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一篇 市场与政府,本篇介绍财政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市场与政府行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资源配置与市场,1,资源配置与市场,2,市场缺陷,3,第一章 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市场,一、稀缺性与资源配置,二、资源配置方式,三、市场机制,(一)市场,(二)市场机制,(三)市场机制有效的环境,一、稀缺性与资源配置,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各种自然资源,比如石油、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水等,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与人类的无限欲望相比,这些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经济学上的稀缺性是指自然资
2、源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来说是匮乏的。,这一问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于二者的资源配置存在着消长关系,如果人们得到公共需求的最大满足,就必须承受更重的税收负担,放弃更多的私人需求;如果人们决定在私人需求上得到更大的满足,就必须减少或放弃在公共需求上的满足。这就需要人们在各种各样的经济约束条件下进行权衡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资源配置机制将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人商品上进行配置,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资源配置有,静态的资源配置和动态的资源配置,之分。,在短期内,在生产关系、可利用的资源存量以及生产的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更好地配置和使用资源存量,来使社会总产品的产量达到最大,这可以
3、称之为静态的资源配置,静态的资源配置,动态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在较长的时期内,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提高技术水平,在使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时,使可供人类使用的资源总量迅速增加,可以称之为动态的资源配置,简言之,资源配置的静态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利用业已开发的经济资源,而其动态意义在于开发潜在的可利用资源。对于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而言,总是以资源的有限性和既定性为其研究的前提。因此,对于资源配置的分析一般是以既定的资源为假定前提,即资源配置一般是指静态的资源配置。,二、资源配置方式,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即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1,、计划配置方式。,2,、市场配
4、置方式。,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1,、计划配置方式,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主要有三大原因:,1,在计划经济下,由于否定了个人利益差异,实行高度集中的决策,以及以行政手段传递决策信息,往往由于决策部门收集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2,在计划经济下,以指令性计划传递决策信息,无法解决利用资源上的激励与约束问题,3,个人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日趋多样化,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的决策无论在生产
5、还是在消费上,都无法满足丰富的社会需求,结果必然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资源配置效率下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
6、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2,、市场配置方式,在当今社会,基本不存在完全的计划配置方式和完全的市场配置方式,普遍存在的是以市场配置为主,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由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即资源配置更多地是一种混合配置方式。,(一)市场,本义,人们买卖商品或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现代社会的广泛含义,一种实现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经济联系的系统空间,同时也,“,是一种物品的买主与卖主之间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经济学中的,“,市场,”,指一种理论上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在市场上,商品的买卖双方决定着其交易的价格,市场中同种商品有同一的交易价格
7、,市场的含义,三、市场机制,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志将市场划分成多种类型。通常根据两种标准来划分市场类型:一是根据一个部门(或行业)所含厂商数目的多少,二是根据一个部门所生产产品之间相互替代的程度的大小。据此,将市场结构划分成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市场类型或状态,(二)市场机制,“,机制,”,(,Mechanism,)一词的原意是能够引起某种运动或具有某种功能的机器装置或系统。由此引申,不妨将市场机制定义为:能够引起某种经济运动或发挥某种经济功能的市场装置或市场系统。,一般地说,只要有市场,就有市场机制;市场在多大的范围内存在,市场机制也就会在多大范围内起作用。所以
8、,如果说一种经济体制是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那么这种经济体制存在的前提也就是广泛存在的市场。没有广泛存在的市场,就不可能有作用广泛的市场机制。,市场存在的广泛性实际上就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得以反映。首先,可以用商品化程度来衡量,商品化程度越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其次,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体现在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这些环节与市场的关系越密切、或越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律和规则运行,则说明该社会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否则就越低;第三,一个社会的市场化程度还可以通过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否得以反映。,市场机制主要是通过市场价
9、格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均衡,来解决以下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消费者,技术,决定于,取决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生产什么?,生产的内容将最终决定于两大因素:,“,消费者和技术,”,。,首先,消费者是市场的统治者。社会的生产选择将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即消费者每天作出的消费决策。他们用货币选票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只有当消费者选择某种商品,并以货币进行支付时,这种商品才有市场。,其次,受利润的诱惑,企业会在众多可能的商品生产组合中进行比较和选择:离开利润较低的部门,进入利润更高的部门。但是,技术性因素,资源约束,以及把资源
10、转变成消费品的技术局限,不仅制约企业的生产,同时也制约消费者的选择。,换言之,仅凭消费者的意愿还不能决定生产什么物品,必须和企业所能够生产的物品结合起来。只有在企业根据生产的技术可能性、成本、需求量、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决策后,才能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如何生产?,取决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最大利润,生产者会努力采用效率较高的生产方法,以降低成本。因此,市场竞争能推动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和效率不断提高,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在这些市场上,人们按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形成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等形式的收入。生产要素和商品将出售给那些出价最
11、高的人,(三)市场机制有效的环境,市场体系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运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特定环境或者假设。包括:,市场必须满足完全竞争条件,成本递增或者规模报酬递减,排他原则,不存在公共产品,完全信息,首先,市场必须满足完全竞争条件,每一个市场都要有众多的买方与卖方,不能有哪一方控制被交换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所有买卖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在这种市场中,价格由供求关系而非人为因素决定。,第二,成本递增或者规模报酬递减。竞争的存在意味着经济中每一行业的成本都是递增的。因为,如果成本不是递增的,某种商品的第一个生产者就会发现,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将持续下降,结果,相对于后进者第一个生产者就有效率优
12、势。这种情况下,在第一个企业之后,这种商品的生产者只能有一家,这就意味着垄断。,第三,排他原则。即产品不具有外溢效应,某一种商品或服务除了其购买者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从中得到满足。否则,需求曲线将不能包含全部支付意愿,供给曲线不能包含所有成本。此时,自由市场价格信号将是失真的。生产者受到误导,出现生产不是太多就是太少的现象。,第四,不存在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不受排他原则的限制,存在着外溢效应,只要某个人得到了这种物品,每个人都能等量的获得,典型的例子是国防和海洋中的灯塔。如果某种物品是公共产品,在自由市场中不会有私人愿意生产和提供。,第五,完全信息。即买卖双方必须对物品的所有用途及其特征有全面
13、的了解。,此外,资源的完全流动也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条件。如果资源是流动的,它们会对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就能随着可观测的市场信号的变化而改变。这正是需求曲线为何向下倾斜而供给曲线为何向上倾斜的原因,随价格的下降,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在这种经济中,价格的变化引导资源的配置。,第二节 市场效率,一、效率标准,1,、帕累托标准,2,、卡尔多,希克斯标准,二、帕累托效率的实现,1,、交换效率条件,2,、生产效率条件,3,、综合效率,三、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一、效率标准,1,、帕累托标准,在既定条件下,当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当增加一个人的福利必然会损害其他人的福利时,或者说在
14、这种状态下一个人福利的增加是以牺牲其他人的福利为代价的,则实现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判断资源配置的标准最初是由意大利人帕累托(,Vilfredo,Pareto,)提出来,故称其为帕累托效率标准或帕累托最优标准。,当然,帕累托标准的实现显然困难重重,或者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达到帕累托效率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仅将此标准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现实中更多的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当资源配置再作调整时,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了,但其他人的福利至少没有减少。这种资源配置状况称作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改善。比如,政府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救助,就可称为帕累托改进,因为贫困人口的福利增加了,但同时也没有减少其他人的福利。,2、
15、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卡尔多,1939,年发表的,经济学福利命题与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论文,提出了,“,虚拟的补偿原则,”,作为其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准。他认为,市场价格总是在变化的,价格的变动肯定会影响人们的福利状况,即很可能使一些人受损,另一些人受益;但只要总体上来看益大于损,这就表明总的社会福利增加了,简言之,卡尔多的福利标准是看变动以后的结果是否得大于失。由此看来,卡尔多补偿原则是一种假想的补偿,而不是真实的补偿,它使帕氏标准宽泛化了。,希克斯补充了卡尔多的福利标准,认为卡尔多原则不够完善,因为它是一种,“,假想中,”,的补偿,现实中受益者并没有对受损者进行任何补偿。他认为,判断社会福利的标准
16、应该从长期来观察,只要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从长期来看能够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尽管在短时间内某些人会受损,但经过较长时间以后,所有的人的境况都会由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获得补偿。因而人们称希克斯的补偿原则为,“,长期自然的补偿原则,”,。,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是指第三者的总成本不超过交易的总收益,或者说从结果中获得的收益完全可以对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补偿,这种非自愿的财富转移的具体结果就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如果那些从社会资源再分配中获利的人获得的利益足够补偿那些从中亏损的人利益,那么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就是有效率的,虽然并没有要求产生实际的补偿。如果实际得到补偿,这个变革就是一个现实的
17、帕累托改善。卡尔多,-,希克斯有效性标准是潜在的帕累托改进。,从理论的角度看,采取卡尔多希克斯有效性标准是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按照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个人之间的谈判可以保证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变成现实的帕累托效率。现实中交易成本为正,就可能使得潜在的帕累托改善无法成为现实的帕累托改善。实际上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卡尔多希克斯标准。,与帕累托标准相比,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的条件更宽。按照前者的标准,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受损,整个社会变革就无法进行;但是按照后者的标准,如果能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大,变革也可以进行,无非是如何确定补偿方案的问题。所以,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实际上是总财富最大化标准。,二、帕累托效率
18、的实现,如何实现帕累托效率?,配置效率或者说帕累托效率是关于效率的总体描述,它必须以交换效率、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存在为其存在的前提。从目前经济理论的研究来看,帕累托效率必须满足,“,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MRT=MRS,),”,这个条件。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实例逐步进行分析。,1,、交换效率条件,交换效率主要与商品在不同个人之间的配置方法有关,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个人对于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相等。,假定一经济社会有两个消费者亚当和夏娃,他们消费两种商品巧克力和面包,而且巧克力和面包的数量既定,现在的问题是亚当和夏娃如何分配既定数量的巧克力和面包才能各自实现消费者均衡(
19、或者消费行为最大化)呢?,0,0,亚当,夏娃,巧克力,巧克力,面包,面包,e,g,h,图,1,图,1,中将亚当和夏娃的消费组合放在埃奇沃斯框图中进行考察,很明显亚当和夏娃在分配巧克力和面包时有多种组合,但二者同时达到消费者均衡的点显然在,e,点(即两者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因为这一点是帕累托效率点,而,h,点和,g,点仅为帕累托改进点,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就是,MRS,亚当,MRS,夏娃,,即两人消费巧克力和面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图,1,中类似,e,点的点有很多个,即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有无数个(见图,2,),将无数个类似,e,点(帕累托效率点)的点连接起来就成一条线,称作,交
20、换契约曲线或合同曲线,。,0,0,亚当,巧克力,巧克力,面包,面包,e,g,h,图,2,2、生产效率条件,在讨论交换效率时,我们假定亚当和夏娃消费的巧克力和面包是既定的,当然这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而作的假设。现在放弃这个假设,即巧克力和面包的数量又是如何决定的,或者说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才能实现巧克力和面包达到最大产量。,假定有两个生产者,C,和,D,,他们都生产巧克力和面包,都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力(,L,),,L,和,K,将如何组合才能生产出最大数量的巧克力和面包组合呢?,0,0,资本,劳动力(,L,),t,s,r,劳动力(,L,),(,K,),资本,(,K,),图,3,在
21、图,3,中,帕累托效率点位于,t,点,从而生产效率的条件为两生产者,C,和,D,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MRTS,C,=MRTS,D,),3、综合效率,现在,我们可以把消费和生产结合起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生产效率点对应的最大巧克力和面包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生产可能性曲线,”,,该曲线的斜率称为边际转换率(,MRT,),见图,4,;第二步,再将交换效率图放进生产可能性曲线图内,见图,5,。,0,面包,巧克力,W,H,图,4,0,面包,巧克力,E,图,5,这样,消费和生产同时达到均衡的点位于图,5,中的,E,点,在该点实现了该社会的总体均衡,用公式表示为:,MRS=MRT,。,E,点具有
22、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在这一点上,使得既定资源在技术条件下达到了最大产出;而在达到最大产出量的同时,又实现了产品在两人之间的最佳配置,这便是综合效率。换言之,综合效率是在交换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实现时的效率。在技术分析中,综合效率实现的基本条件又可以定义为: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必须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三、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何实现帕累托效率?,配置效率或者说帕累托效率是关于效率的总体描述,它必须以交换效率、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存在为其存在的前提。从目前经济理论的研究来看,帕累托效率必须满足,“,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即,MRT=MRS,),”,这个条件。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实例逐步进行
23、分析。,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即均衡时,满足如下条件:,MRSxy,=,Px/Py,,意味着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任意两种商品对于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也就是说,竞争性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均衡位于契约曲线上,满足经济有效率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如果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本与劳动价格,利率,r,和工资,w,。对于任意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当他达到厂商均衡时,他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满足如下条件: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出比等于投入品的价格比,同时投入品(这里指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出比等于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这意味着:,
24、MRTSLK=MPL/MPK=,w/r,。这说明竞争性的投入品市场也可以达到有效率的配置,也就是说,竞争性的市场均衡满足经济有效率的第二个条件。,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消费者均衡满足如下条件:,MRSxy,=,Px/Py,。同时,每个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都会将其生产调整到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一点,对于两种商品,X,、,Y,来说,即,Px,=,MCx,,,Py,=,MCy,。因为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成本比率,所以,MRTxy,=,MCx/MCy,=,Px/Py,=,MRSxy,,第三个有效率条件得到满足。,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每一个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即均衡时,MRSxy,=,Px/Py,MRT
25、SLK=MPL/MPK=,w/r,MRTxy,=,MCx/MCy,=,Px/Py,=,MRSxy,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出比等于投入品的价格比,同时投入品(这里指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出比等于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由此得到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任何竞争性市场均衡都是有效率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原理的重要性就在于,他阐述了一种可以保证实现帕累托有效配置的一般机制,即竞争性市场机制。当然,达到这一结果并非毫无条件,通常它要求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性。,第三节市场缺陷,一、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二、不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三、市场竞争不完全性,四、市场信息不充分,五、收入分配不公平,六、宏观
26、经济波动,上一节我们描述了市场运行体系,进而分析了竞争性市场机制实现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所要求的条件和环境。然而在现实中,这些条件和环境几乎不存在,有大量证据表明市场机制也可能缺乏效率。当市场由于自身机制的特点或缺陷,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时,我们称之为市场行为缺陷,即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一般认为,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市场机制无法为公共产品的生产配置资源,这并非由于社会不需要公共产品,而是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法通过市场形成成本补偿机制和价格机制。,首先,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使得不增加供给量而增加消费者成为可能。
27、其次,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每个人的受益无法准确评估,从而在技术上难以定价。即使能够制定出单位公共产品的价格,并能够对个人消费公共产品的效用进行量化,也会因为排他技术上的困难或排他成本过高而不可行。第三,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花费成本,但这种成本无法通过市场得到补偿。,由于上述原因,这种只花费成本但没有收益的公共产品,市场本身无法有效提供。,二、不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或者说是某人或某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外部性分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
28、性,是指个别企业或个人带给社会的收益大于其个别收益,即,“,收益外溢,”,。或者说,如果某种外部性给他人或社会带来一种,“,搭便车,”,利益,获利者不需要支付成本,这种效应就是正外部性。如修建防洪工程,水库下游的居民可以受益,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负外部性,是指个别企业或个人带给社会的成本大于其个别成本,即,“,成本外溢,”,。如污染,污染者将本该由其承担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了受污染者,而后者又没有从前者得到任何好处或补偿。,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决策的结果就会远离帕累托效率状态。如果是收益外溢,由于生产者不能通过市场将部分收益内在化,其决定的最优生产规模会小于社会
29、需要的最优规模;同理,如果是成本外溢,私人生产规模会大于社会需要的最优规模。显然,这都不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外部性导致市场缺陷的观点,受到了罗纳德,科斯强有力的挑战。科斯认为外部性并非一定导致市场缺陷。他认为那些成本外溢(如由化学物质和噪音的散布所产生的外部损害)的受害者可以通过向成本外溢者提供资助,以使其停止或减少这种有害他人的行为。这时成本外溢者如果不限制这种行为,他就会失去资助。结果,他将可能减少乃至停止这种行为。,然而,正如科斯指出的:如果产权不明晰,交易成本不为零,很难想象那种在成本外溢者和受害者之间进行的交易能够自愿达成。实践中,产权并不总是明晰的,二者之间达成这种交易的困难可能会
30、大到无法克服的程度,以至交易成本昂贵,根本不可能成交。当然,如果产权明晰,又能够避免或消除这些巨大的交易成本,市场就有可能克服外部性,从而继续有效地运行。,三、市场竞争不完全性,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规模效益的作用,在有的部门容易产生垄断,从而破坏了市场机制的理想功能。垄断的存在必将限制竞争,限制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扭曲市场价格,导致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上的不适当分配,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同时,过高的垄断价格也侵蚀了消费者的福利,阻碍了技术创新。但这是市场自身不能解决的,四、市场信息不充分,在宏观上,出现社会生产的盲目性,在微观上,产生逆向
31、选择和道德风险,市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充分信息是保持市场充分竞争和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市场主体不可能对相关商品的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生产技术等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难以作出最优决策。,在此情况下,就会产生两大问题:,逆向选择,是由于事先的信息不充分,导致的交易一方作出的与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最一般的情况是消费者拥有较少的信息,对商品(或服务)好坏难辨,从而产生对优质商品的驱逐,结果使产品质量下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道德风险,是由于信息不充分而产生的不道德交易行为,如买卖欺诈行为,以及投保后的故意损害(或损坏)索赔行为等。这将不可避免地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五、收入分
32、配不公平,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悬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分配的基础或依据是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和土地。由于社会成员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不同,再加上个人禀赋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必将使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产生较大差距,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但是,如果强行实现收入的均等化,又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要使市场保持对资源的高效配置,将不可避免地拉大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差距。,六、宏观经济波动,宏观经济的稳定有三个基本标志: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宏观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经济波动,先后出现过热、衰退和萧条。尤其是在衰
33、退和萧条期会伴随着出现大量的失业问题,市场本身并不能解决;市场机制对于局部市场的价格水平有一种自发的调节功能,但当总体物价水平出现剧烈波动,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市场的价格体系被扭曲、价格信号失真,市场机制就不可对物价总水平产生稳定调节作用;国际收支平衡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产品结构、国内外供求关系、金融货币体系,同时还决定于国际贸易制度安排,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就更小。,当人们将高效配置资源的希望寄托在市场机制的时候,市场却出现了诸多失败,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之后,迫使人们做出新的选择:让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Thank You!,
34、第二章,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概述,1,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产量,2,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选择,3,第一节 公共产品概述,一、公共产品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一)公共需求,(二)公共产品的定义,(三)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二、公共产品的判定,三、公共产品的分类,(一)按公共产品的性质分类,(二)按公共产品的地域分类,一、公共产品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一)公共需求,需求是人们的本性。人类社会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在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种: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人类生产了两种物品:私人商品和公共产品。,1,、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私人需求,,是由单个人内在产生的、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并得以满足的个人需
35、要。私人需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或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其中,最著名的划分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分为五个层次,人类需求层次梯状图,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成就需要,人的需要一般呈阶梯性向上的倾向,如当人的生理需要得以满足后,就寻求安全、社交、尊重等需要;一旦这些需要得以满足,就会产生成就(或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才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要。但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继续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减低而已。,私
36、人需求,的基本特点,1,、受益的内在性。,一方面,一个人需求的满足不会使他人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当用于满足需求的物品有限时,一个人需求的满足则同时排斥其他人需求的满足。,2,、需求的分散性,,即需求的主体不具整体性,即使多个主体都具有某种需求,但其中一个主体需求的满足并不意味着其他主体也能得到满足,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1,)公共需求并非是一种抽象的需求,而是个人所具有的真实需要;(,2,)这种需求并非是单个人的需求或少数人的需求,而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村落)多数人的需求;(,3,)公共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整体需求,公
37、共需求,的特点,第一,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即在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他人也可从中受益,。,第二,公共需求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为相互依赖性和不可分割性,即这种需求不仅是既定区域内众多个人的需要,也是众多个人(或所有人)不可能分散或单独得到满足的需求,。,(二)公共产品的定义,“,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品,”,、,“,公共物品,”,、,“,共用品,”,、,“,公共财货,”,等,由英文,“,public goods,”,翻译而来。萨缪尔森在他,1954,年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给出了一个关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经典定义。,按照这个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即纯公共产品(,pur
38、e public goods,)是指这样的物品,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因此,一定数量的纯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或被提供,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可以消费。相反,纯私人产品(,pure private goods,)则是指只有获取它的人才能对它进行消费的物品。,萨缪尔森还以数学形式表述了纯私人产品与纯公共产品间的区别:,对纯私人产品而言,,即某一种商品的总量等于所有消费者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纯私人产品具有可分性和可加性。,对纯公共产品而言,,即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消费的商品 的数量就是所有消费者消费该商品的总量。这意味着纯公共产品没有可分性和可加性
39、。由此可见,纯公共产品的效益牵涉到不可分割的整体效果。,(三)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私人产品的特点,:一是消费的排他性,即一个人对某个商品的消费,必然阻止或排斥他人对这个商品的消费。二是消费的竞争性,即当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如果商品供给既定,则必然降低原有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如果增加商品供给,则必然增加其供给成本。换言之,在保持既定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任何私人产品消费者的增加就必然要求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公共产品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即一个人对一种公共产品的消费无法排斥他人对同一个商品的消费,当增加一个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消费水平。,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产品
40、的非排他性可表现为三个方面:,1,、公共产品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他人消费或受益。例如,国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如果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提供了这些公共产品,则不可能将身处其中的任何人排除在相关受益范围之外。,2,、有些公共产品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效率角度看却不必要排他。如对游人较少的公园来讲,其供给成本既定,在增加消费者(从而增加效益)的同时几乎不增加成本,消费的人越多既定支出产生的效益就越大。这时,尽管在技术上排他并不困难,但如果设置排他装置(如设关卡费)将减少消费者,从而降低公园的利用率。,3,、在有些情况下,,“,排他,”,尽管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排他成本过于昂贵,经济上不可
41、行。排他成本很高,以至于排他成为得不偿失的事情。,非竞争性,在既定的国防支出或国防水平条件下,人口的增加尽管可能减少,“,人均国防支出水平,”,,但却不会减少每个人的国防受益水平。换言之,增加一个,“,国防,”,消费者,并不会降低原有消费者的安全保障程度。这个特征实际上表明了另一个重要结论:增加单位公共产品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旦既定的公共产品被提供,增加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消费者不需要增加供给或成本。,必须指出,这一结论的有效性是基于特定商品的既定技术条件,并以公共产品的,“,最大技术供给量,”,为前提。如果消费超过这一数量,就会产生公共产品的消费竞争。,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消费的非竞争
42、性是公共产品最重要的标志。当一种商品趋于变成私人产品时,其主要特征首先表现为逐渐增加的消费竞争性,此外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排他性。,除了以上基本特征外,公共产品还可能表现出下面的特性:,1,、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即要么向所有人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2,、规模效益较大。,3,、初始投资大。,4,、具有自然垄断性。,根据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判定一种物品是否是公共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具有竞争性,是否具有排他性?,具有排他性,私人产品:有竞争性也有排他性,具有非竞争性,是否具有排他性?,具有排他性,具有非排他性,准公共产品:有竞争性但有非排他性或有非竞争性但有排
43、他性,纯公共产品:有非竞争性也有非排他性,具有非排他性,二、公共产品的判定,首先,判断该物品在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如果有竞争性,则再进一步分析,看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具有排他性,则该物品为私人产品。,如果该物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则属于,纯公共产品,。,如果该物品有竞争性,但又有非排他性,或者该物品具有排他性,但又有非竞争性,简而言之,该物品仅具有其中一个特征,则称其为,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goods,)或混合产品(,mixed goods,),。,根据上述判定方法,可以发现,整个社会的物品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即纯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排他性,非排他性,
44、竞争性,纯私人产品,(1),排他成本很低,(2),主要由私人企业生产,(3),通过市场分配,(4),从销售收入中获得所需资金,如:衣服、食品、书本等,混合产品,(1),产品是集体消费的,但存在着拥挤,(2),由私人企业生产,或直接由公共部门提供,(3),通过市场或国家预算分配,(4),从销售收入中获得所需经费,如征收服务费,或从税收收入中拨款,如:公园、公共游泳池、城市绿地等,非竞争性,混合产品,(1),具有外部性的私人产品,(2),主要由私人企业生产,(3),通过市场分配,辅之以补贴或校正性税收,(4),通过销售收入获得所需资金,如:交通系统、社会保障、接种疫苗、有线电视等,纯公共产品,(1
45、),很高的排他成本,(2),直接由政府生产,或由私人企业根据政府合同生产,(3),通过预算分配,(4),从强制性税收中拨款,如:国防、外交、社会治安等,(一)按公共产品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纯公共产品,完全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并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国防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其消费完全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其它如指示灯、航标、路标等等也都是纯公共产品。,混合产品,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共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同时,它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或一定的竞争性。教育、文娱、有线电视、道路等都是混合产品的典型例子。,三、公共产品的分类,就教育而言,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46、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受益具有,“,公共性,”,,是一种公共产品。然而,对于任何个人来讲,受教育本身有利于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个人和家庭都从中受益,因此教育又具有,“,私人性,”,是一种私人产品。同时,教育又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Ug,:表示单个人消费商品,g,的效用,G,:表示商品,g,的总效用,N,:表示消费商品,g,的人数,a,:拥挤系数,实际上,大部分混合产品在消费上都具有竞争性,即存在着出现,“,消费拥挤,”,的可能。用拥挤函数可表示如下:,当,g,为纯公共产品时,则 ,这时,每个人从商品,g,中得到的效用不受消费者人数的影响。,当,
47、g,为纯私人产品时,则 ,这时,每个人从商品,g,中得到的效用为,G/N,。消费人数的增加将导致每个人的效用以相同比例减少。,当,g,为混合商品时,这时,每个人获得的效用将会随消费人口的增加而减少,但效用减少的比例小于消费人口增加的比例。,由此可见,一种商品之所以是混合产品,首先是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共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私人需求;其次混合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或排他性。,常见的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纯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国防、外交、公共安全、罪犯改造、法律法规、基础科学研究、社会文明及意识形态传播、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传染病防治、消防服务、自然现象预报、自然灾害的防治、
48、货币发行、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信息、商品质量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无线广播电视服务等。,教育、交通、通讯、能源、城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有线电视广播、文体节目表演、产品质量认证、企业信誉评级、地质勘探等。,全球性或国际性公共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区域性,公共产品,多国公民同时享用的公共产品,其收益外溢到其他国家,比如大气层的保护,指一国公民都能毫无额外成本地享用的公共产品,如国防、法律制度等,指某一地区的居民能够享用的公共产品,如,“,三峡工程,”,的建成将使整个长江流域特别是靠近三峡的几个省区受益,(二)按公共产品的地域分类,地方性,公共产品,指某一地方(如城镇、街道)的居民可以享用的公
49、共产品,如街灯使附近的居民受益最大,大气层保护,-,全球性公共产品,国防,-,全国性公共产品,街灯,-,地方性公共产品,第二节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产量,一、鲍温模型,1,私人产品的需求和供给,2,、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二、庇古模型,三、萨谬尔森模型,四、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公共产品理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奥地利和意大利,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潘塔莱奥尼、威克塞尔、林达尔、萨谬尔森、马斯格雷夫、科斯等。公共产品理论是一种适应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而确立的理论,它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行为是与政府经济活动融为一体的,从而真正解释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公共产品理论是当代西方
50、财政学的核心理论,后者围绕前者展开。因为从西方财政学的框架来看,政府之所以要支出,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政府的课税是为了公共产品的供给而筹集经费。为此,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处理也是围绕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的。中央政府供应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供应地方性公共产品。而公共选择是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的选择。,公共产品理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使得财政学与经济学有着同样的价值基础。传统的财政学先分析国家职能,再讨论政府的支出和收入问题,未能很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而公共产品论的引入,使得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等方面有了分工,形成政府与市场在经济上的分工与合作关系,财政学因之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