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895-2023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9089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895-2023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41T895-2023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DB41T895-2023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DB41T895-2023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DB41T895-2023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3.080 CCS R 18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8952023 代替 DB41/T 8952014 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2023-12-15 发布 2024-03-12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895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1 5 预防养护检测及评定.1 6 预防养护条件.2 7 预防养护时机.5 8 预防养护方案选择.5 9 预防养护设计.8 10 预防养护实施.8 附录 A(规范性)流程图.9 附录 B(规范性)工作重点.13 附录 C(资料性)

2、重点病害的轻量化监测方法.16 DB41/T 89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1/T 8952014高速公路桥涵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与DB41/T 895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符号及代号(见 2014 年版的第 4 章);b)更改了桥涵预防养护检测频率的规定(见 5.3,2014 年版的 6.3);c)增加了桥梁预防养护方案中无损检测方法(见表 5 和表 6);d)增加了预防养护设计流程图中长期监测结果分析(见附录 A.4);e)删除了“刚

3、桥面铺装 ERS 维修技术”(见 2014 年版的附录 B);f)更改了桥涵预防养护工作重点(见附录 B,2014 年版的附录 A);g)增加了重点病害的轻量化监测方法(见附录 C)。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高速公路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郑州市路通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冻雷、刘洪涛、任延凯、李胜利、齐明、孙辉、陈威达、束景晓、张宇、郑立宝、郭璟、王一光、毋光明、郭攀

4、、李攀杰、郑鹏飞、班中阳、武轶彬、解顺、韩永超、胡志华、代德新、马然宙、翟书伟、万建树、王沛、石萌萌、孟鹏、孙豫庆、白涛、张小博、李森岩。本文件于2014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41/T 8952023 1 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桥涵预防养护技术的基本规定、检测及评定、条件、时机、方案选择、设计和实施。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梁式桥和盖板涵洞的预防养护,其他类型的桥涵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5、(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51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 5142-01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JTG 5220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预防养护 公路整体性能良好但有轻微病害,为延缓性能过快衰减、延长使用寿命而预先采取的主动防护工程。修复养护 公路出现明显病害或部分丧失服务功能,为恢复技术状况而进行的功能性、结构性修复或定期更换。4 基本规定 桥涵预防养护工作应依据定期检查结果,在掌握桥涵使用状况的前提下,按图

6、 A.1 规定的流程执行。桥涵预防养护应以桥涵技术状况和病害程度为基准,预测桥涵病害发展趋势,制定适宜预防养护的对策和计划,实现桥涵预防养护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制度化。桥涵预防养护应符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规定。5 预防养护检测及评定 一般规定 DB41/T 8952023 2 5.1.1 按 JTG 5120 规定的检测频率、方法、内容,对桥涵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输入养护管理信息系统。5.1.2 应根据检测结果对桥涵状况进行评定,编制预防养护计划,制定预防养护方案和措施。5.1.3 桥涵检测应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并实行跟踪。5.1.4 桥涵检测采用目测与仪器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及评定方法 5.2.1

7、 桥梁技术状况检测及评定按 JTG/T H21 确定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分和等级。涵洞技术状况检测及评定按 JTG 5120 执行。5.2.2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包括桥梁构件、部件、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面系和桥梁总体评定。5.2.3 桥涵预防养护检测以桥涵主要构件、部件为主,以桥涵次要构件、部件为辅。检测频率 5.3.1 公路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等级分为 5 类,按 JTG 5120 中对应采取养护对策为预防养护的技术状况等级确定检测频率。5.3.2 严重超载车辆通过、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发生后应立即进行检测及评定。6 预防养护条件 桥梁预防养护 6.1.1 桥梁总体 当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

8、定等级为1类或2类且同类病害数量较多、发展较快时,宜进行预防养护规划。6.1.2 桥梁部件 当桥梁主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1类、2类或桥梁次要部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1类、2类且同类病害数量较多、发展较快,宜进行预防养护。6.1.3 桥梁构件 6.1.3.1 上部结构构件 上部结构构件预防养护条件应符合表1规定。表1 上部结构构件预防养护条件 桥梁构件 预防养护条件 混凝土梁式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蜂窝、麻面评定标度为2;剥落、掉角评定标度为2;空洞、孔洞评定标度为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度为23;钢筋锈蚀评定标度为23;混凝土碳化定标度为12;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度为2;跨中挠度评定标

9、度为23;结构变位评定标度为23;预应力构件(包括锚头、钢绞线、齿板等)损伤评定标度为23;简支梁(板)桥、刚架桥裂缝评定标度为23;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和T形刚桥裂缝评定标度为23 DB41/T 8952023 3 表1 上部结构构件预防养护条件(续)桥梁构件 预防养护条件 钢梁桥 涂层劣化评定标度为2;锈蚀评定标度为2;焊缝开裂评定标度为2;铆钉(螺栓)损失评定标度为2;构件裂缝评定标度为2;跨中挠度评定标度为23;构件变形评定标度为23;结构变位评定标度为2 支座 橡胶支座 板式支座老化变质、开裂评定标度为3;板式支座缺陷评定标度为3;板式支座位置串动、脱空或剪切超限评定标度为12;聚四

10、氟乙烯滑板磨损评定标度为3;盆式支座组件损坏评定标度为12;盆式支座位移、转角超限评定标度为13 钢支座 钢支座组件或功能缺陷评定标度为12;钢支座位移、转角超限评定标度为13;钢支座部件磨损、裂缝评定标度为12 混凝土摆式支座 混凝土缺损评定标度为12;活动支座滑动不平整、生锈咬死评定标度为13;轴承有裂纹、切口或偏移评定标度为13 6.1.3.2 下部结构构件 下部结构构件预防养护条件应符合表2规定。表2 下部结构构件预防养护条件 桥梁构件 预防养护条件 桥墩 蜂窝、麻面评定标度为2;剥落、露筋评定标度为2;空洞、孔洞评定标度为2;钢筋锈蚀评定标度为2;混凝土碳化、腐蚀评定标度为12;磨损

11、评定标度为2;圬工砌体缺陷评定标度为2;位移评定标度为23;裂缝评定标度为2 桥台 盖梁和系梁 蜂窝、麻面评定标度为2;剥落、露筋评定标度为2;空洞、孔洞评定标度为2;钢筋锈蚀评定标度为2;裂缝评定标度为2 台身 剥落评定标度为2;空洞、孔洞评定标度为2;磨损评定标度为2;混凝土腐蚀评定标度为2;圬工砌体缺陷评定标度为2;桥头跳车评定标度为23;台背排水状况评定标度为2;位移评定标度为23;裂缝评定标度为2 台帽 破损评定标度为2;混凝土碳化、腐蚀评定标度为2;裂缝评定标度为2;空洞、孔洞评定标度为2 翼墙、耳墙 破损评定标度为2;位移评定标度为23;鼓肚、砌体松动评定标度为2;裂缝评定标度为

12、2 基础 冲刷、淘空评定标度为23;剥落、露筋评定标度为2;冲蚀评定标度为2;河底铺砌损坏评定标度为2;沉降评定标度为13;滑移和倾斜评定标度为13;裂缝评定标度为2 河床及调治构 造物 河床 堵塞评定标度为2;冲刷评定标度为2;河床变迁评定标度为2 调治构造物 损坏评定标度为2;冲刷、变形评定标度为2 DB41/T 8952023 4 6.1.3.3 桥面系构件 桥面系构件预防养护条件应符合表3规定。表3 桥面系构件预防养护条件 桥梁构件 预防养护条件 桥面系、附属工程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 变形(车辙、拥包、高低不平等)评定标度为2;泛油评定标度为2;破损评定标度为2;裂缝(包括龟裂、块裂、

13、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等)评定标度为2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磨光、脱皮、露骨评定标度为2;错台评定标度为2;坑洞评定标度为2;剥落评定标度为2;拱起评定标度为2;接缝料损坏评定标度为2;裂缝(板角断裂、破碎板)评定标度为2 伸缩装置 凹凸不平评定标度为2;锚固区缺陷评定标度为2;破损评定标度为2;失效评定标度为2 栏杆、护栏 撞坏、缺失评定标度为2;破损评定标度为2 防排水系统 排水不畅评定标度为2;泄水管、引水槽缺陷评定标度为2 照明、标志标线 污损或损坏评定标度为2;照明设施缺失评定标度为2;标志脱落、缺失评定标度为2 涵洞预防养护 6.2.1 涵洞总体 当涵洞技术状况评定等级为好、较好时,宜

14、进行预防养护规划。6.2.2 涵洞主要结构 涵洞主要结构预防养护条件应符合表4规定。表4 涵洞主要结构预防养护条件 主要结构 预防养护条件 盖板 混凝土 蜂窝、麻面 累计面积盖板面积的30%空洞、孔洞 累计面积盖板面积的5%,或单处0.5 m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钢筋轻度锈蚀 钢筋锈蚀 钢筋轻度锈蚀,混凝土表面有沿钢筋的裂缝或混凝土表面有锈迹 混凝土碳化 有少量碳化现象,且所有碳化深度均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强度处于较好状态时,0.95Kbt0.90,Kbm0.95 轻微裂缝 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盖板是否出现裂缝,并监测裂缝的扩展,若局部出现网状裂缝

15、,或出现少量轻微裂缝,缝宽未超标。网状裂缝累计面积盖板面积的20%,单处面积0.6 m2或裂缝缝长盖板截面尺寸的1/3 跨中挠度 跨中最大挠度计算跨径的1/1000或出现弯曲变形 轻微结构变位 横向联结松动,有横向开裂 DB41/T 8952023 5 表4 涵洞主要结构预防养护条件(续)主要结构 预防养护条件 涵身两侧 混凝土 蜂窝、麻面:累计面积涵身面积的2%,或单处1 m2;剥落、掉角:累计面积涵身面积的2%,或单处0.5 m2;空洞、孔洞:累计面积涵身面积的1%,或单处0.3 m2;混凝土碳化:有少量碳化现象;混凝土强度:处于较好状态 沉降缝 有轻微变形,封缝口有局部损坏 轻微裂缝 宜

16、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涵身两侧是否出现裂缝,并监测裂缝的扩展,若局部出现网状裂缝,或出现少量轻微裂缝,缝宽未超标 轻微沉陷 出现轻微沉陷 位移 出现轻微位移 涵底 混凝土 剥落:累计面积涵底面积的3%,或单处1 m2;坑洞:局部出现坑洞 轻微裂缝 宜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涵底是否出现裂缝,并监测裂缝的扩展,若局部出现网状裂缝,或出现少量轻微裂缝,缝宽未超标 排水不畅 涵底堵塞 轻微沉陷 出现轻微沉陷 位移 出现轻微位移 八字墙 混凝土 蜂窝、麻面:累计面积八字墙面积的5%,或单处0.3 m2;剥落、掉角:累计面积八字墙面积的3%,或单处0.2 m2;空洞、孔洞:累计面积八字墙面积的2%,或单处0.

17、2 m2;混凝土碳化:有少量碳化现象;混凝土强度:处于较好状态 轻微裂缝 宜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八字墙是否出现裂缝,并监测裂缝的扩展,若局部出现网状裂缝,或出现少量轻微裂缝,缝宽未超标 洞口两侧 位移 出现轻微位移 冲刷 局部冲刷成浅坑 其他 冲刷 洞口局部冲刷成浅坑,涵底铺砌损坏 堵塞 洞口或洞身局部有堵塞 注1:Kbt为混凝土推定强度均质系数 注2:Kbm为混凝土平均强度均质系数 7 预防养护时机 应以桥涵技术状况、病害程度为基准,达到或接近预防养护条件时即为预防养护时机。按图 A.2 所规定的流程确定最佳时机。8 预防养护方案选择 流程 桥梁方案选择流程按图A.3执行。涵洞方案选择流程宜

18、参照图A.3。DB41/T 8952023 6 方案 8.2.1 桥梁常见病害预防养护方案 8.2.1.1 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常见病害预防养护方案应符合表5规定。表5 上部结构病害预防养护方案 桥梁构件 病害类型 预防养护方案 混凝土梁式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 蜂窝、麻面、剥落、掉角、空洞、孔洞 松散部分清除,表面涂装(包括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高抗渗混凝土及砂浆)、贴碳纤维布、贴玻璃纤维布、粘结界面胶、使用灌浆料压浆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 涂料涂层封闭防护 钢筋锈蚀 高抗渗混凝土或砂浆修补,涂层防护(包括喷保护剂、阻锈剂、表面憎水浸渍、硅烷涂层)跨中变形,结构位

19、移,预应力构件损伤 宜使用光纤光栅位移计长期实时监测,及时更换变形件 裂缝 宜利用无损检测方法检测是否为非结构性裂缝,若为非结构性裂缝出现,及时喷涂、粘贴(包括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充填或灌浆法封闭灌浆 钢梁桥 涂层劣化 涂层修补 锈蚀 除锈后喷涂防锈涂层 焊缝开裂 宜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焊缝是否开裂,若焊缝开裂,及时嵌板修补,补焊,加固 铆钉(螺栓)损失 紧固、补铆钉(螺栓)构件裂缝 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构件是否开裂,若构件开裂,及时更换开裂构件 构件变形 更换变形构件 支座 橡胶支座、钢支座 位移、转角超限 维修、更换支座 混凝土摆式支座 活动支座滑动不平整、咬死 横(竖)向支座 锚螺杆剪

20、切变形 更换锚螺杆 8.2.1.2 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常见病害预防养护方案应符合表6规定。DB41/T 8952023 7 表6 下部结构病害预防养护方案 桥梁构件 病害类型 预防养护方案 桥墩、桥台 蜂窝、麻面、剥落、掉角、空洞、孔洞 松散部分清除,表面涂装(包括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高抗渗混凝土及砂浆)、贴碳纤维布、贴玻璃纤维布、粘结界面胶、使用灌浆料压浆 保护层厚度不足 涂料涂层封闭防护 钢筋锈蚀 高抗渗混凝土或砂浆修补,涂层防护 裂缝 宜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桥墩、桥台是否出现非结构性裂缝,若为非结构性裂缝出现,及时喷涂、充填或灌浆法封闭灌浆、贴碳纤维布、贴玻璃纤布 基础

21、 冲刷、淘空、冲蚀 填土、石压实,混凝土修补 剥落、露筋 除锈砂浆修复、钢套筒、增大截面法、玻纤套筒 裂缝 宜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基础是否出现非结构性裂缝,若非结构性裂缝出现,及时封闭灌浆、贴碳纤维布、贴玻璃纤维布 锥坡、护坡 冲刷 填土、石压实 河床及调治构造物 堵塞 清除堵塞物 冲刷 填土、石压实 8.2.1.3 桥面系 桥面系常见病害预防养护方案应符合表7规定。表7 桥面系病害预防养护方案 桥梁构件 病害类型 预防养护方案 桥面铺装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 按JTGT 5142-01执行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 磨光、脱皮 精铣刨 错台、拱起 高分子材料注浆抬升、挖除修补 坑洞 坑洞修补 接缝料

22、损坏 重新填充接缝料 伸缩装置 伸缩缝老化、断裂、胶条老化 更换 钢板变形、螺栓脱落、角钢变形 栏杆、护栏 撞坏、缺失 增补 破损、锈蚀 修复 防排水系统 排水不畅 疏通 泄水管、引水槽缺陷 更换 照明、标志标线 缺失 增补 8.2.2 涵洞病害预防养护方案 涵洞病害预防养护方案应符合表8规定。DB41/T 8952023 8 表8 涵洞病害预防养护方案 主要部件 病害类型 预防养护方案 盖板 蜂窝、麻面、剥落、掉角、空洞、孔洞 松散部分清除,表面涂装(包括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树脂混凝土、高抗渗混凝土及砂浆)、贴碳纤维布、贴玻璃纤维布、粘结界面胶、使用灌浆料压浆 混凝土碳化、混凝土保护层

23、厚度不足 涂料涂层封闭防护 钢筋锈蚀 高抗渗混凝土或砂浆修补,涂层防护 裂缝 宜利用无损检测系统检测盖板是否出现非结构性裂缝,若为非结构性裂缝出现,及时喷涂、充填或灌浆法封闭灌浆、贴碳纤维布、贴玻璃纤维布 沉降缝 封缝口有局部损坏 用封缝料修补 洞口两侧 冲刷 填土、石压实 堵塞 清除堵塞物 涵底 排水不畅 9 预防养护设计 宜结合中长期预防养护规划设计预防养护方案。方案选择前应对桥涵的技术状况及病害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检测。方案选择宜考虑桥涵状况、桥涵结构类型、通车年限、交通量、交通组成、技术成熟度、施工影响、养护资金,通过综合评定选择最佳的预防养护方案。设计应进行方案比选和经济效益分析。设计应

24、参考桥涵原设计文件、竣工资料、既往桥涵检评数据、病害检测结果和长期监测数据推演结果。应根据效果分析,在缺陷责任期内,形成后评价报告;预防养护效果不达标的,应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设计流程按图 A.4 执行。10 预防养护实施 应选择有相应资质资格的养护单位和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宜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并实行跟踪服务。工作重点应符合附录 B,重点病害的轻量化监测方法见附录 C。施工作业应符合 JTG H30 的规定。实施后应进行实施评价,内容包括定期检查评定桥涵技术状况,总结分析效果和资金效应,总结形成病害产生的完整证明资料,总结决策、设计、施工经验,形成符合实际的技术清单。预防养护工程

25、具备验收条件后应及时组织验收,项目管理单位应组织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养护工程质量检测,检测评定结果应满足 JTG 5220 相关要求。DB41/T 8952023 9 附录A (规范性)流程图 A.1 工作流程应符合图 A.1。图A.1 工作流程 桥涵定期检测 是 预防养护设计 否 桥涵技术状况评定 是否满足预防 养护条件 日常养护或 修复养护 确定预防养护方案 预防养护实施 DB41/T 8952023 10 A.2 最佳时机确定流程应符合图 A.2。图A.2 最佳时机确定流程 桥梁构件、部件、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是否满足预防养护条件 日常养护或修复养护 确定适合预防养护的时间范围 选择几

26、个预防养护时机 经济效益分析(含全寿命周期养护分析)寿命周期养护总费用最低 确定预防养护时机 是 否 DB41/T 8952023 11 A.3 桥梁方案选择流程应符合图 A.3。图A.3 桥梁方案选择流程 是 否修复养护 承载能力检评 桥梁运营安全检查 防灾能力检评 通行能力检评 是否满足要求 初选几种预防 养护方案 是 预防养护方案 否 桥梁构件、部件、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是否满足预防 养护条件 日常养护或修复养护 超重车辆 桥梁结构类型 交 通 量 通车年限 自然灾害 施工影响 技术成熟度 保 通 工 期 经济效 益分析 实施 可靠性 环 保 养护资金 DB41/T 8952023 12

27、A.4 设计流程应符合图 A.4。图A.4 设计流程 桥涵 检评结果 日常巡检结果分析 初选三种中长期预防养护规划 初选三种短期预防养护方案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预防养护方案 预防养护时机 养护历史 初始检查 中长期预防养护规划 长期实时监测结果分析(可选)DB41/T 8952023 13 附录B (规范性)工作重点 B.1 梁式桥上部结构构件 B.1.1 横向联系 对横隔板等横向联系等构件应及时进行裂缝处治,必要时增加横向联系。横隔板连接钢部件若发生开焊,应及时补修。若开焊处较多时,应采用湿接头的方法维修。B.1.2 支座 应及时清理支座周围的杂物、支座除锈刷漆、支座润滑、支座更换

28、、支座重新安装、墩台清扫等。B.1.3 个别梁板损坏 应及时维修。B.1.4 封闭梁体裂缝 对贯通的裂缝或宽度较宽的裂缝应采用环氧树脂等材料进行封闭或封闭后再粘贴碳纤维布处理。B.1.5 混凝土表面病害 桥梁构件混凝土腐蚀的碱迹、开裂、剥落、钢筋锈胀等缺陷,应及时采取裂缝封闭、混凝土缺陷表面修补等处理措施。B.1.6 预应力梁 预应力筋锚固端混凝土开裂、剥落,暴露预应力锚具,应及时对预应力锚具做防腐处理,并封堵锚头。预应力孔道位置出现碱迹时,应查找进水的源头,重新做好桥面或构件的防水层。采取无损检测方法(例如:声发射、红外热成像等)对预应力孔道缺陷和预应力锈蚀断裂进行检测,应针对缺陷及时做出维

29、修。B.1.7 钢梁 对钢梁的涂层劣化、锈蚀、焊缝开裂、铆钉(螺栓)松动、损失等病害,应及时除锈并喷涂防锈涂层、嵌板修补、补焊、紧固、增补铆钉(螺栓)等处理措施。B.2 桥梁下部结构病害处置 B.2.1 桥墩 工作重点应包括:a)增设围挡加强保护墩台;b)排水沟被洪水损毁后进行重新设计,完善、加强排水结构;c)对墩台身及基础四周有异常冲刷的水流及时建设一些导流结构,渡槽、排水沟被水流冲缺损后进行修复;d)墩柱表面涂抹保护性涂料,阴极保护、电化学置换氯离子等措施保护墩、台、桩;e)钢筋混凝土墩台(身)裂缝,根据裂缝发展程度确定裂缝处理方法。B.2.2 桥台 DB41/T 8952023 14 工

30、作重点应包括:a)对翼墙裂缝、倾斜,如果仅有裂缝应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如果翼墙已经倾斜,进行维修;b)挡墙倾斜超过 20 mm 或鼓胀、位移,下沉超过 20 mm 时,应进行维修。B.2.3 基础 维修或更换受损的桥墩基础,桥梁基础坍塌应及时处理。B.3 桥面系构件 B.3.1 桥面渗水 桥面应设防水层,或做微表处进行处治。B.3.2 伸缩装置 工作重点应包括:a)堵塞时及时清除;b)出现渗漏、变形、开裂、行车有异常响声、跳车时及时维修;c)异型钢类伸缩装置的密封橡胶带损坏后及时更换;d)已松散和有坑洞的保护带,及时修复;e)弹塑体伸缩装置出现脱落、翘起时,及时清除并重新浇筑弹塑体混合料;f)

31、及时封灌伸缩缝混凝土上的裂缝;g)更换橡胶止水带。B.3.3 桥面铺装 工作重点应包括:a)对老化的沥青混凝土桥面进行铣刨更新处理,按原有桥面标高、纵坡、横坡修复。桥面多处出现裂缝、坑槽、露筋,及时处治;b)对水泥混凝土桥面出现断缝、拱胀、错台、起皮、露骨等病害时及时处理。损坏面积较大时,将原铺装整块或整跨凿除重铺新的铺装层。B.3.4 栏杆和护栏 工作重点应包括:a)钢筋混凝土栏杆和护栏如有裂缝、饰面破损及剥落的按原饰面修复;b)金属栏杆经常清洗,对油漆损伤部分进行补涂,根据油漆品种和老化程度进行周期性防腐处理;c)栏杆被撞有严重变形、断裂和残损现象时,应及时按原结构造进行恢复;d)桥梁两端

32、栏杆柱或防撞墙端的立面标记或示警标志损坏应及时修复,并定期检查,使油漆颜色保持鲜明。B.3.5 排水设施 清理疏通泄水管损坏应及时修补,接头不牢或脱落要重新接上,损坏严重的予以更换。B.3.6 声屏障 工作重点应包括:a)声屏障松动、破损、变形,及时检测、修理或更换;DB41/T 8952023 15 b)及时检测并清理堵塞的吸声孔;c)对于重载交通的桥梁,对声屏障受到的气动荷载进行复核试验。B.3.7 照明设施 工作重点应包括:a)桥上灯柱保持完好状态,如有缺损和歪斜应及时修理、扶正;b)灯具损坏及时更换。B.3.8 标志、标线 工作重点包括:a)桥上的交通标志应齐全、醒目、牢固,标志板应保

33、持整洁、无裂纹和残缺。若有损坏应及时整修;b)交通标线应经常保持完好、清晰,定期进行标线重涂;c)桥上的防眩板应保持齐全、整洁,若有损坏应及时整修;d)桥上的防护隔离设施应完整、牢固,若有损坏应及时修理;e)桥上设置的航空灯、航道灯及供电线路必须保持完好状态,如有损坏应立即修复。避雷设备要经常保持完好,接地电阻要符合要求,接地线附近不应堆放物品,不应挖取接地线的覆土;f)当设施所在地区月平均风速大于 10.8 m/s 时,应进行风致振动复核试验。DB41/T 8952023 16 附录C (资料性)重点病害的轻量化监测方法 C.1 位移监测 C.1.1 内容 桥梁位移监测的内容根据桥梁结构类型

34、参照表C.1选择。表 C.1 桥梁位移监测内容 类型 施工期主要监测内容 运营期主要监测内容 梁式桥 桥墩垂直位移(沉降)梁体水平位移、徐变和竖向位移 桥墩垂直位移(沉降)桥面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C.1.2 方法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位移监测,竖向位移宜采取长期实时监测,基于光纤光栅位移计的拉线系统可实现桥梁竖向位移的长期自动实时监测,测量位移传感器沿结构纵向分布(可根据桥梁精度要求和实际布设条件选择准分布、区域分布和全域分布方式)布设。C.1.3 布设 桥梁位移监测的布设宜考虑以下位置:a)桥墩的位移观测点沿桥墩的纵、横轴线布设在外边缘,也可布设在墩面上;每个桥墩的位移观测点数,根据桥墩大小布设

35、 14 个点;b)梁体的徐变、位移观测在支点、跨中梁体截面布点;每个梁体截面的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布设 25 个点;悬臂法浇筑或安装梁体的桥面线形观测点,布设在每段梁体的前端截面,每个梁体截面观测点数,根据截面大小布设 25 个点;支架法浇筑或安装梁体的桥面线形观测点,宜在桥墩和梁体的 1/4、1/2、3/4 处截面布点。C.2 应变监测 C.2.1 方法 对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宜采用长标距光纤光栅布拉格应变传感器,因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信号远距离传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测的各个领域。根据不同的安装方式,光纤光栅布拉格应变传感器分为表面式和埋入式两种,传感器宜沿主应变方向或所需测试应

36、变方向布设,若主应变方向不明确,可采用多个传感器应变花测试方式,在结构上的布设根据监测结构的要求可选用表面粘贴和内埋两种方式。C.2.2 布设 桥梁应变监测的布设宜考虑以下位置:a)传感器安置在监测体表面应变敏感区域,也可埋设在监测体内部;传感器的量测方向与监测体的应变方向一致;传感器的量程为预计最大应变值的 1.2 倍;DB41/T 8952023 17 b)应变传感器布设同时考虑传感系统的准确性、全面性、实时性、稳定性、长期性和经济性等多种特性要求,进行综合优化,以最小成本达到预期目的;c)传感器布设、布线及组网等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合理选用,传感器布设过程中若确需开槽、钻孔等,则确保其不会对

37、结构造成实质性损伤和性能下降,且布设完后立即填补,并做好防护措施;d)传感器布设时,考虑后期可修复,预留足够的接口,以便于传感器的维护、更换。C.3 动力特性监测 C.3.1 内容 动力特性监测首先测试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包括自振频率、阻尼、振型和结构柔度,宜采用考虑不确定性的算法识别结构动力特性参数,量化所测参数的不确定度。C.3.2 方法 桥梁动力特性监测宜考虑以下方法:a)桥梁动力特性试验工况根据具体的测试参数和采用的激振方法确定;b)激振方法根据结构特点、测试精度要求、方便性以及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冲击激振法或环境随机激励法;c)大型桥梁振型与结构柔度测试可将结构分成几个单元分别测试

38、,将几个单元的测试数据通过算法缩放得到全桥结构振动与结构柔度。C.4 裂缝监测 C.4.1 方法 固体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并以瞬时弹性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能量释放使得周围的动态应变场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机械扰动,此即声发射原始波。安装于介质表面的传感器能捕捉声发射信号波并转变成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及分析后就能推断材料内部缺陷的变化情况。与其他损伤检测和监测技术相比声发射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a)动态检测所探测的能量来自结构缺陷本身,稳定的缺陷不产生声发射信号;b)对结构缺陷较为敏感,可探测这些缺陷在外加结构应力下的活动情况;c)可得到结构缺陷随荷载、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变化

39、的实时信息,可用于结构的在线监控及早期或临近破坏预报。C.4.2 组成 声发射健康监测系统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a)安置在桥梁上的声发射传感器;b)声发射监测报警数据采集分析模块;c)服务器(云服务器、局域网服务器等),连接声发射监测报警模块和服务器的远程通讯方式(无线或有线,可选物联网、移动网、Wi-Fi 等);d)智能客户端(智能手机、电脑、控制中心终端等);e)声发射模块现场报警控制输出执行设备(PLC 可编程控制器、设备控制、声光报警装置等)。DB41/T 8952023 18 C.4.3 布设 混凝土桥梁的声发射监测主要侧重于桥梁结构的局部损伤状态监测,通过选取受力集中部位布置声发射传感器,从而对桥梁损伤进行判断、评定。混凝土材质属于非均质高衰减材质,声发射传感器宜布置在以下位置:a)桥墩与桥面连接位置;b)两端桥墩的中间位置(桥梁跨中位置)。传感器的耦合和固定方式可采用硅脂粘合,具有较好的声波传导性能和粘合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