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识平行四边形》课堂生成案例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课堂生成资源往往是教师无法预料的,是在师生、生生互动和对话、学生独立思考等活动中涌现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敏锐地捕捉那些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即时做出判断,以学生为本,应学生而动,及时放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智慧之花闪耀光芒。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的思维方向、心理趋向与教学目标一致,但认识还比较含糊,不能够用数学语言全面、准确地表达。这时教师可顺势采用点拨提问、引导比较等方法,促成学生自我完善对新知的认识。
我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区别?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对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了观察,学生的发现是多种多样的。
生1: 都有4条边;
生2: 都有4个角;
生3: 都有4个顶点;
生4: 都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
生1: 我还发现都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
……
我站在一旁慢慢地倾听着、欣赏着,同时也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有那么多的发现,却偏偏未能发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也是一种共性呢?
小组汇报时,大部分小组只是找到一些包括四边形都具有的共性特点,不能从“对边的关系”来观察、寻找相同点。于是,我进行了点拨:观察时,你有没有注意去关注(用手指图中的对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的关系,有怎样的相同点?这时,学生猛然醒悟:怎么没有发现平行关系?原来,学生在讨论时更多地只从四边形的共性特点进行思考,不能深入到边的关系来思考问题,教师蜻蜓点水式的点拨激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思考问题变得更加深刻。
在比较不同点时,一些小组出现了下面的观点:
长方形有4个直角,而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
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锐角、两个钝角;
平行四边形可能有直角,也可能没有直角;
……
这时,我顺势引导:平行四边形可以有直角吗?当平行四边形出现直角时,它就是怎样的图形?
学生的对话有时停留于“表层”,难以深入,但在原生态的思维活动中,生生相互之间受到启发、碰撞思维,加之教师即时点拨,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而又深刻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