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5 页 共 5 页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课前说话
一、 引入课题
师:出示IQ题:树上有十只鸟,射下一只,还有几只?(生回答)
过渡:给你一张弓,要你射下天上飞的大雁,你能办到吗?(学生自由回答)师:可是,在2000多年前,有只孤单飞行的大雁飞过魏国的时候,魏国的一名大将,不用箭只用弓就射下了这只大雁,你们觉得这神奇吗?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神奇的故事。孩子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题目,好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后,大家知道《惊弓之鸟》中的鸟是什么鸟吗?(大雁)
教师简介大雁:你知道大雁的生活习性吗? 秋天的时候,大雁通常一群一群的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师:那么这篇课文究竟讲了这只大雁一个什么故事呢?答案就在书上的38页,孩子们,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吧!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自由拼读生字词。
二、 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 指名读,其他跟读。
2、 你能提醒同学们哪些字特别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注意些什么?
三、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1、 课文讲了哪两个主要人物?(魏王和更羸)魏国的国王,更羸又是一个什么的人呢?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理解:能手、射箭能手、有名)
2、 现在老师跟大家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男生读魏王,女生读更羸)
3、 把旁白的句子去掉,再请两个同学直接读魏王和更羸的话。
谁可以把课文大主要内容说一说。
4、用上屏幕的词语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一句话。( 有名、能手 悲惨 愈合 裂开 掉下来)
•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魏国有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
• 不用( ),只( )便使
( )。
四、 练习。
小结:更羸其实没什么本事,弓谁都会拉,为什么还称他为射箭能手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要讲了古时候魏国有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便使一只在空中飞行的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当时魏王相信吗?其实魏王也不相信,谁能把魏王不相信的话找出来。
• 出示句子:1、“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
2、提问:“更羸是根据什么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呢?”
1、 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边飞边鸣。
指名读。
2、 提问:“更羸的判断正确吗?大雁射下来了吗?”(掉下来了)
找出更羸射下大雁的句子。理解两个“直”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 魏王看到后有什么反应?
出示句子:“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
4、 假如你在现场你会说什么呢?
5、 过渡:你就是那个有名射箭能手更羸,你最后怎么告诉魏王的?
出示最后一段话: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看到和听到的,哪些是更羸的分析。并板书。
出示练习。
6、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打猎,只有更羸发现这只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以把受过伤的大雁吓下来呢,由此可见,更羸是个怎样的人?
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确实一个名副其实的射箭能手。)
小结: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并板书)
7、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为什么这只大雁,只要拉一下弓“嘣”的一声就把它吓了下来。你们想想,大雁怎么才不会掉下来呢?
(不害怕)
小结,悟出故事的含义。所以《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还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比喻一个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板书)所以我们做事遇到什么事都要冷静,不要慌张。
8、 拓展
1、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惊弓之鸟,比如,出示例子(比如你曾经受过什么惊吓,以后收到同样的惊吓就害怕得不得了)
2、 今天我们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它包含着深刻的意思,其实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故事。比如《画蛇添足》
小结:你今天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你想对更羸说。。。。。。。。
你想对那只大雁说。。。。。。
你想对自己说。。。。。。。。。
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附: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耳听 大雁叫声惨
眼看 大雁飞得慢 孤单离群
心思 大雁受过伤 害怕
18、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