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执教
邹海
科目
数学
课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简单的周期
时 间
项目
加入名师工作室前
加入名师工作室后
对比剖析
设计理念
通过直观场景图,借助实际操作、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的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通过发现具体现象中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继发展现象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之前的数学设计。只考虑从目标入手。忽略了课标理念。
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学习过间隔排列的规律,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在计算方面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周期现象,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本班学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掌握本课知识要点,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通过同桌或小组之间的交流能达成学习目标,另外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教师的讲解与辅导。
参加名师工作室后,明白了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其实很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所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我点,以便对症下药。让教学更具实效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前把所有的教学目标混淆在一起根本不分三维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充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
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 丽场景,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 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师: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 :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 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先猜一猜] 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三、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
2、生活中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规律呢,也是这样的呀。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更 多的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四、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事物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的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 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有规律现象,等待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新课开始之前,老师想对同学生的记忆力作一下测试,比一比男生和女生谁的记忆力更好,敢不敢比一比?
学生:敢
师:请看比赛规则。
规则:男生记上面的数字,女生记下面的数字,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记得又快又准。不能用笔。
(出示第一轮课件出示数字(男生1625,女生1234),很快消失)
师:男生的数字是什么?女生呢?举手回答
师:看来男生和女生记忆力都不错,第二轮比赛增加难度,开始:
第二轮数字(男生162536496481,女生123412341234),学生数秒时间观察,然后消失。
师:男生谁能说出刚才的一串数字?女生呢?
(预设男生记不住,女生记住了)
师:这次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生:不公平,因为女生的数字排列有规律,好记,而男生的数字没有规律。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像这样的规律。
二、整体观察、初步感知
过渡:教师节将至,学校里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节日的氛围,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展示情境图)
1、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盆花、彩灯、彩旗摆放的特点吗?(根据时间情况可让学生在同桌或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情况:
(1)盆花是怎样摆放的? 彩灯呢?彩旗呢?
(2)这些物体在摆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每几个一组
顺序相同
重复出现
3小结揭示课题:
像这样在一列事物中每几个一组、每组里排列顺序相同,一组一组重复出现叫周期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简单的周期。
三、深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1.深入观察: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能具体说说盆花是怎样排列的吗?
学生汇报完后根据教师提示回答:
每几盆花为一组?
每组排列顺序有没有变化?
每组的第1盆都是什么颜色?第2盆和第3盆呢?
2.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提问: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猜测,教师指出:每一种猜测都需要去验证,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或者画一画)
师: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在作业纸上。
(1)给学生时间,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果有学生直接用计算的方法,可让学生把版式写到黑板上去,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引导:
一共有多少盆花?每几盆为一组?可以摆几组?还剩下几盆?
引导学生写出版式:19÷3=6(组)……1(盆)
剩下的这一盆应该摆在第几组?第几盆?(得到答案:第19盆是蓝色)
引导学生议论:19表示什么?除数为什么是3?6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
(3)比较优化方法: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可争论)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盆花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教师小结:当数目比较大时,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3.强化方法
(1)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35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展示:
35÷4=8(组)……3(面)
余数是3,怎样确定第35面旗的颜色?
引导学生小结:余数是几,就代表着每组中的第几个物体。
(2)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2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写出算式:
20÷4=5(组)
这一次没有余数,说明什么问题?怎样确定第20盏是什么颜色?
引导学生小结:没有余数,就看每一组中的最后一个。
四、拓展升华
1、你能用□、○和△设计一个按周期排列的图形序列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选择不同的设计图案进行展示。
2、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现象?(春夏秋冬,周日到周六等)
五、内容延展,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1、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规律处处皆是,只是有些规律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比如刚才男生那一组数字:
16 25 36 49 64 81
4×4 5×5 6×6 7×7 8×8 9×9
大家现在能记住这组数了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大声把这一组数字说出来。
2、教师指出: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谁掌握了规律,谁就拥有最锐利的眼光,在游戏或者比赛中就掌握了制胜的法宝,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学习和生活中,更多、更有趣的规律,好吗?
参加名师工作室后教学设计有如下进步:
1、小游戏开场,把学生引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难易结合的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色彩鲜艳的场景图,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诱惑,让学生能自觉、投入的去观察,学生通过交流、汇报和教师的小结,初步感知“周期”的概念。
3、通过深入的引导观察,加深对周期这一概念的理解,明确了每几个为一组、每一组中各个物体的顺序,为下一步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4、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操作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知道解决周期现象中的有关问题,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计算解决的问题中预设了三种情况,即余数是1、3,和没有余数的,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方法:余几就看第几个,没有余数就看最后一个。
6、:让学生设计周期排列的图形序列、寻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让所学知识回归生活,加深对“周期”概念的理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7、把男生没有记住的那一组数拆开找到规律,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的规律多种多样,要通过我们认真观察和思考才会发现,从而树立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