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02T 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90897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02T 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3402T 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3402T 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3402T 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3402T 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CCSB 163402 芜湖市地方标准DB3402/T 632023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major pests in rice fields2023 - 12 - 18 发布2024 - 01 - 01 实施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02/T 63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芜湖

2、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安徽省紫云英产业协会、南陵县紫云英产业协会、南陵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玮、朱国萍、孙洋、王旭、韩阳春、任平、姜斌、谭小娟 、高轩、郭圣辉、蒋立平、朱咏萍、程诚、高毛健、黄谊、丁建英、朱玲、李敏、郭明宝。 I DB3402/T 632023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田主要害虫的监测对象、监测周期、监测方法、鉴定统计及危害等级评定。本文件适用于对稻田主要害虫进行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

3、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监测对象稻田主要害虫分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大类。咀嚼式口器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等;刺吸式口器有稻蓟马、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其形态特性及危害见附录A。 5 监测周期5.1 从水稻播种到成熟收割,每隔 15 天调查一次发生量,各地根据气候条件和不同品种水稻成熟时期适当调整监测时期和频次。 5.2 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稻飞虱等稻田虫害有爆发趋势时,

4、应增加调查点次和调查频率。 6 监测方法6.1 调查田块确定按GB/T 157922009中3.2.1的规定选取调查田块。对于迁飞性较强的稻田害虫监测,应当增加调查田块的数量。 6.2 幼虫监测6.2.1 踏查法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在每个调查田块利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块田取样点 5 个,每个点选取区域 2m2m 并进行编号,测查每个样方中受害植株的数目和幼虫的数目并记录,记录表见附录 B。 1 标引序号说明: 1树; 2固定桩; 3绳索; 4马来氏网标本瓶。 图1 马来氏网装置6.3.1.3 每年调查时应更换新的马来氏网。每收集一次样品应更换新的马来氏网标本瓶,瓶内无水乙醇持有量应保持在 2

5、/3 以上。 6.3.1.4 每隔 15 天收集一次样品,样品的保存参照 6.2.2 执行。 6.3.2 灯诱法6.3.2.1 每个调查田块设置两个引诱灯装置。引诱灯装置应安装在四周开阔、无遮挡的地段,与其他诱捕设备的间距不应低于 200 m,并应设置安全用电标识。 6.3.2.2 设置 1 台 20W 黑光灯或 200W 白炽灯,灯管下端与地表垂直距离为 1.5m,上方设置太阳能板, 下方装集虫漏斗,其结构见图 2。 2 图2 引诱灯装置6.3.2.3 每天上午收集一次样品,样品保存参照 6.2.2 执行。 7 鉴定统计7.1 鉴定对收集的昆虫样本应依次使用形态和生殖器鉴定方法确定害虫种类。

6、如出现鉴定冲突,应以生殖器鉴定结果确定种类。鉴定操作应按附录C的要求执行。 7.2 统 计对收集的害虫数量及种类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及时登记,记录表见附录D。 8 危害等级评定8.1 幼虫密度8.1.1 将单次调查田块内全部幼虫植株,按 8.1.2 计算幼虫密度,按 8.1.3 计算加权平均累计幼虫密度。 8.1.2 每个田块累计幼虫密度计算公式: K = LCSC(1)CMC式中:𝐾𝐶每个田块累计幼虫密度; LC查得累计幼虫数; SC每个田块稻丛总数; MC调查水稻丛数。8.1.3 当地加权平均累计幼虫密度计算公式: KR = (LR PR)(2)式中:

7、9870;𝑅𝑅当地平均幼虫密度;LR田块平均每m2幼虫密度;3 DB3402/T 632023PR田块对应的面积百分率。8.2 成虫数量8.2.1 按所有调查田块分别采用单次马来氏网法、灯诱法获得单一害虫成虫数量之和计算该种害虫成虫总数。 8.2.2 马来氏网法获得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CK = LC(3)SC式中:𝐾𝐶马来氏网法监测获得的种群数量,单位为头;LC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马来氏网收集的单一害虫的累计数量,单位为头; SC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马来氏网个数,为无量纲。8.2.3 灯诱法获得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EK =

8、 LE(4)SE式中:𝐾𝐸灯诱法监测获得的种群数量,单位为头;LE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引诱灯装置收集的单一害虫的累计数量,单位为头; SE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引诱灯装置个数,为无量纲。 8.3 危害评级幼虫危害等级按表1划定,成虫危害等级按表2划定。 表1 幼虫危害等级评定表分级标准 发生程度 级 级 级 级 级轻度轻度到中度 中度 中度到重度 重度当地加权平均累计幼虫密度(每块) 60 表2 成虫危害等级评定表成虫总数(头)危害等级n10级(轻度)11n25级(轻度到中度)26n40级(中度)41n55级(中度到重度)n55级(重度)4 AA 附 录 A(资料性)

9、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表A.1给出了稻田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危害。 表A.1 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学名拉丁名形态特征危害鳞翅目螟蛾科,雌蛾前翅近长方形,灰黄至淡褐色,外缘有七个小黑点;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中央有三个紫黑色斑,斜该虫主要取食水稻的茎秆,造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行排列,后翅白色。卵扁椭圆形,排列成成植株的枯死和白穗等症状,长方形鱼鳞状卵块,上盖透明胶质。幼虫直接导致水稻的减产体背有数条灰褐色纵向线条,腹面呈灰白色鳞翅目螟蛾科,成虫长 7mm9mm,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 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

10、部,其幼虫取食水稻的叶片部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 眼点。卵椭圆形,扁平而中部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造成植株叶片局部坏死,并且伴随独特的水稻叶片纵向卷曲现象,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卵为黑色。幼虫头部淡褐色,腹部淡黄色从而导致减产至绿色,前胸背板淡褐色,上有褐色斑纹,近前缘中央有并列的褐色斑点两颗,两侧各有一条由褐点组成的弧形斑鳞翅目夜蛾科,成虫头部、胸部浅黄褐色,腹部浅黄色至灰白色;触角丝状或栉齿该虫对水稻造成的伤口较大,状,前翅近长方形,浅灰褐色,中间具小一般造成水稻茎秆坏死并伴大螟Sesamia inf

11、erens黑点4个排成四角形。卵扁圆形,初白色随腐烂气味,且发生区域多数后变灰黄色,表面具细纵纹和横线,聚生位于农田的边缘区域,农田中或散生,常排成2行3行。幼虫头部红褐央区域基本不发生色至暗褐色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缨翅目蓟马科,成虫常藏身卷叶尖或心叶内,早晚及阴天外出活动,有明显趋嫩绿稻苗产卵习性。卵散产于叶脉间,幼穗形成后则以心叶上产卵为多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尖两边向内卷折,叶鞘不能伸展,若虫破坏颖壳危害子房,形成空瘪粒5 表A.1 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续)学名

12、拉丁名形态特征危害半翅目飞虱科,成虫体长 2mm4mm,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前翅近于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雌虫色黄褐色,足皆淡褐色。卵肾状形,黄白色。若以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一虫共 4 龄,淡黄色,触角折向头与胸部背面。若虫 5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鞘,稻龄,1 龄若虫体乳白色至淡黄色,胸部各节背面沿正株因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中有纵行白色部分,2 龄黄白色,胸部各节背面为灰时滋生霉菌。灰飞虱是条纹叶色,正中纵行的白色部分较第 1 龄明显,3 龄灰褐色枯病等重大水稻病毒病的重胸部各节背面灰色增浓,正

13、中线中央白色部分不明要传播媒介,种群爆发将带来显,前、后翅芽开始呈现,4 龄灰褐色,胸部正中的严重的水稻传染病白色部分消失。5 龄体色灰褐增浓,中胸翅芽达腹部第 3 节后缘并覆盖后翅,后胸翅芽达腹部第 2 节,腹节间有白色的细环圈半翅目飞虱科,成虫长翅型体长3.6mm4.8 mm,短褐飞虱危害水稻可分为直接 危害和间接危害两方面。直接危害是直接吸食水稻汁液,消耗稻株养分,造成危害。褐飞虱的成虫、若虫都能吸汁危害水稻。间接危害是褐飞虱成 虫、若虫刺吸汁液和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 易使稻株失水和感染菌核病, 其排泄物滋生霉菌,还会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翅型体长2.5mm4.0 mm

14、,头顶近方形,额近长方形中部略宽,触角稍伸出额唇基缝,后足基跗节外侧具2根4根小刺,前翅黄褐色,透明,翅斑黑褐色。卵产在叶鞘和叶片组织内,排成一条,卵粒香蕉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至锈褐色,并出现红色眼点。若虫5龄,1龄体黄白色,腹部背面有一倒凸形浅色斑纹,2龄体黄褐至暗褐色,倒凸形斑渐模糊,3龄黄褐色至暗褐色,腹部第3、4节有一对较大的浅色斑纹,第79节的浅色斑呈山字形,翅芽已明显,4龄斑纹清晰,前翅芽尖端伸达后胸后缘,5龄体色斑纹同3龄、4龄,前翅芽尖端伸达腹部3节4节半翅目飞虱科,成虫长翅型体长3.8mm4.6mm、短翅型体长2.7mm3.5mm

15、;体呈灰黄色,头顶较狭,白背飞虱主要以3种方式危害突出在复眼前方,颜面部有3条凸起纵脊,脊色淡,水稻:一是成虫、若虫直接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沟色深,黑白分明,胸背小盾板中央长有1个五角形的白色或蓝白色斑,翅半透明,两翅会合线中央有1吸为害;二是雌成虫产卵时破坏水稻的输导组织;三是传播个黑斑。卵新月形,前期乳白色,后期淡黄色。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给水虫初孵时呈乳白色,有灰斑,后呈淡黄色,体背有稻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灰褐色或灰青色斑纹 6 BB 附 录 B(资料性) 踏查法调查记录表踏查法调查记录表见表B.1。 表B.1 踏查法调查记录表序号地点样方序号害虫名称受害植

16、株数量/株害虫数量/头备注7 CC 附 录 C(规范性) 害虫鉴定方法C.1 形态鉴定对于个体较大的昆虫,肉眼观察其形态特征,辅以各类资料文献等进行鉴定;个体较小的物种借助体式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辅以资料文献进行鉴定。C.2 生殖器鉴定给待解剖标本的背面、腹面、标签进行拍照,附上拍照标签和解剖序号标签;用剪刀轻轻剪下雄性标本腹部末端的三节(如果标本的体型较小,则将整个腹部取下);配置10% 的氢氧化钠溶液,取适量放在烧杯里,将剪下来的标本腹部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感觉柔软即可捞出;用蒸馏水冲洗捞出后的标本,放入培养皿中,将生殖器与腹部周围的表皮分离;然后依次放入75%、95%、100%的乙醇中脱水,在每个浓度中脱水一分钟,脱水完成后,将外生殖器放到凹面载玻片上的凹槽里,滴上树胶, 慢慢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然后放入烘箱,烘干后进行拍照,辅以各类文献资料进行鉴定。 8 DD 附 录 D(资料性) 稻田害虫统计表稻田害虫统计表见D.1。 表D.1 稻田害虫统计表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方式监测人员鉴定人员鉴定方法序号害虫名称数量/头备注 9 参 考 文 献1 NY/T 2737.12015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2 DB34/T 29042017水稻大螟测报调查规范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