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轲的“性善论”观点中国古代关于性善、性恶的学说曾引起过激烈的争论。章太炎先生曾将儒家的有关学说归纳为五大派: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孟子主张性善,这是因袭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孔子的意思是说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习”即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们的“性”差距变大,有人恶了。顾炎武解释说:“相近,近于善也;相远,远于善也。”见日知录);荀子主张性恶(他认为人的善念与善行都是伪装的。因为人生来就有名利之欲、饮食之欲、声色之欲,所以一切辞浪、忠信、礼义文理都不存在,表面上存在也都是装出来的);杨子(杨朱)主张善恶混有;漆雕开、世硕公孙、王充主张善恶因人而异,可分上、中、下三等。梁启超总结儒家学说有“三义”,他认为:“居乱世之民性恶;升平世之民性有善有恶;太平世之民性善。”而孟子则是“传太平世之言”的,所以主张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