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看名师课堂——重语言文字的运用
南岗小学:王丹
人们常说:听名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他们在课堂上并非单纯作为教师在讲课,同时也是作为艺术家在表演,他们总是以自己独有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艺术风格的教学,感染着学生,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王崧舟老师的课不但感染着学生,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觉得更深深的感染了每一位老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震撼,许多启迪。值得我去揣摩,去领悟。
这是本人2009年《去年的树》的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
教学流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揭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课文,与课文交流、对话。
2.交流初读心得。
三、小组自学
1、检查生字情况
师检查词语(儿化音的问题)
2、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考查 分析错误原因
3、小组内合作读文 生互相检查
四、抓对话,悟情感
1、找对话
以对话为主是吗,你快速地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组对话?
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板书)
2、自悟朗读
(学生自由找朋友练说) “我明年一定回来……”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读吗?
语气非常坚定,体会感情
3、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在四人组里合作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开始吧。
(学生四人小组练读)
重点练读小鸟问的三句话。
4深入文本体会感情
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小节)
体会两个“看”包含的深情
出示改写的最后一小节:把“小鸟”改成了“我”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交流感受。
汗颜,太粗线条的教学。学习名师深厚的语文功底,能轻松驾驭课堂,灵活应变。我们缺少专业技能扎实的功底,这来源于学习,来源于经验总结、反思、提升。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一命题,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对于变革以往教学重内容理解分析、轻语言表达运用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王崧舟老师课上体现特别明显,“三写”有机训练。在这里不再重复。(听课中已详细说明)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文本细读开始,要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情感的熏陶联系在一起;把学习语言文学的运用与内容理解联系在一起;把学习语言文学的运用与思想的梳理联系在一起。做一个真正有语文味的老师。让我们深扎文化的根,感受生命的美好,绽放课堂的美丽,做享受语文的引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