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理解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
作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参与文化创新的积极性。
<<火炬手>>经典台词欣赏
1: 宋丹丹:这是什么腿?
赵本山:寒腿。
宋丹丹:错,这不是一般的腿,这是一条奥运火炬手的腿。
赵本山:妈!火腿呀!
2: 刘流(对宋丹丹说):大妈喜欢游泳?
赵本山:就游三天,我说你咋不游了呢?她说游泳池里的水不好喝。
3:刘流(对赵本山说):大叔,你能潜多长时间?
宋丹丹:那得看救生员啥时候捞他!
4:刘流:请听好,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揪心?
宋丹丹:足球!
刘流:什么运动看着更揪心?
宋丹丹:中国足球!
5:刘流:请问,什么运动以锣声开始和结束,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赵本山:耍猴!
6:刘流:一位姓齐的网友说呀,他刚刚喜得贵子,想让大妈和大叔在现场给他孩子起个非常好听的名字。
赵本山:齐得龙!
刘流:文雅但不够响亮。
宋丹丹:齐东强!
刘流:响亮但不够文雅。
赵本山:齐得隆冬镪!
7: 刘流:请听好,一点一横一撇念什么字?
赵本山:广。
刘流:“广”里边加个“木”呢?
宋丹丹:床。
刘流:再加个“木”呢?
赵本山:双人床。
宋丹丹:再加三“木”呢?
赵本山:三人床。
宋丹丹:十个“木”呢?
赵本山:那就念“炕”了。你再加二十个“木”,那就大车店!
<<不差钱>>经典台词欣赏
”人的一生很短暂,有的时候跟睡觉是一样的,眼睛一闭,一挣,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挣,这辈子就过去了;”
“ 钱是身外之物,人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死了,钱没有花。”
“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有了”
阅读材料
赵本山,1957年生于铁岭开原县莲花村石嘴沟,庄稼院长大的民间演艺奇才。 赵本山6岁时成为孤儿,开始跟二叔(盲人)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成了赵本山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以来,赵本山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把二人转进一步发扬光大,并根据群众的需要大胆的对二人转进行了改革,使得二人转更加符合全国大多数观众的口味。正是这种转型,才使得二人转有了更大的市场。
2011年“观众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颁奖仪式上,赵本山继续蝉联“小品王”。春晚火了赵本山了,赵本山又火了二人转。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由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使得以登上台面。但是包括赵本山所宏扬的“绿色二人转”在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二人转演出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剧目和演出形式。绿色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传统二人转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调、典目都被打破,突显了对传统的传承发展的一些矛盾。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赵本山的小品能十几年称霸央视春晚舞台,成为当之无愧的“小品王”?
2007年《策划》的题材有反讽现实的意味,以“公鸡下蛋”为由头,将博客、假广告、耍大牌、狗仔队、炒作等热门话题在笑声中一一揭开。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火炬手》小品故事很简单,就是围绕白云、黑土争当奥运火炬手展开。
2009年《不差钱》引伸为不差能力,那差啥呢?差机会!当前形势下个人工作生活中对机会的渴望。渴望成功、渴望出名。这其中的手段,对待竞争者的态度等都引人深思。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不同时期赵本山小品的主题各异?这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三:有人说,小品只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娱乐,对它创新没有太大的价值。举例说说你的看法。
归纳总结.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合作探究四:有人认为赵氏小品的成功,应归功于主创人员的灵感,靠的是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有何看法?
当堂练习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无数事实一再向人们验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并由此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
A.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
B.是否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C.文化创新对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离不开( )
①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古为今用 ②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移风易俗 ③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汲取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洋为中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当前,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条件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已得到了相应的满足,而对精神文化生活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不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空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就难以实现。因此,只有加大文化创新的力度,才能生产出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不断满是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有力地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关于加大文化创新的力度的必要性的论述主要表明( )
A.只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文化的创造者
C.社会实践的发展对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4.如果我们不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空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就难以实现,这说明( )
A.社会的发展就是文化的发展
B.实现了社会发展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
C.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D.先进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为什么说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6.据《华南新闻》报道:全球同步发行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英文原版书,在上海销售状况被媒体称为“火爆”。售书速度之快被当地媒体比喻成“像发牌一样”。有文章指出,现在,无论从品种,数量、销售量和受读者欢迎程度上,外版图书轻而易举地击败了本土读物。如此评价,虽有些夸大,但外版图书的巨大冲击却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本土版读物缺少创新意识。传统文化需要跟上时代步代,需要创新,《宝莲灯》的热播便是一个证明。
(1)文化为什么需要创新?
(2)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的?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