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3_T 1433-202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9011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3_T 1433-202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63_T 1433-202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63_T 1433-202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63_T 1433-202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63_T 1433-202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1.080.30 CCS A 75 DB 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4332023 代替 DB 63/T 1433-2015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 2023-12-27 发布 2024-02-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63/T 1433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类编码原则.1 5 分类方案.2 6 编码方案.2 7 分类与代码扩充原则.4 8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4 附录 A(规范性)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5 附录 B(规范性)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

2、新增).7 DB 63/T 1433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代替DB63/T 1433-2015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与DB63/T 1433-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文件清单(见第2章,2015年版的第2章);b)更改了附录A中的分类代码和名称(见附录A,2015年版的附录A);c)更改了附录B中的分类代码和名称(见附录B,见2015年

3、版的附录B)。本文件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来强、欧尔格力、杨燕、索菲、熊淑雅、蔡佳作、叶丽珠、怀凯源、孟颖、杜明、鲁延荣、宋富魁、王永明、黄谊珍、王若枫、马秉斌、李红英、丁宁、魏晓琴、刘海军。本文件所替代的的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为:DB63/T 1433-2015,2015年首次发布。本文件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监督实施。DB 63/T 14332023 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基础要素数据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要素数据的分类方案、编码方案、分类与代码扩充原则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理信息公共

4、服务基础要素数据的采集、加工、建库等作业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服务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0258(所有部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要素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来源:GB/T 20258.1,3.2 要素类型 具有共同特征的真实世界现象的种类。来源:GB/T 13923,2.3 编码 给事物或

5、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来源:GB/T 10113,2.2.1 代码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来源:GB/T 10113,2.2.5 4 分类编码原则 科学性 DB 63/T 14332023 2 以适合现代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应用和管理为目标,按基础地理信息和要素特征或属性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系统的分类体系。体系一致性 同一要素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有统一的分类和唯一的代码。稳定性 分类体系选择各要素最稳定的特征和属性为分类依据,能在较长时间里不发生重大变更。完整性 分类体系覆盖已有的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要素类型,既反映要素的类型特征,又反映要素相互关系,具有完整性。可扩展性 分类和代码

6、留有适当的扩充余地。适用性 分类体系及要素内容充分考虑与原有体系的衔接,考虑军民融合等的实际需求,要素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5 分类方案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要素数据采用线分类法,要素类型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四级:大类、中类、小类、子类。大类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名 9 类;中类在上述各大类基础上按照附录 A 划分出 46 类。小类、子类按照 1:5001:2 000、1:5 0001:10 000、1:25 0001:100 000、1:250 0001 000 000 四个比例尺段进行类别划分,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大类、中类不应重

7、新定义和扩充;小类、子类不应重新定义,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充。地名类仅规定至中类。6 编码方案 表示方法 6.1.1 点要素的表示方法 以下为点要素的几种形式和实例:a)点要素的表示有三种形式,标注点、定位点、有向点;b)标注点指无实体对应的点要素的表现形式,如高程点、水深点等;c)定位点指有实体对应的点要素的表现形式,如灯塔、烟囱等;d)有向点指具有方向性的点要素的表现形式,如泉、山洞、溶洞等。应在属性表中定义“方向”属性项。DB 63/T 14332023 3 6.1.2 线要素的表示方法 以下为线要素的几种形式和实例:a)线要素的表示有四种形式,线、中心线、有向线、边线;b)线指无实体对应的

8、线要素的表现形式,如等高线、地类界、境界线等;c)中心线指有实体对应的线要素的表现形式,如地铁、机耕路、溜索桥、隧道等;d)有向线指具有方向性的线要素的表现形式,是要求依照一定方向采集的线,如单线河、田坎/路堑/沟堑/路堤、自然文化保护区界等;e)边线指实体的边界线,如道路边线、城墙边线等。6.1.3 面要素的表示方法 面要素的表示有一种形式,即范围线构面,如湖泊、自然文化保护区域等。代码结构 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代码采用7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子类码和要素类型码,具体代码结构见图1。注:a)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b)左起第二位为中类码,在大类基础

9、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c)左起第三、四位为小类码,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d)左起第五、六位为子类码,在小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类;e)左起第七位为要素类型码,在子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点、线、面要素。图 1 分类代码结构 要素类型码按表1形式使用。表1 要素类型码表 类型 要素类型码 定位点 1 标注点 2 有向点 3 线 4 中心线 5 DB 63/T 14332023 4 表1 要素类型码表(续)类型 要素类型码 有向线 6 边线 7 面 8 要素代码 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即大类和中类编码)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各比例尺的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7 分类与代

10、码扩充原则 要素分类与代码扩充时,遵循 7.2、7.3 的原则,但码位长度不应扩充。要素的小类、子类应在同级的分类上进行扩充,扩展的小类和子类应归入相应的中类和小类,同时在相关数据中说明。扩展类型与代码应符合第 5 章与第 6 章的规定。已有的代码不应重新定义。8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代码应按照GB/T 13923执行,青海省特色新增地类代码应按照附录B执行。DB 63/T 14332023 5 A A 附录A (规范性)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 表A.1规定了标准中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基础要素的分类方式。表A.1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 大类码 要素大类 中类码 要素中类 1 定

11、位基础 1 测量控制点 2 数学基础 2 水系 1 河流 2 沟渠 3 湖泊 4 水库 6 其他水系要素 7 水利及附属设施 3 居民地及设施 1 居民地 2 工矿及其设施 3 农业及其设施 4 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5 名胜古迹 6 宗教设施 7 科学观测站 8 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 4 交通 1 铁路 2 城际公路 3 城市道路 4 乡村道路 5 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6 水运设施 8 空运设施 9 其他交通设施 5 管线 1 长输输电线 2 长输通信线 3 长输油、气、水输送主管道 4 城市管道 6 境界与政区 1 国外地区 2 国家行政区 3 省级行政区 4 地级行政区 DB 63/T 14

12、332023 6 表 A.1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续)大类码 要素大类 中类码 要素中类 5 县级行政区 6 乡级行政区 7 其他区域 7 地貌 1 等高线 2 高程注记点 3 水域等值线 4 水下注记点 5 自然地貌 6 人工地貌 8 植被与土质 1 农林用地 2 城市绿地 3 土质 9 地名 1 居民地地名 2 自然地名 DB 63/T 14332023 7 B B 附录B (规范性)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新增)表B.1规定了标准中不同比例尺下公共服务地理信息基础要素的分类及代码。表B.1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 要素 代码 要素名称 1:5001:2000 1:50001:1

13、0000 1:250001:100000 1:2500001:1000000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321803 光热发电厂 1,8 1 1 1 321804 水光互补电站 1,8 1 1 1 321805 光伏发电实证基地 1,8 1 1 1 321806 地热井 1,8 1 1 1 321807 干热岩 1,8 1 1 1 321900 盐湖产业基地 321901 氯化钠生产基地 1,8 1 1 1 321902 钾盐生产基地 1,8 1 1 1 321903 锂矿生产基地 1,8 1 1 1 330800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330801

14、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1,8 1 1 1 330802 牦牛标准化生产基地 1,8 1 1 1 330803 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 1,8 1 1 1 330804 青稞加工基地 1,8 1 1 1 330805 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 1,8 1 1 1 330806 冷水鱼生产基地 1,8 1 1 1 330807 枸杞生产基地 1,8 1 1 1 330808 春油菜制繁种基地 1,8 1 1 1 330809 马铃薯制繁种基地 1,8 1 1 1 330810 藜麦加工基地 1,8 1 1 1 DB 63/T 14332023 8 表B.1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续)要素 代码 要素名称

15、 1:5001:2000 1:50001:10000 1:250001:100000 1:2500001:1000000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330811 燕麦加工基地 1,8 1 1 1 330812 藏药种植基地 1,8 1 1 1 330813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8 1 1 1 330814 富硒产业园 1,8 1 1 1 340104 民族团结示范基地 2 1 1 1 340105 民族意识共同体建设场馆 2 1 1 1 340307 国际生态旅游景区 2 1 1 1 340409 射箭场 1,8 1 1 1 340410 跑马场 1

16、,8 1 1 1 340803 游客服务中心 1,8 1 1 1 340804 旅游应急救援基地 1,8 1 1 1 350209 国家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 1 1 1 670600 国家公园 670601 救护站 1,8 1 1 1 670602 国家公园生态管护站 1,8 1 1 1 670603 林业检查站 1,8 1 1 1 670604 自然教育基地 1,8 1 1 1 670605 国家公园区域 8 8 8 8 640606 其他机构 1,8 1 1 1 670700 自然公园 670701 森林公园 8 8 8 8 670702 地质公园 8 8 8 8 670703

17、沙漠公园 8 8 8 8 670704 湿地公园 8 8 8 8 670800 风景名胜区 8 8 8 8 DB 63/T 14332023 9 表B.1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续)要素 代码 要素名称 1:5001:2000 1:50001:10000 1:250001:100000 1:2500001:1000000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900000900000 地名地名 910000910000 居民地地名居民地地名 910100 行政区域名 910101 省 2 2 2 910102 市(州)2 2 2 910103 市辖区(县)2 2

18、 2 910104 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 2 2 2 910105 村委会、居委会、社区辖区 2 2 2 910200 非行政区域名 2 2 2 910201 矿区 2 2 2 910202 农、林、牧、渔区 2 2 2 910203 工业区、开发区 2 2 2 910204 边贸区、口岸 2 2 2 910209 其他 2 2 2 910300 交通名 910301 航道 2 2 2 2 910302 铁路 2 2 2 2 910303 公路 2 2 2 2 910309 其他 2 2 2 2 910400 管线名 910401 输电线路 2 2 2 2 910402 油气管道 2 2 2

19、 2 910403 通讯线路 2 2 2 2 910409 其他 2 2 2 2 910500 水渠名 2 2 2 2 910900 其他 2 2 2 2 DB 63/T 14332023 10 表B.1 地理信息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续)要素 代码 要素名称 1:5001:2000 1:50001:10000 1:250001:100000 1:2500001:1000000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表达 类型代码 920000920000 自然地名自然地名 920100 水系名 920101 河流 2 2 2 2 920102 湖泊 2 2 2 2 920103 陆地

20、岛屿 2 2 2 2 920104 冰川 2 2 2 2 920105 瀑布 2 2 2 2 920106 湿地 2 2 2 2 920109 其他 2 2 2 2 920200 陆地地形名 920201 平原 2 2 2 2 920202 盆地 2 2 2 2 920203 高原 2 2 2 2 920204 丘陵 2 2 2 2 920205 山口、关隘 2 2 2 2 920206 山谷 2 2 2 2 920207 山坡 2 2 2 2 920208 山峰 2 2 2 2 920209 山体 2 2 2 2 920210 山脉 2 2 2 2 920211 沙漠 2 2 2 2 920212 重要陆地景观 2 2 2 2 920900 其他 2 2 2 2 注:表中要素代码和要素名称依据GB/T 13923确定,并依据GB/T 20258.1、GB/T 20258.2、GB/T 20258.3、GB/T 20258.4确定各要素是否在指定比例尺下表达;表中“要素代码”列为要素的前六位代码;“类型代码”列为要素的第七位代码,是6.2节表1中规定的要素类型码,“,”表示该要素的表式方式有多种,按实际情况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