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理,用“平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相永昌案例: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本人在2012年担任了初一2班班主任,看着这一群“与众不同”的小家伙,我的心似乎也回到了上一次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可是现实总是比理想残酷的多,课任教师开始上来就反应有20几个人不交作业,我大吃一惊,这在我教育生涯中可从来没有的事情的啊?单元过关练习,10几个人都是不及格,怎么回事?这才刚开始啊,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我密切的观察,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走神,还有的学生睡觉,甚至有学生不管在什么课上都悄悄的在底下画着漫画,我的班主任直觉告诉我,我班里的这一群家伙肯定有问题。对策:经过我几天的
2、观察下来,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班级中有10几位学生问题是属于比较大的,先从这10几个人开始着手吧,否则时间一长会把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搞的一团糟的。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我就寻找这些同学聊天,想通过谈话的方式,发现潜存在他们身上的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然后利用晚上时间对他们这些学生进行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之中,有7位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基本上抱着只要长大,其他的没有什么要求;有8位同学是离异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身上都存在着疏忽。了解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之后,我也陷入了困惑之中,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孩子的身上存在
3、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一个外人可以理解的,弄的不好,可能还会给孩子留下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印象,怎么办?针对他们不认真听讲,走神、不交作业,如果简单、粗暴的处理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如果抱着同情的态度,不处理肯定也是不行的。接下来,我认真去分析他们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其实对于留守家庭和离异家庭的研究还是蛮多的,但不管分析的原因是什么,我感觉里面有两条是共性的东西:一是爱的缺失,二是表扬与惩罚的缺失。爱的缺失让这些孩子实际上成为“弃儿”,他们在心中对父母的印象没有什么感觉,甚至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对父母留下更多的是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的,让他们体会到被人注视的感觉。他们身
4、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长时间没有人去监管,让他们感受不到表扬和惩罚的存在,特别是惩罚,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是有规则的,做的不好,违反规则就应该要接受处罚,可是由于这些家庭的特殊情况,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都受到了情感的左右,而忽略了某些重要的东西。让他们没有丝毫的“压力”,才有了今天的问题,如果再不严格下去,他们是不可能健康成长起来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而惩罚就是对他们的“平等”对待,因为任何人违反规则都要接受处罚,这是对每个人的尊重,而不是可怜他们。让他们重燃拼搏之心,从树平等理念。点评:出现了这种问题以后,作为班主任的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去训学生,而是选择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去和家长交流,用心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根源问题,然后针对根源,采取对策,在短时间内,不期待将他们的问题解决掉,但必须想方设法将他们的影响降到最低,让他们从心里上由被动变成主动。这是一种尊重学生的表现,尊重学生就应该用“爱”去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理,用“平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事情值得我们同情,我们就没有原则地去同情,那么这样,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没有规则概念,或者是有,而感觉不到规则的力量,最终不适合这个社会的要求的。我们应学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