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杠杆的研究第二周 2009年9月7日11日一、教学目标:1、认识杠杆各部分的名称,会使用杠杆尺做杠杆的探索性实验;2、尝试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力;3、按照能否省力的标准,将身边的一些杠杆进行分类。二、教学重点: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力,什么情况下不能省力。三、教学难点:将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四、课前准备:杠杆尺、钩码、标尺、一些杠杆的实物和图片。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撬桶盖示意图,学生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杠杆能用小小的力量完成了不起的工作,那它为什么能省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秘密。2、认识杠杆尺出示杠杆尺,观察杠
2、杆尺的结构,将其与杠杆进行对比,认识杠杆尺也是一种杠杆。让学生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用手在右边将杠杆撬起来,将手换成钩码试试。体验到可以将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成重物,右边的钩码看成所有的力。3、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让学生阅读教材P6“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实验,让学生尝试实验,用多种方法记录杠杆尺的状态。交流记录到的情况。设问: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力点离支点越远,就会把左边的重物撬得越高。)4、改变杠杆尺的状态研究让学生在杠杆尺的两边随意挂上一些钩码,观察两边钩码的情况并(不同的小组负责其中的一类)分类填写到下边的表格之中:表1右边钩码(所用的力)比左边少而撬起左边钩码的情况左边钩码情况右
3、边钩码情况杠杆尺的状态格 数钩码数格 数钩码数表2右边钩码(所用的力)比左边多而撬不起左边钩码的情况左边钩码情况右边钩码情况杠杆尺的状态格 数钩码数格 数钩码数各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情况,并将最后一次的实验装置在讲台上分为两类,进行展示。观察用较少钩码就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尝试说说规律。观察用了较多钩码还不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尝试说说规律。文字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四、思考问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使用这种杠杆可以带来什么好处?五、课堂小结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教学后记 通过上节课对杠杆的基本的认识,这节课让学生在知道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与用力是有关系的,老师先让学生认识杠杆尺的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利用杠杆来做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来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的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