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纵横中度境皆天就_试论苏轼词意境的创造.pdf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880273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横中度境皆天就_试论苏轼词意境的创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纵横中度境皆天就_试论苏轼词意境的创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4年7月人文科学专辑94GXMYXB文艺学郭筱筠纵横中度境皆天就纵横中度 境皆天就 试论苏轼词意境的创造 郭筱筠摘 要 从五个方面分析苏词意境创造上的艺术特色,苏词意境取境高逸,新奇迭出以显自家面目,独特的含蓄,高度的典型化以及自如的流动和转换,尽显苏轼一代大词家之本色。关键词 苏轼;意境;创造中图分类号I20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887(2004)ZJ001-0094-02清代叶燮说过:“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原诗)。评价如此高,却又是实实在在的。这里所说的“境界”,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的确,苏轼在意境创造方面的造诣是卓尔不群的,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作上,而且更突出的体现在他的词作上。“意境”一词,最先由唐代王昌龄提出,“意境者,文之母也”。“意境”成了我国古代作家诗人们为之“捻断千根须”而苦心孤诣的一个审美目标。古人甚至有“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切”(明朱存爵 存余堂诗话)“无词境,即无词心”(清况周颐 蕙风词话)之说,足见意境的创造,对于诗词家们来说,有多么重要。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雄视北宋文坛的苏轼,其富于代表性的词作得以备受推崇和流芳百世,在某种角度来说,意境的成功创造是主要的原因。下面,试从几个方面浅析苏轼词作意境创造的艺术特色。一、取境高逸唐代皎然云:“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诗式 辨体有一十九字),诚哉斯言,苏轼的词的风格虽不能以豪放和婉约简而论之,但豪放和婉约毕竟是其词作的两大主流。纵观他的词篇,不管豪放、婉约,凡意境创造成功者,皆开篇便取境高逸,从而“举体便高”,给人以难忘的韵味。水龙吟 一词,是苏轼咏杨花的名作,开首便是一句“似花还是非花”,起笔突兀,引人遐思,为后面的惝恍迷离的意境创造作了很好的铺垫。这首词明写花,暗写人,离形得似,余韵无穷;又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象飞动而雄壮,历代评论家分析这三句时,皆注重其感情的豪放和飘逸,殊不知,诗人想象的翅膀正从这里展开,而读者一头扎进去的,便是这恢弘的境界。此词开篇取境足够高逸,从而使得整首词都处于一种纵横的意态。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力作,而全词豪放的风格,正是这“大江东去”一锤定音的。后人一提起苏轼总想起他的“大将东去”,铿锵的音节,余音绕梁;豪放的情怀,催人振奋。苏轼词中,豪放词讲气势,婉约词讲柔媚,皆是一开篇便给全篇意境定下了主调,这是苏轼词意境创造的特色之一。二、出新出奇 自家面目“境忌无夷险”(清林纾 春觉斋论画 论画十二忌)。林纾在这里是论画,其实作诗词亦如此。境界的创造最忌平淡无奇,或“花鸟缠绵”,或“云雷奋发”,或“雪月空明”,这都是造境的最低要求。古人作诗词,强调要有“自家面目”,要做到这点,惟有出新出奇,使作品与众家迥然不同而鹤立鸡群。其实,每一位作家的成功,皆与出奇而制胜有很大关系,苏轼亦不例外。苏轼之词,很少平淡之作,他有时逞才而忽视含蓄,使气而不顾音律,往往是为了追求新奇,其词意境总是以新颖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其诗词意境的出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写物却赋予物独特的象征意义。例 水龙吟,“杨花”,可以说早被词家们写尽了,但苏轼以新颖的意脉,使“杨花”在这里被写得意境深刻而独具一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杨花自飘自落,徨无依,凄凉冷清,读者受到巨大感染的,就是这个意脉流溢,幽愁凄苦的意境,从而体察到苏轼在此不单纯是写杨花,杨花即人,花与人浑融无迹了。此篇可谓写杨花的独开生面的词作。第二个方面是开拓了同类词的新意境而推动了同类词的发展。他的 浣溪沙 是写农村生活的词,“软草平落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好像是写实的句子,其实他是用朴素的语言在创造一个怡然舒服的意境,虽写到人,却不见作者出场。该词写于他作为州郡长官到农村巡视归来之时,有一种“归去来兮”的思想,他是在借景寓情。所谓意境,即是情与景交融而出现的艺术境界。在这里,苏轼十分写意的心情与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合得相当美妙。唐代五代文人词里,也有不少诗词家写些风落莲塘的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95GXMYXB文艺学郭筱筠纵横中度境皆天就词,而苏轼这首写农村的词在这里可谓是一个创新 不同于以往诗词家们的同类词作,这对农村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在意境和风格上亦开创了怀古词及旅游词的新局面。三、善藏不露 境界悠远意境的创造,讲究“含而不露”。明代唐志契说过:“景愈藏,境界愈大”(绘事微言),清代叶燮也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缈,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 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原诗 内篇下)。优美而动人的意境往往是含而不露的,苏轼的诗词虽有一部分是不够含蓄的,但总的看来,含蓄的还是占大多数,尤其是婉约词,可谓构思精巧而寄意高远。贺新郎 的本意之所以使历代评家众说纷纭,主要是诗人扑朔迷离的意境创造在作怪。诗人在这里成功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别开意境,咏物写人,将自己孤独抑郁的情怀借物曲折传出,“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意境清新怡适,却流露出轻轻的压抑。“渐困,孤眠清熟”,有一层淡淡的愁怨。下阕“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怀才不遇之感跃然纸上。都是写物、写景,但却伴随着一种情绪,笼罩着一种氛围,隐含而不晦涩。景物晃动之间,真切地流溢出人的内心情愫,沈祖先生在谈及贺铸的 青玉案 后三句时,这样说道:作者是用具体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的难以捉摸的感情,使这种感情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而感觉到是可信的。沈先生这段话,用来评价苏轼词作的那种含蓄的特点,也是十分恰当的。又例 卜算子,也是寓意深刻之作,诗人当时正受“乌台诗案”牵连,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潦倒。词中的“幽人”似真似幻,像“孤鸿影”一样缥缈,把诗人当时那种凄清的心境透露出来,诗人将所咏之物与所寄之情融贴契合,使整首词的意境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苏轼的词作并非首首都是含蓄之作,在其含蓄之作中含蓄之程度又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苏轼的词在意境的含而不露中,往往有悲壮之气冉冉升起,悲壮之气中又夹杂着旷达之情,这使苏轼的词的含蓄艺术在一定程度又区别于其他各家词客。四、似出理外却又不出理外这里所讲的“理”,并非指我国古代程朱派理学家所讲的“理”。这里的“理”是“成物之文也”(韩非),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概念,通常指条理、准则和规律。似出理外又不出理外,是意境创造的又一高妙手法,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指意境的高度典型化问题。典型化问题,是文艺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典型化,就是作家诗人用以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在意境方面就是创造典型化的意境),它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创作过程中是统一而又不可分割的,这需要作家诗人们具备丰富的生活积累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写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而在这里,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虚构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允许有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虚构,于是作品就有可能“似出理外”,高明的作家诗人们的高明之处就是使其“似出理外又不出理外”,苏轼在这方面的成就可谓令人叹为观止。先看他的“清雄”词的代表作 水调歌头,诗人在中秋之夜,展开了对月 问月 赏月 游月宫 弄影人间的漫想过程,这个过程是诗人浪漫幻想的过程,也反映了当时诗人思想矛盾的过程。胡仔在 苕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三十九对这首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 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应该说,这首词艺术上的成功还是要归结到意境的成功创造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沉郁和彷徨之情盖然而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天发出痴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笔法浪漫而又寄慨万端,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月下孤独凄苦的情状。对月宫的想象和游月宫的虚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诗人在此并非要引起人们对月宫的奇想,而是让神思让情感神游,写出了新意。他所创造的这个包括人和月,也包含情与思的意境,具有高度的典型化,无怪乎胡仔说:“余词尽废”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 也创造了一个恢弘的境界,这境界里还有形象 豪杰 周瑜,无论从意境和形象方面,诗人都从各个方面竭力完成其典型塑造,至今人们谈到周瑜时,很大程度还要受到该词所塑造的形象的影响,其实赤壁之战时,周瑜已结婚十年了,但诗人不拘泥于史实,信手拈来,文笔泼洒自如,纵横恣肆。读者掩卷思量,更多的沉醉在那种古战场的氛围中,沉醉于诗人壮阔的情怀所抒发出来的豪情之中,作品在这点上做到了“似出理外又不出理外”。苏轼所创造的“大江东去”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典型意境之一。五、意境流动 不粘不滞中国古代大多数诗词家,通常用整首诗或词勾勒一幅画面,而这幅画又多是静止的,这种诗词多是写景抒情诗词,而且这种诗词多由于画面的静止而使意境浮浅,意蕴单一。中国历来有“诗画相通”之说,而很多诗词家所追求的这种“诗画相通”,多少阻碍了作品中意境的流动,导致了主题表达上的一种粘滞感。苏轼词作的意境创造的特征之一就是流动而不粘滞。让我们看看他的悼念亡妻王苇的一首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后两句用反接手法,把对亡妻的深情向前推进,始见抑扬。上阕“纵使相逢应不识”,下阕即出现了闪回:“夜来幽梦忽还乡”,一个“忽”字,使意境如弦泉幽咽,气势回转顿挫。“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里是写梦,却又不是写梦,意境由“花鸟缠绵”又回到了“弦泉幽咽”上面了。苏轼的这种意境流动对于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深厚感情,(下转第101页)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01GXMYXB文艺学尹文灵,朱立冬反叛传统争议作家(4).3吕周聚.现代市场经济语境中的文学悖论 王朔现象透视J.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3).4陈晓明1 王朔现象与当代民间社会J.文艺争鸣,1993,(1)15常清华1 论王朔的顽主世界J 1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3)16陈思和1 黑色的颓废 读王朔小说的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1989,(5)17张德祥,金惠敏1 王朔批判 M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8黄式宪1 王朔电影的文化构型和其负面价值 N 1 光明日报,1989-11-0219贺仲明1“文化边缘人”的怨怼和尴尬J 1 中州学刊,1998,(6).10张德祥1 王朔与他的“顽主”人生叙述J 1 小说评论,1992,(6).11张德祥1 王朔的小说方式及其他J.当代作家评论,1993,(3)112杨剑龙1 论王朔小说的反讽艺术J 1 中国文学研究,2002,(1)113王蒙1 躲避崇高J.读书,1993,(1)114葛红兵1 不同文学观念的碰撞 论金庸与王朔之争J 1 探索与争鸣,2000,(1)115王一川1 语言神话的终结 王朔作品中的调侃及其美学功能J 1 学习与探索,1999,(3)116张乃良,李雅妮1 世纪末的自慰与救赎 论王朔小说的反讽与自嘲J 1 青海师专学报,2001,(3).17葛红兵1 不同文学观念的碰撞 论王朔与金庸之争J 1 探索与争鸣,2000,(1).18秦建鸿1 传统与反传统的纠缠 也论王朔与金庸之争J.探索与争鸣,2000,(4)119周立民1 无知者岂能无畏 质疑王朔的批评文字J 1 当代作家评论,2000,(6)1收稿日期 2004-01-20责任编辑 陈媛媛责任校对 黄少梅作者简介 尹文灵(1980),女,河南南阳人,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助教。广东广州,邮编:510440;朱立冬(1978),女,上海大学中文系2002级硕士研究生。上海,邮编:200436;电子信箱:zld781013 。(上接第95页)是十分契合的。在这里,感情的波澜推动了诗人的记忆之轮,而意境,也就在其中起伏回环了。苏轼词作的意境流动往往体现在一些字眼的应用上,意境的流动包含着意境的转换,例如他的 水调歌头 中,下阕用三个字“转”、“低”、“照”,从静境中写出了月光的移动,实际上也写出了诗人心情的变化:由激动到沉思。以上从五个方面浅析了苏轼词作意境创造的特色。其实,这种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审美要求。苏轼词的这些意境创造的特色的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个方面的运用和体现其实往往是几个方面的同时运用和体现。苏轼极有天分,但他的成就又不仅仅是靠他的天分取得的。纵观他的创作生平,我们可以发现,他词中的意境,是在仔细观察、体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而创造出来的。而他出色的谋篇布局,不凡的炼字造句,又使其词的意境增色不少。从文学创作来看,苏轼以他才气横溢、璀璨夺目的作品,给我国古典文学宝库增添了异彩。而从文学史上看,苏轼则以其革新诗文运动的成功实践,用他不懈的努力,砌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令后人望项的丰碑。所以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此话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参 考 文 献1唐 皎然.诗式Z12明 朱存爵.存余堂诗话Z.3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Z.4清 叶燮.原诗C15清 林纾.春觉斋论画Z16清 王国维.人间词话Z1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18曾祖荫.中国古代美学范畴M19彭立勋,曾祖荫.西方美学与中国文论M1收稿日期 2004-03-20责任编辑 郭筱筠责任校对 黄少梅作者简介 郭筱筠(1966),女,湖南株洲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研室主任。广西南宁,邮编: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