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九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
一、实验目的
电路一般可以分为电源、控制和测量三个部分。控制电路的任务就是控制负载的电流和电压,使其数值和范围达到预定的要求。常用的是制流电路或分压电路。
1. 掌握制流与分压两种电路的联结方法、研究其性能和特点;
2. 了解熟悉电磁学实验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二、实验仪器
电流表 电压表 直流稳压电源 电阻箱 滑线变阻器等。
三、实验原理
1、制流电路
B
电路如图1所示,
当C滑至A点,,负载处;
当C滑到B点, ,
电压调节范围: E
相应的电流变化为:
一般情况下负载中的电流为
式中 ,。
图2表示不同k值的制流特性曲线。
图2 制流特性曲线
从曲线可以清楚地看到制流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1) K越大电流调节范围越小;
(2) K≥1时调节的线性较好;
(3) K较小时(即R0>>Rz),X接近0时电流变化很大,细调程度较差;
(4) 不论R0大小如何,负载Rz上通过的电流都不可能为零。
2.分压电路
分压电路如图3所示,变阻器两个固定端A、B与电源E相接,负载Rz接变阻器滑动端
图3 分压电路
C和固定端A(或B)上,当滑动头C由A端滑至B端,上电压由0变到E,调节的范围与变阻器的阻值无关。当滑动头C在任一位置时,AC两端的分压值U为
式中,
由实验可得不同K值的分压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
图4分压特性曲线
从曲线可以清楚看出分压电路有以下特点:
(1)不论R0的大小,负载Rz的电压调节范围均可以从0---E;
(2)K越小电压调节越不均匀;
(3)K越大电压调节越均匀,因此要电压U在0到Umax整个范围内均匀变化,则取K>1比较合适,实际K=2那条曲线可近似作为直线,故取R0≤RZ/2即可认为电压调节已达到一般均匀的要求了。
3. 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的差别与选择
(1) 调节范围
分压电路的电压调节范围大,可以从0―E;而制流电路电压调节范围较小,只能从―E。
(2) 细调程度
当时,在整个调节范围内调节基本均匀,但制流电路可调范围小;负载上的电压值小,能调得较精细,而电压值大时调节变得很粗。
(3) 功率损耗
使用同一变阻器,分压电路消耗电能比制流电路要大。
基于以上的差别,当负载电阻较大,调节范围较宽时选分压电路;反之,当负载电阻较小,功耗较大,调节范围不太大的情况下则选 用制流电路。若一级电路不能达到细调的要求,则可采用二级制流(或二段分压)的方法以满足细调要求。
四、实验内容
1.制流特性曲线描绘
(1)按图1连接电路,电阻箱为负载Rz,取K=0.1,确定Rz=?根据所用电流表的量程和Rz的最大容许电流,确定实验时的最大电流Imax及电源电压E值。注意:Imax值应小于Rz最大容许电流。变阻器等分为10等分,分别测量x为0.1、0.2、0.3…对应的电流I,以x为横坐标,I为纵坐标作I-x图。
(2)取K=1重复上述测量并绘图。
2.分压特性曲线描绘
(1)按图3电路进行实验,区K=2确定Rz值,参照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和Rz的容许电流,确定电源电E的值,变阻器等分为10等分,分别测量x为0.1、0.2、0.3…对应的电压U,以x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作U-x图。
(2)取K=0.1,重复上述测量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
1.为保护电源及电表,在制流电路中,首先将滑线变阻器打到最大阻值(此时整个电路电流最小)。
2.分压电路中,首先将滑线变阻器跳到最小(此时负载分得的电压最小)要注意变阻器BC段的电流是和之和,确定E值时,特别注意BC段的电流是否大于额定电流。
六、预习要求
1.预习绪论部分有关电磁学实验基础知识,了解电表刻度盘下侧参数的意义。理解引用误差的概念;
2.分别对两种控制对应的两种K值的取值,计算容许的电源电压;
3.根据实验内容列出数据记录表格。
七、讨论与思考
从制流与分压特性曲线求出电流值或电压值近似为线性时,滑线电阻的阻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