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1996:2222-22272 孙伟利,王长喜,胡玉先等.高压氧综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华航海医学与高压氧学杂志,2001;8(4):2373吴钟琪.高压氧临床医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300308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9739(收稿2004212201;修回2005204210)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7例朱晓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630)董德保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457000)摘要: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5例辨证为心肾阳虚型CHF患者随机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运用真武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81.6%,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心脏射血分数(LV EF)等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中药真武汤加味汤剂,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基本方:熟附片912g(先煎30m in),茯苓1530g,炒白术15g,白芍10g,生姜1015g,车前子1530g,黄芪1530g,泽泻15g。四肢欠温者加干姜、肉桂;紫绀明显者加丹参、川芎;咳、喘重者加炒苏子、葶苈子;心慌重者加生龙骨、灵磁石。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强心、扩冠、利尿治疗(开搏通6.2512.5mg,每日2次;双氢克尿噻12.525mg,每日23次;地戈辛0.1250.25mg,每日1次),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两组治疗均积极控制原发病及诱因,限制水钠摄入及减少体力活动,必要时吸氧,均为15d为1疗程。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均进行心功能评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惠普公司生产)记录治疗前后心脏射血分数(LV EF)、每搏输出量(SV)、835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6期心搏量指数(SV I)、心脏指数(C I),同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方法 数据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疗效对比采用R 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标准参见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显效:心功能达到?级或进步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而未达到?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或死亡。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治疗组5739(68.4)14(24.6)4(7.0)53(93.0)对照组3810(26.3)21(55.3)7(18.4)31(81.6)注:两组疗效比较经R idit分析:U=2.08,P 0.05 心功能分级的变化 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n,%)组别n?治疗组57治疗前19(35.0)26(45.6)12(21.1)0治疗后2(3.5)7(12.3)21(36.8)27(47.4)对照组38治疗前13(34.2)16(42.1)9(23.7)0治疗后5(13.2)9(23.7)13(34.2)11(28.9)注: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2=5.22,P 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 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xs)组别nLV EF(%)SV(m l)SV I(m l?m inm2)C I(L?m inm2)治疗组57治疗前45.8615.1857.963.9628.983.083.461.12治疗后61.289.663 73.122.363 40.583.043 4.720.923 对照组38治疗前44.8213.4656.343.4830.163.263.382.02治疗后54.8614.22362.257.98336.185.6433.866.123注:与治疗前比较,3P 0.01;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 0.05,P 0.01 不良反应:治疗组57例患者在使用真武汤汤剂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所有安全性指标测定均未发现新的异常或原有异常加重的病例。病案举例张某,男,57岁,干部。2000年4月就诊。主诉:心悸胸闷反复发作6年,加重1周。曾多次住院治疗,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现症见:心悸,胸闷气短,轻微活动后加剧,偶有头晕,夜间平卧时有憋醒,畏寒肢冷,双下肢轻度指陷性浮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体检:T 36.9,P96次?m in,呼吸稍促,口唇紫绀。心界稍向两侧扩大,双肺底部可闻及散在细湿性罗音,肝肋下1cm,双下肢轻度指陷性水肿。心脏彩超示LV EF 47%、SV 60m l、SV I 32 m l?m inm 2、C I3.6 L?m inm 2。西医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级,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水气凌心。治以真武汤加味,方药:熟附片12g(先煎30m in),茯苓、炒白术、泽泻、车前子各15g,白芍、生姜各10g,黄芪、丹参、生龙骨各30g。共服药10余剂,心悸、胸闷缓解,肺底湿罗音消失,双下肢水肿消退,临床基本痊愈。讨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根据症状应属中医学的心悸、水肿、喘证、痰饮、胸痹等范畴。金匮要略水气篇 中说:“心水者,其身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概括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病机,心主血脉,心属火,心气亏虚,心阳不振,血脉运行受阻,心阳亏于上,不能下交于肾,肾失气化,水饮内停,凌心射肺,故临床上表现为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的症状。真武汤首见于伤寒论,由附子、茯苓、生姜、白芍、白术组成,功用为温阳化气、利水,故可用于表现于心肾阳虚型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方中附子辛热,归心脾肾经,温通心肾之阳,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生姜温阳散水,白芍缓和姜、附辛燥之性,又能敛阴通脉,使全方刚柔相济,温阳而不化燥,利水而不伤阴。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煎剂对离体心脏(豚鼠、兔)和给猫、犬静脉注射附子水提物,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白术、茯苓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能保护心肌细胞2,还有人研究发现真武汤可以通过改善机体自由基代谢水平而发挥其温阳利水的功效3。另外通过观察发现,各种慢性心脏病变日久均可导致心气虚弱,心气虚为其基本症候4。因此为了加强其益气利水作用,我们在基础方加入了黄芪、车前子、泽泻,并根据症状轻重的不同在主935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6期方的基础上随时加减。本研究显示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获得明显临床疗效,使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和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并可使心脏射血分数(LV EF)、每 搏 输 出 量(SV)、心 搏 量 指 数(SV I)、心脏指数(C I),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和临床报道相一致。例如程晓昱等5研究证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A ng)、内皮素(ET)及醛固酮(ALD)值明显高于健康人,真武汤不仅可使CHF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有明显改善,而且治疗后可使上述3项指标明显降低。李金红等6也用和真武汤功效相似的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动物实验也发现5在应用加味真武汤注射液后,少阴病阳虚水停证兔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加味真武汤对CHF的治疗,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并且在我们所观察的病例中,没有出现和真武汤有关的不良反应。因此真武汤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剂。进一步的研究应从改变真武汤剂型方面着手,能够开发出中成药或者注射剂,使之携带和服用更加方便,并可进一步更深入的探讨其作用机理。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5760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北京:化工出版社,第1版.20025393王钰霞,陈魁敏,郝伟,等.真武汤对阳虚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1)48494王雁翔.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学特点.陕西中医,2002;23(12)110911105程晓昱,张皖东,李崇惠,等.复方真武冲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6)3173196李金红,张风芹.强心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0例.陕西中医,2004;25(2)1111127龙新生,吕萍,莫劲松,等.加味真武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少阴病阳虚水停证兔内皮素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5)287289(收稿2004212210;修回2005203215)微波热疗与中药联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62例谢懿颖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214001)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热疗与中药联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M H-I型微波治疗机,工作频率为915 M H2,控制温度在4345C,同时结合病人症状体征辨证施治口服中药。结果:162例,总有效率为93.2%。提示:微波热疗与中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力,保护人体免疫系统。主题词:肿瘤?中医药疗法肿瘤?穴位疗法M H2I型微波治疗机我院肿瘤科自1999年10月开始采用功率不同(频率为915 M Hz)微波热疗,结合中医药治疗各类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162例,收到了明显的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共观察162例,其中男88例,女74例;年龄2188岁;疾病分类:其中肺癌57例,胃癌20例,乳癌19例,肠癌20例,食管癌13例,卵巢癌7例,鼻咽癌6例,其他肿瘤20例。治疗方法我院采用的是M H2I型微波治疗机,工作频率为915 M Hz,控制温度在4345C,1周23次,每次40m in,10次为1个疗程,反复复发者进行多疗程治疗。每个病人都经中医辨证施治口服中药。根据病人的症情来制定治疗原则,如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等。疗效标准显效:肿瘤缩小50%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肿瘤总面积缩小不到50%,生活质量有改善。无效:肿瘤无改变或出现新病灶。治疗结果见附表。045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