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中...征及其对舆论生态治理的启示_唐一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180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中...征及其对舆论生态治理的启示_唐一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中...征及其对舆论生态治理的启示_唐一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中...征及其对舆论生态治理的启示_唐一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中...征及其对舆论生态治理的启示_唐一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1231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印刷学院校级重点课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传播与引导研究”(Ed202215)成果。通讯作者:孟艳芳第 31 卷第 4 期Vol.31No.4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2023 年 4 月Apr 2023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中的现象特征及其对舆论生态治理的启示唐一峰,孟艳芳*(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摘要: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颠覆了用户的交流模式,也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热点事件参与渠道。本文结合社会学、传播学、心理

2、学等理论,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网络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参与现状,并通过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在互联网中的传播过程和特点,探讨了网络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过程。试图厘清当前环境下网络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参与行为特点及成因,为我国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和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疏导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关键词:网络用户;社会热点事件;舆论治理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23)04-0007-06一、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用户获取信息与表达观点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社会文化的改革和变

3、迁,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取信息和知识、进行娱乐休闲,还可以参与网络事件讨论,甚至影响网络舆论和事件发展的走向。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目前中国的网民数已达 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4.4%。1 我国网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互联网的功能在不断强化、完善,社会化媒体的形式也日渐丰富,这种趋势也改变了公众参与社会事件的行为模式,这对我国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传播中,良好的舆论治理体系能够在信息公开、深度报道、民意反馈、问题处理、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反思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疏导社会不良情绪、引导舆论健康发展;相反,如果舆论

4、治理手段不得要领,则会错过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民意的积累可能会导致热点事件中民意疏通不畅,公共讨论在众说纷纭中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极端,甚至为“阴谋论”的滋生提供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构建良好舆论生态,提高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水平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网络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网络参与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厘清当前环境下网络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参与行为特点及成因,为我国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和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疏导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一)研究设计根据研究

5、目标与研究问题,以全体网民为调研对象开展调查研究,设计问卷。研究初期通过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预测版)开展预调研,之后对问卷信效度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预测版问卷进行重新修订,形成正式版的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最终采用修订后的正式版问卷进行调研。该部分的数据采用互联网可访问样本库 Access Panel 进行问卷数据收集,在全国范围内按地区配额,获得有效样本 1000 份,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与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立意抽样法,对 24 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探DOI:10.19461/ki.1004-8626.2023.04

6、.015索用户进行行为决策的心理过程,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补充研究。(二)数据回收情况本次调查最终获得有效样本 1000 份,其中,男性占比 52%,女性占比 48%,男女比例大体均衡。年龄分布比较分散,说明此样本代表性比较强。样本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表 1样本分布频数表题目选项频数百分比性别男性52052.0女性48048.0年龄1519 岁14014.02024 岁19519.52529 岁15415.43034 岁12612.63539 岁15415.44044 岁838.34549 岁727.25065 岁767.6户口类型非农业户口56656.6农业户口43443.4婚姻状况单

7、身(非以下几种情况)31231.2恋爱中(但未同居)777.7同居242.4已婚,没有孩子828.2已婚,有孩子49549.5离婚77分居33家庭税前月收入20002999 元3330003999 元3340004999 元3350005999 元151.560006999 元313.170007999 元666.680008999 元757.590009999 元888.810,00010,999 元11511.511,00011,999 元878.712,00012,999 元757.513,00013,999 元828.214,00014,999 元12912.915,00019,999

8、 元16216.220,000 元29,999 元464.630,000 元39,999 元131.340,00049,999 元3350,000 元及以上44访谈中,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基于立意抽样,通过滚雪球的抽样方式对有过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参与行为的用户进行了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时间平均每人 30 分钟。由于疫情原因和其他情况的限制,访谈主要通过电话和微信语音访谈两种方式进行。对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的编码分析,根据信息的饱和程度再次选择关键知情人进行访谈,共进行两轮访谈,最终纳入的访谈对象共计 24 名。访谈对象的学历涵盖了中学、大专、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涉及专业领域包括音乐、金

9、融、传播学、机械、管理学等,职业包括教师、金融师、咨询师以及高校教师、行政等。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广东、浙江、辽宁、福建、陕西、吉林等。户籍类型也包含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访谈对象数量多、范围广,确保了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三)信度与效度检验考察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是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的前提条件,信度或效度不合格的问卷无法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研究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本研究信度与效度检验情况如下。1信度检验信度检验即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的问题状况。Cronbachs Alpha 信度系数法是通过检验量表数据的内在一致性来度量量表数据的可靠度的。如果 Cron

10、bachs Alpha 的测量结果大于 0.9,则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 Cronbachs Alpha 的测量结果在 0.70.9 之间,则表示量表的信度较好;如果 Cronbachs Alpha 的测量结果在 0.7 以下,则表示量表需要摒除部分题目。2 本次分析 CronbachsAlpha 的测量结果为 0.933(如表 2 所示),说明量表的信度较好。表 2可靠性统计克隆巴赫 Alpha项数0.933302效度检验在前期调查问卷的设计中,通过查阅本研究相关的大量文献,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提炼反思,结合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对问卷进行了认真反复修改。此外,问卷调查的内容紧紧围绕网

11、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行为及其潜在影响因素,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现状和相关因素问题。按照地区配额,调查范围涉及全国网络用户。所以,从内容效度上来讲,其效度是达标的。其次,关于 KMO 效度检验:KMO 检验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一般认为该值大于 0.9 时效果最佳,本次分析中 KMO8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2023 年值为 0.950,说明问卷效度好(如表 3 所示)。表 3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0.950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6361.824自由度435显著性0.000综上,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表现很好,因此可以基于此问卷数据

12、进行进一步研究。三、研究结论与分析(一)网络用户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类型偏严肃尽管目前不少学者十分担忧短视频、直播以及选秀节目、流量明星等带来的过度娱乐化问题,但在对网络用户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类型的研究中发现,网络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类型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娱乐化,相反,关注事件类型整体偏严肃。研究结果显示,用户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中,获得较多关注的前三位分别是国际事 件(36.4%)、突发自然灾害(35.2%)和重大安全事故(34.7%),其次是民生事件,占比 33.2%,排在第五的是政府部门、执法机关及公权力等政治事件,占比 31.3%。明星娱乐事件的关注度较低,占比只有 24.6%(具体

13、比例见表 4)。在访谈中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特点,受访者表示:“那些娱乐八卦看一看就过去了,不会持续关注,毕竟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表 4网络用户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类型比例事件类型比例国际事件36.4%突发自然灾害35.2%重大安全事故34.7%民生事件33.2%政府部门、执法机关及公权力等政治事件31.3%经济事件28.2%公共卫生与医疗事件27.5%名人明星与娱乐影音资讯24.6%科技事件24.4%教育事件24.1%社会公益22.8%违法犯罪与司法案件22.7%就业问题22.6%重大交通事故22.3%群体性事件22.0%社会思潮与现代价值观21.4%境外涉华事件20.6%地区性事件20.5%军事

14、事件20.4%此外,在对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用户更偏爱的资讯类型进行分析时,结果显示,偏好深度报道文章比例最高,所占比例为 49.1%,新闻简讯(文字版)和短视频所占比例分别是 42.6%和 39.2%。说明,在热点事件的相关资讯中,对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分析的深度报道和帮助快速了解事件全貌的文字简讯是用户的主要需求(具体结果如表 5 所示)。表 5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用户更倾向于获得的资讯类型资讯类型比例深度报道文章49.1%新闻简讯(文字版)42.6%短视频39.2%图文37.0%专家讲解33.7%电视专题节目26.5%论坛社区21.8%直播17.4%音频11.3%广播10.5%(二)用户的信息获

15、取习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通过数据预处理,重新将被调查人群关注比例达到 30%以上的社会热点方面(国际事件,突发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民生事件,政府部门、执法机关及公权力等政治事件)设定为热点事件,其余设为非热点事件,从而对此多选题整体进行的二分类编码,转换为是否关注社会热点。对比信息获取习惯不同的用户在是否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中表现出怎样的特点,来探究信息获取习惯对用户关注意愿的影响。将通过手机网络获取长文章频率、通过手机网络获取短视频频率、更容易接受以下哪种形式的新闻内容均作为自变量,关注热点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绘制二元 logistic

16、森林图(如图 1 所示)。结果显示,更易接受快餐式信息类型的人群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更高,例如短视频、图文结合或可视化内容;而对于更易接受长内容、深度内容或互动性较强的内容的用户,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可能性更低。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证实,受访者张某对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度极低,喜欢阅读深度分析类文章,他经常看的有代表性的文章长达 2 万9第 4 期唐一峰,孟艳芳:网络用户参与社会热点事件中的现象特征及其对舆论生态治理的启示图 1二元 logistic 森林图字,受访者认为:“这才是知识,那些碎片化短内容的只能称为信息,我需要的是知识,不是信息。”结合前述结论可以看出,社会热点事件中,网络用户关注事

17、件类型偏严肃,关注事件报道形式偏活泼。此外,对官方媒体平台评价越高的人群关注热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如图 2 所示)。图 2二元 Logistic 回归预测结果的 OC 曲线通过二元 logistic 回归预测结果的 OC 曲线可以看出,AUC=0.691,说明用通过手机网络获取长文章频率、通过手机网络获取短视频频率、更容易接受以下哪种形式的新闻内容等指标来预测用户是否会关注热点事件预测准确率较高。(三)网络用户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持续关注意愿和特点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类媒体平台的丰富,让更多的社会热点事件得以在网络中形成热议,网络用户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还表现为对已知事件后续情况的关注情况。研究发

18、现,有 46.3%的用户表示“通常会用常用的或正在使用的资讯平台继续关注”;也有将近三成用户表示“通常不会跟进,如果别人和我分享或讨论,我再去关注”,这部分占比为 29.5%,可见他人影响是网络用户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还有 16.0%的用户表示“会主动从多个渠道查找相关信息,关注事件后续进展”;有 8.2%的用户表示“只是浏览一遍,不会再跟进关注”。整体看来,大多数用户会对事件的后续进展持续关注,不管是深入发掘还是简单留意;另外一些人如受到他人影响也有可能继续跟进(如表 6 所示)。表 6网络用户对热点事件后续进展的关注意愿行为类型比例通常会用常用的或正在使用的资讯平台继续关注

19、46.3%通常不会跟进,如果别人和我分享或讨论,我再去关注29.5%会主动从多个渠道查找相关信息,关注事件后续进展16.0%只是浏览一遍,不会再跟进关注8.2%总计100.0%访谈中,当被问及是否会持续关注一件社会热点事件的发展后续时,李某提到:“现在的新闻太多了,事情当时爆出来的时候挺关注的,后来再怎么样其实不太关心,而且也不重要。”可见,对于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情况说明,他们对时效性的要求也很高,最好尽快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结果和定论,这对官方媒体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理效率提出了01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2023 年较高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因为会有新的热点出现而认为旧的事情就会被遗

20、忘,如果官方没有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用户会通过自己对所获得信息的整合理解来得出自己的结论,或通过个人想象实现逻辑上的自洽,此时,一旦舆论被不良媒体错误地引导,后果不堪设想。受访者周某表示:“遮遮掩掩不回应,肯定是在等新的热点让大家忘了这事,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敷衍几句,谁信?”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证明,未完成或被打断的事情比已经完成的那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官方媒体应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地给出权威说明,事件发展前期或高潮期是最佳时间。(四)事件相关内容披露的信息来源比平台更重要问及受访者“当后期出现一些相关的事件说明或者调查结果的时候,您更相信哪里的信息”,无论何种受教育程度、何种职业的受访者都表示

21、更相信官方给出的结果。综合研究数据和访谈资料,这里所谓“官方”并不是指具体某个官方媒体或组织,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时的个人矛盾,更相信当事人提供的信息,而且最好是证据链清晰的图文、视频、语音材料。(2)涉及法律问题时,更相信公安机关的调查通报。(3)其他重要的社会问题更相信相关主体或部门做出的调查与解释。(4)以上三种情况之外,更相信央视、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同时,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哪个平台发出来的不重要,被转几次都不重要,只要信息真的来自以上几种主体就可以。受访者杨某明确表示:“不太在意平台吧,主要还是看信息源,如果是紫光阁说的,发在什么平台上都一样。”(五)社会热点

22、事件的网络传播中“睡眠效应”明显1949 年,霍夫兰首次命名“睡眠效应”(Sleepereffect),主要用来描述传播结束一段时间后,高可信性信源带来的正效果下降,而低可信性信源带来的负效果却朝向正效果转化。3 该现象多发于社会热点事件以及谣言(或民间小道信息)传播案例中。在本次研究中,这种现象十分明显。例如在苟晶爆料自己被顶替上大学的事件中,事件发生初期舆论偏向爆料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官方调查结果的陆续公布,人们发现,苟晶不同于其他被顶替者,她当年与顶替者达成了某项协议,并获得了将自己往届生身份改为应届生身份的好处,现在爆料有一部分原因是正在为自己的自媒体项目吸引关注进行变现。于是,人

23、们对她的信任和同情又开始下降。受访者金某提到:“现在那些事件的反转太多了,浪费感情。”此类情况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真实情况确实与前期大家认为的不一样;另一种情况即所谓的“不完美受害者理论”,就算事实已经非常明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转移注意力来寻找新的事件反转,例如寻找受害者身上的缺点(甚至与案情毫无关系)来证明受害者并不是完全无辜的。在“医学女博士在实验室被奸杀焚尸案”中,犯罪嫌疑人供述自己与受害者并不相识,属于随机作案,并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即便如此,凶手被执行死刑之后,还有好事者以受害者容貌姣好为依据臆测是受害者私生活混乱导致情杀。在社会热点事件中,部分受访者认为,很多事情并不是看

24、起来的那样,肯定还会有反转,基于这样的心理,他们对于可能出现的反转甚至有一种期待。受访者薛某某提到,“我有的时候还挺相信那些小道消息的爆料的,就像郑爽事件,那些爆料确实很吸引眼球。(访谈者:你不怕爆料是假的吗?)我倒没怀疑,如果是假的就再看反转情况。”四、结语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颠覆了用户的交流模式,也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热点事件参与渠道,让人们可以在观点抒发和沟通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信息,甚至左右事件的发展趋势。作为用户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方式,很多学者对热点事件中的群体现象和舆论生态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结合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传播理论,基于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探

25、索了网络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参与现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用户信息获取方式与社会热点事件关注意愿的相关性,并通过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在互联网中的传播过程和特点,研究了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参与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过程。研究发现,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与其行为有显著相关性,结果显示,更易接受快餐式信息类型的人群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更高,快餐式信息类型如短视频,图文结合或可视化内容等,并且,通过手机网络获取短视频频率对在关注领域出现新热点时是否会持续关注事件进展的选择有显著性正向影响,11第 4 期唐一峰,孟艳芳:网络用户参与社会

26、热点事件中的现象特征及其对舆论生态治理的启示即通过手机网络获取短视频频率越高在关注领域出现新热点时越会持续关注事件进展。网络用户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注意力分布和信息类型偏好对舆论引导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用户对于热点事件首先需要“快速了解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媒体解读与观点解读”,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理性分析有更深入的了解,本研究也给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官方内容发布方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调查显示,对于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情况说明,用户对时效性的要求也很高,在事件发布的初期最好能够尽快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结果或说明,各类社会化媒体和自媒体层出不穷,用户获取信息和发布观点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热点

27、事件在网上传播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网民需要在事件发展刚刚接近高潮期的时候对事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如果官方不能及时介入和澄清,用户将有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取相关内容或通过个人分析形成逻辑自洽,由于个人思想的局限或信息获取渠道的偏颇,很可能被谣言误导。虽然社会化媒体、自媒体平台和各类商业媒体层出不穷,并以活跃的内容、较高的更新频率吸引用户注意力,但在研究中发现,用户对官方媒体和传统媒体依然表现出较强的信任,对于事件相关内容披露的信息来源还是会选择更相信官方媒体。并且这样的信任对用户的网络参与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研究发现,社会热点事件传播中“睡眠效应”明显,因此,在事件发展后期,还需要对事件情况进

28、行总结性回应,评估网络舆论效果,确保事件在网络传播中得到妥善处理。这不仅需要透明、高效的舆论调查和引导机制,还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交流环境,在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文化水平的过程中来缩小用户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认识沟”。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9-01)2022-12-15 http:/www gov cn/xinwen/202209/01/content_5707695htm 2卢清清芒市一中傣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3王丽广告传播的“睡眠效应”J当代传播,2005(1):68-69The Phenom

29、en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Users Participationin Social Hot Events and Its Illumination forPublic Opinion Ecological GovernanceTANG Yifeng,MENG Yanfang(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Beijing 102600,China)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overturned the

30、communication mode ofusers,and also provided users with rich channel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hot events Combining thetheories of sociology,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y,and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this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user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hot events

31、 Then,throughthe combination of in-depth interviews and case analysis,combined with the dissemination process and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hot events in the Internet,explores what psychological process the users haveexperienced in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hot even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32、 clarify the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network user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hot events in the currentenvironment,and provides relev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ecological governance of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in social hot events in ChinaKey words:network users;social hot events;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责任编辑:李新新)21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