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常见的病句修改
第一类:用词不当
1、一般性词语错用。本来用这个词可以准确表达意思,却错用了别的词,结果读起来令人费解。
2、感情色彩不当。主要表现是把褒义词和贬义词混淆,这样一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就相差甚远。
3、关联词误用。表现为所用关联词与分句间的实际关系不符,或者是两个不同的关联词混用。
“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是学坏样子,用在这里不合适,应该改为“学习”)
第二类:成分残缺
1、 主语残缺。这种病句,读一遍就能感觉出不通顺。此类病句表面看有主语,但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问题。
如: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其中“活动”和“大家”都不是主语,“通过这次活动”只是一个状语,“使”的前面缺少一个主语。可以去掉“通过”,把“这次活动”变成主语,或者去掉“使”,把“大家”变成主语。)
2、 谓语残缺。谓语是句子的一种成分,其作用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如这句病句:我校要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工作。(“改善”前面加“开展”,作为句子的谓语。)
3、 宾语残缺。(宾语:①在动词短语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不论是实际上的还是想像中的
,如“我打球”中的“球”,“我梦见爸爸”中的“爸爸”就是宾语;
②有时候一个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如“我教他编字典”中的“他”(间接宾语)和“字典”(直接宾语)
③在介词短语中的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如“在桌上”的“桌”,“从乡里来”的“乡里”都是介词宾语。
宾语残缺的病句:我们要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在句末加上宾语“的精神”。)
“看到她的照片,我便想起当年我们在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形影不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第三类 重复罗嗦
此类病句分为两种,第一种比较明显,如:下课了,同学们抢着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学楼。(“抢着”和“争先恐后”意思重复,要删掉一个。)
第二种语意重复的句子需要细细分析词的含义,如:这句话的后面,包含着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潜台词”本身就是无声的,去掉“无声”二字。)
“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结果。”(“高考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种,不能与之并列,应删去”和高考制度的结果”)
第四类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厂长开完动员会以后,工厂的生产水平迅速增加。(主语“水平”与谓语“增加”搭配不当,把“增加”换成“提高”,或把“生产水平”变成“产品数量”。)
2、动宾搭配不当。如: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应该与“提高”搭配,或把“质量”变成“方法”。)
“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设”与“活动”搭配不当,应该为“开展”。)
第五类 语序不当
顾名思义,语言的顺序颠倒,读起来意思不明确。
如:中央美术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不是“将来希望”,而是“希望将来”。)
“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按照常规,应该是先“研究”后“采纳”,所以应该说“研究并采纳”。)
第六类 前后矛盾
句子前后内容不是一个意思,或有冲突、不一致,互相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该删去“否”字,或者将句首的“具备”改为“有没有”。)
“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能否”是两种情况,而前面的陈述只有一种情况,前后矛盾。应该在前面加上“是否”。)
第七类 句式杂糅
这类句子用不同的读法理解出两种不同的含义,具体说话人想表达哪种意思,我们很难确定。
如: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春运会。(这里的“其他学校领导”就有歧义:是除本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外的其他领导,还是其他学校来助兴的领导?可以在“和”后面加“本校”。)
“牧童牵着牛在吃草。”这本是两句话的内容,糅到一句中,致使表意不明:到底是牧童在吃草?还是牛在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第八类 并列不当
近年来,我们社区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社区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
法官、律师、公安干警都属于法律工作者,显然属于并列不当。
有歧义:我吃了两个妈妈给我的苹果。句中“两个”有歧义,应放在“苹果”前。
修改病句注意事项:
修改病句一定要尊重原句的意思,切忌大删大改。要做到:原句的意思不要删,原句没有的意思不要添。不能违背原意,不能按自己个人的理解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修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句子的意思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此外,还要对症下药,要有针对性。简单地说,修改病句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医生要首先诊断出病人是什么病,才好对症下药。修改病句时,先找出毛病,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毛病,就用相应的方法改正。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概括起来用五个字来增强我们对病句的理解: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简(修改应简要);调(调配语序不当的)。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记忆,在此我把修改病句的原则、方法、技巧便成一段顺口溜:
细细研读找语感,去掉枝叶留主干。
常见类型要牢记,对号入座并不难。
用词不当需改正,成分残缺要添全。
语序不当应调换,重复累赘大胆删。
修改原则不要忘,保持原意最关键。
常见病句修改:
1、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2、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
3、我校要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工作。
4、我们要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
5、看到她的照片,我便想起当年我们在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形影不离。
6、下课了,同学们抢着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学楼。
7、这句话的后面,包含着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
8、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结果。
9、厂长开完动员会以后,工厂的生产水平迅速增加。
10、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11、中央美术院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12、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
1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14、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15、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16、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春运会。
17、近年来,我们社区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社区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
18、我吃了两个妈妈给我的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