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投资通论
汪良忠 陈乐天编著
国泰金融投资丛书
-- 2
序.1。
序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一套《国泰金融投资丛书》,是由中国国泰证券有限公司会同上海大学国际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万泰投资学院和立信会计出版社共同策划并组织撰写的.丛书由《投资通论》、《投资市场》、《投资理财》、《投资风险》、《投资技术》、《投资技巧》和《投资监管》七册独立成篇的书本组成. 每本书都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通俗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既可以作为各类高等院校学生的辅助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有意于金融投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考读物,较好地体现了金融投资丛书的特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公众在金融投资领域的介入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不仅是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而且,就连广大市民也都十分需要了解和掌握金融投资知识.金融投资将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现象. 本套丛书的出版将有利于金融投资知识的普及.金融投资知识的普及,也是规范投资行为的必备条件.投资行为的规范涉及许多方面,诸如投资知识的介绍,投资程序的公开,法制规则的约束等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套丛书以投资理论为基础,从投资市场、投资理财、投资风险、投资技术、投资技巧等方面分别展开,对投资主体的行为与投
-- 3
。
2。序
资操作过程详加阐述,并对我国目前投资监管的体制、机构以及监管方式、有关法规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较好地体现了丛书规范投资行为的出版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套丛书所介绍的投资市场主要是指金融投资市场. 金融投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投资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属于高层次的市场,目前其发展相对滞后,原因固然涉及许多方面,但市场主体发育不良当是主要原因.因此,在投资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都要遵循市场发育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行为的理性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 在这方面,读者似可从丛书所介绍的内容中得到相应的知识和启示.希望这套《国泰金融投资丛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王益民一九九六年六月
-- 4
目 录.1。
目 录
1投资概述………………………………………………1…
11投资概念…………………………………………1…
C111投资定义……………………………………1…
C112投资分类……………………………………8…
C
12投资主体…………………………………………1…5C121投资主体分类………………………………1…5C122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1…7C
13投资与投机………………………………………2…3C131投机的定义…………………………………2…3C132投机的功能…………………………………2…7C133投资与投机的比较…………………………3…2C134投机与泡沫经济……………………………3…5C2投资制度………………………………………………4…3
21投资制度的特征与分类…………………………4…3C211投资制度的定义……………………………4…3C212投资制度的功能……………………………4…5C213投资制度的分类……………………………4…7C
22经济制度与投资制度……………………………5…4C
-- 5
。
2。目 录
221经济制度对投资制度的影响………………5…5C222中国投资制度现状…………………………5…9C3投资环境………………………………………………6…6
31投资环境概述……………………………………6…6C311投资环境的分类……………………………6…6C312投资环境分析………………………………7…0C
32投资的宏观环境…………………………………7…3C321投资宏观环境概述…………………………7…3C322影响投资的主要宏观环境因素……………7…8C
33投资的微观环境…………………………………8…5C331微观投资环境概述…………………………8…5C332影响投资的微观环境因素…………………8…8C4投资与经济波动………………………………………9…8
41投资与经济增长…………………………………9…8C411经济增长的源泉……………………………9…9C412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00C413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02C414通过投资政策促进经济增长……………1…04C415经济增长影响和决定投资………………1…06C416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08C
42投资与经济周期………………………………1…11C421经济周期理论……………………………1…11C422投资与经济周期——卡尔多的观点……1…13C
-- 6
目 录.3。
423投资与经济周期——投资过度论………1…15C424投资与经济周期——乘数与加速数的C相互作用…………………………………1…18425投资与中国的经济周期…………………1…19C
43投资与通货膨胀………………………………1…24C431通货膨胀简介……………………………1…24C432通货膨胀的原因…………………………1…26C433投资因素对通货膨胀的作用……………1…28C434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1…32C5实业投资……………………………………………1…36
51实业投资的概念………………………………1…37C511实业投资的定义…………………………1…37C512实业投资的功能…………………………1…40C513实业投资的分类…………………………1…43C
52实业投资主体和投资品市场…………………1…44C521实业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1…45C522投资品市场………………………………1…47C
53实业投资过程…………………………………1…50C531项目决策…………………………………1…51C532投资融通…………………………………1…68C6金融投资……………………………………………1…75
61金融投资的概念………………………………1…75C611金融投资的定义…………………………1…76C
-- 7
。
4。目 录
612金融投资的功能…………………………1…78C613金融投资的发展…………………………1…83C
62金融投资的分类………………………………1…89C621银行金融投资……………………………1…90C622证券金融投资……………………………1…94C623衍生金融投资……………………………2…14C
63金融投资证券化………………………………2…24C631金融投资证券化趋势的原因……………2…24C632金融投资证券化的作用…………………2…27C7金融投资过程………………………………………2…31
71金融投资决策…………………………………2…31C711投资目标…………………………………2…32C712金融市场分析……………………………2…34C713金融商品分析……………………………2…37C714金融投资决策形成………………………2…40C
72金融投资组合…………………………………2…42C721确定投资组合对象………………………2…43C722金融投资组合的管理……………………2…47C723金融投资组合调整步骤和基本类型……2…49C
73投资有效性检验………………………………2…52C731投资有效性概念…………………………2…53C732投资有效性检验方法……………………2…54C733投资有效性的相关问题…………………2…56C
-- 8
目 录.5。
8金融投资理论………………………………………2…60
81主要金融投资理论……………………………2…60C811效率市场理论……………………………2…60C812有关风险与收益的金融投资理论………2…67C813现代企业金融资产结构理论……………2…73C814证券投资组合理论………………………2…83C
82金融投资理论的评价…………………………2…98C821技术分析理论评价………………………2…99C822基础理论的发展轨迹与评价……………3…08C后记………………………………………………………3…12
-- 9
投资通论.1。
1
投资概述
11投资概念C“投资”
是人们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但是,要把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说得非常清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投资本身就是社会现实经济关系的抽象体现,是随着具体的时间、空间以及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考察“投资”这一范畴,既要从中抽象出标志内在本质的共性和一般,又必须将其纳入具体的制度和经济环境中去理解,这样才能一窥庐山真面目.
111投资定义C关于“投资”
,定义之多可谓众说纷纭. 国内外经济学者的解释以及权威辞书的条文释义均极不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投资定义分歧的原因初析
-- 10
。
2。投资通论
考察“投资”的定义,首先必须区分投资一词使用中的两种分类法. 一种是基于制度条件的划分;另一种是日常用语和经济学术语的不同.我国理论界对“投资”概念的传统界定,主要是以制度条件为标准的,表现为“投资”一词使用上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分法.《辞海》对“投资”的释义是:“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获取利润而投放资本于国内或国外企业的行为.②社会主义制度下,一般指基本建设投资.”
《经济大辞典.财政卷》中,“投资”词目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指货币转化为生产经营资金的过程.”
这种对投资的定义反映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我国长期实行产品经济,投资形式单一,直接投资是唯一形式. 在我国,投资概念与物质生产和物资流通紧密相关,投资的载体多表现为实物生产资料形式,投资主体则主要是国家和企事业单位. 正因如此,人们甚至将“基本建设投资”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投资”等同起来.依据制度条件作为投资定义做法,显然有欠科学,远远不能反映和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现实.第一,投资不等于基本建设投资. 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一起构成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只是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社会主义投资并不局限于实物投资和直接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工具和间接投资形式,并且这种投资形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第三,社会主义投资不等同于国家投资. 投资体制
-- 11
投资通论.3。
的改革形成了多元投资主体并存的模式,单一中央政府投资主体格局已完全被打破. 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尤其是国有企业、非国有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国内私人、外商投资者,已成为投资的重要主体. 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投资现实的丰富多彩,已远非旧的“投资”定义所能囊括,应当重新界定.投资概念使用中歧义颇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常语言和经济学专业术语规定性的不同. 日常生活中对投资一词的使用较为宽泛和模糊,譬如把人情关系的培养也视为一种感情投资. 市场经济条件下日常使用和媒介中出现的“投资”一词,主要侧重于间接投资. 因此狭义的投资涵义只限于证券投资,包括个人或企业团体从事证券买卖而获益. 例如,美国投资学者艾米林在《投资学:管理和入门分析》中对“投资”的定义是:“由个人或机构对在未来时期内能产生与风险成比例的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购买.”
经济学中对投资的界定较为明确.“对经济学者来说,投资总是意味着实际资本形成. 对大多数人们而言,投资往往意味着只是用货币购买几张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购块地皮或开立一个储蓄存款户头.”
①宏观经济统计中投资(或资本形成)
是由一国建筑、设备和存货存量的增加部分构成的.至于购买证券等金融投资和间接投资,经济学视为转移支付项目或有价证券变换. 只有当更多的实际资本被创造出来时才
①[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2年版,第18页.
-- 12
。
4。投资通论
存在净投资.考虑到这一歧义,在西方具有权威地位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投资”的折衷定义为:“投资就是资本形成——获得或创造用于生产的资源. 资本主义经济中非常注重有形资本——建筑、设备和存货方面的企业投资.但是,政府、非盈利公共团体、家庭也进行投资,包括有形资本,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获得. 原则上应包括土地改良和自然资源开发.”
这一定义基本涵盖了投资一词的日常含义与经济学释义,同时把侧重点放在经济学对投资一词的理解上.投资既然是资本形成,那么投资的定义必然与资本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事实上,经济学中对投资的理解和使用上的分歧,基本上都可归因于对“资本”界定的不统一.著名经济学家布利斯曾经说过:“经济学如能在资本的理论方面取得一致意见,那末,其他所有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了.”
①
(2)资本与投资的定义投资就是资本的形成过程,是资本的动态化. 投资是流量变量,它的对应物存量变量就是资本. 在前古典或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里,往往并不出现投资一词,而统统用资本替代. 例如,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我们就找不到“投资”这个概念.考究一个经济概念的定义,必须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 货币学派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在探讨货币定义问题时指出:“我们探讨货币的定义,
①[美]C.J。
布利斯:《资本理论和收入分配》,纽约,1975年,第17页.
-- 13
投资通论.5。
并不以原则为根据,而是以对组织我们的有关各种经济关系的知识是否有用为依据.‘货币’就是我们通过规定的程序把它们选来并指定为货币的一些东西;它并不是像美洲大陆那样的有待我们去发现的现存的某一东西;它是一个有待于我们去发明的还不确定的科学的构成物、就像物理学中的‘长度’或‘温度’或‘力’一样.“
①这段论述虽然失之于过分的实用主义,然而却也道出了有关概念定义中的一些真理.最重要的启发是,概念定义的不同根源于概念所处的理论体系的不同. 资本和投资的定义之所以为数众多难以统一,归根结底是不同经济理论中资本和投资所起的作用迥异. 更深一层则应归结为理论反映和概括的经济现实和经济社会关系在变化与发展. 以下我们分析资本概念的发展,并从理论体系需要和现实经济反映的角度去理解和整理.与消费品相对应,投资品是为生产上的需要而生产的商品. 各种资本品的总存量称之为资本.18世纪中叶以前的前古典时期,经济著作中很少涉及资本问题. 将“资本”等同于“资财”
,完全在贸易经济和农业经济的背景下考虑资本问题. 重农主义者可能是对资本作用问题第一次提出了明确观点,但是他们并未使用“资本”一词. 魁奈用“预付”一词代替货币资本,认为预付越大将容许采用更有生产效益的方法. 杜尔哥是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这一专门理论的创始人,他把商业和制造业置于与农业同等的地位,强调预付为经济活动中一切部门所必需. 此类预付是
①[美]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美国的货币统计》,纽约,第137页.
-- 14
。
6。投资通论
用资本来支付的,资本可以理解为“积累价值”。在杜尔哥看来,“资本”就是货币资本,货币资本量越大,生产水平可能越高.关于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的古典看法,是亚当. 斯密的创见. 他试图把分工和资本积累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强调资本积累是促进增长的首要因素.他给“资本”下的定义是:它是人们指望从中得到收入的个人商品存量的组成部分.进而,亚当. 斯密论述了资本在生产中作为辅助劳动的功能:固定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的效率可以“促进”劳动,流动资本通过提供预付资金可以“缩短”劳动时间. 亚当. 斯密作为古典经济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有关资本的思想也集中和概括了古典经济学家的精华,并且兼备了以后发展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本理论体系的思想萌芽. 詹姆斯. 穆勒等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在强调他们所说的资本品时,通常使用生产“工具”一词;李嘉图曾经说过,生产是“劳动、机器和资本的联合运用”
,从而把资本同劳动等同起来. 这一脉思想流传下去,就逐步发展为有关资本理论的现代形式,即把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它可以替代其他要素也可以被替代.尽管亚当. 斯密非常注意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但他仍为人类劳动的作用保留了特殊的一席之地,认为它是生产的首要要素. 在此基础上,许多经济学家否认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从而走上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方向.从李嘉图到马克思,到现代的新剑桥学派,关于资本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框架中发展的.新古典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把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
-- 15
投资通论.7。
这一思想加以体系化,并运用边际思想使之形式化. 这一现代进程始于杰文斯.杰文斯作为英国边际效用学说的创始者,他对资本的理解也贯穿着“边际”的思想精髓. 他把资本的生产性能唯一地归结为时间的函数,将资本定义为“维持从事于工作的各种类型劳动者所必需的那些商品的总体.‘资本’唯一重要的职能是使劳动者能够等待任何持久性的生产成果,使企业能度过工作开始到结束之间的一段时间间隔……”。
①把资本与物质无差异的时间统一起来,从而可以推算该投资年限内的产品边际效益,进而计算资本密集程度.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则在很大程度上追随了古典的思路,认为生产需要时间,因此需要资本品形式的预付,资本品就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 他指出资本是与“迂回生产过程”相伴相生的,使用的生产工具愈复杂,其优越性就愈大. 由于“迂回”方法必然较直接方法要花费更多时间,方法愈迂回,花费时间愈长,因此在生产中使用资本就得考虑时间这个因素. 换言之,资本的生产能力系来自迂回的生产方法. 庞巴维克用迂回生产解释资本,已经具备了现代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关于资本理论的雏形. 萨缪尔森在他那本著名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指出,“资本的性质在于它涉及了消耗时间的迂回生产方法”。
②在此,萨缪尔森又回到了庞巴维克那里. 他唯一添加的新东西,是在其中加入了边际替代的概
①[英]杰文斯:《政治经济学原理》,英文版,第223—224页.②[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2年版,第89页.
-- 16
。
8。投资通论
念. 用与“迂回生产”相对立的所谓“牺牲目前消费”
,作为抵消迂回生产或者说经济物品无限资本化趋势的反动力,进而在两者的对抗中实现稳定的均衡.马歇尔把生产的诸要素(包括各种资本品在内)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也就是说,资本是生产的一个要素,与土地或劳动处于同等的地位. 之后,“资本”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同质的总体,它是节约创造的,可以投入某一工业或转入其他产业. 如果使用得当,就会产生非负数的边际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有生产效益的,并且,同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如果资本使用的数量增大,将会有更高的生产效益.资本与投资的定义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巨大的不同. 资本理论未能说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只有当厂商在他们的资本结构方面未达到均衡时,即他们所有的资本物比最适度状态少(或多)时,投资才会进行. 因此,不能把投资理论和资本理论混为一谈. 投资理论的一个重要变量——投资率就决定于资本理论根本没有谈到的一个因素:制造资本物的速度.
112投资分类C投资的分类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投资概念一般包括投资主体、手段、目的和行为过程四个方面的内容. 投资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直接从事投资的政府. 投资手段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直接表现为资金形态,无形资产表现为商标、专利权等,当其构成投资时,必须使用价值尺度,转化为资金形态.
-- 17
投资通论.9。
投资的目的是预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投资的行为过程,包括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回收等环节,是资金运动的全过程. 投资的分类,基本也不外乎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按投资主体分,有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外国投资. 其中个人投资与企业投资合称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相对应. 按投资的去向分,可以有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可以有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 按投资的融资手段和目的分,可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按投资时间分,可以有短期投资、中期投资、长期投资.按投资的空间分,可以分为地区投资、国内投资、国外投资及全球投资,也可有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等. 按投资运作分,可以有消费投资、生产投资、建设投资,其中按项目的建设性质,又可分为新建、扩建、改建、恢复与迁建等投资. 按投资效果分,可以有无效投资与有效投资,可以有显效投资与隐效投资,也可分为近效投资与远效投资. 按投资的形式分,可以分为货币投资,以及物品、土地、劳动力、知识产权、债权、股权等投资. 按投资的范围分,可以有宏观投资、中观投资和微观投资等. 按投资的口径分,可以分为狭义投资、中义投资与广义投资. 广义投资包括我们列举的全部投资涵义,狭义投资即为证券投资,中义投资是指证券投资与生产投资. 在西方与国际统计资料中,常采用中义投资分项列举.(1)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都是国际投资的方式. 前者指运用投资购买土地、厂房设备、储备原材料等进行某种商品的生
-- 18
。
01。投资通论
产和流通. 国际直接投资中,一般投入的资本至少占企业总资本的45%以上,投资者还派出人员、提供技术,并拥有对企业财产的一定支配权. 根据投资比例和经营权的有无,直接投资又可分为:第一,参加资本. 只参加少量的投资,不参与经营. 第二,开办合资企业. 双方共同投资并派出拥有代表权的人员参加经营. 第三,收购现有企业. 在股票市场上购买当地企业股票,或通过谈判等方式取得经营权.第四,开设子公司. 由总公司出面,根据当地法律,开设独立经营企业.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运用投资购买各种有价证券,实现投资目标,其特点是投资者以其资本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外国的公债、公司债或公司股票,并根据这些股票或债券的规定,收取利息和股利. 这种投资方式与直接投资相比,资本运用灵活,便于随时调用和转移,并且国际风险和政治风险较小. 间接投资是国际投资中常用的传统方法.(2)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生产性投资指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投资. 一般包括:第一,农、林、牧、渔、水利建设的投资. 第二,工业建设的投资,包括工矿企业建设项目的生产车间、储运工程,给、排水工程以及办公室、仓库、厂区道路等建筑物的建造. 第三,地质普查的实物设施建设. 第四,建筑业建筑的投资. 第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建设的投资. 第六、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建设的投资. 第七,综合技术服务部门投资.我国的生产性投资是按项目中单项工程的直接用途来确
-- 19
投资通论.1。
定的. 如在新建工厂投资中,用于生产车间、实验室、办公室、其他生产用建筑物以及生产用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安装的投资,均属生产性投资. 而用于职工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的投资,则是非生产性投资.非生产性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其他非物质生产的投资.它一般包括:第一,住宅建设的投资. 第二,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建设的投资.第三,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的投资.第四,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建设的投资.第五,科学研究建设的投资. 第六,金融、保险业建设的投资.第七,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建设及不属于上述各类的其他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生产性投资,能直接增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能力,加快商品流通速度,提高国民经济技术水平,也是进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直接用于改造人民生活状况和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的投资规模,对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经营性投资和非经营性投资经营性投资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等投资的项目建成后,以经营方式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 经营性投资的范围既包括农业投资、工业投资、公共饮食投资、仓储业投资等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包括房地产业投资、信息产业投资等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非经营性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政府或城乡居民个人投资的项目建成后不用于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投资. 主要
-- 20
。
21。投资通论
包括公共事业投资和居民自身享用的住宅投资以及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吸引外资能力而从事的其他有关投资. 非经营性投资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受市场商情变化影响小,投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投资主体结构单一,投资风险小. 衡量非经营性投资是否合理,其标准主要有三个:一看是否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规模的扩大等;二看是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三看非经营性投资的利用效率高低. 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和新技术产业应运而生,一部分原属于非经营性投资活动领域的投资项目,对各类投资主体产生吸引力而转化为经营性投资项目.(4)计划内投资和计划外投资计划内投资是指在国家批准的年度投资规模计划内,按照“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中央、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排的,以及在计划执行中追加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外投资是指在国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计划之外,由部门、地方和企业自行增加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以及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没有报经国家有关机构批准而自行追加的基建投资和技改投资. 对投资的这一分类方式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5)预算内投资和预算外投资预算内投资是指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完成的投资,是以国家资金为来源有计划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 具体包括国家预算安排的投资和预算内其他专项资金安排的投资. 国家预
-- 21
投资通论.31。
算直接安排的投资,具体分为中央财政安排的投资和地方财政包干范围内安排的投资;国家预算内其他专项资金安排的投资,是以预算指定的其他专项资金为来源进行的投资.预算外投资指不纳入国家预算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 也就是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运用机动财力、各种专项资金和其他自有资金以及向国外金融机构借款所安排的投资.预算外投资与预算内投资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资金来源不同. 预算内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集中的预算内资金,而预算外资金来源有地方机动财力、企业更新改造基金、大修理基金、生产发展基金等. 第二,投资项目计划管理方式不同. 前者由国家统一管理,并通过建设银行采用拨款或贷款方式发放和回收,后者则由地方和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自筹投资计划控制指标进行管理.随着产品经济模式的逐渐解体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家预算内投资比重日益下降,预算外投资占据主要地位. 这对于搞活企业,用活资金,发展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但预算外投资总量失控,又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恶性膨胀. 因此,必须有效控制投资规模,转换投资管理方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活动的新要求.(6)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指资金周转慢或占用时间长的投资. 以资金周转快慢区分,固定资产投资被作为长期投资,而流动资产投资作为短期投资. 投资的长短如按占用时间划分,定额内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均属长期资金,超定额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都属于短期资金. 企业由于完成某项临时性生产流通
-- 22
。
41。投资通论
任务,增添相应的固定资产,而当这一任务完成以后,原来增添的固定资产即可出售或转让,资金占用即告结束,这种超定额的固定资金占用,属于短期资金. 企业由临时性、季节性或工作失误形成的超定额流动资金储备,当这些因素消失、超定额储备随生产耗用或处理、出售而消失,这部分资金占用即可从生产流通过程中释放出来,故属于短期资金.(7)积极投资和消极投资积极投资指对机器设备的投资. 消极投资则是用于土建和其他费用的投资. 所谓积极投资是因为产品主要靠机器设备生产出来,只有不断地增加设备或采用新技术,才能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保证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 积极投资的另一含义是投资达到预期目标,对国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推进社会有利的投资行为,亦称主动投资.消极投资则指投资未达到预期目的,对国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未起到有利作用的投资行为,亦称为被迫投资. 就流动资产投资而言,追加的流动资产投资并非为扩大生产所必需,而是形成库存积压或生产过程的延缓,对再生产过程不起作用. 这种投资就属于消极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也有类似情况. 当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过多,投入的建设项目过多,使在建总规模过大,每年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只能完成在建规模的一小部分,从而建设周期拉长,建设成本提高,资金效果下降.
-- 23
投资通论.51。
12投 资 主 体C121投资主体分类C所谓投资主体,就是具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的经济主体.投资主体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相对独立地作出投资决策;第二,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进行投资,包括投资决策者各种形式筹集到的资金;第三,投资者对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享有所有权和支配权.从国际上看,强调以企业为经济运行的主体,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和基本共性. 在投资领域,市场经济国家都强调以市场充当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作为投资经济主体. 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主要是企业. 这是分散决策的经济形式的必然结果.在产品经济模式中、投资的筹集主要由财政参与分配和再分配进行. 国家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包揽全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投资. 企业只是依附于各级政府的生产和建设单位,本身几乎没有投资决策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投资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已成为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 除了各级政府之外,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已日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投资主体,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也有了较大发展. 近年来不同层次、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投资主体又逐渐打破所有制的
-- 24
。
61。投资通论
界限,出现了投资主体复合化趋势.投资主体的分类有多种标准. 按所有制关系,可以把投资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有投资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另一类是非国有投资主体,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人、外商等.另一种较为常用的投资主体分类方法,是把投资主体划分为政府投资主体和民间投资主体.(1)政府投资主体政府投资主体包括中央政府投资主体和地方政府投资主体.中央政府投资一般只限于跨地区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以及极少数大型骨干企业和国防、高科技、宇宙航天等战略产业. 地方政府投资主要为本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市政工程、公路、通讯、环境美化与保护等公益性投资,以及低盈利的第三产业服务项目的投资.(2)民间投资主体①企业投资主体.这里所说的企业,指的是广义的企业,既包括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又包括银行这种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技术更新、工艺改进、管理现代化等要求,及时作出投资决策,进行投资活动. 企业投资主体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以及各种行业和部门、企业群体等投资主体.银行作为较特殊的企业,既是间接投资主体,又是直接投资主体.当银行贷款用于投资时是一种间接投资,当银行通过自设的信托部或投资信托公司运用信贷资金直接投资于某些事业时,又成为直接投资主体.②个人投资主体.个人投资范围广,个别投资数额小,灵
-- 25
投资通论.71。
活性较大. 个人把收入节余或其他资产用于各种投资,包括合资或独资开办工矿企业、经商等实业投资,也包括购买股票、债券等间接投资.③外商投资主体. 外商投资主体包括国外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对我国进行的直接投资行为. 外国投资主要形式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包括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三种形式.间接投资中较流行的是买方信贷,此外还有对我国企业证券的投资、如对B股、H股的投资等.
122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C(1)企业投资主体行为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利率、税收和对未来需求预期,因为生产者获得资本是为了增加其预期利润. 增加资本的赢利性取决于资本的成本、预期生产率和增加产出可以出售的预期价格.当劳动供给和产出率不变、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不变时,均衡状态下的投资将等于折旧,即维持现有资本存量必须的支出,而净投资将等于零. 于是,正的净投资的产生将来自产出需求的增长或资本价格下降,产出增加则产生新的投资需求,以保持均衡资本—产出比率.资本成本的降低,将产生投资,以便提高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产出比率.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税收政策通过加速的税收折旧、投资补贴或资本收益的税收减免等,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强烈影响. 为改变资本存量而进行的净投资,不取决于对产出的
-- 26
。
81。投资通论
需求水平,而取决于产出的需求变化. 为引导企业投资,必须预期对产出的需求有所增长.期望的资本存量不能表明投资率,投资率为现有资本的重置率和净投资率之和. 一般来说,最佳的投资决策是不要立即把资本调整到期望水平,而是将资本存量的变化分配在一段时间里. 为适应期望或均衡的资本水平而进行的资本调整速度,可能取决于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大小. 产出需求的增加可能产生最大限度的全力投资,因为公司对需求增长的长期性预期更为明确. 但是,如果资本的需求增长是由于它的相对价格的下降,从而导致对较耐用资本品需求增加,那么由于可供利用的现有生产能力足以满足现期需要,投资的速度可能放慢.货币和税收政策通过资本的租赁成本,对直接影响总的投资率有作用.政策不仅可能对期望的资本存量产生影响,而且对资本调整速度也可能产生影响. 投资补贴的波动和不确定,可能对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而长期的补贴或税收则没有这种作用. 所以,资本成本的变化和产出需求的变化两种效应之间有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投资的影响与获得投资补贴或税收的长期性成比例.十多年来投资体制的市场取向改革,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