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涉世家复习题一、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
2、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读p)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二、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
4、)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伙伴们。”佣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并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他们(在这里)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被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即位做皇帝,应
5、当即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成功,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 “陈胜王”(三个字),
6、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装作狐狸嗥叫时凄厉的声音(向士兵)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恐害怕。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 ,都用手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吴广一向爱护别人,士兵多愿听从吴广的差遣。(一天)率领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多次说要逃跑的话,来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吴广的部下。尉果然用竹板子打吴广。将尉剑拔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剑杀死了那个尉。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尉。陈胜召集并
7、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该判被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边的人中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的会死掉。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举大事成大名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属下的士兵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 (他们)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蕲县攻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了。他们行军中沿途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
8、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中同起义军作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传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身穿战甲,拿着武器(亲自作战),讨伐昏庸无道的秦王,诛灭凶残暴虐的秦朝,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劳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涉(的号召)。三、重点词语解释1、尝:曾经。 2、辍:停止。 之:去、往。 3、怅:失望。 4、苟:如果。 5、若:你。
9、 6、太息:长叹。 7、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8、適(zh):通“谪”,远调。 9、屯:停驻。 10、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1、会:适逢,恰巧遇到。12、度(du):估计。 失期:误期。 13、亡: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15、等:同样。死国:为国事而死。 16、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7、立:指立为国君。 18、以数(shu)谏故:因为屡次进谏得缘故。数,屡次。 故:缘故。 19、上:皇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指秦始皇。20、或:有的人。 21、怜: 爱戴。 22、诚:如果,果真。 诈:假
10、装。 23、 唱:同“倡”,首发。 宜:应当。 24、乃行卜:就去占卦。 25、 指意:意图。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8、威众:威服众人。 29、丹:朱砂。 书:写。王,称王。 30、 罾(zng):鱼网。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31、以:同“已”,已经。 32、间令:暗使。 间:私自,偷着。之:去、往。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丛,树木,鬼神所凭寄的地方。祠,神庙。 33、篝火:用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 34、 狐鸣: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35、 旦日:第二天。
11、36、往往语:到处谈论。 37、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8、多为用者:多为(他)用的。39、忿恚尉:使(尉)恼怒。恚:恼怒。 40、笞: 用鞭、杖或竹板打。 41、剑挺:剑拔出鞘。 42、并:一齐 43、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4、公等你们诸位。45、藉第令毋斩: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宁:难道。 47、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48、从民欲:依从人民的愿望。 49、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50、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盟:盟誓。 51、下:攻下、攻克。52、徇:
12、 攻占(土地) 53、 比:等到。 54、身被(p)坚执锐:身穿战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被:同“披”,穿着。坚:指铁甲。执:紧握着。锐:指武器。 55、社稷:国家。56、刑:惩罚。四、一词多义1次:皆次当行 (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数:数有功(屡次) 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卒数万人(数词,几)3书: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4为: 为屯长(担任) 士卒多为用者(被,替) 为天下唱(向) 5、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会(集会)5亡:今亡亦死(逃走) 广故数言欲亡(逃走) 6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公等遇雨(诸位,大家) 且
1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7故: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8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带领,率领)9或: 今或闻无罪(有人) 或以为死(有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或王命急宣(有时)10国:死国可乎(国家) 去国怀乡(国都)11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诛暴秦(道义,王道) 伐竹取道(道路)12行:皆次当行(行列) 乃行卜(去、往) 行收兵(行军)13以:或以为死(动词,认为)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祭以尉首(用)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把) 杀之以应陈涉(连词,来)14之:辍耕之垄上(去,往) 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 鸿鹄
14、之志(的) 二世杀之(代词,他) 固以怪之矣(代词,这件事)15乃:乃公子扶苏(判断动词,是) 乃行卜(于是,就) 乃入据陈(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五、整体把握1本文结构一(1段):叙述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二(2段):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包括三层:(1)起义背景 (2)谋划起义 (3)作舆论准备 )三(3段):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包括三层:(1)发动起义 (2)胜利进军 (3)建立政权2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
15、,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3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 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4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5“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6作者着重表现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7对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
16、,作者也描写得极为生动。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其次是发动起义。六、问题理解1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
17、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舆论准备包括:(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置书鱼腹)(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篝火狐鸣)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1)(激怒其众,并杀两尉)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2)(召令徒属,鼓舞斗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
18、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3)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3第一段中,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的抱负。4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5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6选段划线处“
19、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这句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人物的心理反应说明了什么?既表现士兵对陈胜的敬畏;也有起义爆发前夕人心的躁动、紧张与兴奋;另外也表现了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7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第2段内容作出回答。(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8你是如何看待陈胜、吴广“行卜”这种做法的?(1)可以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愚昧和落后导致思想上的局限性,他们依靠行卜这种做法来威服众人,以达到起义的目的,情有可原。(2)这种做法不对。行卜是用占卜来预测
20、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两人应适时发动起义,而不可把如此重大的事情寄托在卜算上。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置书鱼腹、篝火孤鸣?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原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评价:(1)赞同。在当时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是取得民心的最便捷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显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2)不赞同。当人民知道真相后可能会失去民心。10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11文段3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
21、出号召:“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这句话表现了陈胜反抗叛逆性格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12假如“天不雨,道亦通,不失期”,是否还会发生农民起义?会起义。即使没有这根导火线,即使陈胜不起义,在秦王朝残暴的统治之下,也会有其他人因某事而起义,秦朝一定会走向灭亡的。13你认为陈胜吴广起义能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又获得怎样的启示?原因:天下苦秦久矣;秦二世杀了公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启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覆舟。七、拓展迁移1陈胜在起
22、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这句话流传了两千多年,今天有无其现实意义?)这句话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任何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出不凡的业绩,这与个人的出身和地位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比较阅读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甲、乙两段都有一个加点的“醉”字。甲段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乙段中“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甲段的“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乙段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