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原状陈列.jsp.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882482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状陈列.jsp.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原状陈列.jsp.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 状 陈 列 讲 解 词 宋庆龄故居与其他大部分名人故居有所区别的地方是在她的住所保持了生前原状陈列。我们都知道,宋庆龄没有子女,1981年5月29日晚她去世后,中央立即成立了一个八人小组,由邓颖超、廖承志等同志亲自挂帅负责处理她的后事。首先宣布把她生前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所封存,保持原状,这是其他名人故居所不具备的。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大型原状陈列”这一词条的三个举例分别是:北京的故宫、天坛和宋庆龄故居。说明宋庆龄故居原状陈列的重要性和真实性。我们所在的这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楼就是1963年4月到1981年5月宋庆龄同志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参观。 小餐厅 这里是宋庆龄同志生前的小餐厅,是宋庆龄日常用餐的地方。她曾经在这里设宴接待过很多中外友人,如高醇芳、林国才等。宋庆龄做事非常细心、周到,每次招待客人的菜谱,她都会亲自审定,特别地注意节俭。 在东墙正中位置挂有一幅周恩来同志的油画像,周总理逝世后,宋庆龄出于对总理的怀念,请人把总理病重时的一张照片绘制成了油画挂在这里,为了让来宾能够看到总理,想念总理。邓颖超同志在处理宋庆龄后事的时候看到了这幅油画,也请人绘制了一幅,挂到了自己家里。在油画的两侧分别挂有两首毛泽东同志所作的诗词,左边是采桑子·重阳,右边是忆秦峨·娄山关。下面请大家欣赏这两首诗: 采桑子·重阳 忆秦峨·娄山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挂在总理画像前的这两首诗体现了宋庆龄当时的心情。 小客厅 这里是小客厅,宋庆龄生前经常在这里会见看望她的领导人、国内外友人。曾经来到这个房间的领导人包括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还有妇女届的杰出领袖邓颖超、康克清、罗叔章等。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一些领导人先后恢复工作,也来这里看望过宋庆龄,有邓小平、卓琳夫妇,彭真、张洁清夫妇等。这里的陈设保持着宋庆龄生前的原状。大家看,东墙的正中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西墙正中挂着毛泽东同志的画像,这些都是宋庆龄亲自选定的。每到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日,画像前总会摆放鲜花,以示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纪念。孙中山画像前右侧的沙发是宋庆龄会见客人时的专座,她每次会见客人时都坐在那个位置,把迎门的正座留给客人,表示对来宾的尊重和礼貌。 我们大家看摆在低柜上的绢花花篮是邓颖超送给她的,她很喜欢,还和花篮一起拍了照片。秘书知道宋庆龄不喜欢假花,一周之后就提出换成鲜花,宋庆龄亲自指示秘书又将花篮摆放回来,并说这个花篮要永远摆放在这里,因为它象征着她与邓大姐之间的友谊。 1981年5月29日晚,宋庆龄同志逝世后,这里举行了小型告别仪式,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夜来到这里向遗体告别,沉痛致哀。 康乐棋 宋庆龄同志在青年时期就喜欢体育运动,她在美国留学期间,曾是威斯里安女子网球俱乐部的会员 。到了晚年她依然喜欢参与娱乐活动,还经常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康乐棋。在当时的记录中经常会出现“首长今天身体不好,没有打康乐棋”这样的内容,说明了她是经常以此为运动的。这个康乐棋的打法类似于桌球运动。 卧室兼办公室 这里是宋庆龄同志生前的卧室兼办公室,是她晚年日常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这里的陈设保持着宋庆龄生前的原状,宋庆龄得的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在她病重期间,医务人员是在这里为她抢救的,她也是在这里病逝的。 我们大家看到,这个房间里摆放着很多不协调的家具,这些家具当中大部分是国管局配置的,还有一小部分是宋庆龄从上海的家中搬来的。从这些家具我们可以看出宋庆龄同志生活非常俭朴,房间里的家具和办公用品经过多年的使用大都比较陈旧了。大家看在办公桌旁边立着的落地灯,灯罩坏了以后工作人员曾经要换新的,但是宋庆龄同志表示:虽然灯罩坏了,但是灯罩的架子还是可以使用的。她请工作人员用旧窗帘布缝制了一个灯罩继续使用。在落地灯旁边是梳妆台,梳妆台上两边的镜面水银都脱落了,同志们劝她换新的,但是宋庆龄同志说中间的镜子还是可以用的,就一直用到了她去世。 宋庆龄的床在卧室的西边。右边床头柜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照片,是孙中山先生1920年为福建泉州培元学校题写的“共进大同”四个字,由于没有墨迹,培元学校就把牌匾拍成照片送给宋庆龄同志。“共进大同”是孙中山先生的奋斗目标,也是宋庆龄的座右铭。文革期间每到孙中山的纪念日她总是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弹一些喜爱的钢琴曲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左边床头柜上有一个镜框,是宋庆龄1927年访问前苏联时与加里宁、鲍罗廷夫人合影的原版照片。 在卧室的西墙上挂着一幅绣品,是夏威夷的安多利恒花,这种花象征着吉祥如意。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籍日本朋友有吉幸治在拜会宋庆龄的时候,送给她一束安多利恒花,宋庆龄非常喜欢,亲自写生描绘,和保姆一起刺绣,指定挂在了这里。 在卧室门内右侧,摆放着一架美国制造的施特劳斯牌钢琴,是弟弟宋子文送给她的。宋庆龄十分喜爱音乐,工作之余经常以弹凑钢琴作为休息,还收藏了很多中外名曲唱片。1969年2月,当宋庆龄得知她最喜欢的小弟弟子安在香港突然病故时,她为之伤心落泪。1971年4月,大弟弟宋子文也在美国意外逝世,宋庆龄很难过。子文和姐姐庆龄在政治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在生活上曾经常关心她,也曾支持过她的工作。宋子文的去世,给宋氏三姐妹重新相聚提供一次有利的机会。但由于当时中美尚未建交,没有直达航班,要通过美国航空公司联系专机。由于包租不到专机,宋庆龄无法参加弟弟子文的葬礼,令她非常遗憾。文革期间,宋庆龄晚年经常一个人坐在办公桌旁,打开抽屉,翻看兄弟姐妹的照片,有时甚至默默流泪。 小厨房 这是宋庆龄做饭用的小厨房,里面的厨具都是宋庆龄曾经使用过的,因为她总是工作到很晚,保姆很心疼,出于对她健康的考虑,经常在这里为她做宵夜,有时宋庆龄很有兴致的时候也会和保姆一起做宵夜。(宋庆龄会做一手拿手的好菜,比如京葱牛肉、烧豆腐等。有时她会装成几个盖碗,嘱托周和康送给沈粹缜品尝。) 书房 这里是宋庆龄的书房,藏有书籍和杂志3000多册。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她英文功底深厚,法文、德文、俄文也具有一定水平,她的绝大多数信件和很多重要文章都是用英文写作的。 小桌上放着一台老式的英文打字机,宋庆龄经常用这台打字机直接打出文章和信函,手指上都磨出了老茧。 东墙正中挂着一幅拓片,是1956年宋庆龄为湖北武昌东湖岸边的九女墩撰写的碑文,碑文的书写出自何香凝的手笔。九女墩是人们为了纪年太平天国时期在武昌就义的九位太平军女英雄而建的。当时不知道她们的姓名,也不敢公开立碑,所以俗称九女墩。 碑文是: 在这里,我们伟大祖国的中心 在过去很久的日子里 九个无名的中国妇女,不肯屈膝,不肯低头 她们反抗,为了人民 她们献出一切,为了人民 在这里,我们伟大祖国的中心 在她们之后的年代里 更有千千万万像她们似的继承者 燃烧着革命的火焰 裹扎起战斗的创伤 在人类新时代的歌声中向前迈进 许多人献出了一切,为了人民 在这里,我们伟大祖国的中心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我们为那九个无名的妇女树立起碑石 为了敬仰她们,也为了敬仰所有的中国妇女 我们今天纪念过去,但也展望将来 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着明天 为了所有的人民 东墙右侧挂着一幅丝网印的鲁迅手书的《自嘲》诗,宋庆龄与鲁迅的精神息息相通,对这首诗非常欣赏。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东墙左侧的一个图书卡片柜上,摆放着宋庆龄与孙中山在东京结婚的原版着色照片。 西墙上的这幅画是1956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送给宋庆龄的。画面上描绘的是巴喱岛风光。画下面摆放着一台前苏联制造的落地式收音机,是1952年苏联政府送给她的。上面是放唱片的,中间是收音机,下面是放唱片的柜子。柜门上分别镶有中苏两国的国旗图案,表示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1975年,宋庆龄立下遗嘱,将她北京和上海寓所的书籍,全部送给老朋友邓文钊的儿子邓广殷。(邓文钊是廖梦醒的表妹夫,他是1938年与宋庆龄在香港共同创办保盟时的领导人之一,倾其家产支持保盟的抗日救亡活动。)宋庆龄去世后,邓广殷先生将全部书籍转赠给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展览部 2009年1月 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