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单元知识复习梳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8090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知识复习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五单元知识复习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社中学初三语文组 第五单元知识复习梳理 复习重点 文言文的学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解析】应从四方面入手。一要主动利用书下的注释自我理解句子意思。不断地自我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感悟能力。二要诵读(包括正确地断句)。这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只有不断诵读,并背诵一定 量的文言篇目,才能积累并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三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推断文言实、虚词的意义,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四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或感情。 课文感悟 本单元的几篇文言文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你有何启示? 【解析】《陈涉世家》是一片人物传记,作者司马迁不因为陈涉地位低下而鄙视他,相反热情地歌颂了他远大的志向、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组织能力。作为史官,这种写实的态度和对农民英雄的感情是少见而可贵的。《捕蛇者说》中,通过蒋氏一家的遭遇控诉了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这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生活环境。这种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东晋末年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但陶渊明的理想过于美好,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与朱元思书》是骈文名篇,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描绘自然美景,表现了自己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喜爱、向往。《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作者借迁客骚人登临岳阳楼的两种不同心情的描写,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广阔胸襟,千百年来令人景仰不已。《醉翁亭记》是作者被贬滁州后所写的游记,虽游玩是排遣内心抑郁的,但眼前美景之乐、游人之 乐、宴酣之乐又不由激起了太守内心之乐,全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 本单元的作家们虽表达的思想不尽相同,但“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是其共同点。从这我们感受到了作品的积极意义,感受到了古代文人丰富多彩的人生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 实词解释 文言文学习最基础的是理解句意,理解句意又主要靠理解句中实词的意思。那么怎样快速理解实词的 意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依据形旁。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句中最难的是“霏”和“暝”,联系形旁理解则很简单。“霏”跟“雨水”意有关,“暝”跟“日光”意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句意,“霏”只能释成“雾气”,“暝”只能释成“昏暗”。(2)依据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或短语。如“缘溪行”,“缘”可联系到“缘木求鱼”,推知其为“沿着”。“薄暮冥冥”中“薄”可联系到“日薄西山 ”,推知其为“临近”。(3)联系学过的课文中的用法。如“辍耕之垄上”,只要联想到“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便可知是“到”的意思。(4)根据读音,找出通假字再解释。如“百废具兴”,“具”译成“工具”等显然不通,这时可联想到其应是通假字,同 “俱”,译成“都”。(5)根据上下文顺译,即因文定义。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常见的义项是“好像”,但代入显然不通。联系前面的“平旷,是形容词,这里“俨然”也应是形容词,修饰“屋舍”,因此推断为“整齐”。 虚词解释 虚词的推断方法有三种。(1)位置推断法。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足下卜之鬼乎”“令吴广之次所旁丛林中”“悍吏之来吾乡”“怅恨久之”中,第一个“之”处于名词修饰语“鸿鹄”和名词中心语“志”之间,只 能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接在动词“卜”后,应为代词,联系上文,应代“起义之事”;第三个“之”前面是人,后面是处所,故可知是动词“到”;第四个“之”处于主语“悍吏”和谓语“来吾乡”之间,翻译时无须译出,所以应是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第五个“之”接在时间副词之后,不管翻译成什么都不通,所以应是音节助词,无义。(2)搭配分析法。如“祭以尉首”“不以物喜”“令辱之,以激怒其众”中,前两个“以”都与后面的名词搭配,且和它们构成短语修饰动词“祭”和“喜”。根据语意,应表示动作的工具、原因。所以“以”为介词,译成 “用”、“因为”。第三个“以”后接的是动词,所以肯定是连词。再根据上下文看,应是目的连词,译成“来”。(3)根据上下文顺译。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积于今六十岁矣”“苛政猛于虎也”中的“于”,根据句子的上下文意思顺着翻译,可知为“在”“到”“比”。 基础积累 (将每一课中的下列基础知识摘录到练习本上,不断积累) 通假字词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你还能写出哪些? 一词多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2)见渔人,乃大惊(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 (3)或异二者之为(对待景物的感 情)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作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认为) 你还能写出哪些? 古今异义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对邮电、运输等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丈夫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陷入绝地)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更不用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关系) 你还能写出哪些? 特殊句式 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 宾语前置句。微斯人,吾谁与归? 状语 后置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你还能写出哪些?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翅膀一样)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为……取名)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完)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认为……奇异) 你还能写出哪些? 中考链接 阅读《陈涉世家》中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江苏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 人……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___ ②为天下唱____ ③陈胜佐之___ ④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B.既克,公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故为之说 扶苏以数谏故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帝感其诚 D.不以物喜 勿以善小而不为 3.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 5.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 [乙] 。 6.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答: 。 【参考答案】1.①估计②倡导③帮助④冒充 2.D 3.B 4.①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②王侯将相难道就 是天生的贵种吗 5.甲: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 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6.①敏锐的洞察能力 ②严密的组织能力 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