各种图件的比例尺相互协调。各类图件必须用计算机成图。新开的普查项目必须附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工作布置图和设计勘探线剖面图,矿区地质图的范围必须大于矿权范围500-1000m。新开的详查项目除附普查要求的图件外,同时应附普查工作已施工的勘探线剖面,钻探工艺复杂的勘查区应附单孔的设计柱状图。 6.5 附件要求齐全 6.5.1 新开、变更矿区范围及勘查矿种的项目应附资料: a 探矿权管理部门批准勘查区范围的相关文件 b 区块范围图(原件) c 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 d 勘查合同 e 预查或普查报告 f 承诺书 g 其它有关该项目的重要会议纪要及文件 6.5.2 续作项目应附资料: a 区块范围图(原件) b 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c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 d 勘查工作年度报告 e 勘查项目资金投入情况的会计报表(复印件) f 其它有关该项目的重要会议纪要及文件 6.5.3 转勘查阶段项目应附资料 a 区块范围图(原件) b 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c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 d 上阶段地质勘查报告及有关审查意见 e 管理部门批准转勘查阶段的相关文件 f 勘查合同 g 其它有关该项目的重要会议纪要及文件 6.6 单项施工设计 6.6.1 钻探工作量超过3000m或单孔超过1000m、测量和物化探工作费用超过30万元项目设计必须有单项设计作为附件。设计要求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有关要求编写。 6.6.2 坑探工程(平硐、斜井、竖井) 勘查项目所布置的平硐、斜井、竖井坑探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矿种矿山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坑探工程设计。编制要求详见《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坑探工程设计编写要求》。 坑探工程设计必须由探矿权管理部门组织(或指定有关部门)专家评审。 坑探工程设计是探矿权管理部门向探矿权人授予探矿权的重要技术依据和监督检查的依据之一。 7 设计编写内容 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前人工作程度、开展勘查工作的主要地质依据、工作部署、勘查工作布置、工作量及工作安排、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劳动组织与经费预算、安全与保证措施等。编写的具体内容,详见附录B。 新开项目、变更矿区范围及矿种的项目应按照本要求编制详细的勘查设计,并分年度对各项工作量和经费投入作出安排。 续作项目应对前阶段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予以认真总结,并对下阶段的勘查作出详细安排,如一个勘查年度不能完成最终勘查工作的项目,则应分年度对各项工作量和经费投入作出安排。 8 提交格式要求 8.1 勘查设计名称 勘查设计名称要求规范,其中: 新开项目名称:“湖北省××县(市)××地区(矿区)××矿地质普查(详查)工作设计”。 续作项目名称:“湖北省××县(市)××地区(矿区)××矿地质普(详)查(续作)工作方案(设计)”。 其中矿种的命名必须与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国土资发[2000]133号文)规定的矿种一致,勘查阶段必须与拟申报的阶段相吻合。 8.2 文本格式 文本一律采用Word格式,A4页面。其中: 封面格式:标题,二号宋体(加黑),一般1-2行为宜,超长标题字体紧缩。提交单位及时间,三号宋体(加黑)。 扉页:标题,二号仿宋体(加黑),责任签三号仿宋体(加黑) 目录,以正文中2级标题自动生成,四号宋体。 正文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小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四号宋体。 其它格式要求,如字符间距和段落格式等可参照《固体矿产普查勘探设计编写、审批规定》(地质部地矿字[1979]855号文布)和《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等规定执行。 8.3 图件格式 附图:MPGIS格式、AutoCAD格式,以A4页面图签外露折叠;插图(A4或A3幅面)转图像文件(JPG或其它格式)插入正文中。 附图目录附于正文目录之后,分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等项列表(隐格)。 8.4 附件要求 以A4或A3页面折叠装订。 8.5 电子报盘格式 探矿权人或其委托勘查单位要按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的要求,编制电子报盘和申报材料。 9 设计审查与批准 9.1 设计审查 新开普查(详查)项目、变更勘查区范围和勘查矿种、勘查工作方案和勘查手段出现较大调整的项目,勘查设计必须经省探矿权管理部门(或指定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评审要求见附录A。 勘查设计的送审文本及图件一式五套。 9.2 设计确认 设计评审工作结束后,项目设计书及专家评审意见,报送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同意后确认。 10 设计的实施与变更 10.1 已批准的设计,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开展各项施工。 10.2 勘查期内改变主要勘查手段和变更主要的实物工作量,必须编制新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设计审查与批准。 11 设计的质量认定 11.1 设计的评分 专家对设计进行评审和质量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别。 90分以上(含90分,下同)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 11.2 奖惩措施 设计质量评分结果,不定期予以公布。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将根据设计的质量对设计编写单位给予表彰或处罚。 12 附录 附录A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项目设计审查要求 A1 勘查设计审查要求 A2 设计质量评分表 A3 勘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书格式 附录B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B1 勘查设计编写提纲 B2 勘查设计文本样式 附录C 重要规程规范目录 附录A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审查要求 A1 勘查设计审查要求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审查要求 1 适用范围 本要求规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审查的内容、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湖北省境内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探矿权延续或变更)设计(简称“设计”)的评审。 2 评审依据 设计审查依据必须是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规范以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制定找矿勘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3 评审程序与审查形式 3.1 探矿权人及设计编写单位按有关规定,向探矿权管理部门提交项目设计书(或年度工作方案)和项目基本情况表(见附件)。 3.2 探矿权管理部门接到设计书后,根据评审工作需要,确定评审组织单位及评审方法。 3.3 评审组织单位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并及时把设计书送达评审组成员审阅。 3.4 评审组织单位自收到设计书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完成设计的初审工作。如有需修改的问题,及时通知探矿权人或设计编写单位进行修改。评审组织单位在收到修改设计文本后,组织专家复审,直至设计达到规定要求。 3.5 评审形式 评审形式一般分为会审和函审两种形式。 会审形式:评审组通过听取设计编写人员的介绍后,在认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函审形式:函审专家成员应认真审阅设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设计书进行评审,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向评审组织单位提交书面评审意见,由专家组组长整理形成最终专家评审意见。 3.6 评审组成员的意见如发生重大分歧,应在设计评审意见书中如实反映,一般情况下以协商的形式达成共识,特殊情况由组织单位技术负责人根据专家的意见合理处理。 4 评审工作组织 4.1 评审组织与管理 地质勘查设计的评审工作由探矿权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设计评审由探矿权管理部门或委托相关部门组织。 4.2 专家及专家组 4.2.1 遴选专家必须是在省内外从事矿产勘查和相关专业工作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及资源经济管理人员。 4.2.2 项目评审专家组应由熟悉相关专业及项目情况的专家组成。成员一般2-5人,其中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专家不少于百分之五十,专家组组长由地质矿产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4.2.3 专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设计项目的参加人员或顾问以及有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人员应当回避。 4.2.4 专家组成员对设计评审质量负责。 4.2.5 专家组成员对项目资料负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 4.3 评审工作管理 4.3.1 评审工作组织单位应不定期向专家征求关于评审形式、评审内容等技术和政策规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评审工作。 4.3.2 评审工作组织单位应不定期组织专家培训,交流评审经验,以提高专家的业务素质。 5 评审的主要内容 5.1 勘查目的明确,任务具体。 5.1.1 目标任务应符合规范规定相应勘查阶段要求。 5.1.2 工作任务按勘查规范的要求进行了布置和分解,对项目要解决的问题需表述清楚。 5.1.3 预期成果及成果提交时间与工作阶段相吻合。 5.2 设计的地质依据 5.2.1 前人工作资料收集齐全。延续项目和详查项目要充分反映前期的工作成果,包括采用的主要手段、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成果等。存在的问题有分析。 5.2.2 以往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对区域地质背景及评价区地质矿产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并且有相应的附图或插图;对矿体的基本特征描述全面,其内容包括: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的组构特征。 详查项目必须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介绍。对矿石的可选性要有较肯定的结论,并对开展详查工作进行了经济论证。 5.2.3 普查和详查设计必须有资源储量的估算,且取值正确、合理,储量估算和预算图件齐全。新开普查项目要进行必要的野外踏勘,并编制地质预查报告。 5.2.4 引用的技术规范和规程要正确。 5.3 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5.3.1 总体工作部署合理。工作阶段划分明确,工作程序和年度工作安排清楚。工作部署和工程布置能达到预期成果目标。 5.3.2 勘查手段选择合理。根据勘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特征,矿种矿化特征和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合理的选择勘查手段和有效的勘查方法。各种勘查手段应服务和服从于勘查设计所确定的目的任务,避免盲目的投入重型勘查工程,造成经济浪费。禁止以采矿为目的的硐探勘查工程。 5.3.3 各项具体工作安排和工程布置目的明确,依据充分,施工顺序合理。各项工作要按勘查年度安排。 5.3.4 技术路线可行,工作方法选择得当,技术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 5.3.5 对各项地质工作编录要求明确,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5.3.6 实物工作量合理,既经济可行又能满足实际需要。 5.4 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与经费预算 5.4.1 劳动组织保障可靠,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满足完成项目任务要求。 5.4.2 质量保证措施完备。 5.4.3 经济投入合理,经费的概算依据必须充分。总预算和分年度预算详细、准确。 5.5 图件编制规范、正确、齐全、图文一致,各种规定的附录、附件齐全。 5.6 矿权范围具有审批依据 勘查区应按探矿权管理权限审批,勘查范围应与批准的探矿权范围一致。主要面积性的工作应等于或小于矿权审批范围,小面积勘查区根据地质规律和需要,地质填图和水文调查面积可适当增加。探矿工程不能超范围施工。 5.7 设计编写综合质量评定 5.7.1 资料完备,文、图、表齐全、完善并相互吻合;附图和附表完整,美观、简明、清晰;附图表达内容基本正确并与文字相互吻合。 5.7.2 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明扼要、概念表述清楚;设计文本规范,章节、内容齐全,安排合理,符合规定。 6 审查要求 6.1 评审组专家必须按设计编写要求和审查内容对探矿权人提交的设计文本逐项进行审查。 6.2 评审组专家都应提交书面的审查意见,交专家组组长汇总,必要时召集评审会议或与设计编写单位交换意见后形成最终的专家评审意见书。专家评审意见书的编写样式见附件A3.3。 6.3 专家评审意见书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重点扼要介绍勘查区的概况;侧重分析开展工作的依据,分析工作部署和工作布置的合理性;肯定设计的优点,指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明确结论性意见。 6.4 设计的初审与复审 6.4.1 对于设计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或前期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为问题指出,对无关大体或暂时无法修改的问题作为建议提出,设计可以通过评审,对指出的问题可以要求在施工前进行修改完善。 6.4.2 设计文本中存在下列问题应返回修改 新开勘查项目(及变更勘查矿区范围、矿种):目的不明确,任务与规范和勘查区的实际不符;矿权设置及面积与省厅核定不符或错误;工作部署不合理,手段使用不恰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不明确,或内容过简可操作性不强;工作手段的使用和工作量安排不妥;关键性的文图严重不符问题;专家审查提出的其它原则性问题。 延续勘查项目:前期工作成果总结不到位,未附反映工作成果的主要图件;工作部署不合理,手段使用不恰当;工作手段和工作量的使用不合理。 设计中存在的其它原则性问题。 6.4.3 设计修改稿经专家复审合格后,形成补充评审意见与首次评审意见书一同发送。 6.4.4 设计最终修改一式五套,电子文档一份,其中四份报送探矿权管理机关,一份文本和电子文档留评审单位归档;专家评审意见书一式七份,分别送探矿权管理机关五份,探矿权人一份,评审组织单位一份归档。 7 设计审查批准 7.1 设计评审工作结束后,探矿权人和设计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完成设计书的修改。并将设计书和专家评审意见书一并报送探矿权管理部门。 7.2 探矿权管理部门在收到经专家评审通过的设计文本和专家签字的评审意见书后,对其进行审查确认。 8 设计质量的评定 8.1 设计的评分方法 设计由参加评审的专家按照评分表分别逐项进行打分,最后由主审专家汇总,按算术平均,取平均分作为评定结果。并参照得分情况划定等级。 评定等级写入评审意见书中,评分表作为原始资料存档。 8.2 设计的评分 设计分7个部分进行质量评定,其中资料完备程度及质量和设计文本编写质量占15分。设计的内容占85分。评分内容及具体评分方法见附表。 设计质量等级:90分以上(含90分,下同)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 A2 设计质量评分表 考评内容 具体要求 标准分 评分档次 评分 1.资料完备程度及质量(8分) (1)文、图、表齐全、完善并相互吻合 5 0—5分,每档相差0.5分   (2)附图和附表完整,美观、简明、清晰 3 0—3分,每档相差0.5分   2.文字编写质量(7分) (1)章节、内容齐全,安排合理,符合设计编写要求 3 0—3分,每档相差0.5分   (2)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明扼要、概念表述清楚 4 0—4分,每档相差0.5分   3.目标任务 (15分) (1)目标任务符合任务书要求 4 0—4分,每档相差0.5分   (2)对任务书要求进行了具体分解,对项目要解决的问题表述清楚 6 0—6分,每档相差0.5分   (3)预期成果及成果提交时间符合任务书要求 5 0—5分,每档相差0.5分   4.设计的地质依据 (20分) (1)对以往资料收集齐全 5 0—5分,每档相差0.5分   (2)对以往成果评述准确,并充分利用 5 0—5分,每档相差0.5分   (3)对区域地质背景及评价区地质矿产特征进行中肯的分析 6 0—6分,每档相差0.5分   (4)项目进行必要的野外踏勘 4 0—4分,每档相差0.5分   5.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32分) (1)总体工作部署合理,工作阶段划分明确,工作程序和年度工作安排清楚 6 0—6分,每档相差1分   (2)工作部署能达到预期成果目标 6 0—6分,每档相差1分   (3)各项具体工作安排和工程布置目的明确、依据充分,施工顺序合理 8 0—8分,每档相差1分   (4)技术路线可行,工作方法选择得当,可操作性强 7 0—7分,每档相差1分   (5)工程施工、编录质量要求明确,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5 0—5分,每档相差0.5分   6.实物工作量(8分) 实物工作量合理,既经济可行又能满足实际需要 8 0—8分,每档相差1分   7.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10分) (1)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满足项目任务要求 4 0—4分,每档相差0.5分   (2)质量保证措施完备 6 0—6分,每档相差1分   总评分   设计质量等级     设计质量等级标准 优秀:100—≥90分 良好:90<—≥75分 合格: 74<—≥60分 不合格:<59分     审查人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A3 勘查设计专家评审查意见书样式 A3.1 封面样式 《湖北省××县(市)××地区(矿区)××矿 地质普查(详查)设计》 专家评审意见书 ××专评勘字[××]××号 探矿权人: 设计单位: 设计编写: 评审单位: 评审时间: A3.2 勘查区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或设计书名称): (由提交或编写单位填写) 基本情况 矿 种 勘查阶段 项目性质 探矿权申请人 取得方式 勘查单位 勘查资质证号 交通位置 拐点地 理坐标* 点号 东经 北纬 点号 东经 北纬 目的任务 工作布置 主要勘 查手段 实物工作量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经费预算 总费用(万元) 第一年度 (万元) 第二年度(万元) 预算依据 预期成果 报 告 主要图件 资 源 量 主要附图 **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备 注 *拐点坐标按顺时针依次填写,如填写空栏不够时,可增加行列或另附页。 **为主要图件 A3.3 专家评审意见书正文样式 《湖北省××县(市)××地区(矿区) ××矿地质普查(详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书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或:受国土资源厅委托、×××部门),于××年×月×日在×地组织有关专家对×××公司(探矿权人)提交的、×××(勘查单位)编写的《湖北省******地质普查设计》(下称《设计》)进行了认真审查,经专家充分讨论,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目的任务审查 勘查工作目的是否明确,任务分解是否符合勘查区具体情况,与规范要求是否相吻合。指出任务不全的内容。 二、矿权的设置 矿权拐点坐标是否与申报相吻合,面积是否正确。延续变更项目是否说明矿权的沿革情况。 三、前人工作程度 前人工作是否反映全面属实,存在问题是否贴切。 四、地质工作依据 简要说明主要地质依据,开展勘查工作的依据是否充分。新开项目要充分反映勘查区内矿体的地质特征和物化探特征,对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作简要说明;延续项目要充分反映前期的工作成果。 五、工作部署与工作手段 工作部署是否合理,技术路线是否合适,采用的工作手段是否能达到目的。 六、工作方法和技术指标 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采用的工作手段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 七、工作量与工作安排 工作量的使用是否合理,工作安排是否得当。工作量的安排如不合理则提出建议工作量。 八、经费预算 预算与工作量是否一致,主要参数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 九、组织管理与保证措施 组织管理是否有保障,采取措施是否得力。质量管理是否到位。 十、附图与附表 附图和附表完整、美观、简明、清晰。文、图、表齐全、完善并相互吻合。 十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设计中存在下列问题应予以修改完善 (对需要修改完善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和意见) 2、今后工作建议 下列问题和建议(即作为问题指出但无法修改的,设计执行中应注意的事宜及技术方案改进建议),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十二、审查结论 1、《设计》基本符合要求,同意通过《设计》评审。 对于需要修改的设计评审结论:《设计》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未满足)要求,对于存在的问题,设计编制单位应予修改完善,并送专家组复审后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2、如需要指出的重要建议,应在结论中说明。 3、设计质量等级。 附:评审专家组名单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湖北省××县(市)××地区(矿区) ××矿地质普查(详查)设计》评审专家组名单 时间:××年××月×日 地点:×× 姓名 性别 职称 专业 工作单位 组内职务 签名 (全称) (全称) (全称) 说明 1、表1由编写单位填写,填写内容必须与所提交的内容一致。并提交相应的电子文档。 2、设计提交单位所提交的资料,第一次送审稿可提交1-2份,正式汇交资料提交5份及正式资料的电子文档1套。 A3.4 专家评审意见补充意见样式 《湖北省××县(市)××地区(矿区) ××矿地质普查(详查)设计》补充评审意见 根据××年×月×日专家评审意见,设计编制单位进行了认真修改,于×月×日提交了修改后的《设计》,经过专家组复审,所指出的问题已修改。 修改后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应在补充意见书中明确): 1、勘查手段修改后的情况。 2、重大技术指标修改后的情况 3、工作量修改及投资调整后的情况 4、其它仍然需要指出的问题和建议 修改后的《设计》基本符合要求,专家组同意通过评审。 附:评审专家组名单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湖北省××县(市)××(地区)××矿普查(详查)设计》 评审专家组名单 时间:××年××月×日 地点:×× 姓名 性别 职称 专业 工作单位 组内职务 签名 (全称) (全称) (全称) 附录B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 B1 设计编写提纲 湖北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设计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目的任务: 说明勘查工作的目的,项目的基本情况,即勘查矿种、拟勘查程度、工作周期等。 项目工作任务应根据勘查项目的地质特征结合本矿种的相关规范编写。新开项目和调整变更勘查矿区范围及矿种应全面反映整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并说明首个勘查年度的任务。延续项目主要反映下一步工作的任务。 二、探矿权申请(或批准)情况 探矿权批准的范围及勘查区各拐点的地理坐标、面积。本勘查区与周边已有矿业权设置的关系,(在勘查项目设计布置图上圈定出勘查区范围)。 投资性质、项目取得方式,有偿勘查的矿种应说明是否进行评估及办理探矿权有偿授予手续。 续作项目应说明项目取得的时间、范围、面积、探矿权许可证编号等,并附探矿权许可证复印件(附件)。 三、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 勘查区所在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交通情况,明确交通便利程度。 插图:交通位置图 勘查区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象、地震、植被覆盖情况;地表水系水体分布;最高洪水位。详查项目应详细说明丰水和枯水水位及流量情况。 勘查区水、电、路等外部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工作难易程度。详查项目对此应作较详细说明,并对开发利用后应具备的外部条件作出评述。 第二节 设计编写执行的规范和法规依据 一、相关规程规范及政策法规: 详细列出引用标准名称,基本规程规范有: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BG/TB908—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和相关矿种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固体矿产普查勘探设计编写、审批规定(地矿部地矿字[1979]855号文)、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0141—94)。以及相应的测量、地质调查、钻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专业规程规范及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