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以前就已经看到报道,英国人的数学极差,已经到中国学习数学教学方法,并引进了中国的一些教辅资料。现在让中国的数学教师去给哪些孩子上课,向中国学习的步伐又向前迈了一步。支教的结果究竟如何,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但新闻中看,双方都不满意。中国教师教不下去,据说曾经把学生教哭了。在中国教师看来,英国学生“”律性差,容易懒惰。课堂上甚至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小姑娘得知某歌手离开一乐队后,哭着跑出教室。”并且把这种情况归为“英国高福利体系使学生缺乏抱负”。英国教师也没有对于中国的教师满意,他们认为:整套方法枯燥,而且学校的纪律也并非如中国教师所言那样宽松。他们也不认为我们的学生表现得不理想,是
2、因为福利制度。” 这就有一点难办了。你的经验人家不认同,支教的意义恐怕要缩水。不知道英国有没有“行政推进”这一种说法,不然中国经验很难在英国开花。新闻报道中好像有点不甘心,最后列举了网友评论的前三名,不过这前三名好像都是倾向中国的。 以前有一个瑞典工程师,写了一本书,书名忘了。这本书就是批评瑞典的福利政策造成了瑞典学生的散漫,不思进取。积极要求国家严加管教学生。有意思的是在之前另一个瑞典孩子爸爸,也写了一本书,赞扬瑞典的教育带给孩子的自由和个性。 教育一成比较,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不是中国的教育在英国水土不服,西方的教育到中国来也水土不服。课改这么多年,基本是一个向西方靠近的过程。十年的经验是,不完全行的通。现在的理念、教材又有重拾传统的影子。过去教材中删去的,现在又进来了。过去改了名字的,现在又恢复了。这中间一个老师的说法很有意思:英国有许多不同的课纲适应不同学生,但我们没有。我们只有一套课纲,一个标准;要么适应,要么淘汰;这取决于你个人。” 看来,教育的方法是要根据国情、人情的。凭一些人的稀罕劲就改,恐怕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