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之间交流缺失的分析与对策文档.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3541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之间交流缺失的分析与对策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之间交流缺失的分析与对策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幼儿之间交流缺失的现象 单位:镇江市中山路幼儿园(镇江京口) 邮编:212000 姓名:焦忠慧 摘要 幼儿之间幼儿的交流在的生活,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与同伴之间的 交流沟通情感,建构知识,分享经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幼儿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由于离婚率不断增长,单亲幼儿家庭日益增多,有的幼儿跟(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产生隔代教育,以及幼儿园中有的教师的误导,是幼儿之间的交流缺失,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独生幼儿 单亲幼儿 隔代幼儿 教师误导 交流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相互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促进同伴的交往在孩子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然而,现代社会,幼儿之间的交流缺失现象很严重。下面针对社会现象及本人在幼儿园实习的经历,分析一下幼儿之间交流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一. 独生幼儿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使他们的幼儿之间交流缺失 目前,大多幼儿生活在‘四二一’家庭中,独生幼儿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很缺失,具体原因有以下两点: 1. 独处,自私,缺乏合作意识 独生幼儿在家中就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会尽一切力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加之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他们不懂得合作与分享。所以,独生幼儿只会考虑自己,很少会考虑到别人,缺乏幼儿之间合作的意识。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人分享,独占意识强。 在幼儿园实习中,发现中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都是自己搭建自己的,很少有两个或几个幼儿相互合作搭建的意识。 2.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现在,独生幼儿在家中受到的类似于溺爱。(外)祖父母,父母对他们都是过度的保护与照顾。只要有家长在,不管独生幼儿与其他幼儿发生什么冲突,家长会马上出面第一时间帮幼儿处理,以至于独生幼儿形成依赖心理,减缓了独生幼儿自己处理冲突的意识的形成。 在幼儿园实习中,幼儿下午放学,有时会在户外大型玩具场地玩一会儿再回家。这时,幼儿家长在一旁观看。幼儿会因为玩耍的先后顺序,无意中的碰撞等发生冲突,他们会马上委屈的向家长求助,家长便会立即出面帮忙处理。 对策: 1. 愿意与人分享,学会合作 加强幼儿与人分享,合作的意识并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家庭中,让幼儿分发水果,蛋糕。而不是让幼儿自己先挑选,并告诉幼儿,很多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而不能你自己独享。在幼儿园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例如:小朋友多而玩具少的问题。可以让幼儿具体讨论,提出解决办法。当幼儿表现出分享的意识,行为时,家长,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给予强化。同时,也要让幼儿明白:与其他幼儿分享,合作,是朋友之间相互帮助,而不是自己失去。 2. 尝试自己解决冲突 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教师不要急于出面帮忙解决。先在旁边观察,给幼儿尝试自己解决冲突的机会。家长,教师不要因为某个幼儿爱打人或者有什么不良行为习惯而限制幼儿之间的交流。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不要打扰他们,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环境。同时,启发幼儿有‘轮流’‘顺序’的意识,使他们有‘等待’‘分享’的意识,可以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意识去尝试着自己解决冲突。 二. 单亲幼儿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使他们的幼儿之间交流缺失 现代社会,由于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原来的家庭结构遭到破坏,幼儿要适应一套新的,强加的生活方式。同时,离婚的父母因为受到种种压力(如社会舆论,经济等)显得沮丧,焦虑,孤独,会不经意间对幼儿缺乏关心,失去耐心,影响正常的亲子关系和教育,使幼儿之间交流缺失。幼儿会感到自尊心受到蹂躏,害怕,羞于与同伴交流。 对策: 1. 家庭方面 加强良好的亲子关系,离婚父母应避免在幼儿面前发生冲突;监护父母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管教方式;非监护父母继续(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关心,支持原来家庭的幼儿。 2. 幼儿园方面 教师隐性的关爱单亲幼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同伴之间的交流环境和交流机会。同时,通过家园合作,共同推动单亲幼儿健康成长。 三. 隔代幼儿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使他们的幼儿之间交流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部分家庭出现隔代教育。父母忙于工作,把幼儿交给(外)祖父母照顾,使幼儿缺乏必要的亲子交流。幼儿由于与(外)祖父母有代沟,而又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那些古老的传统及(外)祖父母自身的交流处事方式会逐渐影响幼儿,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缺失。例如,(外)祖父母不了解电动玩具,对电子宠物,电脑游戏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导致幼儿与(外)祖父母没有交流的话题,逐渐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 对策: 1. 父母定期按时回家陪幼儿谈心,一起游戏,给幼儿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画画,制作手工等等。也可以定期带幼儿出去游玩。 2. (外)祖父母经常带幼儿到有小朋友的家庭串门,或者外出郊游。例如:定期带幼儿去游乐园,鼓励幼儿主动与其他幼儿合作游戏。还可以定期邀请其他幼儿来家中玩。在家中,(外)祖父母如果实在不能对新事物,新思想感兴趣,可以倾听幼儿讲述(讲述他与其他幼儿之间的故事,诸如怎样玩电动游戏等,讲述幼儿园中的事等等),不要排斥,甚至斥责。 3. 教师有目的的引导隔代幼儿与其他幼儿交流,同时引导其他幼儿主动与隔代幼儿交流。在幼儿园实习中,遇到一个隔代幼儿案例: 某女孩,隔代幼儿,中班(5岁)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该幼儿一直与祖父母生活。有祖母接送来幼儿园。该幼儿内向,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其他幼儿交流,游戏。教师提问,她要么不讲话,要么说‘不会’。通过与其祖母了解,该幼儿在家里时很能讲话,就是不和同伴交流。分析原因是,祖父母怕出意外危险,很少带她外出游戏,也很少和邻居幼儿交流。只和熟悉的亲人交流。 为此,教师提出以下对策: 1. 秘密要求班里其他幼儿每天必须和该幼儿说一句话。 2. 在娃娃家中,有意让该幼儿当售货员或小医生,有利于让该幼儿与其他幼儿更多的交流。 两个月过后,该幼儿有明显的进步。她能够简单回答其他幼儿的问题,也会偶尔主动和其他幼儿交流。 四. 教师的要求,评价误导了幼儿,使幼儿之间的交流缺失 在幼儿园实习中,发现教师的要求,评价会误导幼儿,使幼儿之间的交流缺失 1. 教师的要求误导幼儿。例如:在美工课上,教师讲解完范画,让幼儿自己画,并说:“不会画的地方问老师,画好了拿给老师看。”过了一会儿,便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便走过去辅导。然后,其他幼儿也想与老师交流,便争先说:“老师,老师,我也不会画。”甚至几个幼儿围着老师想与老师交流。这种“不会的问老师,做完之后给老师看”的要求不仅使课堂散乱,而且使幼儿之间的交流缺失。 2. 教师的评价误导了幼儿。教师经常在全班幼儿面前对某一个幼儿做空洞笼统的表扬。例如:“xx画的最快”“xx吃饭第一名”这种表扬会给幼儿带来荣耀感与骄傲感。幼儿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关注,便会更多的与教师交流而不与同伴交流。 对策: 1. 改变对幼儿的要求。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要求幼儿‘不会的地方向同组的幼儿请求帮助’ 2. 改变对幼儿的评价。评价幼儿所做的事情而不是评价幼儿自身。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学习。例如:‘xx吃饭没有撒饭粒,很棒!你们可以请教xx,他是怎样做到没有撒饭粒的呢?’ 此外,针对以上四种幼儿之间交流缺失的分析提出以下三种基本对策: 一. 鼓励幼儿学会使用交流的语言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学会使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多和同伴交流。用语言解决冲突,这样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幼儿之间的友谊。教给幼儿‘商量语’,例如:“把你的故事书借给我看看,可以吗?”教给幼儿‘邀请语’“来和我们玩娃娃家啊”。教幼儿怎样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想法,怎样向别人提出要求,怎样解决冲突等等。 二. 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的环境 1.创设有利于交流的环境。 在幼儿园中,经常采用的是小组式交流。因为小组交流人数少,空间距离短,有利于幼儿相互交流。根据不同的情境,有时也采用半圆型,马蹄型交流。 2.注重幼儿在具体的,真实的情景中交流。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交流需要具体的直观的凭借物。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具体的真实的环境。例如:在套圈活动中,通过比赛,看谁套的准,引发幼儿之间的交流。 三. 培养幼儿多种兴趣和技能 在幼儿园实习中,我发现:幼儿具有多种兴趣和技能,可以提高幼儿之间交流的机会。 例如:有的幼儿参加了陶艺兴趣班,而有的幼儿没参加。会捏陶艺的幼儿不会或者很少邀请不会捏陶艺的幼儿一起参加。这样,就失去了幼儿之间交流的机会。培养幼儿多种兴趣和技能,可以使幼儿在交流时有信心,性格开朗,利于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独生幼儿,单亲幼儿,隔代幼儿以及教师的误导等各种原因,造成幼儿之间交流缺失,我们要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加以执行。希望逐渐减少幼儿之间交流缺失的现象。希望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语言,心理,人格等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江梅玲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第4期 洪素云 《幼儿交流缺失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早期教育 2006.5 董奇 申继亮 夏勇 《父母离婚与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及良好适应的条件》 《全国家庭教育理论研计会论文汇编》 1994.9 林崇德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2 第1期 刘金华 《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吕斐宜 《父母离异儿童社会交往状况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2002 01期 刘鸿雁 《单亲家庭研究综述》 人口研究 1998 02期 夏利民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