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麻各半汤【功能】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主治】太阳病,风寒郁于肌表,不得外达,症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赤,身痒无汗。【主治】太阳病,风寒郁于肌表,不得外达,症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赤,身痒无汗。【临床应用】1 用于体虚弱者感冒、恶寒、头痛、发热、咳嗽、皮肤搔痒等症,主治风、寒双感之表证。2 本方是桂枝汤与麻黄汤二方各取其半,合为一方,故名。【现代药理】1 发汗解热:麻黄、桂枝能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机体散热。2 止痉镇痛:桂枝、白 芍 能缓和平滑肌和神经痉挛。3 袪痰止咳平瑞:桂枝、甘草能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稀薄痰液、易于咳出。杏仁、
2、麻黄能抑制呼吸中枢、舒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4 抗流行性感冒病毒作用。【用法】饭前温服或饭后温服.临床经验 麻桂各半汤治疗荨麻疹一例患者,女,岁,半月前突发皮肤瘙痒,经郑州五院诊断为荨麻疹,给予抗过敏治疗无效。一周前来我处就诊,同科大夫给予肌注地米扑尔敏,维丁胶性钙后痒止而复来。给予氯雷他定口服无效。刻诊:皮肤瘙痒,皮肤无皮疹,皮色无改变。以夜晚为重,因瘙痒而无法入睡。搔抓后更痒,皮色不变,遇风加重,素有四肢发凉,怕冷。辨证:寒邪郁表。治则:微散风寒。 方药:麻桂各半汤桂枝,麻黄,白芍,甘草,杏仁,生姜三片,大枣枚。夜晚为阴,夜间加重,为阴邪所致,风寒为阴邪也。抓后更痒皮色不变,为风寒客于肌表,
3、欲出不得,非为血热所致。遇风加重,是阳虚于内。桂麻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例虽无发热恶寒,但是素有四肢发凉,怕冷,为素体阳虚,遇风寒外袭,阳气无以御邪,风寒之邪客于肌表,正微无以驱邪外出,邪轻无法入里,风寒郁于肌表,邪正交争,战于营卫之间,欲汗不得,阳郁不伸,邪郁不解,故身痒。用麻桂各半汤微发其汗,邪随汗解。 此患者服上方三剂后,不知不觉间痒止。麻桂各半汤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
4、疹92例摘要:目的 观察麻桂各半汤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麻桂各半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每日1片,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复发率为4.17%,对照组有效率为72.72%,复发率为13.64%,两组有效率与复发率分别比较,P0.01。结论 麻桂各半汤加味对寒冷性荨麻疹有确切的临床疗效。黎华明摘要:目的 观察麻桂各半汤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
5、两组,治疗组给予麻桂各半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每日1片,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复发率为4.17%,对照组有效率为72.72%,复发率为13.64%,两组有效率与复发率分别比较,P0.01。结论 麻桂各半汤加味对寒冷性荨麻疹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关键词:麻桂各半汤;寒冷性荨麻疹;中医药疗法 下面的文章是医学论文写作网整理并给分享出来的麻桂各半汤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疹92例,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物理性荨麻疹,是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
6、应,俗称“风疹块”。表现为接受冷刺激后皮肤、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危及生命。中医称之为“瘾疹”。本病易反复发作达数月或数年以上,而治疗颇为棘手,临床大多数医生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停药后易复发,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用麻桂各半汤加味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92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近3年确诊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1869岁,平均(37.38.2)岁,病程3个月至6.5年,平均(3.11.13)年。对照组44例:男
7、20例,女24例;年龄1869岁,平均(34.87.6)岁,病程2.5个月至6.0年,平均(2.81.24)年。通过统计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文献1。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特点,多见于被冷风吹拂、接触冷水或寒冷物质刺激后,皮肤出现瘙痒及水肿性风团等。瘙痒剧烈,时隐时现,遇热则减轻,遇寒则加重,消退迅速,不留痕迹。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麻桂各半汤加味,组成:麻黄(后下)8g,桂枝(后下)8g,杏仁10g,白芍20g,甘草6g,荆芥10g,防风10g,黄芪40g,白术15g,桃仁8g,红花8g,丹参15g
8、,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4 对照组 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 1天1次口服。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2 结果2.1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瘙痒程度、每次发作次数及其冰块实验的测定。停药3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2.2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荨麻疹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比较,按症状体征用4级评分法,计算每次观察时的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SS),根据积分变化率进行疗效评定(参照表1)。计算TSS差值(治疗前TSS-治疗后TSS)和TSS变化率(TSS差值用药前TSS),根据TSS变化率进行疗效评定3,基本痊愈:
9、TSS变化率0.9;显效:0.6TSS变化率0.9;有效:0.2TSS变化率0.6;无效:TSS变化率0.2。2.4 疾病临床症候总疗效比较 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复发率为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复发率为13.64%,治疗后两组间有效率、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 讨论寒冷性荨麻疹属于中医的“瘾疹”范畴,而且是其中比较顽固的一个类型,冬春季发病率较高,遇风、寒、冷加重。主要表现为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大小、形态不一,可小如芝麻或米粒;大至巴掌,略高出于周围皮肤,时隐时退,退后不留痕
10、迹。诸病源候论风瘙瘾疹候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搏,则起风瘙瘾疹”。本病多见于平素体虚,卫外不固,复感风寒者,风邪与寒邪搏于肌腠而引发本病。因此外感风寒为发病外因,为标;而气虚卫外不固是发病的内因,为本。本病为本虚标实,属风寒外束证4,证见风团色泽淡红或苍白,风吹、受寒或接触冷水后,风团和痒感加重,得暖则减,伴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当以祛风散寒,益气固表为大法。现代医学上,以地氯雷他定为代表的抗组胺药在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服药后易出现头晕、嗜睡等副作用,停药后容易复发。笔者就是在此理论上将麻桂各半汤加玉屏风散及活血祛风散寒之中药组成上述用方,以
11、祛风散寒,益气固表见长。麻桂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第23条,系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麻黄、杏仁、甘草组成。伤寒论第23条云:“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条文中明确指出此处“身必痒”系由风寒束表,阳郁不得宣泄,邪欲解而不得解所致。该方为辛温轻剂,取桂枝汤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祛除稽留之风邪之功,麻黄汤疏风散寒,通达经络,驱邪达表之功合二为一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能抑制过敏性介
12、质的释放;桂枝对嗜异性抗体的反应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的作用5。实验研究表明,麻桂各半汤对抗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效果较明显,两方相合后能增强其抗过敏作用6。加玉屏风散之防风、黄芪、白术,重用黄芪能益气固表,白术能健脾燥湿而扶正,术芪合用补中焦,以资气血之源,抵御风邪,防风能走表祛风,为治风圣药,助术芪固表而不留邪,驱邪而不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7。风邪是导致寒冷性荨麻疹的关键因素,风胜则痒,因此加用荆芥加强祛风之力,桃仁、红花、丹参为血分药,养身活血,使周身气血畅通,体现了传统中医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丹参
13、可使微循环血流显著加快,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多,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同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8。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使营卫通利,血脉畅行,则风邪、寒邪无以存留而自灭,治其本。本研究结果表明,麻桂各半汤加味不仅能使寒冷性荨麻疹的风团数量减少,风团发作频率降低,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而且能显著降低其复发率,无明显副作用。说明中药治疗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具有突出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喻珍桃 女 32岁 因以夜间皮肤瘙痒一月余 于2010年11月25号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一月前无明显诱以晚间出现皮肤瘙痒为甚,剧痒难忍,起初为粟米样丘疹,剧抓后变成斑丘疹,
14、呈云片状,至白天自行缓解。 患者4个月前顺产一小孩(第三胎),生活及居住环境差,产褥期经常冷水洗衣及打短工。诊断为:荨麻疹。来我科后先西药治疗三天(10%葡萄酸钙2.0克,维生素C2.0克 50%葡萄糖60毫升静推)未效,于2010年11月28号改中医药治疗,舌质淡台白,脉浮细。产后体虚感受风寒后,寒邪久郁于表,正气欲抗邪外出,又不能得小汗出,阳气怫郁在表,不能发泄。故仿仲景之意,拟桂枝麻黄各半汤,轻发汗解表不伤正,麻黄4克 桂枝4克 杏仁4克 白芍4克 生姜10克 甘草4克 大枣10枚 瞩其热服后盖被稍歇,服一剂喜述痒减大半,效不更方再服两剂痊愈。(本人是学西医临床的,酷爱中医,不才之处请多
15、指教,谢谢。)那些中药可以治疗寒冷性荨麻疹麻黄克、白鲜皮、地肤子各20克、金精草15克、龙戟草10克,水煎温服,或经提炼加工粉碎后装入零号胶囊,每日3次每次6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患者20天左右治愈,重者1-3疗程痊愈。型号 套合长度(mm) 平均重量(mg) 重量差异 胶囊容积 (ml)0# 20.7-21.7 976 6% 0.67 寒冷性荨麻疹的中药食疗 冬季外界温度下降,有部分人被冷风吹着或接触冷水后,身上会发生风团,且十分瘙痒。这是一种叫“寒冷性荨麻疹”的皮肤病。当身上发生风团后,在接受皮肤病专科医生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妨同时接受温阳益气的中药食疗,这样可以提高疗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皮肤
16、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萧山区级名中医、区皮肤病医院的高宜云主任医师为此向我们介绍了两种中药食疗方法。方法一: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6克、防风3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羊肉1000克,加葱白、黄酒、酱油适量红烧,每日分次食用。方法二:黑芝麻、核桃仁、亚麻籽各3份、蛇床子1份,分别炒香研粉,加红糖10份搅拌均匀,每日适量、分次以开水冲服。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采用中药水煎趁热局部外搽收到很好的疗效,现将中药外搽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方法介绍如下:防风20克,黄芪30克,大枫子15克,藿香15克,荆芥穗20克,苍耳子20克。将六位药放在煎药锅中,加水浸泡一小时后煎煮,待煮沸二十分钟后,滤去药渣,趁热搽
17、搓患处,一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古方中医专业人士表示,防风具有解热镇痛,抗菌,祛风止痒的作用,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大枫子能祛风燥湿,藿香有广谱抗菌和解表作用。诸药合用,能够起到疏风解表,活血润燥,祛风散寒的功效,加上趁热搽搓,可促使药物迅速吸收,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祛风止痒,散寒消疹疗效。寒冷性荨麻疹方一:桂枝 15克,白芍 30克,大枣 10克,炙甘草 10克,生姜 3片,苍耳子 12克,桑叶 5克。水煎服,每日 1剂,服药后卧床盖被出微汗效佳。寒冷性荨麻疹方二:白花蛇 60克,党参、元参、沙参、丹参、苦参各 30克,白藓皮、升麻、地骨皮各 15克,以上药
18、物共研为细末,过 80 100目筛,装胶囊,每次 10克,每日 3次口服。方法1:小白菜500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处搓揉,清凉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愈。方法2:用鲜韭菜汁外涂。方法3:麻黄7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芍15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杏仁10克,白鲜皮25克,甘草10克。试试吧中医采用中药内服来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原料:地肤子、首乌各30克,益母草15克,荆芥、防风各10克。制法:水煎。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口服,每次加红糖15克,热服避风。药方二原料:桂枝6克,浮萍草10克,焦苍术12克,牛蒡子6克,地肤子
19、10克,紫花地丁3克。制法:水煎。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口服。外用药原料:夜交藤80克,苍耳子50克,白蒺藜30克,白藓皮30克,蛇床子10克,蝉蜕10克。制法:加水3000毫升,煎开30分钟。用法:乘热熏洗,然后用纱布浸药外洗患处。用药后将药汁放于阴凉处,用时再煮热。每剂可用3-5次。注意事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应戒除烟、酒, 少吃辣椒、大葱、浓茶、胡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淋浴时勿用碱性强的肥皂,也不可擦洗浴皂过多,以免皮脂过分损失;尽量避免接触冷水;遇有寒流时要注意保暖。此外,为了不断提高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应保持精神愉快,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20、经方辨治寒冷性荨麻疹验案-黄煌经方沙龙标签:桂枝,土茯苓,冷水,当归,麻黄,冷风,荨麻疹,寒冷,汤加,皮肤,未见,头面,附子,白芍,风寒,热水,全蝎,自述,细辛,风疹简介:作者:中籍华人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案李某,男,35岁,1990年11月7日初诊。自述1月前冒风淋雨后全身出现瘾疹团,奇痒难受,用热水擦洗、更衣后慢慢消失。之后每遇冷风则全身风疹团复发。经其他治疗仅获一时之效,再遇冷风仍复发。正文:作者:中籍华人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案李某,男,35岁,1990年11月7日初诊。自述1月前冒风淋雨后全身出现瘾疹团,奇痒难受,用热水擦洗、更衣后慢慢消失。之后每遇冷风则全身风疹团复发。经其他治疗仅获一时
21、之效,再遇冷风仍复发。就诊时正逢天阴风冷,头面、四肢、胸背满布风疹团,色淡红,畏寒肤冷,口不渴,舌苔白,脉缓。辨证属风寒久郁肌表之寒冷性荨麻疹。治以温散表寒,调和营卫。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桂枝15g,麻黄10g,白芍10g,杏仁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栆15g,防风15g,土茯苓15g,白鲜皮15g。3剂。每日1剂,水煎,温分3次服,首次服药后卧床覆被出微汗。二诊:服上药1剂后瘾疹团完全消失,3剂尽,虽再遇冷风也未见不适。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乃用桂枝汤合玉屏散善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按:本例寒冷性荨麻疹起于冒风淋雨,之后每遇冷风即发,兼见畏寒、脉缓,为风寒之邪久郁肌表,营卫失
22、和,正气不能抗邪外出所致。伤寒论23条在论述太阳病表郁不解证的第三种转归时说:太阳病,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调和营卫,以解除久郁之风寒,加土茯苓、白鲜皮、防风抗敏祛风止痒,邪去正安则愈。二:当归四逆汤案马某,男,32岁,1992年11月15日就诊。自述近3年来每到寒冷季节遇冷风、冷空气、冷水刺激时,四肢及头面等皮肤祼露部位随即起瘾疹团,瘙痒难忍,遇热可缓解,冬季早晚外出虽戴手套、围巾、口罩,也仍发病。经多方治疗无效。就诊时仅见颜面、指掌皮肤颜色略黯,触之冰凉(询知平素也如此),舌淡苔白,脉沉细而缓。诊为寒冷性荨
23、麻疹,属寒凝厥逆之证。治以温经通脉散寒,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通草8g,辽细辛5g,附子15g(先煎1h),炙甘草10g,大枣30g,土茯苓15g,白鲜皮15g,全蝎6g。3剂。水煎,每日1剂,温分3次服。二诊: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嘱服10剂,并在早晚洗手脸时,用冷水和热水交替擦洗,冷水不要太冷,逐步降低水温,以提高皮肤适应性而达到脱敏之目的。三诊:10剂尽,上症已完全消失,虽接触冷水或冷风也未再发生痒疹,但手脚仍发凉,继用当归四逆汤原方送服金匮肾气丸调理善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按:本例荨麻疹以寒冷刺激为诱因,发病部位仅限于四肢、头面皮肤祼露的远心端,并有明显
24、厥逆现象,为素体阳虚,阳气不达四末,寒邪凝滞的厥逆证。故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加附子助桂枝、细辛温经通阳散寒、加土茯苓、白鲜皮、全蝎抗过敏止瘙痒,佐以冷水、热水交替洗手脸以脱敏。最后用当归四逆汤送服金匮肾气丸标本兼治,固其本而除病根。三:真武汤案谯某,女,48岁,1993年3月14日初诊。自述近1年多来凡接触冷水则皮肤出现瘾疹团,奇痒难受,每次先起于双手等接触水的部位,继而延及全身。初起为接触冷水或露水、雨水发病,以后则接触温度稍低的温热水也发病,洗手洗脸必须用很烫的热水,雨、露天不敢出门做农活,但遇冷风并不发病,辗转治疗无显效。就诊时无症状,但体型稍胖,舌体胖有齿痕,脉沉。辨属脾肾
25、阳虚,水邪泛滥皮肤之证。治以温肾运脾,镇制水邪。方用真武汤加味:附子15g(先煎),茯苓30g,白术15g,白芍15g,生姜15g,白鲜皮30g,土茯苓15g,地肤子15g。5剂。每日1剂,水煎,温分3次服。后于4月5日因感冒来诊,问及原病情况,患者言服完所开方药病即告愈,近忙于农活,虽下水田也未见发病。随随访1年未见复发。按:本例寒冷性荨麻疹的特点是接触冷水即发病,加之体质上有脾肾阳虚之变,制水无权,内外水邪互相招引,泛渍皮肤,而发为本病。故用真武汤温肾运脾以制水邪,加白鲜皮、土茯苓、地肤子燥湿止痒,标本兼顾,脾肾之阳得补则水邪自不为犯也。荨麻疹实例: 治荨麻疹一方 幼时曾患荨麻疹,经人介绍
26、一方: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结果用药3副就治好了病。 鲜丝瓜叶可治荨麻疹 上小学五六年级到中学阶段,每年夏秋季节都被荨麻疹所困扰,不规则的圆形红疹块突然出现,遍布四肢及腹、背、颈部,疹痒难耐。为此曾多次到医院求治,但效果不大。有一次发作时,顺手摘了片鲜丝爪叶在疹块处反复搓擦代替用手抓挠解痒,没想到凡是被鲜丝瓜叶搓擦过的地方很快就不痒了,疹块也随着消退。于是 摘了些鲜丝瓜叶用清水洗净备用,一发作 就用鲜丝瓜叶搓擦,连续搓擦了10多次后病渐渐地好了。自从用这个方法治疗至今已有32年,没再出过疹块。 肚脐拔火罐治荨麻疹 小时 常起荨麻疹,后听人介绍用拔火罐拔肚
27、脐可治。母亲给 试用,将拔火罐扣在肚脐上,两三次居然就治好了,而且未再犯过病。 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风疙瘩 儿子2岁时曾患过一次较重的麻疹,转眼之间,全身的硬疙瘩即连成了一片片的硬皮,连嘴巴也肿起来了。危难之时,邻居大娘教 一法: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匀后擦洗患处,几分钟后症状即可减轻,连擦几次即愈。 照此方法做了,只擦了4次, 儿子的风疙瘩就好了,再没有复发。后来, 曾将此方告知一位老乡,也很有效。逸敏284鲜姜可治风疙瘩 上中学时起过一身风疙瘩,看病半年仍不见好转。偶然一次机会,一位老奶奶对 说:“用鲜姜汁擦抹就会好。” 买了几角钱的鲜姜,擦抹几天后果然全好了。后来 的孩子起风疙瘩, 也是用同
28、样的方法给他治好的。 紫荆树花茎煮水治风疙瘩 前年春天, 身上生过风疙瘩,皮肤变红增厚,奇痒难忍。有一位老人对 讲,可用紫荆树(春天未长叶前,先开紫花)的花、茎煮水,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两天即愈。 只取了半尺长的茎四五支,放在沙锅里用清水煮沸四五分钟,略凉后水洗,两天后就好了。 韭莱汁可治荨麻疹 患有季节性荨麻疹(俗称风疙瘩),吃过许多中西药都没有治好。前不久,偶然遇到一位老中医告诉 一个方法:用鲜韭菜汁外涂。 用此法外涂后,第二天痒感消失,疹子也全消退了,每日两次,连续外涂一周后至今没有再复发。将鲜韭莱切碎压出汁后,用容器存于冰箱内可使用数日。 香莱根治荨麻疹 取十几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
29、,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对荨麻疹的红、肿、痒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曾多次给孩子们服用。应连续煮饮3天,每天喝1次。 小白菜能治荨麻疹 患荨麻疹半年多,吃药、打针效果不明显。后有一老中医授以偏方:小白菜500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处搓揉,清凉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愈,至今未复发。 醋加白酒可治风疹 一旦得了荨麻疹,会奇痒难忍,且越抓越痒,笔者经试验发现,患者只要用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合成药液,用此药涂搽患处,几分钟后即可见效。 治荨麻疹一法 小时候得荨麻疹,久治不愈。后服用一种叫桐臭蒿子的草本植物,采一把在锅中煮沸约5-10分钟后喝汁,即愈。荨麻疹
30、丸(炙麻黄、杏仁、桂枝、细辛、防风、防己、僵蚕、蝉蜕、生黄芪、白术、白芍、乌梅、鸡血藤、当归等制成水丸),每袋10g,早晚各服10g。刺络拔罐取大椎穴及背部膀胱经(脊正中线旁开1.5寸处)用皮肤针中等叩刺大椎穴及背部膀胱经,双侧对称取45部位(不用刻意取背俞穴),用2号或3 号火罐用闪火法拔于叩刺部位(体形高大肥胖者用3号火罐,体形矮小者用2号火罐)留罐15min,每周2次。上述治疗2周为1个疗程。 笔者治疗本病采用刺络拔罐于督脉大椎穴及背部膀胱经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疏散风寒,振奋阳气。 荨麻疹丸中黄芪、白术益气固表,麻黄、桂枝疏风散寒为主药;辅以杏仁宣肺,细辛、荆芥、防风辛散风寒,防己散
31、寒消肿麻黄、细辛醇提物,防己水提物可使总过敏介质减少40%以上;僵蚕、蝉蜕搜风止痒,桂枝、白芍、乌梅调和营卫,当归、鸡血藤活血(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则风自灭之说)。刺络拔罐与中药荨麻疹丸合用共奏散寒固表,调和营卫之效。在神阙穴拔火罐(越深疗效越好),第一次保留10分钟后起罐,间隔12分钟后,再在此双侧曲尺、合谷、足三里、太冲。方法: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针刺,施以补法,曲池、合谷、太冲施以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运针23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行下一个疗程。所有穴位用同样方法进行,每个患者施术3次,使局部充血越明显疗效越好,由正常肤色变成暗紫色为好。每日1次,连续3天为1个疗程。神
32、阙穴拨火罐治疗荨麻疹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副作用小,费用经济,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西药抗过敏或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常迁延数月至数年。发作时皮肤剧痒,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或淡白色的风团,并可融合成片。越抓皮疹越多,局部灼热。 取玻璃火罐或玻璃杯一个。直径为35厘米。罐口要光滑平正。 令病者仰卧,操作者用镊子夹95%酒精(白酒)棉球一团,用火点燃后在罐内烧13圈(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然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杯)扣在肚脐眼上,35分钟取下。每日1次,3次为1疗程。尤其是夜间发病者效果更佳。如属慢性者应连续治疗3个疗程。孕妇及小儿慎用。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