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王华君志愿服务队:帮助各族群众在宜昌安心、安身、安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1786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华君志愿服务队:帮助各族群众在宜昌安心、安身、安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王华君志愿服务队:帮助各族群众在宜昌安心、安身、安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3 期王华君志愿服务队:帮助各族群众在宜昌安心、安身、安稳在湖北省宜昌市,有一个“外来务工者之家”宜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这个由 1500 多名在宜流动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常年为在宜外来务工各族群众提供帮思想、帮“双创”、帮维权、帮解困、帮成才“五帮”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在城里安家。这个组织的发起者和负责人是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最美志愿者”“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第八届湖北省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的王华君。用爱心感召维吾尔族同胞来就业2022 年 1 月 13 日,湖北省宜昌市民宗委在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举行“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双方将以建设铸牢中华民王华君(左二)为五峰流动党员商户挂牌49民族大家庭人物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为抓手,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各民族流动党员群众服务管理等方面强化交流合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我是今年春天来的,为各族同胞服务我觉得很有意义。”在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伊丽努 吐鲁逊麦麦说。伊丽努毕业于三峡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7 年,党的十九大代表、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主任王华君到三峡大学进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伊丽努就在台下聆听。四年的在宜求学生涯,让伊丽努感受到宜昌市积极为各族同胞在宜工作生活创造

3、有利条件的热情。得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服务中心挂牌,她马上联系王华君,表示希望留在这里工作。“我家在新疆伊犁,想留在宜昌工作,一是很热爱这座城市,二是因为希望自己能跟王主任帮助别人,从工作中得到快乐。”伊丽努说,自己家是低保户,能顺利到内地来学习、开阔视野,多亏了政府的关怀帮扶。现在伊丽努主要从事民族团结和农民工保障房申请等工作。教育基地也是服务基地王华君是秭归县人,曾是一名在宜昌谋生的普通出租车司机。2014 年,由秭归县总工会牵头,王华君成立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突出“五帮”服务,服务对象覆盖秭归在宜昌城区各族农民工 4.2 万名,在加强党员流动管理、服务农民

4、工、参与宜昌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22 年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揭牌是中心服务功能的一次延伸。“我们是教育基地,十分重视服务各民族同胞,努力让大家在宜昌能够安心、安身、安稳。”王华君说,帮助在宜各族同胞就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现在在教职中心上班,待遇不错,这多亏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帮助。”王兰说。王兰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2022年 8 月 29 日,创业不顺的王兰夫妇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请求帮助,基地负责人多方联络,安排王兰夫妇在秭归县职教中心食堂工作。“志愿者和王主任无私、热情的帮助让我深受感

5、动,我衷心感谢他们。我作为一名法律人,也要向王华君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尽我所能,成为推动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一份子。”在给服务中心的感谢信中,向海银写道。向海银来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2 年 5 月,他来到宜昌发展。刚来宜昌时找工作没有门路,向海银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表达了希望在宜昌找一份法律相关工作的想法。王华君了解情况后,帮忙联系了湖北三立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冒着大雨带向海银到律所面试。最终向海银顺利通过面试,加入三立律所。各族同胞携手欢度传统佳节2022 年 5 月 31 日,宜昌秭归县屈原故里艾粽飘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组织宜

6、昌城区和秭归县内各族群众在这里欢度端午佳节,体验传统文化习俗。当天,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屈原故里过端午”为主题的联谊活动就在这里举行。“今天一起热闹过节,让我对端午节这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回族姑娘白云静说。敬献兰草、诵读 橘颂、制作粽子活动现场,白云静还即兴表演了一段琵琶演奏。藏族姑娘何妹闻声起舞,引发全场热烈鼓掌,将活动推向高潮。“去年重阳节,我们也组织了在宜的各族老年同胞的联欢会,让大家在异乡也能体验到丰富的文化生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王华君向记者介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服务中心挂牌后,积极组织在宜各族同胞参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助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宜昌社会教育层面落地落实。(供稿:湖北省宜昌市民宗委)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