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呼吸和心跳案例分析本课通过测量呼吸和心跳的具体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了解呼吸和心跳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并懂的合作交流。下面,我从本课教学中选取四个片段进行简单分析。情景一测量呼吸和心跳时,我把听诊器分发给各组,告诉大家把探测头放在心脏部位,即可测量,开始测量后,有些同学居然不会使用听诊器,显得很茫然。情景二紧张的运动后,测完呼吸和心跳,需要休息三分钟左右,我想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可是,折腾了半天,还是没把音乐放出来,最后,常校长上台帮我打开右下角的柜子,把硬件开关打开,才把音乐放了出来。情景三新课学完后,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我用课件
2、出示人生不同时期男女呼吸心跳的次数表,学生走马观花,匆匆一看,就下课了。情景四第三次测量结束后,课堂秩序较乱,浪费了一些时间,才安静了下来。分析一:有的同学不会使用听诊器,原因是从来没用过听诊器,甚至不知道探测头的两面不一样,只有特定的一面朝着心脏部位,才能听到声音,另一面则听不到心跳。而我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个很简单,学生以前见过医生使用,使用起来应该没啥问题,所以在这儿,我没给学生具体讲解怎么使用听诊器。分析二:我当时只是按平时的惯性去做,在潜意识里,我认为硬件设置没有问题,因为我每次这样做都没有问题,而且我也不知道右下角的柜子还可以打开,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常校长上台帮我打开右下角的柜子
3、,再把功放打开,声音才出来了。当时我非常窘迫,所幸脸皮较厚,从表面看不出来,如果我能在上课前在教室里把课件先演示一遍,或许就能把这些意外及时排除。分析三:一般教学设计中,拓展延伸会安排在末尾,我也是这样安排,然而上完课后,我忽然觉得拓展不一定非得安排在最后不可,也可以安排在中间和拓展内容联系十分紧密的地方,学生最有兴趣知道的时候。本课中,经过三次测量后,学生对第一次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和心跳的注意力已经大大分散了。如果在第一次测量之后就展示给学生的话,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分析四:课前考虑不周,总觉得有人听课的时候,学生的表现都比较好,其实则不然。首先活动前应该明确时间要求,其次,如果能在小组活动中予以明确分工,安排一个组长负组织责任,在安排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学生心中有了时间观念、小组荣誉,活动的效率会大大提高。总体说来,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考虑不细致,做事想当然。再说的深刻点,态度不够重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