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列表、图像等方式分析、总结、概括和归纳知识
2.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形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列表、图像、表格
教学过程:
引入:本章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生共同分析:
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请说出物质通常所处的三种状态。
(2)如何比较物体的冷热程度。
(3)通过观察温度计,说出温度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指导学生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5)指出学生的典型错误。
2、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吸、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因此,物态变化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巩固练习:导学案
1.在沥青、海波、玻璃、铝、松香五种物质中,有一定的熔点的是_____,这类物质叫______。没有固定的熔点的是____,这类物质叫____。
2.下面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最小分度值为1℃
b、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后,可立即读数
c、使用温度计时,液泡必须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在寒冷的北方,常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 把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5℃的冰块在0℃的水中熔化
d、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保持不变
4.注射器里充满乙醚蒸汽,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汽,试管中会有______出现,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镜片变模糊,过一会就清晰了,而从室内到室外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
6.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夏天早晨小草上的水珠______ (2)雪化成水______
(3)冰冻的衣服晾干______ (4)将熔融状态下的玻璃压制成玻璃板_____
(5)霜的形成______ (6)撒在玻璃上的水变干______
7.人扇扇子觉得凉快,对着温度计扇扇子,能使温度计示数下降吗?如果在温度计上裹着湿棉花,情况又怎样?
8.设计实验证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请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你用到了什么方法?
作业:
1、 讨论、画出本章知识结构图。
2、 试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人工降雨的原理。
板书
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2、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及特征
(2)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1)液化与凝华形成的原因
(2)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现象
(3)物态变化伴随能量的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