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5讲 溶 液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3年重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食盐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冰汽水
2.(2012年肇庆)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 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1.5 mL B.2 mL C.3 mL D.4 mL
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4.(2014年武威)如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 ℃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 ℃时,100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 g
5.(2013年揭阳)如右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20 ℃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 ℃,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
B.a点表示30 ℃时,X的溶解度为60 g
C.b点表示20 ℃时X、Y的溶解度相等
D.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 ℃降到10 ℃时,析出的Y大于X
6.(2014年苏州)下列有关“配制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先取下支撑托盘的垫圈,再调节天平平衡
B.称取氯化钠前,要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同的纸片
C.移动游码使其右侧对齐3 g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右盘上
D.取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7 mL水,快到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7.(2012年佛山)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8.(2014年佛山)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9.(2014年广东)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KCl
30 g
33 g
35 g
38 g
41 g
KNO3
21 g
31 g
45 g
65 g
88 g
A. KNO3比KCl的溶解度大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30 ℃之间
C.在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 KCl可得到33.3%的KCl溶液
D.在50 ℃时,两物质各5 g分别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二、填空题
10.(2013年广州) 某实验需要100 g 8%的硫酸铜溶液。
(1)该溶液的溶质质量是________g,从中取10 g溶液,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硫酸铜晶体(分子式为CuSO4·5H2O)配制100 g 8%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硫酸铜晶体________g。(已知相对分子质量:CuSO4·5H2O为250,CuSO4为160)
11.小雪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__________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g;蒸馏水__________mL。
(3)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________(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
12.(2014年滨州)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 ℃时,100 g水中溶解________g 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_g。
(3)将t2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其他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
13.(2014年聊城)如右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________。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14.(2014年佛山)右下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状态下的KNO3溶液65 g,
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在t2 ℃时,将65 g溶液倒出去32.5 g
B.将65g溶液蒸发掉32.5 g的水,再冷却到t2 ℃
C.在t2 ℃时,向65 g溶液中加入15 g KNO3固体并充分溶解
D.将65 g溶液的温度从t2 ℃降低到t1 ℃
15.(2013年兰州)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甲、乙所示。请回答:
甲 乙 丙
(1)由图甲可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2)欲对含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进行提纯,可以使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石灰水变浑浊,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4年梅州)20 ℃时,分别向盛有10 g水的A、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1 图2
(1)20 ℃时,_______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____________(填“M”或“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要使B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答一种方法即可)。
(4)将10 ℃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假设水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2013年遂宁)遂宁市大英县境内的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千秋万代。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
―→―→―→―→
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汲出的卤水浑浊,浓度一般在7~10度(即溶质质量分数为7%~10%,下同),这样的卤水咸度低,耗燃料,成本高,为了把卤水浓度提高18~20度,就产生了“晒卤”这一环节。在“晒卤”的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第④步“滤卤”和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第⑤步“煎盐”和实验室________结晶的原理相同(填结晶的方法)。
(4)如右上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甲、乙两种物质在________℃时溶解度相同。
Ⅱ.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____。
Ⅲ.t4℃时,将三种物质各a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18.(2014年揭阳)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 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__。
(2)50 ℃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g/100 g水。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
(4)对(3)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不含有NaCl
C.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纯净物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19.(2012年梅州)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 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12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第5讲 溶 液
【演练·巩固提升】
1.C 2.B 3.C 4.D 5.D 6.C 7.C 8.C 9.B
10.(1)8 8% (2)12.5
11.(1)5 (2)20 30 (3)要
12.(1)t1 (2)25 20% 125 (3)B
13.(1)25
(2)在t2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B (4)冷却热饱和溶液
14.C 解析:由图可知,M状态下的KNO3溶液,相当于130 g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0 g,则65 g溶液含有溶质的质量是15 g,则水的质量是50 g。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在t2 ℃时,将65 g溶液倒出去32.5 g不能改变溶液的状态,故A项错误;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60 g,要将65 g溶液蒸发水,再冷却到t2 ℃,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解得x=25 g,故B项错误;若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65 g溶液含有溶质的质量是15 g,水的质量是50 g,加入15 g KNO3固体并充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变为30 g,恰好饱和,C项正确;将65 g溶液的温度从t2 ℃降低到t1 ℃,改变温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5.(1)36 < (2)蒸发结晶
(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温度升高析出氢氧化钙,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6.(1)B (2)N (3)升高温度 (4)不变
17.(1)变大 (2)漏斗 引流 (3)蒸发
(4)Ⅰ.t3 Ⅱ.乙>丙>甲 Ⅲ.20≤a<40
18.(1)NaCl (2)85.5 (3)降温结晶 (4)A
19.(1)4.4 (2)10.6
(3)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 g
73∶44=x∶4.4 g
解得x=7.3 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