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课型:单元复习课【学习目标】 1、根据知识梳理框架记住重点知识2、根据知识点的内容去看教材的相应内容【知识梳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P4)区别方法:看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P7-8) 化学变化 区别方法:看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P8) 化学性质 点燃前: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 ,难溶于水走进化学世界 蜡烛燃烧的探究 点燃时:火焰分三层,从外到内分别为外焰、 、焰心 科学实验 (P12-13) 熄灭后:产生 ,且该具有可燃性 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与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P14-15)
2、 量 ,水蒸气的含量 。 认识常用的十种仪器(名称、实物、示意图、用途及注意事项) (P151-152) 固体药品的取用(P18) 药品取用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P18) 块状固体用 (一横二放三慢滑) 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 (一斜二送三直立) 较多量:采用倾倒法(P19图1-25) 液体药品的取用 少量:用 滴加(垂直 滴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定量:用 量取(P19图1-26)酒精灯(P20图1-28) 使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 注意事项(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后) 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方法 物质的加热 给物质加热 液体(1/3、移动、管口) (P21图
3、1-30) 固体(管口略向下倾斜) 注意事项(都要图热,外壁擦干净)洗涤仪器 注意事项(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用冷水洗、不能用力刷洗等)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当堂检测】1、铁生锈水蒸发冰雪融化纸张燃烧粮食酿酒石蜡熔化食物变质盐酸挥发,在这些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颜色状态助燃性熔点沸点可燃性氧化性密度稳定性,在这些描述中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P27-30) 空气的成分:氮气(N2) ,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常用作保护气(焊接、灯泡、食品等)。氧气(O2) 。稀有
4、气体(He、Ne、Ar等)0.94%,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做保护气,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二氧化碳(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P30-31) 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烟尘(可吸入颗粒物有PM2.5等) 我们周围的空气 防治污染的措施: (任写一条)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呈淡蓝色 磷 + 氧气 (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P30-31(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物质 化学性质: 硫 + 氧气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在空气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
5、的火焰) 碳 + 氧气 (生成物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铁 + 氧气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原理 过氧化氢 + 氧气 都是 反应氧气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实验室制法 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需加 ) P37-39、45 固液常温型 收集方法 排水集气法(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制取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注意事项 固体加热制氧并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应先撤导管,后停止加热 要等气泡连续且 冒出时才开始收集验满方法(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 ,若木条复燃则满。 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瓶 ,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 变化) 用途 供给呼吸:潜水、登山、医疗、航空等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航等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要足量,装置气密性要好,等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P27)【当堂检测】 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 B、氨气+氧气一氧化氮+水C、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E、铜+氧气氧化铜 F、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